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烽火 第一百八章 守軍軍心動搖

作者 ︰ 水木四

()張必武一听禤建豪所說,他也是在連連點頭呢,禤建豪的建議確實是沒有錯!要是吳三桂真的興兵,他就等後方被火燒了,這不是好事啊!

張必武便嘟起嘴,他在考慮著,該怎麼辦才好呢!這個吳三桂啊!真讓人不能放心。

正當張必武思考該怎麼應對吳三桂的時候,就有人是急忙進來相報了,吳三桂派人將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給押到此處來了。

得此消息,張必武太高興了!吳三桂把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押來這里,不是告訴張必武,他是不會與滿清相勾結嗎?而且張必武把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給殺了的話,那滿清定會遷怒于吳三桂的,吳三桂不把二人給獻出,二人又怎麼會死?

更為重要的是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是誆騙鄭芝龍投降滿清的人,要是把他們給押解到了鄭成功的軍中,這樣鄭成功會對張必武心懷感激,鄭成功就能將二人給殺了,以祭他的父親和弟弟等在天之靈了!

這一點,吳三桂是知道的,吳三桂這麼做,可是給了張必武極大的一個人情啊!

張必武自然是令人把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押解到鄭成功那里,任由鄭成功怎麼處置都行。張必武還得再寫一封信給吳三桂,以感謝吳三桂把二人給送來,一番深厚的情誼,張必武自當銘記于心呢!

張必武便是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洪承疇這里,與洪承疇來個好好地對峙。

就這樣,雙方互相對峙了半年。而杭州也被圍困長達了八個月。糧草已經是不繼。城中也是人心渙散了,他們人人都想著能安全,不願意再守下去了。

張必武知道杭州城要攻破就是最佳時候了,如果說還不乘勢奪取的話,那還要待到幾時呢?而且洪承疇和岳樂二人率領著清軍哪怕是要攻打他,也是不能消滅的。

最為重要的是順治在一氣之下,又下了聲討多爾袞的詔書,本是在北方已取得了成就的多爾袞。一氣之下,干脆就直接回到遼東之地,他不再南下。

而多爾袞的病是加重了,多鐸原本也是有病的,這一下,軍兵就由阿濟格來暫代了,因此,多爾袞不能再率兵南下。

似此,滿清的勢力就大損了,而且滿清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征調蒙古騎兵南下。以前有蒙古的騎兵,會令得清軍實力大增。現在一少,滿清就會覺得自己的實力不足,想要動用兵力也是難以為繼了。

張必武審時度勢,他還不把重心放在南方,還要放到何處啊?高起潛這個人現在是可以一用了!有時這些陰險小人對于自己還是幫助頗大的。

張必武是秘密地來到了杭州,就算是為此而暴露了行蹤,他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因為張必武要表明他已回到了杭州城下,他的重心已轉回了江南之地,他對江南是勢在必得的!

鄭成功一見到張必武,當然還是要向張必武致謝,感謝他把葉成格和黃熙胤二人給捉住了,讓鄭成功好手刃這二人,為他的親人報仇。

張必武只是一笑,報仇?要真正地捉住滿清韃子,尤其是頂級的人物,這才算是真正地報了仇呢!

張必武一回到了杭州的軍中,令得碩塞是為之驚訝的,碩塞看著張必武,知道張必武不僅僅是孤身前來,他還帶來了數千人馬,這就證明他是加強了在這里的防御。

張必武還派人射箭進城,以表示他在杭州城下增兵的原因。

這不,杭州守軍是遠眺之下,見到遠處是一支又一支的人馬前來增援了。

北方不能取得勝利,而且也不能牽制住張必武,反而讓張必武的人馬得已增強,這對于死守在碩塞中的各軍都是種打擊呢!

碩塞遠望,他又听到了有將士的抱怨︰「朝廷把我們給拋棄了!還打著要全佔北方,吞並張必武在北方的領土,從而達到霸佔中原的目的,可是現在呢?不但中原不能霸佔,反而連我們也要白白地送命了,江南也要丟了!真是太可惡了!」

還有人說︰「我們為什麼還要為這樣的朝廷效力啊?他們都拋棄了我們!我們還要為此而拼死拼活,想想真是不值!」

有人輕踫說︰「小聲點!王爺就在那里不遠!要是被听到,我們就慘了!」而先前說話的人則大聲地說︰「怕什麼!我就是說了!大不了把我給殺了吧!」

碩塞是听見了這些話的,他只能是裝聾作啞,當作是沒有听見,他走得很快。

碩塞不是不想理,而是他知道,因為這是很多將士都有了這樣的怨言,他要是處罰的話,要處罰的人就多了!多人有共同想法,一處罰,就會激起兵變呢!以前明軍中經常出現的情況,讓清軍為此得利,而獲勝,沒有想到如今出現在了清軍之中了,真是循環報應啊!

