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樹灣 5.第五節 土改鎮反兩並行 每天槍斃百多人

作者 ︰ 梁蔭國

第5節第五節土改鎮反兩並行每槍斃百多人

當時鎮壓反革命的標準是︰偽官員中,不管民憤大小,鄉長以上算是反革命份子。因此在鎮反中,除百分之二十左右坐幾年牢放出來之外,其余百分之八十都在土改中槍斃了。**的政策到了基層,往往是「一刀切」,很少過細分析,區別對待。因為「白毛女」中有個黃世仁,中國的地主都是跟黃世仁一個樣。按實際情況,鄔金山雖然當了三年偽鄉長,他沒有撈到麼油水是當的個遭孽鄉長,民憤並不大,但若他不逃台,就肯定押回烏 樹灣槍斃了。鄔金山雖然躲月兌了,但地方政府把他的罪責還是算在他弟弟鄔銀山的頭上了。偽保長不算反革命,但在清匪反霸中就都抓到牢里去了。但不會殺頭,都是坐兩年牢就放回了。由于鄔銀山的大哥逃台了,就把氣出在弟弟的身,因此把他判了死刑。

在左裕中的土改工作隊到祠堂村的前幾,工作隊員和貧農、雇農代表在區政府集訓。菱湖區政府接到縣司法科的電話通知,說明有十一名犯人押到菱湖港來槍斃,並叫準備好公判大會。此時縣級還未成立人民法院,審判全由司法科執行;殺人是以縣長名義出布告。區政委左鐵山馬上召開有關人員開會,作了詳細安排。開始土改時,農村黨員很少,沒有成立區委的組織條件,區級黨組織的負責人叫政委。因為解放戰爭中和解放初期,農村工作還是武裝斗爭為主,所以每個區有個區中隊或區小隊的武裝力量。區黨組織的負責人都兼任區中隊或區小隊的政委,所以叫政委。土改和復查中農村發展了大批的黨員,鄉政府成立了黨支部,每個區都有五到七人的**區委會,所以後來區政委就改叫區委書記了。

菱湖港東邊是一片丘陵地,還有兩個小山包。兩個山包夾一沖,在沖口有一座大古廟,叫壽寧禪寺。兩個山包是菱湖街上一戶地主家的山林,都是栽的桃樹,所以這個地方叫桃樹山。兩個山包中間的低凹地,是個然的好刑場。紅軍時期國民黨殺賀龍的紅軍,都是用大刀片在這里砍頭。日本人佔領時期,捉到新四軍,也是在這里用東洋條子砍頭或者用刺刀拌「豆腐」。解放戰爭期間,捉到新四軍的游擊隊,都是押到這里槍決。因此這個山凹的名字叫殺人凹。

菱湖港離縣城有四十華里,這時沒有汽車,來去靠步行。清早,司法科葉科長和十一名戰士,押著十一名犯人出縣城西門去菱湖港。城門旁有家燒餅鋪,葉科長叫大家停下來,他去買了二十三個燒餅,每個人分了兩個,犯人也是一樣。犯人雖然捆綁著的,但為了能夠吃餅子,繩子都是穿的「褂子」讓兩個手臂能活動。

