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章魚分身 第一百四十四章 美人魚的傳說

作者 ︰ 藍調笙歌

美人魚,一般被認為是傳說的水生生物,通常人魚的樣貌是上半身或頭部為人,下半身是魚尾,歐洲傳說中的人魚與中國、日本傳說中的,在外形上和性質上是迥然不同的,有時外形有所分別。美人魚即是有散發出美感成份的人魚,主要為雌性,經常出現于各地傳說與童話。

也有個別研究認為美人魚可能是在古猿進化成早期人類的過程中,在水中生活的一個分支

海猿。

一般人們熟悉的美人魚形象,源自德國傳說及詩歌中常提及的美麗人魚洛雷萊。她經常會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時候出現在萊茵河畔,用她冷艷淒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後沉入河底。

美人魚上半身是人(多為女性)下半身是魚的身體,為基本的形態。當時的人們很可能看錯了,把現今生存于海洋的哺乳類動物儒艮看成了怪物,因此廣為流傳,但這種說法並沒有事實根據。不過在藝術、。人魚多半是用來象征非常不幸的事,比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作品當中,人魚的下場都很淒慘,最後都得不到幸福。附帶一提,雖然大家所熟悉的人魚雕塑,下半身只有一條尾鰭,但古老的西方繪畫里,人魚通常都是兩條尾鰭,這點相當的不可思議。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于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像這樣據稱見過美人魚的例子不在少數。而媒體對美人魚的報道更是屢見不鮮。

在18世紀中葉,大不列顛國倫dun曾經舉辦過轟動英倫三島的美人魚標本展覽。隨後,在老美紐yue舉辦了同樣的展覽,同樣引起了全美的轟動。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標本叫「菲吉美人魚」。事後,經有關科學家查驗,這個所謂的美人魚標本是猴子和魚的結合。于是,很多人對美人魚是否存在表示懷疑。挪威生物學家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說︰「他們賦予美人魚優美的嗓音,告訴人們她們是杰出的歌手。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一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埃利克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生物界人士的看法。然而。埃利克的觀點未必正確。

前不久,俄羅斯科學院的維葛雷德博士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1962年,一艘蘇聯的貨船在古巴外海莫名其妙地沉沒了。由于船上載有核導彈,蘇聯派出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包括維諾葛雷德博士在內)的探測艦,前去搜尋沉船,試圖撈回核導彈。

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利用水下攝影機巡回掃描海底。突然,有一個奇異的怪物闖入鏡頭︰它像是一條魚,又像是一個在水底潛泳的小孩。頭部有鰓,周身裹著密密的鱗片。當它游向攝影機時,用烏黑淘氣的小眼楮望著攝影機,顯得十分好奇。探測船上。圍在熒光屏前的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們無不驚得目瞪口呆。為了捕捉這頭怪物,他們把用來捕捉海底生物的一座實驗水槽沉放在攝影機視場內的海床上。沒過多久,怪物再次出現,當它鑽進水槽準備攫取魚食時。艦上的工作人員便迅速地把水槽吊上艦。水槽的門被打開時,先是听到一陣像海豹似的悲鳴聲,接著又看到一只綠色小手從槽內伸出。等到把怪物全部拉出水槽時。人們才更清楚地看到,這是一頭0.6米長的人魚寶寶,全身覆蓋著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雙眼惶恐地瞪視著周圍的人。在場的人有的說這是「海底人」,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就是人們一直在尋找的美人魚。

從古至今,美人魚一直是熱門話題。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侖的史學家巴羅索斯在《古代歷史》一書中就有關于美人魚的記載。17世紀時,英國倫敦出版過一本《赫特生航海日記》,其中寫到︰美人魚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膚很白,背上披著長長的黑發。在它潛下水的時候,人們還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像鯖魚一樣的許多斑點。

我國的史書中也不乏有關美人魚的記載。宋代的《祖異記》一書中就對美人魚的形態作了詳細描述︰宋太宗時,有一個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今朝鮮),看見海面上有一「婦人」出現,「紅裳雙袒,髻發紛亂,腮後微露紅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戀而沒,乃人魚也」。宋代學者徐鉉的《稽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為探索美人魚是否存在這一研究課題,近幾十年來,海洋生物學家、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提出了許多假設。

