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瘋狂 第四百八十九章圍爐小酌(四)

作者 ︰ 再次等候

「哦?」吳世恭也是相當欣喜,這些培養出來的人才可都是汝寧軍的嫡系人馬啊,于是他立刻叮囑道,「提高這些學童家中所有人的地位,如果能考上秀才,另有封賞。那些暫時落榜的也別放棄,安排良師重點輔導。就是他們在科舉上再沒前途,我們汝寧軍也將把他們做為後續官員來培養。不過,他們也不能夠光讀經義,也要學些有用的實務啦!」

「長敬可是不耐科舉之弊處?想要改良一二?其實多少前輩早已發現科舉之才很多不通實務,想改其科目,無奈八股選材已深入人心,所以這事難矣!」鄧啟帆笑著說道。

其實科舉發展到明朝的八股文選材,雖然僵化了天下文人的思想,可也有著其無奈之處。

要知道,明朝的科舉選材的錄取率是相當低的。三年一次會試,也就三百多人能夠上榜成為進士和同進士。相對于天下幾十萬秀才來說,那錄取率也就只能夠用恐怖來形容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範進中舉以後的發瘋了。

可是在每一級考試中,要保證有個統一的錄取標準,又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批閱完考卷,而且需要盡量地防止作弊,那麼在明朝當時,八股文還就是最好的考試方式了。

首先,八股文其實是標準試題的一種,很容易比較優劣。因此,閱卷考官的主觀看法就很難左右考生的成績。而且在這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佼佼者,其實他們都是全國的精英。所以換句話來說,如果這些進士投胎到了現代,基本上他們也是高考狀元的獲得者。無論是什麼時代,學霸總是學霸!

其次,也因為八股文是標準試題。批閱起來的速度很快。要不然,象某些穿越小說中的科舉改革一樣,使用數理化的考卷,那麼批閱考卷的考官可是要向你跪了啊!可能幾個月都拿不出一個成績來。這我們也可以比較一下,在現代的信息社會,還有這麼多的高科技手段輔助下,從高考到考試成績出來的時間有多麼的長了。

最後,由于八股文寫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很難作弊。我們不去說那些夾帶、抄襲等作弊手法,這在哪一個年代都不可能杜絕的。我們所說的是那種高層次的作弊。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試題中有大量的是非題、選擇題和標準答案的問答題,那買通考官的考生,他的試題準確率有多麼的高。甚至萬一他做錯以後,考官修改起來有多麼的方便。

我們還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有倆位考生,一位考生的八股文水平明顯比另一位高上一個檔次。就算是差生買通了考官得到了試題。如果這位差生不尋找槍手。而優生也不犯常識性的錯誤,那優生寫出的八股文照樣比差生好上許多。

這也就是八股文有著這麼頑強的生命力的原因。不是沒有大儒發現這個問題,他們也都認為八股文是做官的敲門磚,在實際理政上的作用不術討論,所以開始與吳世恭討論起科舉來了。

可吳世恭這種人怎麼知道這麼高深的學術問題呢?再給他十八個腦子,他也想不出什麼改變科舉的方法。可是看到鄧啟帆興致勃勃。他也只能夠隨口說道︰「我只認為這麼多秀才閑置在鄉中有些浪費。如果在他們成為了秀才以後,讓他們再學習些實務,不再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那在他們中不了舉人以後,還可以做為我們汝寧軍的基層官員來培養。」

「什麼實務呢?」鄧啟帆有些不理解了。因為現在很多官員政務都是由師爺來輔助的,而且這種結合形式也有其可取之處,畢竟象諸葛亮這樣的全能人才是很罕見的。

「也就是這樣!等到中了秀才以後,開始讓他們學習一些算、農、工等科目,在下次科舉時就把這些科目也列入考題。中舉以後也是如此,不過就是加深難度而已。這樣的話,也能夠為我們汝寧軍培養出專科人才。」吳世恭也講不出什麼新思路,他也只能夠把現代中學、大學的概念變換一下形式,穿插到科舉中來。

可鄧啟帆一听以後就驚呆了,他沒想到吳世恭的野心是這麼的大,過了好一會兒,鄧啟帆小心翼翼地問吳世恭道︰「難道長敬想私開科舉啊?」

吳世恭根本沒理解鄧啟帆的意思。因為科舉可是朝廷選材,換句話來說,不是朝廷是不能夠這麼做的。否則的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造反。

