戰國大革命 108 攻城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此時在距離三合不遠的地方,五萬多越軍正在安營扎寨,因為天已經快要黑了。

此地距離三合城不過二十里路,明日兩個時辰就能到達。之所以現在停在這里,遙王有自己的考慮。

三合城是一座小城,修建時候很久了,目的據說是為了征服山越用來屯兵的地方,也曾經在對和楚國對抗中作為中轉站。他的地利位置很適合防御,臨山畔水,大規模的兵力想要展開十分困難,到目前,他一直都沒有弄明白,敵人當日是如何在一天之類佔領這座小城的。城中可謂是擠滿越軍,加上地勢有利,居然就能這麼輸了,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他只有一種解釋,那是敵人的精兵。

因此他不能大意,趕到三合城下毫無問題,但安營扎寨的時間久變得緊張了,太緊張了就容易出亂子。而且,通過對三合城的了解,那里安營扎寨條件不好。因此他將全軍停留在了此地,這里還有一個好處便是地勢開闊,很適合安頓自己的大軍。

軍隊剛剛駐扎下來,他就為自己決策而感到慶幸了。敵人的一萬大軍,已經據此不遠了。

「這只越軍即日起就分城了兩支。一支好像向西北去了爰陵的方向,林外的一支就是主力,一直在向我們這里靠近。」負責管理夜不收的軍官講解著,一邊在地圖上指指點點。

如果這張地圖讓姬雲看見,一定笑出來了,加上顏色,他就是一副卡通地圖,上面的山和水都是圖形表示,備有等高線,也沒有地形細節,在比例上都是一塌糊涂。

雖然地圖很爛,但那里有路,那里是城都畫的很形象,地圖盲都毫無壓力。斥候的比劃,很快就讓遙王和諸位將領有了直觀的理解。

「但是末將以為,這其中有詐。」說著仔細解釋︰「就在這幾天里,江東軍分兵之後,向三合城匯集的江東軍每日都減灶,地一日粗略算下來,是九千多人吃飯的灶的痕跡,第二減少了一千五,就如此先來,三天的時間,敵人已經減少到不到五千人的灶的痕跡。末將不能理解這什麼情況,但絕對敵人一定是要作什麼。」

一位將領驚叫道︰「怎麼會有這種人,這明明就是四十多年前齊人孫臏戰勝魏國龐涓的減灶計嘛!」

「哼這群土包子,學過懂得點世面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當我越國人真的是蠻夷不知道這些故事嗎?簡直欺人太甚。」當然有些越將真的不知道這個故事,但大多數將領都知道這個故事的,天下人大多也都應該知道的。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對越國的侮辱。越國地處偏遠,一直以來被中原包括楚人鄙視,所以越人的自尊心很強。

「去爰陵的方向敵人兵力如何?」遙王的情緒似乎根本不受影響。

「倒是很正常,每天灶台的數量也就不到一千人的數量。而且行軍速度要快上許多。」

「將軍,這很明顯,敵人妄想用這種計謀麻痹我們,以為他們人數少,不足為患,好在關鍵的時候突然一擊。必然是如此。」一位將領分析到。

「你為什麼一直都只是說你大概,難道你並沒有見到敵人的軍隊嗎?」這個時候,遙王突然想起了一個漏洞來。

「回稟將軍,敵人在方圓幾里內斗布置有夜不收,人數頗多,個個都是好手,加上這天目山中山高林密環境好復雜,末將手中的人折損了許多,都沒有看到敵人的部隊所在!末將只能通過敵人經過所留下的諸多痕跡來判斷敵人的數量。末將無能,請遙王贖罪!」

「你…沒有罪,作的很好。」遙王本來的確有些不滿,可這人不是自己的人,賞罰之事,不能擅動,不然各部裂痕太多,怕會影響軍心。「你靠什麼來判斷敵人多少?」

「回稟大人,敵人行軍時人多少踩踏留下的痕跡深淺不同,駐扎營地面積大小不同,生火起灶留下痕跡多少不同,末將作夜不收多年,對此頗為熟悉。敵軍在灶上的數量有變化,但是對路面的影響和宿營地大小沒有什麼變化,小人因此可以斷定,這個方向決對是敵人主力所在。」

遙王點點頭,表示贊許,讓他繼續打探。隨後他向眾將征求意見︰「眾位有何看法?」

「這明顯敵將故意賣弄,以為我越國愚昧無人,他們的目的自然是很明顯,想要里應外合,擊敗我軍。」有人馬上做了最明確簡單的分析。

這個分析很多人都認同「從蹤跡上看,敵人主力在這個方向,一路減灶,但營地大小沒有變,也沒有再更遠的地方派出斥候,而最近這今天的宿營地來看,敵人明顯加快了速度,會兵一處的確時代敵人的目的。」

「我們不在敵人的斥候探查範圍內,更沒有從背後哦追擊而來,而敵人潰逃的方向,也接近于原路退回,路線很單一,他們分兵後就往後退,這是為什麼?」有人也提出了質疑。

「我以為,少量兵力去爰城,在于擾亂楚軍糧道,而敵人集中如此之多的兵力,其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主力到達這里,利用地形的優勢,首先大敗我軍,然後專心對付楚軍。」

「那麼減灶之法,目的有是何在呢?」

「我以為,敵人以為,我們發現主力之後,定然全軍出擊,先消滅主力部隊所在。如果我們當初若是如此,此時定然在背後追擊著敵人,敵人減灶,我們會有兩種可能的判斷,一,以為敵人大軍潰退,猛追,然後我們中敵人的埋伏,天目山山林茂密,地形復雜,容易伏擊。二,我們想到這一步,那麼就會小心謹慎前行,至少在山中,速度自然不會太快。敵人也可以從容到達三合城,而三合城也能有住夠的時間進行防御部署,到時候再與我軍一戰。」這是鐘王的大將軍,他的分析讓所有人都很是信服。

