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第360章 听調不听宣

作者 ︰ 塞外流雲

()見王廷相將話頭繞了回來,胡萬里不由微微點了點頭,方才東拉西扯,東興港已經釋放了足夠的善意,也暗示了發展的方向,他很清楚,這些話都會一字不漏的傳到嘉靖跟前,至于嘉靖信不信,那就的看東興港具體的讓步有多大了,當然,這的有個度,讓步太大不行,嘉靖會認為他是不惜一切為東興港爭取時間,讓步小了,也不行,不能讓嘉靖覺的東興港太強勢。

呷了口茶,王廷相便緩聲說道︰「東興港願意接受朝廷招安,既利于朝廷,也利于東興港,更有利于長青,不過,東興港的三個條件,是否稍稍變通一下。」

微微一頓,他才接著道︰「不听調不听宣,朝廷招安還有何意義?長青或許心有顧慮,不听宣,尚在情理之中,但不听調卻是大為不妥,這一點是否可以改一下,東興港兵馬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不過,可以變通一下,不登陸!」

听的這話,胡萬里含笑道︰「東興港以海軍為主,既是不登陸,听調亦無不可,就依浚川公所言,听調不听宣!」

听的這話,王廷相不由暗松了口氣,听調不听宣,這是強勢諸侯和割據一方的武將大豪經常使用的,不僅是听著順耳,大家也都容易接受,不過,見胡萬里如此爽快,他就有了得寸進尺的想法,東興港不听調不听宣,朝廷顏面無存,弄個私下協議就算了,既是听調不听宣,那就完全可以公諸于眾,頒詔天下。

略一沉吟,他才有些狐疑的看向胡萬里。道︰「長青可是想以東興港接受招安來促成朝廷開海?」

這一點,胡萬里還真是沒想到,轉念他就反應了過來,東興港招安確實能夠極大的促進大明開海,當即,他便笑道︰「浚川公方才不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是一個契機。」王廷相微微笑道︰「大明禁海百年,即便要開海,亦要循序漸進,由點及面,月港、東興港就是這個點!」

微微一頓,他才接著道︰「朝廷可以不插手東興港事務,但東興港官員的委派考核,應該歸朝廷。」

「不行!」胡萬里想也沒想,一口就回絕道︰「別說東興港如今還沒有設縣建府。就是以後開發起來,也不接受朝廷委派官員,東興港、小琉球必須自治。」

見胡萬里回絕的如此干脆,王廷相不由一陣無語,文官都不行,更不用說武官了,東興港艦隊,那鐵定是無法染指的。不過,他仍不死心。略一沉吟才道︰「在大明,即便貴為親王,王府官員仍然都是朝廷委派考核。」

「我不是親王。」胡萬里干脆的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那一套在東興港也不適用。」

看了他一眼,王廷相意味深長的道︰「東興港有開疆拓土之功。長青就沒想過封候?」

「海外立國,對東興港而言,可謂是易如反掌。」胡萬里絲毫不以為意的道︰「浚川公以為,在下會在乎爵位?」

大明對朝貢國國王一律都封為郡王,朝鮮、安南、琉球、日本的國王都是郡王。胡萬里這話雖然狂,卻也是實情,他若是在小琉球立國,弄個郡王,還真是不在話下,雖然很想問問東興港為什麼不在小琉球立國,但王廷相卻是深知,這時候不宜節外生枝,對于大明而言,東興港接受招安,要遠強于在小琉球立國。

呷了口茶,他才緩聲道︰「東興港接受招安,這不過是咱們私下商議,長青之前就是官身,且深得帝心,又蒙當朝首輔賞識,朝野皆知,東興港既然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為皇上聖譽計,為朝廷聲譽計,為長青的名聲計,朝廷都會公之于眾,昭告天下。

當然不會說東興港接受招安,而是會說密旨長青建立東興港艦隊,以全顏面!如此一來,東興港不接受朝廷委派官員,豈非是徒惹天下人恥笑?況且,如此宣揚亦有助于促成朝廷開海,還望長青三思。」

