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瑤瑟 古代頭飾詳解

作者 ︰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古代婦女頭飾,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可分類為︰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制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餃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

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步搖

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花鈿

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鐘廣言注︰「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醉瑤瑟最新章節 | 醉瑤瑟全文閱讀 | 醉瑤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