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浙贛線 第三百三十五章 哪些人是地主

作者 ︰ 谷嘯

自從到棗溪搞土改以來,黃秋生等工作隊同志心情十分舒暢。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他們了解到這里是革命老區,是黨領導的抗ri根據地的核心地區,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更可喜的是,這里最大的地主申智鑒是開明士紳,工作隊剛到棗溪,什麼也沒做,他已經主動交來田契。接著工作隊了解到,申智鑒曾擔任黨領導的抗ri武裝八大隊的大隊長,後來又擔任了黨領導的抗ri政權的主要領導職務。難怪他有這麼高的覺悟!按照政務院頒布的《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開明士紳是應該照顧的。

不過,盡管如此,該做的工作還得按部就班地做。棗溪雖然是革命老區,但由于當時處于抗ri時期,不可能公開宣傳革命道理,于是,工作隊對鄉民們反復進行階級教育。他們說,人是有階級的,分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在農村里就是分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富人是剝削階級,窮人是被剝削階級。富人為什麼富裕?不是他們勤勞有本事,而是因為剝削窮人才富的。窮人為什麼受窮?不是命不好,或者沒本事,而是因為受富人剝削才窮的。世界上財富是靠勞動創造的,因此是農民的勞動養活了地主。富人不勞動就過著富足的生活,是罪惡,窮人辛勤勞動卻過苦ri子,最不合理。農民們只有打倒地主階級才能過上好ri子。

農民們一時理解不了「階級」、「剝削」的道理,但他們通過教育也懂了︰富人都是壞人,窮人都是好人,富就是罪惡,窮就是光榮。

群眾基本發動起來之後,土改就進入劃分階級階段。劃分階級成分,就是把農村各戶按照所佔有土地的多少、剝削人或受人剝削的程度以及參加勞動和生活貧富等情況,劃分為地主、富農、上中農(富裕中農)、下中農、貧農、雇農、小土地出租者等若干等級。劃分階級成分是一項政策xin極強的工作,決定著土地改革的實際效果。劃分階級階段又分講階級、評階級、通過階級、批準階級四個步驟。

「講階級」,即廣泛宣傳《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及其它有關文件,講清各種階級成分的定義,標準、界限等問題。

「評階級」,即采取自報公議的辦法,由村農民大會、農民代表會議評議。本人到會參加評定,亦可在會上提出申辯。

「通過階級」,即由村農民協會委員會對評定結果進行集中審議通過。

「批準階級」,即由鄉人民z nf將各村審議通過後的評定結果報至區人民z nf,由各區人民z nf執行最後審批權限。

在「評階級,通過階級,批準階級」的每個環節中,其結果均予張榜公布,實行「三榜公布定案」。本人或其他人如有不同意見,可于批準後十五ri內向縣人民法庭提出申訴,經縣人民法庭判決處理。

上述四個步驟,最重要的環節是「評階級」。「評階級」就是劃階級,在劃分階級的順序上,則是先劃地主,再劃富農,後劃中農、貧農、雇農及其他成分。對個別較難確定的戶,放到最後再劃。

棗溪鄉在「評階級」時遇到了一個難題︰夠評地主的戶數很難達到上面規定的數量。

地主是敵人,評階級不能以自報為主,而應以農民評議為主,必要的時候,要進行斗爭。評地主時,先由地主自報,主要是報成分、財產、剝削、勞動情況。地主申報的材料,僅供參考,不作定案,也不代替群眾評議。說是群眾評議,其實是工作隊和農會決定的。

當時對評階級是有數量規定的,**zny n規定,土改中應打倒的地主須在新解放區農民總戶數的百分之三,不包括富農。但是,在棗溪鄉似乎很難達到百分之三的規定。就拿棗溪村來說,共有三百六十五戶,按百分之三的比例,應該有十一戶評為地主,可是按照《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的規定,實在評不出十一戶地主。全鄉最富裕的棗溪村尚且如此,其他村就更難了,許多山村根本就找不出有出租土地的農戶。如果全鄉統籌起來算,連完成百分之一也有困難。

在棗溪鄉,最多的是公常田,佔了近一半,其次是可評為中農的土地,佔百分之三十八,再次就是申智鑒、程志遠等地主的土地。除了申智鑒和程志遠兩個大地主,龔道明也有一些土地,可以按規定評為地主。在申、程、龔三家之外,似乎很難再找出地主了。

棗溪村農會希望多評地主,地主多了,可以多分土地和其它財產,他們提出了許多地主的名單。但是土改工作隊是要掌握法令政策的,不能亂來。

黃秋生為此非常苦惱,接下來馬上要斗地主了,哪些人是地主都定不下來,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烽火浙贛線最新章節 | 烽火浙贛線全文閱讀 | 烽火浙贛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