盯著王廷相看了半晌,胡萬里才道︰「浚川公接下來是不是還要說服在下,讓朝廷插手東興港事務?」」不敢!」王廷相爽快的笑道︰「老夫也絕不贊成朝廷插手東興港事務,就是朝廷委派官員,也不過是門內撒土迷外人眼,不論文武官員,到的東興港,都不過是掛一閑職罷了。」

「好,我同意朝廷委派官員。」胡萬里沉聲道︰「不過,小琉球要設一府二縣。」

小琉球要設府縣?王廷相狐疑的看了他一眼,才道︰「朝廷可沒銀子。」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不論是農學院還是慈善會,朝廷從來就沒劃撥過一個大子兒。」

這家伙是要移民!王廷相一下就反應過來,微微沉吟,他便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肅然問道︰「長青如何讓皇上,讓朝廷放心東興港的發展?」

「在下父母雙親,所有親族都在西安咸寧,皇上和朝廷還不放心?」胡萬里沉聲道︰「在下若是有不臣之心,總不會連所有親人都拋棄不管吧?」說完,他不由有些擔心,不知二弟胡萬山如今可回到咸寧,不過,風聲一傳出,咸寧胡家必然會被地方官府、錦衣衛監控,胡萬山應該不笨,不會在那種情況下做出蠢事。

王廷相瞥了他一眼,暗忖你小子做賊首,不也沒為親人考慮?不過這話,他說不出口,當下便啜茶不語。

胡萬里不滿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吭聲,東興港做出讓步已經夠大了,朝廷若是想控制東興港艦隊或是想控制火器鑄造作坊,門都沒有,實在談不攏,大不了在小琉球立國。

見胡萬里默然不語,王廷相也不願意冷場,他也清楚。東興港艦隊和火炮鑄造作坊,胡萬里不可能讓朝廷插手,當即便轉了話題,道︰「慈善會乃長青一手創建,如今長青駐扎東興港,慈善會。」

「慈善會落在朝廷手里。會被一眾官員吃的連渣都不剩。」胡萬里沉聲道︰「慈善會不能交給朝廷,還是仍由曾志偉、魏一恭他們打理較好,當然,該交的銀子,慈善會一分也不會少,朝廷若是信的及,銅錢兌換之事,慈善會仍然會包攬兌現,農學院方面。我也不會撒手不管,我可以出錢在京師再建一所農學院,以促進美洲作物在北方各省的推廣。」

王廷相著實沒料到胡萬里居然連慈善會也還要抓在手里,微微沉吟,他才道︰「慈善會的事情,長青何苦抓住不放,這豈非是出力不討好?」

看了他半晌,胡萬里才道︰「浚川公可知在下籌建農學院和慈善會是為了什麼?」

「為天下蒼生?」王廷相瞥了他一眼。這小子的所作所為可沒有憂國憂民的風範。

「既是為天下蒼生,也是為了大明的安寧。為了大明國祚的綿延!」胡萬里沉聲道︰「浚川公先前不是問東興港如何讓皇上讓朝廷放心嗎?如今不妨坦白的告訴您,引進推廣美洲抗寒抗旱農作物,是治本,但需要時間,慈善會則是治標,為推廣美洲作物爭取時間。」

什麼治本治標?這跟東興港發展。跟讓朝廷放心有什麼關系?王廷相听的一頭霧水,只得愣愣的看著胡萬里。

見他發愣,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浚川公學識淵博,對氣候可有研究?可曾研究過氣候、人口、改朝換代這之間的關系?」

王廷相雖然自負學識淵博。對歷史對兵事也頗有研究,人口的重要性他自然是清楚的,卻從未想過,改朝換代還跟氣候有什麼關系,登時就訕訕的道︰「老夫慚愧。」

「余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浚川公豈能事事明了,不必介懷。」胡萬里大刺刺的說道︰「大明如今災荒連連,全是嚴寒干旱的氣候所至,西北邊疆不寧,根本原因,亦是嚴寒的氣候引起的,寒則生旱!你們查查,北方各省大旱之年是不是大寒?

