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民工 回首遙望金古梁,俠肝義膽看今朝

作者 ︰ 葉狂徒

()**英雄**笑,縱橫江湖走幾刀,左手青龍白虎血,右手紅顏美人舞)金刀斷臂義為先,俠情豪客刀劍笑,馳騁武俠傳奇事,遮手為天混世遙。(鳳舞文學網)八幫五派十六舵,縱論少林武當妙,yin風邪派俱登場,手握金輪彎月刀。風月無情花有淚,十年生死心頭繞,回首遙望金梁古,俠肝義膽看今朝。我總是認為,武俠是一種風格,武俠是一種情懷,武俠是一曲縈耳動听的箏樂,武俠是一杯長飲長情長復醉的美酒,武俠更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我總是向往,自己也能袒xiong挽袖與一班江湖弟兄痛飲醉方休,也能戴一頂斗笠出沒于青山綠水之遙,行那豪俠之事,唱那滄桑歌謠,憶那菁菁美人,品那歲月滔滔。

三十年歲月江湖只不過抬刀提手之間,然而ti n刀灑血生死環繞,卻只為博得佳人一笑,家國情仇算得了什麼,伊人淺笑,也勝過天下至寶。

武俠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充滿豪情俠義,武俠的世界,也是女人的世界,充滿細膩溫情,武俠如長刀破芒,武俠如月下吟詩,武俠如寒江垂釣,武俠如摘梅含笑。

入世笑紅塵,一招ji千浪,輾轉風bo苦,他朝便逞強。兒女情長淚,家國總愁腸,濁酒千杯醉,英雄淚兩行。

好一個武俠世界,好一段蓋世情長,好一部江湖風雲,好一曲熱血悲腔。

————————————————————————————————————————————————

真正具有武俠意味的小說,大概最早出現于唐代,當然它不僅僅限于唐代古體小說中所描繪的紅線女、扎髯客等武俠人物形象,也包括其它的體裁。譬如李白的《俠客行》便留下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經典詩句,他的那首《將進酒》更是將武俠的韻味詮釋的淋灕盡致;再如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其中寫道「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舞姿輕盈利落,劍姿豪放雄壯,盡透美感,公孫大娘雖是一個舞蹈名家,但在杜甫的筆下,她卻儼然成了一位風華絕代、技藝高超的俠女形象。

再往早些追溯一下,東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兩篇著名的武俠專題報告文學集,即︰《游俠》與《刺客列傳》,其中所記載的荊軻刺秦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較為純粹的武俠故事,,司馬遷以自己的才華將荊軻的形象和故事發揚光大,給後世留下了一個鮮明的悲劇英雄形象,然而司馬遷又是從那里知道荊軻這些故事的呢?

除了司馬遷之前的文獻之外,恐怕就是百姓間的口述言傳了,我們可以想見,從戰國未期到漢武帝時期,也有三百多年的光景,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百姓將荊軻的故事代代相傳了下來,但百姓記住的,不僅僅只是一個英雄形象,一段傳奇故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無畏無懼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是武俠的精神,一種純粹的武俠精神。

那是一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那是一種「雖知前路是黃泉,英雄無畏帶笑顏」的氣魄,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少這樣的俠義之士,所以中國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才會將「俠義」這兩個字置于所有道德範疇的頂端,即便是孔孟佛道思想,也無法例外。

「俠與義」似乎成為了整個中國歷史王朝的道德和精神支柱,任何一種主流思想流派,似乎都可以與俠義二字掛邊,即便這種精神被打擊和排斥,民眾也不會將其忘記,反而會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形式來傳承它,俠義這兩個字,在這個時候,尤為顯得彌足珍貴。中國的歷史長河並非永遠都是一片清澈,當污濁出現的時候,最終澄清那些渣滓的,便是那些以俠義為基準而衍生出來的人、事、物了。

武俠是有著多麼強悍的基礎啊,那可是中國整整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啊!!這也恰恰印證了歷史武俠不分家這個道理,從以往的武俠發展史來看,歷史與武俠,即相互依偎,又難分彼此。

中國的明清時期,是中國白話小說最為盛行的時期,出現了許多類型不一的小說精品,其中長篇當然首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四大名著。

直觀來說,我把《三國演義》看作是一部歷史軍事武俠小說,把《西游記》看作是一部玄幻魔幻小說,把《紅樓夢》看作是當時的都市言情小說,而《水滸傳》則是一部較為純粹的武俠小說,施耐庵筆下的一百單八將,便是一百零八個形象或正直、或詼諧、或深沉、或莽撞、或精明、或懦弱的武俠人物形象,讀起來耐人尋味,令人yu罷不能。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無數網絡小說也如雨後春筍般的綻放在了各個站平台之上,其中不乏優秀的,令人記憶深刻的精品。然而由現代都市快節奏生活催生出的網絡小說,又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一種快餐小說,品類繁多、花式優美、包裝亮麗、貨源十足,以一種薄利多銷、更新如梭的方式潑到了廣大讀者的眼前,當讀者眼花繚亂的撥尋一番之後,卻很難再找出幾本像樣的武俠小說來,如今這時代,武俠似乎真的要沒落了。