但吳世恭只認為鄧啟帆是問自己該如何選拔汝寧軍的官員了。于是他點點頭說道︰「先在我們汝寧府試試吧!什麼事都是做了以後才明白優劣啊!」

听了吳世恭的話,鄧啟帆是一咬牙。反正跟著吳世恭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了。再說,現在鄧啟帆的家人也都在汝寧府,就跟著吳世恭一條道走到黑吧。如果吳世恭成事的話,那鄧啟帆可是……,頓時,「開國功臣」、「宰相」等字眼就在鄧啟帆的眼前飄蕩著呢。

可今天好象是吳世恭要考驗鄧啟帆的心髒強度,吳世恭又笑著說道︰「其實我認為儒學也應該與時俱進,有些地方也要改良,不能夠聖人雲我們就怎麼雲,要吃透聖人的精義,開創出適合我們汝寧軍的新儒學。」

其實象吳世恭這種實用主義的人,根本無所謂什麼儒學不儒學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因為這個時代儒學的影響太大了,所以吳世恭就想把儒學選擇性地使用。

可鄧啟帆不是這麼認為的。鄧啟帆也並不是一位迂腐的聖人門人,他也熟知儒學的發展史,也知道在儒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變遷,而現在的儒學早就被歷代大儒修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吳世恭提出新儒學的想法,正是要進行一場儒家變革。于是鄧啟帆又是小心地問道︰「長敬可是要做那董仲舒之事?」

大儒董仲舒可是儒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可是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也對儒家學說也做了重大的改良。

要知道,孔子可是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那時候諸侯紛立,推崇的是「尊王攘夷」的思想。也就是說,在保持各大諸侯獨立的基礎上,尊重周王的地位,共同討伐以楚王為首的蠻夷。當然後來楚國也投入了中原的懷抱,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這具體的歷史可以看史書,這里也不多說了。但關健的一點,孔子可是贊同諸侯紛立的。

可是董仲舒所在的漢武帝時期,正是漢武帝要收取諸侯國權力,達到天下一統的時期,這時候如果董仲舒還抱著孔子的老思想的話,不要說「獨尊儒術」了,會不會被漢武帝再一次焚書坑儒都不知道了。

所以董仲舒就與時俱進了。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而做為回報,漢武帝當然把這種能夠維持自己君權、達到中央集權的新儒術獨尊起來啦!

而現在吳世恭想要建立新的儒家學說了。做為這種新學說的實際操作者,如果汝寧軍有這麼一天,如果新學說成為汝寧軍的主流,那鄧啟帆的地位可不僅僅是當代啦!那可是和董仲舒有著同樣的地位啦!

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鄧啟帆頓時走神了。不是我愛幻想,而是誘惑實在大啊!

而吳世恭和薛永利就奇怪鄧啟帆突然出現的失神了。他們也不管那心不在焉的鄧啟帆,接著開始商議起汝寧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

薛永利問道︰「姑爺!這麼多的兵,一直養著也有些浪費,下一步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吳世恭笑著向薛永利點點頭︰「永利叔也發覺這個問題啦!我是這麼想的︰南面湖廣這一帶,陝匪和官軍在絞殺,我們不要冒然地殺過去,否則會把我們汝寧軍也攪進去的。」

「東面大運河、鳳陽和山東地區,我們過去也不可能。西面南陽府,那是陝匪南北流竄的要道,萬一我們進入太深,擋了陝匪的道路,那狗急跳牆以後的陝匪必定與我們硬拼。那戰禍也就天長日久了,也不符合我們休養生息的原則。」

「那就只有北面了。這次陝匪禍害河南,把河南月復地都打空了。現在雖說又建立了官府,可是他們也只能夠在城中發號司令,城外的天地就是一片空白。」

「而我們就要通過墾荒商行去佔有那些空白。我們的武力比那些流匪強,我們又躲在墾荒商行身後,與官府也發生不了什麼沖突。」

「讓常猛自由發展,可以多佔有土地、可以多設立分行、甚至可以收編亂匪和結寨自保的鄉紳,怎麼有利怎麼來,而我們汝寧軍就做為他們身後的後盾。這樣的話,即能夠不顯山露水,又能夠自由發展,還不花費銀兩養兵。到時候,那墾荒商行的武力也完全可以編入我們汝寧軍的。」(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瘋狂最新章節 | 明末瘋狂全文閱讀 | 明末瘋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