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四卷 吳嘉風雲 第八十一章 未雨綢繆

作者 ︰ 言無休

公工濤看了幾個副市,扳事情沒有落在他們自只出叫二所以他們多少都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要是落在他們身上,恐怕也都笑不出來了。

他們的心理曾思濤能了解,不但是這幾位副市長,在政府工作的很多人在外人眼里以為是驚世駭俗的東西。他們卻習以為常。作為官場內部人士,對自己的事務,似乎有一種獨特的價值邏輯和行為規則。而對某些事和某些人的行為的評價,經常處于一種司空見慣的漠視。

他們還沒有完全領教網絡的厲害,在那里可以肆無忌憚地抨擊他們。不留一點情面的奚落他們。還沒有怎麼經歷過網絡輿論的官員們。還不知道網絡的威力有多麼大,所以他們還是很輕松,而一旦了解到網絡輿論的威力,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有的擔心個人**被曝光,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也有官員擔心冉絡監督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讓人有口莫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知曉網絡輿論之後,很多干部往往又把網絡輿論視為最大的威脅,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是該對他們進行如何應對網絡輿論進行一定的提醒和培了,否則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情會顯礙手忙腳亂。

曾思濤正想著。不一會市委那邊的電話就打了過來。楊東學親自打電話過來了。

曾思濤也知道楊東學此時的心里是非常的郁悶的,海角網不在林江。要消除這樣的負面影響,澄清這樣的事情,總是需要一級部門出面的,當然這件事宣傳部和組織部出面也許會更合適一些,因為宣傳部負責宣傳,本來也是和媒體以及那些網絡等打交道的。而組織部則是當事的部門,出面更是理所當然。

但是楊東學可能在宣傳部也是遇到一點阻力了,他繞過宣傳部長鄭一冰,搞的這些東西,鄭一冰現在肯定要給他一個軟釘子。至于組織部,楊東學也怕人家不賣帳一如果人家要是顧忌是組織部的,也不會這麼搞了。

如果組織部出面,人家根本就不賣帳,那豈不是再一次打他楊東學的臉?

而要市委出面,鄭家銘又在京城醫院里,鄭家銘即便是答應出面,恐怕也會推到曾思濤這里。楊東學沒有想到其他辦法。也只好讓市政府出面給他揩了。

曾思濤知道楊東學肯定是萬分不樂意打這個電話的,但是楊東學的這件事,他還是要做的,一來是市里現在他主持工作,二來是這件事雖然是表面上是對楊東學評頭論足。但是別人不僅僅是看楊東學一個人,從眼下的情形看,整個楚漢的干部都不可避免的都受牽連。曾思濤即便是對楊東學的所作所為看不慣,也還是得采取措施。並且這也能顯得他大度,有大局感

電話里,楊東學話里的意思是想要消除影響,楊東學雖然對于網絡這個新鮮事物也不熟悉。但是其嗅覺是靈敏的,話里的意思顯然是把網絡當成媒體的一種,倒沒有像後來一般。要求市政府這邊和公安局去抓人。

曾思濤在和楊東學緊急協商後。曾思濤看了看分管意識形態和信息產業的副市長胡武成。說道︰「大家都在,這件事大家也趁這個機會議一議吧。東學書記的意思是通過咱們政府和海角網交涉一下,把關于他的帖子刪除。將惡劣影響消除。一會市委辦的人會送一份材料過來,這件事還是武成市長跟一跟。」

曾思濤很清楚,刪帖絕非明智之舉。再快的刪帖,也不能完全阻止帖子的傳播。反而會可起民眾的猜測和聯想,讓本身簡單的事情在訛傳中變得撲朔迷離。刪帖只有結合必要的解釋說明。才會真正起到正面的效果。

曾思濤交代完這事之後,想了一下說道︰「這件事雖然在現在看起來是一個偶然的事情,但是隨著展,這樣的事情也許會成為一種常態,和新聞媒體一樣成為監督政府的一種很常見的方式,大家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網絡是個新事物,大家有些不了解,特別是上了點年紀的,對這個接觸不多,今天我就借這個機會講一講,處理這類事情,有幾個處理方式是最不好的,一種情況是漠視網絡監督,打擊報復網絡舉報人。由于網絡監督的主體合法性尚不明確,監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網絡監督信息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部性和片面性,一些被舉報的政府部門或官員便抓住這些把柄小想方設法逃避責任,甚至掩蓋自己的嚴重錯誤,用手中的權利迫害網絡舉報人,引網民激憤情緒,導致事件升級。

其二是反應滯後,喪失引導網絡輿論的主動權。由于濫用網絡監督權現象的存在,有人利用網絡打著監督的旗號。夸大事實。散布謠言,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宣泄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這種攻擊輕則危害他人的權利,毀謗名譽,重則可能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安全,引網民情緒失控。對此,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采取回避或置之不理,害怕引火燒身,以至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社會上正常「

