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將門風華 第六百六十九章 春日 三

作者 ︰

京里一片新氣象,十三皇子他們年齡不小了,該議親啦!不過他們的親事不是由他們的父親來做主,而是由新帝及皇後這對兄嫂操辦,十三皇子紀王一副事不關己,兀自沉浸在詩詞中,十四皇子甄王的婚事,太子未登基前就令妻子留心了,十五皇子齊王訂了他家姨表妹。

一封後,皇後忙的頭件事不是自家兒女,而是皇叔們的婚事,累得實在夠嗆,齊王的婚事最好打發,甄王的婚事,皇後跟甄王商議後,請其大舅母幫相看,最後擇定大舅母娘家的外甥女,父親在戶部當差,不擅鑽營,自當官後至今十多年不曾挪窩過,一直在戶部苦熬。

紀王才是最難搞的,看起來什麼都不在乎,卻對皇後提的人選,從頭挑剔到腳,皇後身邊的女官們小心戒慎的勸慰皇後,別跟他計較。

「計較什麼?他是親王貴冑,要給他挑個合宜的王妃,自然是要挑的,不挑,將來夫妻不合,指不定怎麼編派我這皇嫂呢?」皇後撫額輕揉,「本宮寧可他現在挑刺,也好過成親後,天天不順,接下來幾十年都在背後怨憎的好。」

「紀王也不太知好歹了!」大宮女端著蔘茶進來,呈給皇後之後,才從袖里掏出紀王退回來的名單。

「又退回來了?」另一名宮女問。

「是啊!」大宮女點頭,心道說是退,還客氣了,擺明就是砸回來的。「娘娘,您看,是不是使個人去探探紀王的口風,否則您這般為他操碎了心,也討不得他歡心。」

旁邊的女官輕啐她一聲,「咱們娘娘是皇嫂,何需去討好王爺?」

大宮女被嗆,心里頭不痛快。可又不敢頂回去,這位女官是皇後封後,太上皇指派過來的,就連皇後娘娘待她也得客氣三分,畢竟是太上皇的人。

皇後接過名單翻閱一遍,有些不解的問︰「你們說,他究竟是那兒不滿意?」

名單上的姑娘都是京中出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雖及不上汾王妃,但也比下有余啊!便何況紀王將來一個閑王,誰家會肯將能有大前途的女兒許他?皇上登基,太上皇安泰,後宮勢必要充盈,有希望能入宮為妃,日後有個一兒半女的,豈不比嫁個王爺強?

就算進不了後宮,要選王爺,不還有順王嗎?他可是新帝的同胞親弟。又一向得皇帝看重,他府里僅正妃一人專寵。還沒娶側妃呢!雖說紀王正妃要比順王側妃稱頭,但實際上能得的利益可大不相同。

雖然風頭都讓當時還是太子的皇帝了,但京里頭的人個個都人精得很,一開始大家不敢想,畢竟藍家那野丫頭也立了功,得太上皇青睞,她甫新進門。誰家會傻得在此時,把女兒許給順王當側妃啊?

可是順王妃生了兒子,順王在她有孕時。也沒另收房納妾,對她還不夠好啊?听說她這胎生得艱難,想來接下來幾年都不便生育,太上皇和皇帝疼順王,必舍不得他受委屈,定要為他擇幾個佳麗相伴!

因此皇後在為紀王相看媳婦兒時,總是有幾家夫人跟皇後身邊的宮人探問,是不是也要順道為順王挑選側妃啊?

宮人回報皇後知曉後,皇後在心里想了遍,才失笑︰「難不成紀王一直挑刺兒,就是為這個在鬧別扭?」

「娘娘?」

「他總不會以為,本宮藉為他擇妃的機會,順道為順王挑側妃?」皇後失笑,轉頭問太上皇派來的女官紫鳶。

紀王還真是這麼想的,他以為皇後將好的留給了順王,將次等的留給他,因而心中忿然。

他自小沒娘,夾在一眾兄弟里頭,實在是不起眼,相貌不及順王,才干不及新帝,父寵不比秦王和逆王,汾王追在逆王身後跑,寧王和安王兩個哥兩好得跟一母親生沒兩樣,和王就不用說了,晉王獨善其身,他比不上這些哥哥們,比下,十四皇弟有雲嬪和十九皇妹幫他打算,十九皇妹被拘,雲嬪重病,但人家親娘舅靠譜,不像他,雖跟新帝、順王一樣沒娘沒外家護佑,但新帝和順王兩相依為命,他呢?他只有自己。

本以為逆王逼宮,兄弟們大家一起赴死,多好,他總算有伴啦!可惜,新帝和順王他們救了大家,只死了秦王!他沒死成,繼續跟兄弟耗吧!

怎麼也沒想到,他的婚事最後竟是落到皇後手里操辦。

這娶老婆是一輩子的事,順王已經有老婆了!他不想自己的正室都及不上他的側妃。

皇後這里啼笑皆非,紀王卻是慎重其事的打了報告,給太上皇。

太上皇對紀王的小報告有點反應不過來,虧得賢妃在旁解說了下,他才想起這個兒子來,沒辦法,他貴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尚嫌時間不足,花心思栽培幾個年長的兒子,就已是極限,紀王母妃早逝,沒人在他面前提過紀王,他只依稀記得有個兒子擅詩文,如此而已。