再則,有誰知道,這嚴寒的氣候會持續多長時間?有誰知道這嚴寒的氣候持續下去,對大明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誰研究過,數千年來,這種嚴寒的氣候出現過幾次?每次出現,意味著什麼?」

微微一頓,他才含笑道︰「在下說的答案,你們未必相信,回去查查史料,再對比一下大明如今的境況,回頭再想想推廣美洲作物和籌建慈善會的作用,我不是不懂,而是很清楚我在做什麼?

既然說開了,也不妨再往透里說,東興港為什麼要全力打建艦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南洋諸藩屬國,北方各省嚴寒干旱,氣候惡劣,生存環境極差,但南洋各藩屬國以及眾多島嶼,諸如安南、真臘、顯羅、佔城、暹羅、爪哇、呂宋卻是氣候宜人,土地肥沃。」

說完,他便起身一揖,道︰「浚川公舟車勞頓,今日就不擺酒接風了,明日再為浚川公接風洗塵。」

王廷相卻兀自發愣,胡萬里這番話透露的東西太多了,大明眼下這種嚴寒的天氣會持續很長時間?會導致大明很壞的局面,有多壞?壞到亡國的地步?胡萬里就是因為清楚看到這點,所以才倡議引進推廣美洲作物,而慈善會則是為了在推廣過程中的賑濟!他如此處心積慮的為朝廷著想,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後面那段話,則是要大明侵佔南洋諸藩屬國以躲避這嚴寒的氣候!

次日一早,王廷相用過早點,將熬夜寫的折子令人快馬送往漳州之後,便著人帶路往胡萬里下榻的院子而去,東興港招安之事,他估模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雖然朝廷無法掌控東興港艦隊和東興港火器鑄造作坊,但能名正言順的將東興港收入名下,也應該知足了。

東興港納入朝廷名下,攻佔滿刺加自然也就成了朝廷的功績,今日去找胡萬里,就是為了滿刺加的事宜,是退還給滿刺加王國,還是東興港掌控,他的探明胡萬里的態度,再則,美洲大陸,他也興趣十足。

一路安步當車來到一座院子前,王廷相止住了門房的稟報,徑直在謝文昌的陪同下快步進了院子,自趨後院正房。

正房客廳,蔡克廉正拿著一串農學院剛剛送來的紅彤彤的干辣椒,獻寶似的賣弄道︰「這是今年收獲的辣椒,按長青兄的叮囑晾曬的,年弟特意著人送來的,長青兄看看如何?」

見的這一串辣果鮮紅,椒柄金黃的干辣椒,胡萬里心情大好,笑吟吟的道︰「道卿巴巴的將干辣椒送來,是不知道該如何吃吧?」說著,他便含笑道︰「用少許油煎炒一下,再用擂缽擂成粉,用做佐料,先沖舂成粉,再用油酥亦可,這可是好東西。」

「這還有一袋迎陽花種子。」孫光輝亦跟著湊趣。

「什麼迎陽花,這叫葵花籽。」胡萬里笑著抓起一把,看了看,見顆粒飽滿,當即笑道︰「叫廚子來,生火炒熟,大明日後又添一零食。」

「什麼零食?」王廷相緩步走到門口笑問道。

三人正笑鬧,根本沒留意到有人進來,回身見是王廷相,胡萬里忙為幾人引見,見禮寒暄之後,王廷相便好奇的打量著辣椒和葵花籽,道︰「這都是美洲引進的作物?」

「不錯。」胡萬里含笑道︰「這只是其中的兩種而已,浚川公若是夏日來,能見識更多的菜蔬。」

「建立農學院,實是一大功德。」王廷相含笑道,正準備順帶稱贊幾句,一抬頭卻看見牆上掛著一副老大的航海圖,他登時就移步過去,略微看了看,便道︰「這是南洋的航海圖?」

「素聞浚川公精于輿圖,看來傳言不虛。」胡萬里緩步跟了過去,指著滿刺加所在的位置,道︰「這是滿刺加海峽,中西方海上的咽喉要道。」(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茫大明最新章節 | 迷茫大明全文閱讀 | 迷茫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