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 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

作者 ︰ 鱸州魚

撤退,只是一個命令,但絕對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行了的,臨戰撤退,而且還是處于劣勢,稍有不慎,就會演變成大潰退,以至于全軍覆沒。

不過,指揮者畢竟是曹操,他麾下這支兵馬,也不再是谷水河畔那支雜拼起來的聯軍。一年多以來,轉戰千里,大小百十戰,雖然還不足以打造出一支天下無敵的王者之師,但令行禁止,進退有據這種事,曹軍還是可以做到的。

金鼓齊鳴聲中,旌旗揮動往復,撤退的命令迅速傳達給了整個大軍,撤退開始了。

雖說是撤退,但在接到命令後,兩翼的主將首先下達的命令卻是反攻,大規模的反攻!

夏侯淵親自率領數百親衛,以及千余生力軍發動了反擊。他本身的武藝就很高,他的親衛也都是訓練有素的曹軍精銳,再加上千余生力軍,戰力自然非同小可,剛一接戰,就擋住了幽州軍的猛攻,不但扳回了局面,而且還將幽州軍的戰線壓了退了十幾步。

並非夏侯淵不願意服從命令,想要安全撤退,就不能抱頭鼠竄的挨打,否則再精銳的部隊,也會因為士氣越來越低而崩潰。

所謂且戰且退,就是這樣了。

「眾將各守本位,壓住陣腳,依照中軍旗號徐徐而退,妄自出列者,斬!大聲喧嘩,動搖軍心者,斬!不從號令者,斬!」

挾著擊退敵軍的威勢,夏侯淵揚聲高呼。

左翼的曹軍已經被打得灰頭土臉了,听到中軍傳來的撤軍令,早就巴不得離開這個修羅場,只是敵軍迫得太緊,後軍又沒騰出空隙,來不及轉身,此時感覺壓力一松,下意識的就要轉身開溜,卻听到了夏侯淵的嚴令。當即都是心頭凜然。

等到眾兵發現是主將親身斷後,跌到谷底的士氣頓時一振,當即凜然奉命,跑到了離自己最近的將旗下,按照各級軍將的指揮。徐徐而退。

得了這個空當。夏侯淵也不戀戰,幽州軍的攻勢的停滯,只是暫時的。沒有擊破敵陣,靠生力軍達成的優勢很快就會消失。被暫時壓制後,幽州軍的反擊只會更加凶猛。

所以,達成目的後,夏侯淵也是見好就收,帶著大軍徐徐而退。

幽州軍已經打出了氣勢。哪里肯放敵人離開,攻勢稍一停滯,便迅速反彈。

「不要放走了曹操!弟兄們,殺,殺上去!」

田楷事先可沒想到,這一仗居然打得這麼順利,還沒怎麼著呢,曹操就開溜了。莫非鵬舉兄弟真是天命之人,威壓已經達到嚇阻敵膽的地步了麼?

不管心里有多少疑惑。都不妨礙他展開追擊,一向只能虛張聲勢,讓主公完全看不上眼的幽州步卒,能有這種表現,讓田楷大感驚奇的同時。也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獨掌一方其實就是看似風光罷了,因為幽州兵力緊張,所以,從河北大戰開打之後。田楷的部下就只有步兵了。

界橋之戰,就是步卒拖了後腿。其後也沒什麼搶眼的表現,只是在搶收冀州秋糧的時候,發揮了一下人海戰術罷了。

田楷知道幽州內部對步卒的蔑視,也為此遭了不少白眼,可他也沒辦法啊,他帶慣了騎兵,哪知道步兵要怎麼訓練,步戰有什麼講究啊?

好在有鵬舉兄弟幫忙,今天終于揚眉吐氣了。

破黑山,敗袁術,曹操很厲害?沒用,還不是被自己一鼓擊破了?主要當然是靠了鵬舉兄弟的虎威,但此戰之後,自己的部隊也應該成型了吧?