賢妃道︰「臣妾讓人去問問皇後吧?這事是她在打理,臣妾想,應是紀王想多了,皇上和皇後待這些弟弟都是一視同仁的。」

「嗯,孤也不信皇後會假公濟私,再說十二家里的才生孩子,他們也還沒回來,她不會閑得沒事去給他相側妃。」

十七公主笑嘻嘻的跑進來,「誰要納側妃啊?不是汾王哥哥吧?」

「你就只得你十一皇兄,怎不說是你十二皇兄呢?」

「十二嫂嫂才生寶寶呢!十二皇兄也不像十一皇兄那樣喜歡女人!」那個女人喜歡很旁人分享丈夫,在宮里那是不得已,公主下降,那個駙馬敢納妾?只是皇家疼自家女兒,也疼自家兒子,總想想美人在懷左擁右抱好不快活,便想兒子也該如此。

且宗室向來人丁單薄,不為什麼,為的便是爭儲,同是皇帝兒子。憑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太上皇當年登基時,兄弟們已經一輪血戰,他算命好,兄弟拚搏時,他被皇帝丟到藩地去,加上眾兄弟都有外家撐腰,獨他沒有,誰成想。最後他月兌穎而出成了皇帝,那些各據山頭的兄弟們都死了!

看看向家就知,先帝為他擇妻時,並未設想過他會當皇帝,可是他當初為老四挑媳婦時,卻是留心過的,田氏娘家與向家當年一樣不顯,但田氏有對好父母,家教嚴謹,教出來的女兒相對的。比秦王妃靠譜多了,說她為紀王相看時。懷著私心為順王相看側妃?太上皇不相信。

皇後現在需要宮外的助力,十二他那個老婆人緣還不錯,短短時日就在京里有了交好的女眷,相比起其他幾個妯娌,倒也毫不遜色,皇後會在那丫頭才生孩子不久,就急著為十二相看側妃?

她應該沒這麼蠢才是。

未幾。賢妃派去皇後那兒的人回來了,女官轉達了皇後的錯愕,不多時。皇帝下了朝,與皇後一同過來請安,皇帝來是有事要請教太上皇的,太上皇一听事關蠻族內斗,便與皇帝去了書房。

賢妃和皇後恭送爺兒兩走遠後,才分主次坐下,賢妃如今是賢太妃了,輩份高一級,卻不是太後,對皇後這個媳婦,她端不起正經婆婆的架子,更何況將來女兒的婚事還得靠皇後幫忙呢!賢太妃就算不巴結討好,也不會去得罪她。

而宮里有太上皇在,皇帝雖是一國之君,還是得遵孝道,事事不忘請示太上皇,老實說,不是不累,有時皇後都心疼皇帝,比當太子時更累啊!除了勞力還得勞心,畢竟當了幾十年皇帝,大權在握的滋味一旦嘗過,就戒不掉了!為什麼當皇帝的都早死?因為就算病了,皇帝還是要將所有的事掌控在手里,壓根不可能好好休養。

怎麼會不早死?

賢太妃是希望太上皇活越長越好,皇後卻暗地希冀,丈夫能早一日完全當家做主。賢太妃笑著與皇後說起家常,十七公主在旁相伴,賢太妃伴著太上皇,對宮外的消息不如之前掌理六宮時靈通。

皇後便與她說起,奉請太妃、太嬪回去後,各王府如今的情況,有兒子當家的,自然是過得舒心,但王妃可就不痛快了!因為成親後從不必立規矩的她們,開始要在婆婆跟前立規矩了!而像秦王府這樣的,就實在難為了!秦王妃被太上皇下令奪了當家大權,可她一直沒把大權交出去,太上皇也未追究,薛太嬪進府後,便想從兒媳手里搶下當家權,結果因新帝登基大赦大下卻沒薛家的份,而大鬧特鬧,被秦王妃當頭棒喝一記,不敢再鬧騰了。

「麗太嬪算是最好命的了!汾王妃孝順,又才生了兒子,麗太嬪日子過得舒心,本宮派去問候的嬤嬤回來,都說麗太嬪過得好,還打賞了她們上等封紅。」皇後接過十七公主手里的茶,笑盈盈的跟賢太妃說。

「那德太妃呢?」因除夕時打擊過甚,德太妃直到出宮前,都一直稱病不見人。

「安王妃的月份大了,德太妃如今總算如願能守著媳婦,日子過得當然是再合意不過了!」

賢太妃頜首,又提醒皇後,不要忘了照顧十九公主,「畢竟還是孩子,不懂事兒!」

「本宮才派人去看過十九皇妹,听嬤嬤回稟,她懂事許多了,知道雲嬪為了她,如今只能臥病在床,還抄了經文給她母妃祈福。」

「那就好。」賢太妃微笑點頭,年輕時同爭一個男人的歡心,如今各分東西,想見面,可難了!各府太妃、太嬪除非遇過年或喜慶的場合,也難得入宮。

賢太妃暗自神傷,十七公主卻拉著皇後問起慕越她們的歸期。

說起來,太上皇算命好的,在位期間幾次大難,都遇有才之人而度過難關,他剛登基時,西夏的皇族還活躍得很,西寧衛僅具雛形,首任駐將藍志華與藍守海叔佷把西夏皇族打得落花流水,西北穩定後,他才有心力去整治西南。

後來的江南水患、旱災、風災、海賊肆虐,都一一驚險度過,現在輪到蠻族了!

太上皇卻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跟皇帝細細分說,又把左相找來,新任右相傳來,四個人從下晌說到掌燈時分。

同時,在北猛領地里,來了個意外的客人,西猛王妃要求見北猛王,北猛王正好帶著族人從山里回山下,得知她來找,冷笑一聲,「把她捆起來,送到猛王妃那兒去。」

「王,要怎麼跟猛王妃說啊?」

「她愛咋辦就咋辦!老子管得了這麼多嗎?呿!」(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將門風華最新章節 | 重生將門風華全文閱讀 | 重生將門風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