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認為,美人魚確實存在,「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所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征,即頭和上身像人一樣,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此外,據新幾內亞人士所述,美人魚和人類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也有很多頭發,肌膚十分女敕滑,雌性的**和人類女性一樣,並抱著小人魚喂乳。

英國海洋生物學家、英國學士院會員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于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游在水里,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美國也有部分學者贊同這一說法,認為這是目前尚未報道的「海底人」的一種。

我國的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就是一種名叫「儒艮」(俗稱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20世紀70年代初。在我國南海曾多次發現過「美人魚」,有的地方還把照片在展覽會上展出,認為屬我國首次發現,有重大科學價值。

1975年,有關科研單位在漁民的幫助下捕到了罕見的「儒艮」。由于它仍舊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幾分鐘就要浮出水面換氣。它背上長有稀少的長毛,這大概是目擊者錯覺為頭發的原因。儒艮胎生幼子,並以乳汁哺育,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子,母體的頭和胸部露出水面。避免幼仔吸吮時嗆水,這大概就是人們看到的美人魚抱仔的鏡頭。但到目前為止,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美人魚只是人們的幻覺而已。

18世紀初,人們對美人魚的傳說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博物學家們開始重新估價自己的見解。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認為,大多數關于美人魚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他指責一些人把虛構的故事同歷史混為一談︰「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類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美人魚的民間傳說。它那持久的生命力說明,美人魚的故事很可能以某種事實為依據。事實上,遠遠看去像美人魚的動物大概有這樣幾種︰海牛、儒艮及各種海獅、海豹等鰭腳目動物,雖然它們其貌不揚。但同傳說中的美人魚卻有幾分相近。海豹的跳躍和慣常姿態也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關于美人魚的原型,公認的說法是海牛或者儒艮。

相傳哥倫布在目睹過海牛之前就听過一些關于美人魚這一神秘而又美麗的傳說,當時他已經沉浸于對美人魚的神往和濃厚的興趣之中,並且滿懷希望的用自己心愛的情婦的名字「安娜」來給它命名。直到後來一次航海的途中水手們捕捉到了一只海牛並且告訴哥倫布這東西就是他一直想見到的美人魚的時候。哥倫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美麗又神聖的「安娜」會是這樣一幅丑陋的嘴臉,竟然還不如一頭母豬可愛。于是哥倫布懷著失望的心情決定讓她心目中「美麗」的「安娜」做為自己的晚餐,當晚。他食用了這位「安娜」,認為肉色和味道酷似小牛肉,加之它們以草為食,體內的構造和魚毫無相似之處,就推測它們不是魚而是真正的小牛,自那以後,海牛就被叫開了。當然,「安娜」這一具有諷刺意義的命名就象家丑一樣隨之被悄悄的掩蓋了。

然而人類為何會把海牛認為是美人魚呢?最具有說服力的要屬海牛有兩個**,象人的拳頭那麼大,都位于胸部鰭肢下,與人的**位置相似。這大概就是將其取名人魚的最大根據吧。甚至有人說它是用鰭肢抱仔豎立在水里喂女乃,上身露出水面,其狀頗似人形,其實並非如此,海牛喂女乃的時候是水平的浮在水面上,身體略側,從來沒有過豎立于水面的喂女乃姿勢。究竟人們為何把海牛取名為「人魚」,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根據來證明這一點。

傳說雖然只是傳說,它不代表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實際的意義,但人魚的確是主觀存在的,海牛被人取名為美人魚,但它不能代表美人魚。美人魚這一形像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她這種美恐怕連維納斯和蒙娜利莎都要遜色三分了。美人魚,她已經成為一種概念、一種圖騰被世人所認可,也是大自然給我們心靈上美好的恩賜,而我們,應該把這種恩賜以我們的方式回報給大自然。雖然她不曾進入任何人的視線內,但她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正因為這樣,她可以讓世人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去塑造她、去美化她。所以說,美人魚的這種魅力是神聖的,是完美的,是永恆的。

美人魚的傳說一直都是傳說的,本來楊松是不相信的,但是楊松的章魚分身感覺到了一個人形的‘魚’,頓時興趣是大增。(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最強章魚分身最新章節 | 最強章魚分身全文閱讀 | 最強章魚分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