先是他身邊的幾個親衛,很快就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進來,田楷的激昂情緒迅速感染了全軍,殺聲震天。

「殺!殺!殺!」人潮洶涌而且,大陣兩翼的月牙,像是變成了兩柄彎刀,以不可抵擋的勢頭,惡狠狠的斬向了敵陣。田楷所在的右翼,攻勢尤為迅猛,轉瞬間就追到了夏侯淵的身後。

「舉盾!」夏侯淵臨危不亂,揚聲發令。

生力軍中走出一隊盾手,舉著大盾,毅然向身後的巨浪迎了上去。

「落!」夏侯淵的眼神迅速在盾陣上掃過,神情凝重並帶著一絲欣然,沒人知道他的欣然是為了盾陣的嚴整,還是為了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只有他的命令接踵而至。

「咚!」盾手將大櫓高高舉起,重重向下一頓,尖銳的盾尾破開了深秋時節微硬的泥土,牢牢的豎在了地上,仿佛憑空多出了一道巍峨的城牆。

「舉矛!」號令連綿不絕,堅壁後,又探出了一排矛刺,鋒利的矛鋒散發著黑沉的光芒,映射出森寒的殺機。

王羽見狀,嘖嘖感嘆道︰「不愧是曹操,臨陣撤退都這麼有章法。」

開戰以來,王羽一直在陣後觀敵。他倒是也有出戰的計劃,但曹操退的太快,太果斷了,還沒等王羽發現出戰的時機,曹軍的退勢就已經展開了。

雖然勝勢已定,但王羽卻沒田楷那麼興奮。本來也沒什麼可興奮的,看曹軍這麼進退有據的樣子,此戰恐怕別說將曹操留下,想取得太大的戰果都難。

「主公,那夏侯淵看起來有兩下子,不如讓某去助法式兄一臂之力,擒了此人?」太史慈躍躍欲試的請戰。

和典韋的一場大戰雖然很過癮,但沒分出勝負的結果,卻讓他很是遺憾,右翼的攻勢似有受阻的跡象,他趕忙毛遂自薦。

「用不著。」王羽搖搖頭,輕松笑道︰「這招你又不是沒見過,龍湊那一戰,義不就是這麼干的嗎?放心好了,這點小陣仗,難不倒法式兄。」

「誒,倒也是。」太史慈有些失望,不過還是點了點頭。

夏侯淵整隊的速度很快,在一進一退之間,就擺下了一道防線,看起來就算不退,也有頂住田楷攻勢的機會。但實際上,那道臨時布置的防線很單薄,沒有縱深,不可能打成陣列戰。純粹就是拖時間用的。

能拖多長時間,不在于陣勢如何,關鍵在于防線中死士的斗志有多強。在龍湊之戰中,義將死戰的概念發揮到了極致,帶著一支殘兵。硬生生的拖住了催鋒營和幽州鐵騎兩支強軍。淳于瓊等人本是大有機會全身而退的。只是他們自己太不爭氣罷了。

理論上來說,這種防線只要擺下了,就能爭取到寶貴的時間。雙方都是以步兵為主的部隊,機動力差不多。想繞過防線追擊敵人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追上了,自己的隊列想必也都破壞了,面對且戰且退的敵軍,自亂隊列。實在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所以,眼下這種情況,也只能一道防線一道防線的摧破過去,看是敵人到底有多少死士可用,士氣又能撐到何時。

「死戰!為主公效死!」

組成防線的死士約有三百,在鋪天蓋地殺來的追兵面前,顯得是那樣的渺小,仿佛大浪中的一塊礁石一般。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甚至可以說是被拋棄了。但斗志卻絲毫都沒有動搖,為首的軍司馬親自操盾在前,反反復復的只是高喊著同樣的命令。

「為主公效死!」眾軍同聲應和,他們本就是曹、夏侯兩家的私兵,對他們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就是最大的正義,最權威的真理!

