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不 第七章 十八銅人(二)

作者 ︰ 天外謫仙

到得中午,三人來到虎牢關。虎牢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天險自成。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傳說三國時期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便在此地。我們兄弟三人進三義廟對著劉關張的塑像上了炷香,返身走出三義廟,在廟外石上坐下,方吃得幾口干糧。只听得一人放聲高歌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隻。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丫」

我們站起身來,抬頭望去,只見一個白衣白衫白鞋白襪的中年秀士一邊高歌,一邊緩緩走了過來。歌聲倒也悅耳動听,正是三國時候魏武帝曹操的一首《短歌行》詩。中年秀士走到我們跟前,躬身一揖,抬起頭來微微一笑,道︰「三位可是柯羽,司馬長弓,劉愛鼠三位公子?」我道︰「不錯。」中年秀士道︰「在下在此地等候三位多時了。」我道︰「閣下可是江湖人稱‘抓人狂’的沈放歌沈先生?」中年秀士微微一笑道︰「正是區區在下。」我道︰「閣下找我們有何貴干?」沈放歌道︰「教主她老人家對三位可是青眼有加,命沈某在此等候三位,說服三位加入積善教。教主他老人家說了,三位只要答應加入本教,立馬便可委以教中副教主之職,到時候三位自然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我道︰「副教主在教中是第幾把交椅?」沈放歌道︰「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道︰「正所謂‘無功不受祿’,我們三個沒有尺寸之功,何以便能擔任此職?」沈放歌微微一笑,道︰「三位年輕有為,以後立功的機會多的是。現下三位只要加入本教,不和本教作對,便是莫大的功勞。」我道︰「哦,原來如此,不知沈先生在教中擔任何職,坐的是第幾把交椅呀?」沈放歌微微一笑,道︰「不才在教中擔任護法長老一職,坐的是第六把交椅。」我道︰「不知沈先生為教中立了甚麼大功?得以擔任護法一職,得坐第六把交椅呀?」沈放歌一時語塞,臉上變色。二弟道︰「想必是雙手沾滿自己人的鮮血爬上去的罷。」沈放歌作色道︰「三位不要不識抬舉,我沈某人可不耐煩和你們在嘴皮子上瞎磨功夫。」我道︰「那你就動手罷。」

沈放歌道︰「那好,就讓沈某來領教一下三位的高招。」說著沈放歌身形一晃,雙手成鷹爪之形,一招鷹爪功中的「鷹拿燕雀」,向我們三人攻了過來。我們三人分別以少林七星拳中的招數「弓步十字拳」,「三起腳縮身崩拳」,「鉗子手」凝神應對。沈放歌招數一變,一招鷹爪功中的「鷹擊長空」騰身而起,罩向我們三人。我們三人分別又以金剛玄功拳中的招數「插步穿喉」,「倒插步龍女獻花」,「落地黃龍大轉身」應之。接著沈放歌又是一招鷹爪功中的一招「鷹揚搏兔」,我們三人分別應以少林旋風螳螂抓中的「伏底硬崩」,「千斤飛杵」,「一線青絲」。沈放歌一邊與我們搏擊一邊意示閑暇地放聲高歌,只听他歌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乃是《詩經》中的一首詩歌《關雎》。四人斗得十數招,沈放歌拳法忽變,以虎爪功中的招數與我們對敵。只見他一招「白虎剪尾」攻來,我們三人分別以達摩十八手中的招數「盤肘鉤胸」,「挽弓開隔」,「排山倒海」應之。斗得數招,沈放歌拳法又變為龍爪功。我們三人又各以金剛玄空拳中的招數應之。沈放歌手中招數層出不窮地向我們三人攻來,口中不停,復又歌道︰「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卻是一首晏殊的一首《蝶戀花》詞。斗得數招,雙方不分勝負,沈放歌突然用龍爪功中的一招「行雲布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急攻數招,逼退我們三人,跟著長嘯一聲。嘯聲甫畢,從三義廟後涌出數十名手執奇門兵刃「百爪撓心」的青衣漢子。

「百爪撓心」是江西神爪門的獨門兵器,乃是一根七尺余長,兩端生滿一叢叢寸余長短倒刺的鑌鐵棍。江湖有言「百爪撓心,毫不留情」,與這種兵器交手擦著些兒傷,磕著些兒死,令人極難抵擋,當真是凶險萬分。只見沈放歌亦在十根手指上套上了尖銳銳明晃晃長約半尺的指套。我們三兄弟見此,齊將寶刀出鞘,嚴陣以待。沈放歌一揮手,他手下積善教徒眾手揮奇門兵器「百爪撓心」向我們兄弟三人攻了過來。我們三人各將寶刀拔出展開游絲刀法從容應對,不一會兒就將積善教手執「百爪撓心」奇門兵器的數名徒眾連人帶兵器揮作數段。正當此時,沈放歌長嘯一聲亦攻了過來,只見他一出手便是雞爪功中的絕招「猛雞奪粟」,「雄雞夜鳴」,「雞立鶴群」。沈放歌一邊出招,一邊復又縱聲高歌,只听他歌道︰「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雲霄,星沈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今宵又添多少。極目鄉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乃本朝劉qing田的一首《水龍吟》。等到沈放歌歌畢,他身邊的積善教徒眾已被我們兄弟三人殺了個一干二淨。沈放歌微微一怔,我用游絲刀法第十七招「大鵬展翅」中的第三十六式「十指皆傷遁忙忙」削掉了他手上所戴的十個指套。沈放歌大叫一聲,身形向後急掠,地下留下了十個半截指套,一溜煙的奔逸而去。只听得遠處復又傳來沈放歌的歌聲,只听得他唱道︰「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是屈靈均的一首《天問》。只听得歌聲愈來愈細,漸漸了無聲息。

我們三人大戰沈放歌和魔教徒眾之後,結束停當,復又踏上程途。到得傍晚,到達距登封縣數十里之遙的密縣。當天晚上,三人在密縣找了家客棧歇息。第二天一早,三人從密縣客棧出發,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已到達登封縣嵩山腳下。嵩山乃五岳中的中岳,東邊三十六峰為太室山,西邊三十六峰為少室山,七十二座山峰合稱為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之下,故名「少林」。

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中間有一條河為界,名曰「少林河」,我們三人行到少林河旁,方要渡筏而過,只見河邊一老一少,一僧一俗兩個人正在大聲爭執。那個老者是一個須眉皆白,身披袈裟,手執禪杖的僧人,那個少年是一個面目英俊,衣飾華麗,手握一把折扇的佳公子。只听那年老僧人道︰「江湖傳言多半信不得。」那少年道︰「智靈禪師,正所謂‘耳听為虛,眼見為實’,我可是親眼所見。」那年老僧人道︰「正所謂‘幻由心生浮生若夢’,世間真真假假的事情未免太多。你所說之事,我也有所耳聞。老僧听說此事之後,曾于定中見智清師弟被囚禁于一處山洞,雖然不得自由,但卻安然無恙。只是老僧功力淺薄,看不清他具體被囚禁于何處山洞。」我心道︰「智清,那豈不是義父楚希霸以前在少林寺時的法號。」只听那少年公子又道︰「我曾經被智清大師救過一命,又曾經得過智清大師的親手指點,對他最是熟悉不過,況且還有杭州府的知府劉運通劉知府可以作證。劉知府和智清大師是師兄弟,這個可沒錯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龍八不最新章節 | 天龍八不全文閱讀 | 天龍八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