「如此說來,這江東的賊人出生雖然低賤,心思卻也不少啊。」

「哼!他們也太抬舉自己了,苦苦思索的計策,卻為我遙王殿下所破。」那人贊道︰「敵人一萬大軍已經到了遙王封底而折返,這就是虛晃一槍,要我們以為他們要拿虛弱的遙王殿下下手,將兵力調集于此,然後再用著減灶計讓我軍吃虧,如此正好順著他們的心思。可惜他們想錯了,遙王殿下不顧忌封底安穩,好先滅三合五千之地,斷其後路,釜底抽薪,這讓他們的算盤全盤落空。」隨後這人對遙王執禮︰「末將在甬地一直听說遙王用兵神手,今日終有領悟,實在是佩服!」

「呵呵,諸位過講了,當不得如此夸贊,當不得啊……」遙王之前的確有安排人作這個套路的引導,目的是為了在形象上更加服眾,但沒想到,自己人還沒有跳出了,已經有外人把自己捧了起來。

現在他對順利指揮大軍,信心更足了。甬王的人夸贊自己,其中的用意很清楚,招攬,拉攏是一,其二也希望戰爭勝利甬王自己威望得以提升。

「遙王殿下威武,不知您對此有何良策?」托兒看時間到了,也就出場了。

「剛剛大家的分析很對,我也正是看準了這點,才能識破敵人的目的。」遙王正色道︰「如今敵人行軍加速,我們可以得到的判斷是,敵人沒有等到我們在後方出現,已經有些慌亂了。但他們加速行軍,如今確又有了可能兩面夾擊我們的機會。如此不可不防。」

隨即嚴肅道︰「為此我宣布,明日由鄂常將軍帶領一支兩萬人在此處設立陣地堵住敵人退路,而我等從明日開,全力攻擊三合城。此戰即使從此僵持起來,也對我們有利多一些,敵人原來,相比糧草不多,如此數日之後,戰力必然大不如前,等我們打下了三合這顆釘子,再回頭打著被困山中的疲憊之師,一舉將其殲滅。」

「遙王英明!」眾人附和道。

「鄂常听令!」

「末將在!」

「你今日夜間便率領你本部一萬五千人們,及五千鐘王士卒做好準備,明日一早急速趕往此處峽谷,不得有誤!上前節令!」說著遙王將手中的令牌遞出來。讓甬王的人帶領一些鐘王的人,意思其實很明顯,互相監督,而且將甬王的人分開了,戰場上先用的時候,小將領就沒有什麼反抗的機會,這個額鄰居作炮灰,對自己和甬王,都有利。

涌王的大將軍鄂常確請求道︰「將軍,我軍以微弱優勢抵擋敵軍主力,敵軍必然困獸之斗,我希望將糧草多撥付一些給我,這樣士兵們也好有力氣干活啊。」

遙王模模胡須,山間阻擊,肯定是要花些精力利用地形作防御工事,修石牆,建立柵欄等待,這都是苦力活,吃多點很正常,況且,打完了三合城,自己的隊伍很快就要移兵到此,這的確不是什麼過分的提議,若此便答應了下來。

遙王的分析和指揮滿足了多少人利益需要,就是不怎麼有利的鐘王的人,也好像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會議解釋,大家都其樂融融,對手勝利似乎充滿了希望。

但很快不幸的事情就發生了。夜里,越軍的營地遭到了江東軍的襲擊。

第一次襲擊,江東軍一支大約五百人的隊伍直接殺入了一定地東側歐王軍隊的駐地,一陣砍瓜切菜之後,歐王軍隊大亂,之後江東軍從容退去,等到其他軍隊前來時候,敵人已經沒有了蹤跡,而越軍軍已經損失近一千五百多人。這其中越軍夜間混亂時自己給自己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遙王判斷敵人來自于三合城方向,而探子們在損失一些人後,才從敵人的痕跡上得到證實,敵人的隊伍不大,也就幾百人。

當大家松口氣平靜下來準備休息的時候,第二次襲擊出現在了營地南側,依然是這股敵人的襲擊,同樣也讓營地亂了好一陣子,這次和上次一樣,敵人殺傷了一些士兵後,果斷後退,沒有人敢在夜間追出去。最終在遙王組織一支兩千人打著火把的隊伍追出,結果敵人從容退出叢林中,還給越軍一次伏擊,使得越軍損失了幾百人。最終不得不返回。

眼前的事實證明了遙王的猜想,這的確是敵人的精銳,居然有五百人可以進行夜戰,的確不可思議。

最終不得已,遙王通知全軍,所有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在兵營四周點上火把,一旦有敵人偷襲,離開就能反映過來。就這樣,軍隊的混亂才被減輕了許多。

但也只是混亂減輕了。五百就像是一群鬼魅,時不時的出現在軍營之外,瞅準機會一陣箭雨,活著直接沖進去,時間段,速度快,撤離也很迅速,如果有越軍追出去,必遭回馬槍,敵人從不和越軍糾纏,打完就走,反應很快,這讓越軍防不慎防,一夜都不敢合眼。

等到天亮以後,所有人都累得要倒下了,看到這種情況,遙王老臉都綠了、。但他知道,自己如果不立刻展開對三合城的圍攻,只怕多這麼幾個夜晚,自己的隊伍遲早要再體力上被敵人拖垮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