為了掩護主公撤退,他們心甘情願的戰死沙場。

「負隅頑抗!隨我來。殺光他們!」不知是不是也想到了義,田楷的吼聲中。突然多了幾分仇恨。

「噢!」幽州軍一邊迅猛追擊,一邊調整著隊列,氣勢越來越盛。

「轟!」兩軍相接的一剎那,巨大的撞擊聲轟然而鳴,兩軍的盾手撞在了一處。

「  ……」隨後,晦澀的摩擦聲響成了一片,強自壓抑著胸月復間因撞擊而起的氣血翻涌,兩軍的盾手都拼命的推搡著身前的盾牌。

幽州軍想用力量壓倒對方,他們挾勝勢而來,人多勢眾;曹軍想維持住戰線的完整,給撤退中的大軍爭取更多的時間,讓自己的犧牲有更多的意義。

「死戰,死戰,死戰到底!」這是曹軍的聲音。他們按照傳統的規則,為主公效死,他們知道,就算自己死了,主公也會給自家的妻兒老小一個安寧的生活,不再受到亂世的威脅和苦楚。他們喊得義正詞嚴,慷慨激揚。

「討逆,討逆,討逆平亂!」這是幽州軍的怒吼。這場戰亂到底是誰挑起來的,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但大漢陷入亂世的原因,無疑于世家豪強們有關。

當九州大地遍地餓殍,饑民不得不揭竿而起的時候,豪強們的塢堡中,粟米卻堆滿了糧倉,高高冒起的尖端,仿佛士大夫們頭頂的峨冠。

當董卓亂政,京師百姓陷于水深火熱的境地時,身份高貴的諸侯們卻在置酒高會,夜夜笙歌,順帶著將營地周邊搜刮成一片白地。

當冠軍侯在洛陽與西涼鐵騎大戰連場,殺得昏天暗地之時,諸侯們卻在安全的後方互相拆台、扯後腿,最後還上演了一幕幕自相殘殺、吞並的好戲。

高高在上的世家豪門,的確已經腐爛了,到了該退場的時候了。舊的沉規腐矩,也不再有效力!

多次並肩作戰,使得青、幽兩軍的交集極為密切,流傳于青州軍的新思想,同樣也感染了幽州軍。

對戰的雙方都知道自己在為正義而戰。

但正義只有一個,永遠屬于勝利的那一方。

雙方的士氣都很旺盛,人數就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曹軍死士們構築的防線太過單薄,強撐了幾個回合,終于還是抵擋不住人多勢眾的追兵。

又一次猛烈的撞擊之後,一名曹軍盾手頹然倒地,口鼻、虎口上鮮血淋灕。沒人去幫助他,也沒人理會他,因為盾陣已經裂開了一個口子,幾十柄長矛順著口子刺了進來,還有幾柄長斧橫砍豎劈。

每個人都要為了生命做出最後的掙扎,哪里還有空理會其他人?

戰線的破裂很快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從裂開縫隙,到片片龜裂,最後成片被摧毀,其實也就在轉眼之間。

等到刀斧手突入盾陣之後,大局就再沒有懸念了。

三百人的死戰,為夏侯淵爭取到了五十步的緩沖。犧牲很大。卻遠遠不夠保證安全。

帶著滿腔的憤恨和不甘,夏侯淵再次下令,第二道防線原地結成,大軍依然堅定而緩慢的退卻著……

左翼的損失很大,但相對于形勢更惡劣的右翼。這點犧牲就算不得什麼了。

早在曹操下令撤兵之前。呂曠軍就已經發生了潰退,指望他們在強大的青州軍面前且戰且退,無異于天方夜譚。

命令一下,冀州軍就爭先恐後的向後撤退。呂曠能做的,也只有稍稍控制一下部隊逃亡的方向,免得他們一頭撞上友軍而已。

呂曠深知,曹操可是個心狠手辣的,就算是友軍。跑過去撞他的隊列,一樣是格殺勿論。剛才死在督戰隊刀下的敗兵還少麼?

