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094 說客中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君上好見識,這是吾師孟子所言。所言之意,于一國之中,百姓才是最重要的,社稷和君王都還次要的。因為有百姓才會有國家,國家需要人管理,才會需要君王。是以,民為一國之根本。任何君王忘記了這一點,作出錯誤的決策,都將誤國害命。」白璣一邊解釋,一邊思考姬雲到底是何用意。

姬雲笑道︰「既然君王比起社稷和百姓都要次要,為何他卻能高高再上,那些並不重要的東西掌握這社稷的分配,百姓的生死福禍,這豈不是件荒謬的事情嗎?」

白璣明白了,姬雲在為自己的暴亂尋找借口,還想套用師傅的理論,用心險惡。「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是君王的,百姓也是君王的百姓。只有君王管理社稷,才能讓天下竟然長幼尊卑安禮守序。例如一地,地主有土地,有人為他耕種土地,他就有土地的管理權利,獲取糧食的權利,管理這些為他種地百姓的權利。但最重要的是,有這些百姓為他耕地,若無百姓耕地,這些土地便是荒野,而地主也便會挨餓了。所以對地主而言,他雖然擁有一切,但對他最重要的,還是那些耕地的百姓。因此,只有寬厚仁愛,這些百姓安居樂業,他的土地才會經營的好。此禮放置于天下,地主便是君王。若是有人起兵反王,和無良賊人殺主人奪地有何不同,于天理難容,必為人所不齒。」

「好!精彩精彩」姬雲拍手鼓掌「先生說的通透,讓我這粗人也都听得是明明白白了。不過」姬雲皺了皺眉頭,好像略作了思考「不過我覺得先生說的,還是有些問題啊?」

「君上請講!」

姬雲好似再做回憶︰「這君王的地最早是從哪里來的?」

「最早天下絨毛飲血,蠻荒一片,自有聖人出世,教會百姓狩獵種植,于是天下人便有了土地,但古人世道紛亂,殺伐不斷,聖人教人為兵,守土保民,于是這天下便有了社稷,聖人便有了土地和百姓。」

「若是這樣,我就覺得更加不對了,之前天下土地無主,百姓自由自在,可為什麼聖人出來教會百姓種植,組織百姓作建立軍隊,保衛了勝利果實之後,這些東西卻都落入了聖人的手中。在社稷建立的過程中,種地的是百姓,打仗的是百姓。而君王所作的,不過是從旁指導罷了。為什麼天下不屬于辛苦勞作的百姓,最終卻只屬于君王?」

「一則,聖人教化,使得百姓擺月兌愚昧,性命得安,沒有聖人出世,百姓卻不是百姓,只是野人爾,聖人不言,卻對百姓有再造之恩,是以聖人得天下。再則,天下百姓愚昧,人言紛亂,天下以君王之社稷為準繩,天下安定和睦,聖人有智慧,勞心者治人,天下可久安。」

「我看不是,聖人居右天下,就好像一個人在幫助了別人,就以此作為要挾,索求無度。這不合理,若是合理,你的師傅弱教某位君王學術,以後國家就可以歸你師傅說有了。這的確是把人但傻子愚弄,不過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小把戲,以小博大的騙局。」見白璣要說什麼,姬雲也不停下來︰「再說你那勞心者治人的說法,也有問題。有頭腦的人管理其它人,這是件很好的好的事情,但你的君王並不總是有頭腦,從古至今,三代以降,所謂聖人明君寥寥無幾,而且史書記載,多不詳實。總而言之,多的倒是無能昏庸之君。如今天下無義戰,滿眼都是昏君暴君,再我看來,聖人有天下,是百姓給的,但他的子孫繼續有天下,這就是不勞而獲,是盜之所為。而他之所以得手,是因為百姓仁義,也可以說是不知道社稷的重要性。」

白璣一臉嚴肅︰「那麼現實看來,禹之後,天下皆無仁義可言嗎?」

「宋國有為高明的先生說過一句話︰「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如今天下,即使這樣。那里有仁義。楚國有今天是兼並天下數百個大小邦國而成,經歷下戰無數,血流成河,而這之前,那些百姓都多時別國的百姓,殺戮而得來的,如今天下七雄,莫不如此。我們往回說,周的天下是從商的手中奪取的額,而商的天下篡奪于夏,而夏者啟憑借大禹留下的軍隊稅負威懾百姓而得來的。」

「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皆應為夏桀商湯暴掠不忍,乃天理不容。」

「不然啊,天下是君王的,百姓都是君王的,好壞都是君王說了算,就好像我家養的一頭牛,別人應為我對牛不好,要殺牛,就對殺掉我保護牛,最後把握財產和牛都歸給了他。這不過是一個搶奪的藉口罷了。」