碩塞嘆氣了,說︰「以前我們常笑明軍軍心渙散,從而令我大清兵獲勝,可是現在當我自己遭受到了此種情況之後,我就無能為力了!我終于明白那些明將面對此種情況的無奈和悲哀了!是啊!洪承疇被圍松山時也是有過這樣的情形啊!人心已散,奈何?」

是啊!碩塞真的沒有法子了,現在碩塞又听聞了人們在叫呢,因為他們見到了張必武是特意對著杭州的水門在拜,然後又是遙祭于西湖,隨之還有向拱宸橋西等那一邊,至于杭州艮山門城的方向也是拜了拜。

張必武最主要的還是在西湖上的祭拜,因為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葬有岳飛怎麼能不對岳武穆多加敬意呢?而且武松是葬于西湖的三大情人橋的西泠橋畔。

因為據說江干進龍浦有宋江藏兵書處,內有伏弩可以傷人,杭州艮山門城頭尚有時遷廟,梁上君子每于深夜去燒香,而涌金門就是張順死難所在,他就葬于此處,拱宸橋西有梁山泊墳,傳說梁山泊諸英雄好漢悉葬其內,包括宋江。

由于有梁山好漢,且施耐庵的一本《水滸傳》,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梁山泊,知道了梁山108條好漢!這些故事都深入人心了。

張必武為此而祭拜杭州中的梁山好漢,他也是出于這一方面的考慮,更是告訴杭州人,以及守軍們,張必武是敬重杭州的,也並不想讓杭州遭受到多大的創傷。

張必武還主要的是拜祭了大英雄岳飛以及明朝的著名大臣,杭州人——于謙!在城下令人高聲地朗誦著岳飛和于謙的祭文,還順帶說了杭州人靈地靈。

張煌言也是現身了,畢竟張煌言是杭州府人。

他沒有強攻,只是圍而不攻的原因就是在于這一點,他想的是最好能讓杭州人都出降,以避免名城的受損。

其實說白了,張必武做這些全是為了瓦解守軍,能早日破城。

張必武拜梁山好漢以及杭州的歷史名人于謙的事,早已傳遍了城中,人人都知道了這一件事,甚至于張必武對于謙的祭文還有人背了下來,記了下來,四處傳播了。

如此一來,滿城的人都想著投靠張必武了,只有投降才是免于一死的。

杭州城中還有侯方域,他也是想要投降,而在他身邊的李香君對侯方域是非常失望的,以前她認為侯方域是一個不忘家國,一心為國的偉丈夫,真漢子,可是當國破家亡的時候,侯方域的變節,他為滿清效力,已是讓李香君失望透頂了。

而現在已成為滿清官員的侯方域卻因為杭州將失,害怕被張必武所誅殺,而他又看到了張必武所傳播的告諭,只要是來降的話,一律既往不咎。

侯方域就是想要利用與張必武曾經的一段友情,只是他忘記了,以前他的父親侯恂督軍以救開封的時候,他還獻計要害張必武呢!那時啊,侯方域則是一點也不顧念朋友之情,現在形勢危急了,他反而是想要張必武顧念朋友之情了!

好個侯方域啊!空讀了這麼多的書,打小就苦讀孔孟之道,什麼禮義廉恥,他全都是從嘴里讀出,卻沒有進耳里,更不用說是讀進了心里呢!

李香君自然是對侯方域十分不滿呢!她認為自己是看走了眼,看錯了人!她是喜歡有才氣,且又是英雄的人,而不是這種沽名釣譽,只知一味貪生怕死之輩!

就連高起潛也是想要背叛了,他與侯方域都有決議了,他們都在對眼看的形勢,一嘆再嘆,十分無奈,不斷地搖頭嘆氣呢!

此時,早有人潛進來找到了高起潛,高起潛得到了張必武的承諾,只要他能打開城門的話,高起潛所犯的過錯,一律既往不咎。

張必武的親筆信就落在了高起潛的手中,以此來作為憑證。高起潛一拿到張必武的親筆信,他的膽量更足了。

只是高起潛還怕不成功,他便得再找多人來保證此計能成功。故現在高起潛找到了侯方域,先是一番奉承話,讓侯方域以當主,實際上高起潛卻與張必武私自聯系,他將會是幫助張必武以攻破杭州的功臣,當然這是成功的情況下,要是失敗了,侯方域就是最好的替罪羊。(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烽火最新章節 | 明末烽火全文閱讀 | 明末烽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