不過……

一邊指揮著敗兵逃亡,呂曠一邊回頭眺望,神色很是復雜,迎擊而前,為大軍斷後的不是別人,正是曹軍的督戰隊。

統領督戰隊的是襄賁校尉杜松,此人是山陽郡湖陸縣有名的豪強,少年之時就因殺人而亡命在外。頗負盛名。

說起來,三國時代的猛將,很多都有這種經歷,關羽、典韋、徐庶,都是因為殺人而揚名。連太史慈也是惹了大禍之後,這才名動東萊。

「放箭,正前方,集中發射!」杜松身著鐵甲。站在陣列中央,揚刀大喝。

強弓齊射的嘶鳴聲應聲響起。

督戰隊使命不是上陣廝殺。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逃兵產生巨大的震懾力,以恐懼壓制恐懼,維持戰線的完整和軍中的秩序。所以,他們的兵器以中長距離的長矛和弓弩為主,而不是利于纏斗的刀斧。

這樣的搭配,並不利于作戰,接戰之初,或許能靠著密集的長矛陣和弓弩給予敵人一定殺傷,可等到短兵相接之後,長矛手就沒有還手之力了,這也是軍隊很少由單一兵種組成的原因。

不利于陣列而戰,但若懷著必死的決心進行狙擊,且戰且退,這樣搭配倒是很有威力。弓箭的集中攢射威力十足,就算擋不住敵人,密集的長矛陣也能抵擋住少數散兵的追擊。

幾隊殺起了性子,沒有等待號令就自行追擊的幽州步卒,就在這箭矛陣下吃了大虧,先是被箭雨放倒了近半人手,刀盾兵頂著盾牌沖到了敵人跟前,卻對一**長矛的攢刺毫無辦法,只能飲恨收場。

當然,單憑這樣,是無法徹底擋住追兵的進擊的。

五角形的梅花陣是用于散兵格斗的,面對密集結陣的數百人,當然沒什麼好辦法。不過,等到幽州軍重整了隊列後,就輪到曹軍的督戰隊流血了。

報復來的很快,前鋒散兵的血還未流盡,比曹軍的斷後部隊密集數倍的箭雨就覆蓋過來了……頭頂,面前,左右,淒厲的箭鳴聲呼嘯不絕!

以長矛、弓箭為主的督戰隊無遮無擋,完全無法應對這樣的攻勢,只能靠著同袍彼此之間的掩護,在箭雨中艱難跋涉,被整片整片的射倒,最終不成陣列,淹沒在滾滾而來的追兵大潮之中。

「報……啟稟主公,校尉杜松戰死,所部兵馬無一生還!」

「報……啟稟主公,校尉張濤戰死!」

在曹操和眾將的沉著指揮之下,曹軍步步為營,徐徐而退,強軍風範一展無遺。但這種沉著不是沒有代價的,接連不斷的噩耗,一直持續不斷。

斷後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以全軍覆滅為結局。而敢于承擔斷後任務的部隊,就算不是曹家的私兵嫡系,也是相對精銳的部隊,即便是在和袁術進行的那場詐退三百里,追擊六百里,轉戰千里的大戰之中,損失的精銳都未必有今天一天多。

一個個噩耗,就像是刀子一樣,在曹操的心頭插了一刀又一刀。

眾將多在各個戰線上奮戰指揮,曹操身邊只有典韋、曹洪左右護衛,這兩個人都忠心得很,盡管心存疑惑,但臉上卻沒表現出來。

而一眾幕僚卻一直在竊竊私語,雖然右翼的形勢很不妙,但也沒到全軍撤退的時候吧?在戰局膠著的關頭突然撤退,這不是平白將勝利送給敵人,把損失留給自己嗎?

一向精明的主公,怎麼會出此下策?

雖然心存疑慮,但也沒人提出勸諫,大戰還在進行,就算執行的是亂命,也比大伙互相爭執不下,延誤了戰機強。盡管和袁紹、劉岱是一黨,但曹操的價值取向卻和王羽更接近,他招攬的幕僚,多半都比較務實,都是當世之英杰,這點道理還是拎得清的。

在各戰線上指揮的武將,就跟沒話說了,令行禁止,這是最基本的紀律,曹軍轉戰兗、豫,戰無不勝,靠的可不僅僅是曹操的謀略。

就這樣,靠著不斷斷腕求存,曹軍雖敗不亂,一直退到了二十里外的樂平城,這才止住了敗勢。

為盡全功的青幽聯軍也不過分進逼,在五里外扎下令營寨,擺出了圍攻樂平的架勢。

出于對曹操決斷的疑慮,曹軍、冀州軍眾將草草安頓了士卒之後,便集中到了中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 | 三國第一強兵全文閱讀 | 三國第一強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