白璣憤然道︰「荒唐,百姓豈可以豬狗相比!」

姬雲淡淡說︰「事實上,天下的君王,不都是這樣,在我自己看來,我們比起豬牛都不如。豬能吃飽睡好,我們卻整日勞作而得吃不飽飯,牛有法律保護安然到死,而我們確交不起稅負,家財被豪奪,時不時要送到毫不關心的地方去打仗,生死難測,心情不好了還有人能隨便挖你的祖墳,再說狗,那些君王貴族的狗就討好主人就能吃上鮮肉,而我們,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難見幾點葷腥,豬狗不如再恰當不過了。如此來說,就按著你之前的理論,這個時候有人殺了君王奪了他的天下,那叫做討伐不義,吊民伐罪。仁義之君。而為什麼夏桀的臣子商湯可以,紂王的諸侯武王可以,為什麼我楚懷王的江東君就不能呢?。」

「……」白璣不說話了,姬雲的說法,的確是有些道理的,從現在的利法上講,姬雲的確和歷史上的情況很相似。不得不說,他硬是從儒家的理論中給自己找到了借口。

姬雲悠然道︰「其實在我看來,天下本沒有百姓和君王之分,吳高貴低賤,只不過人各有所長罷了,有人頭腦崇明,有人則不。但世間萬物,都有一個天生的權利,那就是活著,獲得更好,這是天性,也是上天賦予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他不來自于君王,來自于我們的內心,生而有之。誰要是何它作對,那便是逆天而行。

「今天我們所作的這一切,就是使用我們的權力,去保護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讓自己活下去,獲得更好,更有尊嚴。即使我們真的是失敗了,那我們也是作一個人離開世界,而不是豬狗不如的畜生。

「我們內心的力量上上天給的,但向要獲得自己所想要的,要依靠的還是自己,依靠聖人,天下又有幾個聖人,都是拿刀的屠夫罷了,當我們所有人拿起武器為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而戰斗的時候,他們更本就擋不住!」姬雲加重了語氣︰「因為,這才是正義!」

姬雲的說法太過匪夷所思,但卻也很直白簡單,但卻很沖擊人心。仿佛擊中了白璣心中的結。孟子也曾經支持正義戰爭,如果君王無道可以還,為此不惜刪除《武成》,這讓他的確有些熱血得認同了姬雲起義的合法性。但他也明白,姬雲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並不儒家描述中的英雄。

想了半天,他才緩緩到︰「天下自古就是這樣,你能怎麼樣,到頭來,你最多也不過和他們一樣,成為一方諸侯,役使百姓罷了。」

姬雲給自己倒滿茶水,安然道︰「在我看來,古往今來,所有的國家運作,都是一筆買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本沒有君王,但天下人多了,事情就變得復雜了,需要人來管理他。于是人們就選擇出來其中最聰明能干的人來,當然要讓聰明的人作這些事情,總要有些優厚的待遇的。管理的機構就產生了,更加需要,為了維持它的運作,就需要大家集合出糧食,當遇到戰爭時,這個機構還要組織大家作戰。這個機構的服務者,是天下的百姓,百姓們付出稅負和各種勞役和兵役,最終收獲是他們的期望,一個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最好能越來越好。但這種事情,百姓們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因為他們大多是不是最聰明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君王對大家的貢獻帶來了大家對他的好感,于是他的指揮越來越不受到質疑,軍隊無條件听他的。而到後來,這形成了一種控制力。百姓們把自己的權利和財富交到了他的手中,他就擁有了暴露和財富,反過來,他就能使用這些東西,來要挾恐喝百姓。特別是擁有听話的軍隊。當一切城氣候之後,他就培養一批忠實的盟友,為他效力,而這個時候單獨的反對他可以輕松用暴露解決,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一切。而他的一切,最初都是百姓的。」

「在我看來,民貴君輕,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的,而君王,也是天下人的。權在百姓而不在君王。」

對于姬雲的解釋,白璣听上去都感覺不是滋味,這完全是在顛覆對歷史的認知,他將姬雲的國家產生解釋套用到三皇五帝時代,很多的解釋合理了許多。

但他不知道,姬雲回怎麼作,將會給天下帶來什麼後果,但重要的一點他能體會到,那就是士人,不那麼值錢了。

「那麼,你到底想要怎麼樣?」

姬雲放下茶杯,站起身來,先看一面布幔,外面燈火闌珊的營地顯露在了眼前。他回頭道︰「我要的,是把那些天下人失去的東西幫他們找回來!」

「你會什麼也不要嗎/」白璣反問道。他u相信這種空話。

姬雲笑道︰「我想做我自己!一個正常的人,而不是一個怪物。」

「可是,你更不贏不了!」

姬雲哈哈大笑道︰「其實,我已經贏了。」

看著姬雲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白璣不由的擔心起了鷲茲城中的大司馬。不行,自己得趕緊回城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