是嗎?我不置可否,其實即便我不說,大家也知道我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之所以列舉四大名著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明清時期的小說與現在其實並無多少的不同,也大抵可以分為武俠、玄幻、都市、言情等幾大類,而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則正是那些武俠韻味較濃的《三國》和《水滸》。

你可以閉上眼鏡細細思量一下,從古到今在你所知的文學長短篇作品中,什麼樣的體裁最多呢?呵呵!客觀的說,應該正是具有武俠風格的小說吧,如︰《干將莫邪》、《三俠五義》、《說岳全傳》、《彭公案》、《施公案》、《昆侖奴》、《聶隱娘》、《濟公傳》、《七劍十三俠》、《d ng冠志》、《聊齋志異》等等。

到了近代,武俠小說走入鼎盛時期,各種專用術語和流派之風也出現與這個時期,諸如仙俠、奇俠、情俠、劍俠、怪俠等層出不窮,這一時期,也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武俠小說作者與作品,如︰張恨水《中原豪俠傳》、王度廬《臥虎藏龍》、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鄭證因《五鳳朝陽刀》等等。至于他們這些小說的影響力與價值,則可以從金古梁這一代武俠名家的身上體現出來。

這就要說到模仿了,梁羽生在寫第一部小說《龍虎斗京華》時,便模仿了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的筆風,而陳青雲則是尤為推崇王度廬,他的《丑劍客》更是將王度廬的悲情s 彩發揮到了極致,而金庸,不僅將前人的文風筆法吸納俱盡,更是將中國古典文學與西方文學進行了巧妙的結合和運用,古龍也曾在他的一篇《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中說道︰「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描寫「奔雷手」文泰來逃到大俠周仲英的家,藏在枯井里,被周仲英無知的幼子,為了一架望遠鏡出賣,周仲英知道這件事後,竟忍痛殺了他的獨生子。

這故事幾乎就是法國文豪梅里美最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說的化身,只不過將金表改成了望遠鏡而已。

但這絕不影響金庸先生的創造力,因為他已將這故事完全和他自已的創造聯成一體,看起來是一氣呵成的,看到《書劍恩仇錄》中的這一段故事,幾乎比看梅里美《尼爾的美神》故事集中的原著,更能令人感動。」

即便是古龍自己,也曾說過︰「我自己在開始武俠小說時,就幾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寫了十年後,在寫《名劍風liu》、《絕代雙驕》時,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我相信武俠小說作家中,和我同樣情況的人並不少。」

名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武俠小說的創作天空是無比廣闊的,不要介意去模仿別人,模仿是你形成個人風格的過渡階段,吸納日月星火之光,你才會分外閃亮。

讓我們記住這一時期的一些武俠名家吧,他們是︰金庸、古龍、梁羽生、諸葛青雲、陳青雲、蕭逸、臥龍生、溫瑞安、上官鼎、孫玉鑫(與古龍是好友)、獨孤紅、司馬中原、墨余生、武陵樵子、雲中岳、柳殘陽、曹若冰、倪匡、高庸等等

說了這麼多,我無非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即︰武俠小說有著雄厚的歷史發展根基,有著最為廣泛的讀者群,有著一種厚積薄發的沖力,也有著遼遠廣闊的發展前景,如今的武俠並非窮途末路,並非一蹶不振,如今的網絡小說固然是百花齊放,但是不論你挑出那一本來,都能從中窺到武俠的影子,聞到武俠的味道,體會到武俠的精神。因為所有網絡小說的作者都是中國人,凡事中國人,骨子里都會或多或少的蘊含著一股子武俠精神,或是傲骨不遜,或是自強不息,或是鋤強扶弱,或是尚武哲身。

但是武俠又的確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了,除了繼承和發揚傳統武俠的雋永優美文風之外,武俠不論是從立意上、情節上、象征xing上還是寫作技巧與思路上,都應該求新求變了。我曾經給如今的武俠小說定了三個大的類型,即︰都市武俠、歷史武俠與江湖武俠。都市武俠這一類型目前還比較新鮮,這樣的作品還不是很多,歷史武俠倒是不少,但大多數則是向架空的方向靠攏,而江湖武俠則是原來的傳統武俠的擴展和衍生。這三種武俠類型也將是今後武俠發展的一個總體傾向和走勢,但唯有一點是共同的,不論那種類型的武俠作品,不論他的寫作條框是多麼的天馬行空,但是有一種東西是絕對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武俠精神,至于這種精神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一部作品都有每一部作品的主題,但熱愛武俠的讀者的眼楮卻是雪亮的。是仁是智,自有讀者來評斷。

說實在的,很多網站都不重視武俠作品,也不重視寫武俠的作者,許多作者因此而灰心過,我便是其中之一。不過武俠畢竟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東西,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正所謂︰當年明月當年情,今時今日煙雨中,飛雪依然射白鹿,留香如舊笑春風。

——神州狂徒2008年9月

c!。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修真民工最新章節 | 修真民工全文閱讀 | 修真民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