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商 第一百零四節︰工學院的成果

作者 ︰ 癸卯年

對面的木、石和玻璃制作坊卻是另一番的布置,偌大的地方被劃分成了三個所屬不同的區域,分別進行制作生產。

裴健帶著王詡來到了玻璃器皿的制作區,王詡模著光滑透亮的玻璃器皿,忽然問道,「這里能不能做出平整的一片玻璃?」

裴健有些為難地說道,「有些困難,因為經過加熱之後的,得到的玻璃是軟的,即便是通過工序來平整,也不能達到完全平整的效果。」

說完,裴健拿過了一片較大的玻璃,展示給王詡看,王詡看了看,的確和後世的平整玻璃有些差距,不過也還差強人意。

王詡拿著這片玻璃,對著光亮處看了看,光線透過玻璃都有些扭曲了,他不由得瞎想,住在這種玻璃搭建成的房子里,可能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會變樣。

「房子……誒,對了!」王詡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隨即將丁強叫了過來,「你以前種地的時候,種過糧食嗎?」

丁強點頭道,「當然是種過,不僅種過稻子還種過麥子,我可是一把好手。」說起莊稼地里的事,丁強倒是顯得不那麼拘謹。

「那你認為稻子有沒有可能一年收獲兩季。」王詡想起了他在蘇州時看到的那顆幼苗。

丁強皺著眉頭說道,「小的倒是听說蘇州一帶有時候能出兩季稻子,只是自己沒有種過。蘇州一帶水土豐潤,氣候也暖和,若是踫上了暖些的冬天,就能出兩季稻子。」

王詡拿著玻璃片把玩了一陣,才又問,「也就是只要溫度和水都滿足,就有肯能出兩季稻子?」

「小的想應該是這樣。」丁強模模頭。

王詡哈哈一笑,「給你個任務,去買一畝上等田,給我種兩季稻子。」

「啊?!」丁強面露難色地看著王詡。

「你不是說你是種田的一把好手嗎?溫度的問題我來給你解決,選一塊水土豐腴的地,盡量種出來。」王詡嚴肅了神色,不再和丁強說笑。

丁強听王詡能夠解決溫度的問題,有些吃驚地愣了愣,隨即點了點頭,他想如果有溫度的保證,土地水土肥沃,種出兩季稻子應該不是難事,而且杭州又靠著蘇州,還能去請教蘇州當地出過兩季稻子的農民求取經驗,這事兒應該不難。

「裴兄,現在分一些做玻璃器皿的學生出來,讓他們趕工,做這樣的玻璃平片出來,要大些,我要在一畝的土地上,蓋一個玻璃房子,給丁強種稻子。」王詡晃動著手中的玻璃片,若是玻璃房子建成,玻璃能夠投射陽光,就不愁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同時,玻璃房子還有保溫的功效,即便是溫度實在不夠,放兩盆炭火進去加些溫度,同時也能提供二氧化碳。不過,這些高中的生物知識運用到農業上來,還得靠丁強慢慢地去探索總結,不一時間的瞎想就能搞定的。

隨即,王詡將玻璃房子的功效告訴了丁強,同時,也告訴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裴健立刻招來一部分學生,開始著手制作平玻璃。

看著二人急不可耐的樣子,王詡笑道,「這玻璃制作出來之後,還要考慮怎麼搭建成房子。即便搭建成了,以後能不能種出兩季稻子,都還要探索,我們再去木器那邊看看。」

隨後三人又去了木器制作的區域,跟在王詡身後的丁強倒是對這里的東西很是感興趣。

「裴山長,這東西是什麼?看著像犁,又不怎麼像。」出身農家的丁強對農業工具算是了如指掌。

裴健指著地上的木質工具說道,「這是改良院的成果,裴某記得公子之前設置改良院就說過,讓改良院盡力地改良農業用具。」

「公子你來看。」說著,裴健走到了木質工具的旁邊,「這東西叫做坐犁,我們試驗過了。用三丁一天能夠耕種三畝多的土地,還有幾種改良過的犁頭,肩犁、推犁等等,也都要用兩三個人才行。」

還未等王詡開口,丁強就問道,「裴山長,現在的犁頭一頭牛加上一個人就能耕種幾畝地,這東西用的人丁多了,可能還不如原本的犁頭。」

這回輪到裴健有些不好意思了,「話是說得在理。但是,這東西的好處就是不用牛。也就是,如果耕種的牲畜不夠,人丁又多的話,這東西就能派上用場了。」

如果恰逢荒年災害或是戰事,牲畜大量死亡或是被宰殺,流民激增,那麼這東西還真是個寶,「這東西很好,讓編纂院好生地記下是怎麼制作的。」王詡生怕學生們覺得它不實用而丟棄了。

