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 英雄 傳奇 第十七章︰長春論道2

作者 ︰ 最後武士

尹志平又行了一禮,道︰「原來是江施主,貧道失敬了。家師正于後面精舍打坐,請這邊來。」說著當先便行。畢再遇跟著尹志平走入後殿,轉過幾條回廊,來到了一間禪房門外。尹志平停下腳步,回首道︰「江施主先稍候片刻,容貧道先行通稟。」畢再遇點了點頭。尹志平在房門上輕扣幾下,道︰「師父,有遠客來訪。」過得片刻,房內一個蒼老的聲音道︰「請他進來罷。」尹志平應了聲是,回頭道︰「江施主請進吧,未得家師召喚,貧道不敢擅入,失敬勿怪。」這尹志平年紀雖輕,但氣度雍容,儼然有得道高人之象。畢再遇不敢怠慢,抱拳道︰「不敢。」方推門跨進房去。尹志平又輕輕將房門合上,自垂手立在門外听候。

房內光線昏暗,畢再遇踏入房中,一時間什麼也瞧不清楚。伸手揉揉雙眼,方看清房內空蕩蕩地,只北面牆上懸了一幅畫兒,畫左右分別掛著一柄長劍,一個葫蘆,不知何意。地上擺放著幾個蒲團,一個白眉老道正在居中一個蒲團上含笑而坐。那老道須發俱已半黑半白,,頗有老邁之像,但面龐卻光滑紅潤,宛若嬰兒,實在瞧不出他到底有多大年紀,這老道人自然就是名滿大金全境的長春真人丘處機了。畢再遇暗暗道︰「先師也是道士,但比之這丘處機卻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張憲早年追隨岳元帥南征北討,後逼而無奈,方出家做了黃冠,但當年征戰沙場,叱 風雲的大將風範常在眉宇間盡露無疑;丘處機卻是神光內斂,寶相莊嚴,隱隱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之像,令人一見忘俗。

畢再遇深深一躬到地,道︰「後生小子江逢英,見過丘真人。」丘處機微笑點頭,道︰「請坐。」待畢再遇依言在近旁一個蒲團上盤膝坐了,方 須道︰「施主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見教?」畢再遇當日在河間府听了那農戶的一番話後,不覺便生出了與丘處機見上一面之意,但是見了丘處機之後又該當如何?他卻未曾深思。呆了片刻,方道︰「在下日前听人提起丘真人大名,心下不勝仰慕,這才專程趕來,此刻細細思之,實是唐突的緊,慚愧慚愧!」丘處機又是微微一笑,道︰「听施主口音,似乎不是大金人氏吧?」畢再遇暗吃一驚,忙道︰「不,不,在下乃大金宿州人氏,從未來過北方,是以口音有異。」丘處機不置可否,又道︰「這就奇了!貧道早年也曾雲游四方,卻從未听說宿州有甚武學名家,卻不知施主是在哪里學得了這身好武藝?」畢再遇又吃一驚,不由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會武藝?」他今日來拜見丘處機,並未曾攜帶兵刃,不料丘處機仍是一眼便看了出來。丘處機又笑道︰「施主落步不急不徐,輕重一致,無半點差錯,那自是多年苦修所得,貧道焉能不知。」畢再遇心下慌亂,胡亂答道︰「在下……,晚輩只是隨師父學了一點粗淺武功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丘處機注目看了畢再遇片刻,忽而沉吟道︰「夫土廣而任則國富,民眾而治則國治。富治者,民不發韌,車不暴出,而威治天下……。下面幾句是什麼?貧道年已老邁,卻是記不得了。」丘處機所吟乃是《尉繚子》中的字句,那是畢再遇早在衡山學藝時便已背熟了的,當下順口應道︰「故曰︰兵勝于朝廷。不暴甲而勝者,主勝也;陣而勝者,將勝也。」丘處機破顏笑道︰「閣懷絕技,氣度沉猛,又熟讀兵法,看來應該是南朝的領兵將軍吧?先前所報姓名,只怕也不是閣下的真實姓名吧?」畢再遇聞言大駭,竟全身跳起,只是道︰「你……你……!」他未料到這老道人竟然如此利害,只區區幾句話便道破了自家來歷,驚駭之下,背上冷汗顆顆都滲將出來。