…舊二渠道目受到阻塞,流言就會產生政府機關如果「關門辦理閉門塞听」而不願向公眾及時透露相關輿情的有關真實情況,就有可能引流言和公信力危機。

其三是視網絡監督為洪水猛獸。將來通過網絡曝光,大量違紀違法官員和**案件受到查處,使許多官員被震懾。然而,這只是網絡監督的一個方面,無處不在的目光不僅對官員檢點自身言行,而且對于安員的決策、管理水平都是一種挑戰。」

「所以不要把它視為洪水猛獸,不敢接近。更不該試圖控制網絡,甚至采取刪帖、隔離等非正常手段逃避網絡的監督。你越是想堵。就越是堵不住的。堵不但是徒勞的。而且會適得其反。處理這類事情一定要得當,主要有兩個原則小一是及時。二是要正面回應。三是公開透明。

不及時回應老百姓在網上反映的問題。事情就可能被弄得「很惱火,;網上即便假消息也要正面回應。刪帖不能阻止傳播只會引猜想,這樣的事情沉默是金是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的。至于公開透明,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小在處理網絡輿情特別是化解網絡危機之時,除非涉及國家機密,都要及時保證信息公開,與此同時,堅持正確引導,保證輿情進展到哪里,信息就公開到哪里。公開透明了。那些謠言就自然沒有市場了川」

對于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許我們最開始會有些不適應,但是漸漸耐受力會不斷增強。網絡逐漸興起,網絡監管要提上日程嘍。」

胡武成也徒然現自己分管的工作擔子重了起來,馬上說道︰「這點我同意,我建議對全市的注冊網站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務求別除一切不良非法信息。」

曾思濤笑著擺擺手,「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監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儼然一張群眾監督的「天網」必須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應對方法,同志們啊,雖然網絡也不懷好意的人所利用。惡意誣告、誹謗官員。當然對于這類惡意造謠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傳播以達到制造恐慌或者混亂的行為,應該予以打擊和制裁。

但是網絡監督更多的還是起著正面的監督效果。網絡上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對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所以檢查是要檢查的。重點還是要放在掃黃和封建反動的東西上,這些會是個問題,對于網上監督政府的輿論,要注意引導。搞成文字獄,不要什麼話都不讓人講何況,要建設一個網站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何況網上的除了網站,還會出現網絡社區,個人空間、即時通訊等等。網絡傳播的途徑實在太廣。沒有辦法防得住的。我覺得網絡這個新生事物和我們黨的一貫作風不沖突,還是要走群眾路線,信任群眾,教育群眾。看事情要看全面。所以網上的監管是有必要的,但是光監管是遠遠不夠的。

列網絡輿論,堵不如疏。要疏導就必須要對網絡的信息要了解。如果不了解,今後說不定還會有這樣負面的消息在各大網站上高掛數日,所以要對網絡輿論情況的一個跟蹤了解,我看市里是時候要成立網上輿論監控中心這樣的機構,這樣及時了解網上的信息。

不過眼下這個網上輿論監控中心就先搭個架子,可以責成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來辦。要對網絡社區、、網絡即時通訊群、網頁等開展網上巡查處置。實時監控網絡輿情。將網友涉及到楚漢的意見傳至市里有關部門,並回復網友的提問。還負責將一些重要的網友意見直接呈報領導。最好是都是網上的原帖,不進行任何刪改,包括許多過激的言語。總這樣才能保證領導了解第一手的材料。」

程志勇點點頭︰「這件事我會馬上著手去辦的。」

曾思濤想了一下說道︰「要重視網絡民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及時掌握可能導致突事件和**的網絡信息,爭取將這些事情在萌芽階段就化解掉。」

曾思濤喝了一口水說道︰「我要提醒一下各個,我們即將被無情地扔進了互聯網的汪洋大海。如何面對這樣的新情況,需要我們思考,特別是我們有的干部,有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很值得商椎,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展,網絡是來勢洶洶小網上可以很自由的言,手機可以隨意拍照,視頻開始流行。稍微一不注意。我們的聲音或者我們的身影就會被廣而告之。如果我們的工作還是抱著以前的老黃歷,那就會很危險的,我們干部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就會招來大面積的聲音,因為一些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網上會被無限放大一點小事就會被無限的放大,輕則被罵成一片。重則帽子可能都會被摘掉,所以大家一定要弓起重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加強自身修養,做出決策的時候要更多的思考是不是合理。否則到時候被監督到了,那就悔之晚矣,同時大家並不能僅僅依靠輿情監控部門小親自參與上網尤為重要。大家一定要盡量抽時間上上網,了解網「

