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樹灣 2.第二節 忍義一人沒有法 只有返回找姨媽

作者 ︰ 梁蔭國

第2節第二節忍義一人沒有法只有返回找姨媽

鄔忍義到了鄔家渡,居民都關門睡覺了。這個小漁村的房子,都是做在河提上的,門前就是滾滾河水。鄔忍義模到一家磚瓦房門前,知道是到了大姨媽家了。大姨父叫鄔濟周已年近六十,年輕時讀了幾年私塾,自習《黃帝內經》,開個小中藥鋪有二十八年了。屋檐下有塊橫額小匾,上書︰「懸壺堂」三個碗口大的金字,不過金漆月兌落得認不出字形了。他家除開這個小藥鋪外,還有二十畝田出租。所以他家劃了個工商業兼地主成份,除了這棟房子和中藥鋪沒有沒收外,其余財產全部在昨搬跑了。鄔忍義叫門進屋,大姨父、大姨母全家驚得你看我,我看你半說不出話來。因為鄔德宗全家失蹤,昨就謠傳得家喻戶曉了。鄔忍義哭訴到全家只剩下他一人了,求姨父收留他。鄔濟周連忙說︰「忍義呀,我家也是泥巴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啊!」大姨媽連忙進房拿出三十萬元中州幣,塞給鄔忍義手里說︰「忍義呀,這錢你拿著趕快逃走吧!」鄔忍義只得離開往二姨母家去。二姨母家在村西頭,姨父叫鄔壽成,四十二歲,無田無地只開了個小雜貨店,另有兩百塊現洋放高利貸,所以這次土改劃了個小業主成份。雜貨店主要靠二姨媽經營,二姨父經常在東城和菱湖街上包攬訟事,並經常在賭場打麻將。由于他與本村的偽鄉長鄔金山是堂兄弟關系,就推薦他在縣城參加了偽三青團,並擔任了菱湖地區三青團組織的區隊副。按肅反條例,區隊長才稱反革命,而他是個區隊副,就宣布他是有嚴重歷史問題,沒有戴反革份子帽子。但農村基層那里分得那清楚,還是當成反革命份子對待,如參加四類份子會參加無償義務勞動等。

今晚上,鄔忍義來到他家,抱著二姨媽哭泣。鄔壽成說︰「忍義呀,我家也不干淨,土改隊也盯得緊,我們哪有能力管哩?你還是自己逃命吧!」二姨媽進房用布袋裝了幾斤米出來,把米袋遞給鄔忍義說︰「忍義呀,你去外地躲起來吧,候平靜了再回來」。

鄔忍義 干鼻涕、眼淚,接過米袋就消失在黑夜中了。他沿著水河岸向南走,走到哪里就沿門乞討到哪里。從此,殘羹餿飯,餐風露宿,祠堂廟宇是他家。

鄔家渡的東南方向,沿著水向下游走十五里,就有個小集鎮叫馬家河。這里是菱湖區馬家河鄉政府的所在地。土改工作團的副團長,也是副縣長鄔汝安就住在這個鄉里。在這個集鎮的河邊上,矗立著一架魚罾。這是漁民的一種大型捕魚工具,是兩個「a」字型地木架組成。木架有兩丈五尺長,上端有粗鐵絲扯著,下端相連擱在一根橫木上。伸向河里的一端,懸著四根長木桿,桿頭掛著一張兩丈見方的大漁網。河邊的蘆席棚里,有一個大木 轆,上面的一根粗繩索連著,伸向岸邊的木架一端。漁夫用腳踏木 轆旋轉,操縱著漁網的升降。方形的漁網中間,連著一個長形的篾制魚簍。魚簍的上端是倒刺的,魚蝦進了簍里就沒法跑出來。

鄔忍義被逃亡地主範光先救起的第二,這座魚罾搬起了五具尸體。漁民一見,嚇慌了手腳,連忙派人報告馬家河鄉政府。鄉政府叫來十幾個人,才用劃子把尸體搬上岸來,並排放在河邊的沙灘上。住在鄉政府的鄔汝安付縣長,帶著馬家河鄉土改工作隊長尚清泉,馬上來到現場查看。因為前,就接到祠堂村的報告,說地主鄔德宗一家失蹤。鄔副縣長馬上打電話給鄔渡鄉,叫祠堂村工作組長和貧雇小組長來辨認尸體。同時他又打電話區政委左鐵山,請他趕快趕來。大家一起到河邊一看,死的果然是鄔德宗夫婦和他的三個兒子。大家看了產生一個疑問︰全家沉水自盡,怎麼不見他第二個兒子鄔忍義的尸體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烏 樹灣最新章節 | 烏 樹灣全文閱讀 | 烏 樹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