丘處機看畢再遇面色張慌,又笑著道︰「閣下勿驚,請坐,請坐。」畢再遇遲疑著坐了,心下兀忐忑不安。丘處機淡淡道︰「閣下是宋人,又有什麼好隱瞞的?便是貧道先師及貧道本人,不也一樣是宋人麼?」畢再遇這才穩住心神,道了聲是。丘處機捻須問道︰「那麼,閣下的真實身份可以見賜了麼?」

畢再遇沉默許久,終于道︰「真人見問,在下不敢隱瞞。在下姓畢名再遇,乃是大宋湖南安撫使辛棄疾辛大人麾下步兵提轄,現奉辛大人之命,入金聯絡遼人義軍,以期共抗金廷。」丘處機頷首道︰「原來是辛大人的手下,辛大人還是在潭州任上麼?」畢再遇搖搖頭,嘆道︰「辛大人已返京述職,職位能否得保卻是難說。」丘處機亦搖頭嘆道︰「辛大人豪邁慷慨,智勇兼備,實屬人中龍鳳!只可惜生不逢時,可嘆!可嘆!」畢再遇听丘處機話中對辛棄疾評價甚高,不覺一喜,問道︰「丘道長識得辛大人麼?」丘處機道︰「聞名久矣,然恨未識荊,實乃平生憾事!」搖頭感嘆之余,又問︰「既然辛大人現在或已不在其職,那他就不再是你的上司,你為何還要冒險深入金境?」畢再遇肅然道︰「辛大人之令有益于大宋,再遇敢不奉命!」丘處機呵呵笑道︰「好,雖千萬人吾往矣!有英雄氣概!」接著卻又搖頭道︰「然辛大人計策雖好,卻也不過是空費心力而已。」畢再遇不解,問道︰「請真人賜教。」丘處機道︰「大宋贏弱已久,守或有余,攻卻不足。辛大人之才乃是上上之選,然始終不見大用,由此可見宋皇之昏昧,宋皇能否采納辛大人的計策,還是未知之數;宋金久已未有戰事,大宋向來對金俯首稱臣,怎敢貿然興兵?且大宋兵甲不修,士卒不壯,便是用了辛大人計策,也未必能勝。」畢再遇心下不喜,反駁道︰「這卻未必盡然,金國外有蒙古韃靼壓境,內有遼人義軍作亂,又暴政擾民,已是內外交困之時,大宋如傾力出擊,未必便輸。」丘處機看了畢再遇一眼,贊道︰「你年紀輕輕,卻有這等見識,了不起!」畢再遇謝道︰「不敢當,這都是辛大人所教。」丘處機緩緩道︰「以前岳元帥在世之日,大敗十萬金軍于朱仙鎮,揮師直指汴京,形勢一片大好。但高宗不下令乘勝出擊,反而連頒十二道金牌,命岳元帥班師,更以‘莫須有’之罪將岳元帥屈殺于風波亭,以至于天下仁人義士,無不意冷心灰;孝宗初時銳志恢復,但符離一敗,便裹足不前,不敢再啟兵鋒;到得如今,大宋士氣已喪,國勢日糜,君臣全無恢復之志,但憑辛大人等寥寥幾人,何濟于事?金廷雖也是江河日下,但軍勢仍比大宋要強上許多。以貧道之見,大宋如要滅金,除非上下同心,俱言北伐,否則絕無取勝之機。」先前襄陽那一戰,宋軍雖然取勝,卻全仗了人數眾多,單論士卒之精良,實遠非金兵敵手。畢再遇思量有頃,想出言反駁,卻又覺得丘處機之言大有道理,沮喪之余,對丘處機愈加敬佩,不由拱手道︰「丘真人之言極有見地,再遇佩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殤 英雄 傳奇最新章節 | 國殤 英雄 傳奇全文閱讀 | 國殤 英雄 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