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樹灣 1.第一節縣長來到葉榮家一眼看中鄔葉華

作者 ︰ 梁蔭國

第1節第一節縣長來到葉榮家一眼看中鄔葉華

浪淘沙。烏龍潭

烏 樹灣南,河拐彎。終年流水深寒。

歷代噬吞冤婦莽漢,絕命深淵。

嘆無數冤魂,路斷黃泉。看茫茫秀麗河川。

凡去陰曹地府,這鬼門關。

祠堂村是左家齊縣長掛名的土改重點村。在三個月的土改運動中,他全縣工作忙,只帶個通訊員到菱湖區來過三次。他听過土改工作隊長左裕中關于鄔渡鄉和祠堂村的土改工作匯報,還到烏 村灣來過一次。

土改工作隊進村的第二,左縣長騎著高大的棗紅馬,帶個通訊員來到了祠堂村。他在左裕中、向志民、鄔葉榮三人的陪同下,僅在大、小烏 樹灣和鄔家渡三處看了看,就到鄔葉榮家吃午飯。鄔葉榮的母親黃翠霞和他的妻子趙巧巧,在灶屋里忙了一上午,準備了一大桌菜。左縣長在桌邊坐下一看,馬上眉頭一皺,板著臉站起來就要「罷宴」。鄔葉榮馬上解釋說︰「左縣長,這是我們鄉里的家常菜,豬子、雞子、鴨子是自己養的,魚是我從湖里用網撈的,菜是園里興的……」。左縣長反問「你家里每吃飯都是這多菜?況且土改工作隊是有紀律的。」左裕中馬上圓場說︰「黃大媽,左縣長見不得搞特權的,請您把葷菜都端進去!」黃翠霞和兒媳、女兒三人一齊動手,把葷菜都端進灶屋去了。左縣長考慮如果不吃飯就走,那給他家太難堪了,就坐下來和顏悅色的說︰「我們土改干部要做到貧雇農吃什麼,他就吃什麼。」黃翠霞一邊撤菜一邊說︰「左縣長您真是處處為我們窮人著想,要是國民黨的縣太爺,我們老百姓看總看不到,還跑到我們窮家小戶來?」這時,花容月貌、身材苗條的鄔葉華忙把一碗白米飯遞到左縣長手里。左縣長接碗,邊打量鄔葉華,眉色舞的說︰「你這個丫頭想不想參加革命?」「參加革命」是當時的時髦詞。全國解放初期,為了接管政權,一時涌進了大批男女青年,但有幾個是真心為人民服務而來的?無不是為了找**求發展,要飯碗。那時參加工作,不是像後來,就業這麼難;特別是出身工人和貧農及雇農的,連文盲都要。

鄔葉華此時年方十八,兩根扎著紅頭繩的辮子上面,罩著一頂灰色軍帽,潔白如玉的臉龐上,泛耀著青春的光彩。她上身穿著藍色的棉襖,下穿一條綠色棉褲,腳穿白襪和黑面白底自制淺口鞋。最打眼的是腰里捆著一根軍用黃皮帶,大有**說的「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氣派。還有與別的姑娘不同的一點是,她兩條眉毛中間的印堂穴上,生有顆綠豆樣的黑痣。人們看到她,就想到印度國的婦女,都在鼻梁上打個紅印。鄔葉華听左縣長問她想不想參加革命,她喜得跳起來說︰「我願意,我願意!」左裕中邊吃飯邊說︰「她早參加革命了,是我們祠堂村的民兵副隊長。」左縣長邊扒飯邊微笑著說︰「我說的參加革命,是她跟我們一樣,到區政府去當月兌產干部,搞土改。」鄔葉榮和她母親齊聲說︰「那才是托左縣長的福啊,我家真是要感謝**哩!」鄔葉華馬上拉著左縣長的胳膊,又喜得跳起來說︰「我願意,我願意!」左縣長說︰「你願意?那好,我跟你們區委的左政委說一聲,你就跟區政府的干部一起下村去搞土改吧!」第三,左鐵山政委派通訊員給左裕中送來了一張紙條,通知鄔葉華馬上到區政府報到。當吃了午飯,鄔葉榮扛著行李送妹妹到區政府上班了。

那中午,左裕中、向志民、左崇盛、王元成、何毓華在鄔葉榮家,陪著縣長吃罷午飯,左家齊馬上就要動身回縣城。通訊員放下碗筷,牽著馬站在烏 樹下等著。他們一群人送左縣長出門,禾場上早已站滿了看左縣長的人。在偏遠的農村,能夠看到一縣之長,那是不容易的。左縣長邊走邊向群眾招手打招呼。這時烏 樹上,有一只烏鴉對著左縣長這里「哇—哇—哇」的叫個不停。農村迷信,認為烏鴉對著叫不吉利,鄔葉榮彎腰撿了一塊瓦片,準備往樹上打去。左縣長忙把鄔葉榮的胳膊一拉,阻止說︰「不用。」並對通訊員招手說︰「你把槍拿來!」通訊員忙把一把德式二十響駁殼槍,從皮套里抽出,跑過來遞給左縣長。不料左縣長身後鑽出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年,他叫鄔忍義,是鄔葉榮家的鄰居、鄔德宗的二兒子,在鄔氏宗祠讀私塾。他穿著青色長棉袍,淺平頭,沒有戴帽子。他拿著平日打麻雀玩的彈弓對左縣長說︰「不浪費子彈!讓我來」說著就拉緊彈弓「叭」的一聲,那支烏鴉就墜落在人群中了。左縣長本來是想顯示自己的槍法的,不料被這位小青年出了風頭,他內心還是要顯示一下。于是他抬頭向四周尋找目標。這時鄔忍義家的屋脊頂上,有一支野貓在那里曬太陽,左縣長甩手就是一聲槍響,那支黑貓在屋瓦上翻滾了兩下就不動了。禾場上一時掀起一片叫好聲。左縣長邊把短槍交給通訊員邊向大家說︰「咱們當兵時,就是靠槍吃飯。」左縣長是河北唐縣人現年三十六歲,長長臉、瘦長個,生得威武英俊,一身灰色軍棉衣、棉帽,身披一件灰色羊皮大衣,腳穿黑面白底棉鞋。他上馬之後,向禾場上目送他的人們頻頻招手致意之後,揚鞭躍馬離開了烏 樹灣。

土改工作隊的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進村後可說是兩眼一抹黑,全靠訪貧問苦扎根串聯來了解階級情況。根子扎對了,了解的情況就真實,根子是品質不好的人,執行政策就會出偏差。祠堂村工作組經過二十多的「三同」和訪貧問苦,對全村各戶的階級成份有了眉目。全村六百戶,現在已議定地主二十七戶,其中破產地主一戶,惡霸地主一戶。富農二十八戶,小土地出租十戶,富裕中農三十八戶,中農二百五十戶,貧農二百二十二戶,雇農二十五戶。土改時只劃定了富裕中農和中農,到了農業合作化時,又根據中農這個階級的變化和對農業合作化的態度,把富裕中農和中農,劃分為上中農、中農、下中農,認定貧雇農和下中農是農業合作化的依靠階級,于是把農民協會改為貧下中農協會。

土改初期鄉農會還未成立,只是各村成立了一個農會過渡機構,叫貧雇農代表小組,由各自然灣推出一名代表組成。烏 樹灣的鄔葉榮是祠堂村貧雇農代表小組的組長,原村長鄔春田是副組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烏 樹灣最新章節 | 烏 樹灣全文閱讀 | 烏 樹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