這到菱湖港槍斃十一個犯人,為什麼只派十一個戰士呢?因為縣中隊在一之內,全縣各區都要派人去,所以戰士不夠分配。在解放前兩年和解放初期,每個縣都有個縣大隊,根據武裝斗爭任務的大小,有的五、六百人槍,有的兩、三百人槍,都是縣委書記兼政委。縣以下的區級有區中隊或區小隊。區中隊是個連的建制,區小隊是個排的建制,都是黨組織的負責人兼政委。清匪反霸之後,接著朝鮮戰爭爆發,縣大隊和區中隊的人,都「升級」為野戰部隊調走了,縣級成立了人民武裝部,設軍事、政工、後勤三個科,除有兩個通訊員外,基本上沒有戰士。區中隊「升級」走了之後,成立了區人民武裝部,設部長一人,干事兩人,每人有一把「三八」盒子槍。同時,各縣保留一個縣中隊,名義上是個連的建制,實際只有七八十個人。當時由于沒有警察建制,縣中隊的任務是維護社會治安和看管監獄。另外,每個地區成立了一個經保大隊,給各縣人民銀行派了一個經保班,看守銀行金庫。名義上是一個班,實際只有六個人。清匪反霸之後,縣委、縣政府、人武部和公安局的大門口都取消了崗哨,設立了傳達室。在鎮反和土改同時進行的那一個多月,經常每要槍斃幾十人到上百人,都是押送到出生地,召開公判大會就地進行槍決。有時有的區一要槍斃十多人。因為槍斃一個犯人,需要兩人「打夾」,一人開槍,那麼縣中隊的戰士就不夠分配。因此,普遍采取當地民兵「打夾」,縣中隊的戰士開槍。經過了武裝斗爭的犯人,一般都能馴服受刑,其他的犯人都是由兩個民兵,像拖死豬的拖到刑場,兩人合力把犯人按得跪下,分別扶著犯人兩邊的肩膀開槍。這司法科的葉科長,帶著十一名戰士,押著十一名犯人到菱湖港參加大會處決。這十一名犯人中,就有祠堂村烏 樹灣的鄔秀山的第二個兒子、偽保長鄔銀山。其他犯人是日本人的偽區長、國民黨的偽鄉長,國民黨的鄉隊副,國民黨的憲兵隊長,三青團的區隊長,土匪頭子和抗拒交出財產的地主份子。他這一行人走到中途,偽保長鄔銀山躺在路邊的一塊豌豆田里不走,大呼大叫冤枉,說他不應該死,哥哥的罪惡不應算在弟弟的頭上,葉科長派兩個戰士拖著他走,他還是掙扎月兌了,仍然躺在豌豆田里呼喊地打滾,葉科長沒法,就掏出自己腰里掛著的一把「大八音」手槍,朝著他的頭部打了一槍,鄔銀山就一動未動的躺在豌豆田角了。葉科長打死了鄔銀山之後,帶著這一行人繼續向菱湖港去了。

那時由于經常槍斃人,無形的就把殺人看得很隨便,甚至如同兒戲。菱湖區正在集訓土改工作隊和土改積極份子,這參加公判大會的群眾足有六千多人。參加大會的人早已到齊,只等著犯人的到來。這時會場台後,有一群區、鄉干部和土改工作隊人員,圍著區政委左鐵山提要求。他們都搶著說,我冒殺過人的,今把一個我殺得試試看。這些人當中,有副區長、民政助理、通訊員、土改隊員一共七個人,每人都槍斃了一個犯人。特別是烏 樹灣的貧雇農代表鄔葉榮,他也想槍斃一個人試一試,他就找土改工作隊的左裕中提要求,要他跟左鐵山政委說一說。左政委听了欣然應允,說︰「好嘛,鍛煉一下土改根子的膽量。」並叫區武裝部長把條長槍他。行刑時,跪在他前面的是一個抗拒不交出斗爭果實的地主份子,早已嚇成了一灘泥。

公判大會主席台,設在壽寧禪寺的大門口,刑場就是廟後面的殺人凹。區公安員左劍寒宣布每個犯人的罪狀,宣布那一個犯人就把那個犯人推到台前面示眾。同時葉科長用紅筆鉤斬牌,一個個丟給行刑的戰士。行刑隊拖著十名犯人向殺人凹奔跑,看殺人的群眾,人山人海的涌向桃樹山坡。十個犯人排成一行跪下之後,葉科長發令開槍,圍觀的人首先看見九個犯人的額頭有一股血霧向前一噴,然後才听到槍聲,再才看見犯人撲地。但鄔葉榮行刑的那個犯人沒有中槍,子彈不知到那里去了,全身撲地還在顫抖。公安員左劍寒奪過鄔葉榮的長槍,對著犯人的頭部就是一槍。那時槍斃犯人都是打頭部,先把子彈在鞋底上磨一磨,子彈見血後爆炸,犯人的腦殼都是像個破西瓜。當時還有一個迷信,開槍的戰士開了槍之後,不要回頭看犯人,就徑直離開刑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烏 樹灣最新章節 | 烏 樹灣全文閱讀 | 烏 樹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