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情緣 序言

作者 ︰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無盡的時空里,一切皆有可能,遠非想象所能及;而且亦無有不奇,即使是那些習以為常的平凡事物,實際上並不平凡,大大超乎現時的認知。

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事物的了解越來越多,但同時亦發現我們不了解的也越來越多;而且,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認知未必是正確的,因為「科學」在很多時候都靠不住︰昨天剛下了一個結論,今天就推翻了;而今天的新論斷,說不定明天又不對了。所以,凡事不應盲目想信;當然,也不應堅決不信。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談到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是一個「四維時空」,並指出運動的鐘比靜止的鐘走得慢,而且,運動速度越快,鐘走得越慢,接近光速時,鐘就幾乎停止了,這就是所謂鐘慢效應;另一個是尺縮效應,也就是在長度方向上運動的尺子比靜止的尺子短,當速度接近光速時,尺子縮成一個點。但是,愛因斯坦似乎忽略了一點,就是即使鐘能達到光速而停住了,時間可並沒有停住。舉個最直接的例子,光本身就是以光速前進的,但其時間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還是在一分一秒地向前走。還有,光速就是極速嗎?誰能肯定沒有超光速的東西?所以,相對論不完全正確,甚至是完全不正確;時空也不一定就是「四維」,可能是「五維」、「多維」、甚至「無限維」,或者是「無維」也未嘗不可能!

習慣上,時間由過去到現在、未來,空間分東西南北上下,但是,這個習慣性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嗎?佛門大德曾言,「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其大意是當下的一念含攝過去未來,而空間則沒有方位遠近的相隔。這個觀點與相對論說的完全不同︰時間本身不相對,空間本身也不相對,而時間與空間兩者之間更談不上相對。假如這個觀點是對的,那我們應該可以任意穿越過去未來和遨游南北西東,但為什麼還是要受時空的限制呢?是觀點不正確嗎?還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突破時空的方法?

另外,佛家言因果,凡事皆非偶然,有其因方有其果,而有其果亦必有其因。其然乎?其不然乎?佛家亦言輪回,說人生並非只此一生,而是既有前生,又有來世。若真有,那你曾經是誰?又將會是誰?若沒有,那你(的精神靈魂)從何而來?又將歸于何處?

還有,世人多認為未來社會科技更發達,生活更富足,真的會如此美好地發展下去嗎?恐怕不見得!現代化生產的步伐極有可能在三五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因能源荒缺而從峰頂急速下滑,物資開始匱乏,生活亦從此走向貧窮。那麼,幾十年後的社會究竟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是越來越繁榮富足?還是從某一刻起回向落後貧窮?

下面的這個故事恰似一把鑰匙,打開一扇時空之門,呈現六十年後的社會百態,而我們亦可藉此尋找和思考上述問題的答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甲子情緣最新章節 | 甲子情緣全文閱讀 | 甲子情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