胡武成默默點頭,其他副市長也都面容嚴肅。曾思濤之所以不但講如何面對網絡輿論對于政府部門的監督。針對干部個人也講了一講,因為眼下的干部隊伍本身就良莠不齊,曾思濤也是希望下面的干部要注意一下。特別是經濟問題,一旦在網上被曝光,那就完了,曾思濤也希望這些人能懸崖勒馬。曾思濤又對分管司法的副市長張義彬道︰「和市局講一講咱們這個會議,要他們給登記備案的網站負責人開個會通通氣,打打招呼。有些太過于敏感的東西要進行過濾,志勇秘書長。你把今天我們討論的這些整理一下,給下面都提醒一下,這件事要當大事來抓。

曾思濤讓翟志勇把他的這份講話整理出來,並非完全是給楊東學上點眼藥。而是真的希望下面的干部能真正重視這個事情。市委副書記都能被評頭論足,何況下面的局長縣長之流的?當然,這多少又那麼一點別楊東學苗頭的意思。

幾位副市長見曾思濤如此慎重的談這個事情,心里一想,若是沒有曾思濤听曾思濤如此系統的講。到時候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有些手忙腳亂,很容易出現失誤,也知道曾思濤是真心從愛護他們的角度出。都若有所思,

曾思濤見大家都若有所思。能夠讓他們對這樣的事情有所思考,曾思濤也算達到了目的了。

副市長們離開之後,曾思濤在那里沉思了一會,曾思濤想著,楊東學此時的心里一定會在想︰是誰把這件事給貼在網上去的?

楊東學一直兼著組織部長的職務,肯定是有不少對他還是有些不滿的,這些人都是懷疑的對象。說不定楊東學心里還會懷疑是他曾思濤所為。他清楚這一點,但是剛才在幾個副市長面前,他並沒有提及帖人的事情。他即便是調查出這個帖人,他也不會和楊東學講。一曾思濤相信楊東學自己一定會進行調查的,他沒有必要去給楊東學充當替罪羊。

秘書王玉林敲門走了進來。︰卜心翼翼的道︰「市長,我听市委劉說,這件事,楊書記和蔣部長通過氣,好像那意思就是這報道他不怎麼滿意。但是那個報道市台還是播了。小劉說,蔣部長被楊書記批評了

王玉林口中的蔣部長是宣傳部的常務副部長,最近跟楊東學跟得挺緊的,這宣傳楊東學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辦的,曾思濤听說蔣華立甚至親自上陣,帶著記者進行采訪。

曾思濤听完王玉林所講,點點頭,微微沉思了一下,在眼下轉型期,權力品質與官場道德的最大體現,其實更應該體現在權力對法治、自治、民主、市場、文明等等制度價值具有深度認同,而不應該定格于,小夫妻恩愛。的家庭私德之上。從這個意義講。「家庭道德鑒定書。只不過是一個民主選拔官員的花架子。背後包裹著太多的權力偽飾。要想給受提拔干部出具真實的道德證明,關鍵還是在于充分滿足公眾的相關知情權。把干部選拔任用完全納入于民主法治的軌道。也只有充分的公開監督與民主法治,才能賦予干部合格的權力品質與官場道德。想來楊東學接受了采訪後。也覺得有些不妥,才要蔣華立跟一跟,但蔣華立可能有所疏忽。專題新聞還是放了出來。

這個蔣華立實在是有些冒進小在這個很微妙,局勢還依舊撲朔迷離的時候寶,到時候全盤皆輸,這咋,蔣華立倒是反其道而行之。賭徒式的孤注一擲,把寶都全部壓在楊東學身上了,他這樣做不但,只要楊東學沒上位,他就會開罪坐到市委書記的位置上的。即使是現在肯定也是大大的得罪宣傳部長鄭一冰。

或許是楊東學給他吃了什麼定心丸?或者是蔣華立有出常人的眼光,能看到楊東學真有機會上位?

此時楊東學肯定是大光其火小曾思濤從宣傳部副部長蔣華立數次跑去楊東學辦公室,每次都哭喪著臉出來就能看得出來。

蔣華立本想是偷雞。不曾想偷雞不成蝕把米。因為這件事,楊東學和蔣華立兩個人的關系一定會弄得很僵的。

雖然這次「小作秀書記」事件把楊東學弄得灰頭土臉,把楊東學和蔣華立的關系也弄僵但是其實對楊東學所產生的影響也實在有限,網絡的力量有時候顯得很大,只是有時候又是很渺小的,如果不是貪污受賄。瀆職犯罪等問題,這樣的事情,網絡輿論根本不會對楊東學的命運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影響。

不管怎麼說。楊東學來這回都是出師不利,」

但是只要鄭家銘一天沒有從醫院出來。楊東學就依然還有機會。接下來,楊東學這一回是大大的丟了一回人,這樣的事情,肯定也會成為楚漢一些街頭巷尾議論的議題,楊東學肯定會盡力消除這件事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林江省和楚漢市的不利影響。曾思濤倒是很期待,楊東學怎麼消除這樣的負面影響?

祝大大們新年吉祥。萬事如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