「已經著編纂院記下了,工學院研究出來的或是改良過的東西編纂院都不落地記著。公子,且到這邊看看,這里還有些東西。」

裴健又領著王詡來到另一個古怪的犁頭旁邊,「這叫做深耕犁,能夠用于開墾荒田,這犁頭最深能夠入土兩尺,要兩到三頭牛才能拉得動,犁得了地。」

「裴山長這東西倒是很好,現在荒地多,流民也多。我們家鄉就有大片大片的荒地。」丁強不無嘆息地說道。

「流民為什麼會那麼多?有荒地為什麼不開墾?」王詡問道,生在富貴溫柔鄉的他出手便是萬貫以計,對民生的了解實在是太少。

「還不是朝廷鬧的,元豐年間王相公執政開始推行變法,青苗法一推,官吏為了完成上頭的交代,強行攤派,取利又高,還要五家互保。地方上的官吏害怕收不上來青苗錢,就讓地主保農民,農民沒錢地主總有。這樣一來,跑的不光是農民,連地主都不要地了跟著跑了。荒地就變多,後來到了元佑年間,司馬相公執政,又把王相公所有的新法全部廢除,從汴京開始一路推行下來。等到了這里,這地就已經荒得差不多了,後來紹聖元年,開始紹述,又一反舊法,開始推行新法,本來有心開荒的農民地主這一听,就又不敢動手了。翻來覆去十幾年的時間,我眼看著家鄉變成一片荒地,就只能跟逃荒到了杭州城。幸好,我有一把子力氣,到了官府當了小吏,拿著募役錢湊合著過日子,後來跟了公子,日子就好過了。」丁強從來沒有說過這麼多的話,也許是觸動了過去,他的臉上表情幾度變幻,最後看著王詡不好意思地笑笑。

新舊法度的變化給百姓帶來的傷害一次有一次地展現在王詡面前,更加堅定了他要變革北宋的決心。

「還有一點就是荒地荒蕪久了,就容易長雜草,而且肥質流失,最為棘手的就是翻地困難。所以,小的才說裴山長弄出的東西很好。」丁強笑著補充道。

裴健擺擺手,「哪里是我的功勞,都是學生們的主意。」

隨後,裴健又帶著兩人看了其他的一些改良的農具,當裴健介紹到秧馬的時候,丁強又忍不住說道,「為何裴山長說它的秧馬,秧馬小的可是見過還用過。應該像一個小船似的,人坐在里面勞作插秧。小的唯一背得上來的一首詞,就是蘇軾蘇大人為了推廣秧馬寫的《秧馬歌序》,小的在田里插秧的時候常唱。」

王詡只知道蘇軾主持修建了蘇堤,沒想到蘇軾對新型農具的推廣也是有一番的熱情,「你念給我听听。」

丁強憨憨地笑了笑,隨即朗朗有聲地念道,「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月復,欲其滑;以楸梧為背,欲其輕,月復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于泥中。系束 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

「小的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插秧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唱。」

蘇軾的推廣新型農具的方法倒是給王詡指明了一條可行的路。

裴健听丁強念完,呵呵笑道,「這東西雖也叫秧馬,但是作用卻是不同。類似輥軸,用以掩殺綠肥和雜草。輥軸就是這東西。」

說完裴健又將輥軸指了出來,給二人展示了一番,作用是把田間雜草和秧苗同時滾壓入泥,過宿之後,秧苗長出,而草則不能再起。

裴健還帶著二人看了一些小型的農具,比如塍鏟、塍刀用于丘陵地區水田作業的兩種農具,用以整治田埂,這種農具靈巧輕便,能提高作業速度和質量。

王詡見到這些技術的革新和創造,深深地為自己當時設立工學院感到慶幸,若是沒有工學院,沒有一個集中讓智慧聚集的地方,這些東西的出現恐怕要等上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

「木器和木制品的生意就不要再接了,先把這些新型農具大量地生產出來。嗯…生產出來之後,直接送到蘇州李家去。李家田產豐厚,他家帶頭用了,農民知道了好處,就會跟著用,讓這些新式的農具盡快地推廣開。」王詡吩咐道。

裴健立刻應諾了下來,對于王詡的構想他沒有太多的揣測,有了丁花,能夠在這里做創作對于經歷過生死的他來說,已經是很滿足的了。

「還有…」王詡忽然想起了李夢瑤所說的水患問題,以及自己規劃的藍圖,「把工學院再擴大規模,同時,增設物理、數學、化學、工程四個學院。」

通過制造玻璃,研究武器等等方面,王詡看得出宋朝的科學底子並不薄弱,但是缺乏系統,而且這些基礎學科也不完善,于是便將自己心頭的所想的一些東西給裴健解釋了一番,「嗯…最重要的是工程學院,馬上我就要進京赴試了,留給你們兩個任務。其一,全面調研考察兩浙路蘇杭一帶的水文地理,拿出一套完善可行的規劃,整治太湖水患。其二,研究造船技術,我要造大船,要比陳家最大的船還要大的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皇商最新章節 | 大宋皇商全文閱讀 | 大宋皇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