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第230章 圍魏救趙

作者 ︰ 塞外流雲

文官竟然是同時攻訐勛貴和禮儀派?胡萬里不由頗覺詫異,他給徐鵬舉獻策自然是帶有私心的,其用意就是想讓文官忙于應對文武之爭而無暇內斗,不想竟然絲毫沒有效果,吏部尚書汪鋐是三彗之一的‘月復心之彗’,攻訐他,攻訐彩票,這針對的不僅只是張璁,而是整個禮儀派。

見胡萬里沉吟不語,徐邦瑞微微一笑,道︰「長青兄無須擔憂,對文官而言,文武之爭才是關乎大局,之所以有人此時彈劾彩票和汪鋐,應是因為李、瞿、方三位閣老聯名上疏懇祈起復張璁,被皇上押了下來的緣故。」

听的他直呼張璁之名,其先生張昌禮不由微蹙了下眉頭,張璁不僅是胡萬里的座師,而且兩人關系非同一般,當著胡萬里的面直呼張璁之名實是大為不敬,他當下連忙開口說道︰「小公爺說的不錯,對文官而言,文武之爭是對外,彈劾彩票是內斗,一旦文武之爭升級,或是處于不利的地步,他們自然會放棄內斗,專心對外。」

微微一頓,他才接著道︰「一直以來,皆是文貴武賤,文強武弱,此番文武互訐,武勛若不佔據絕對的優勢,則敗局已定,長青大才,屢有奇思,能否再出一策。」

再出一策?哪里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胡萬里不由暗自月復誹,不過,對方說的不錯,眼下,他與武勛是同一陣營的,還真該幫一把武勛,再則文官獨大的後果他是十分清楚的,當然他更清楚,自土木堡之變之後,終大明一朝。武勛始終沒能再在朝堂上爭的一席之地,這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微微點了點頭,他也不吭聲,端起茶盅緩緩的啜著熱茶,見這情形,徐邦瑞二人自不會打攪。一時間房間里靜悄悄的,半晌,胡萬里才放下茶盅,開口道︰「土木堡一役,武勛兩代精銳盡數陣亡,以至人才凋零,一蹶不振,這實則是人才斷代造成的惡果,根子上是人才培養的問題。」

看了二人一眼。他才接著道︰「國之盛衰,與軍事密切相關,縱觀歷朝歷代,但凡文武並重者,皆無外患之憂,且能威震四海,萬國來朝,而重文輕武者。皆難逃覆巢之禍,北宋便是重文輕武的例子。

這一點。皇上想來亦是洞如觀火,不過,重文輕武的局面形成已久,短期要想改變,難度不小,一則要顧慮朝局穩定。二則要考慮皇權安危,再則便是武將人才的持續培養。

精兵是打出來的,武將也是打出來的,但不是任何時候都有仗可打,天下承平之時。武官人才如何培養?至少目前的培養方式是不可取的,眼下東南海疆不靖,西北邊疆不寧,朝廷早晚要南北用兵,因此,對武官的培養已是迫在眉睫。」

听到這里,徐邦瑞二人不由面面相覷,怎的扯到培養武將人才上來了,這事與當前的文武之爭有何關系?

胡萬里微微一頓,呷了口茶,這才沉聲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官獨大歷來已久,即便有皇上的支持,武勛要想重返朝堂,爭的一席之位,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文官已經從兵制上封死了武勛重返朝堂之路。

若想革新兵制,不僅難度大,而且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不革新兵制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為武勛打開一條重返朝堂之路?」

听到這里,徐邦瑞二人皆是打起了精神,這話總算是說到點子上來,土木堡之變以後,文官架空五府,京師三大營亦被改來更去,五府掌印勛臣以及京營提督都失去了參與廷議的資格,並且已經沿襲數十年,豈是說革新就能革新的?

見胡萬里有意停頓,張昌禮稍一沉吟,便含笑道︰「可是與培養武官人才有關?」

「不錯。」胡萬里頜首道︰「跟文官打嘴仗,殊為不智,且勝算甚微,不如另闢蹊徑,上疏懇祈皇上建武學,文有太學,武為何不能有武學?軍事指揮統御、作戰技能等同樣需要不斷代的傳承。」

建武學?這能夠解眼下武勛之圍?徐邦瑞不由一愣,張昌禮稍一沉吟,不僅輕聲贊道︰「長青果然大才!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文官即便看破這點,也無法阻止,如此一來,武勛振興有望。」

見徐邦瑞不吭聲,胡萬里含笑道︰「邊疆不寧,戰事頻起,皇上建武學以培養軍事人才,此舉無可非議,一眾文臣縱有不滿,亦無法反對,軍中中高級武職歷來是勛臣擔任,這武學招收對象自然是以勛臣子弟為主,當然,為堵百官之口,亦可招收少許文官或是平民子弟。

武學既是皇上所建,自然是由皇上掌印,事關軍中威望,也不宜委任他人,如此,武學出來的勛臣子弟搖身一變就成了天子門生,多了這個身份,參與廷議參與軍國重事討論自然是指日可待。

此舉,皇上受益,勛臣受益,朝廷亦受益,皇上必然會采納,如此,不出數載,朝廷格局必將為之一變。」

「可是。」徐邦瑞稍一猶豫,才道︰「這不仍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這可算是圍魏救趙。」張昌禮微笑著道︰「若是皇上采納這個建言,那麼,武勛崛起已是無可阻擋,如此,文武之爭還有何意義?自會偃旗息鼓,若是不出所料,皇上定然是各打五十大板,不了了之。」

听的這話,徐邦瑞頓覺輕松,輕笑道︰「長青兄真乃奇才,如此棘手之事,長青兄不過盞茶功夫便隨手化解,實令在下等汗顏不已。」說著,便起身一揖,道︰「事不宜遲,恕在下失禮,改日必登門拜謝。」

胡萬里心知他要馬上趕回去稟報魏國公徐鵬舉,當下便起身還了一揖,道︰「何敢當小公爺如此謬贊,小公爺請便。」

徐邦瑞亦不客套,微微拱手,便快速離開,待的二人離開,胡萬里才微微輕嘆了一聲,這法子不過是來源于老蔣與黃埔軍校的關系罷了,以嘉靖之精明,自然是一眼就能領悟這其中的好處,不過,如此一來,他自個怕是有麻煩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茫大明最新章節 | 迷茫大明全文閱讀 | 迷茫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