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四卷 吳嘉風雲 第六十七章 出手

作者 ︰ 言無休

旨工濤確實是想要有所動作「但是曾思濤才不屑千用眾縴,對待李立中這樣的人,陽謀遠比陰謀好使得多。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會議。听取有關方面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匯報。會議分析和研究了明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展進入新階段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根據農產品供大于求的新情況和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的新形勢,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基本目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鞏固和展了農村的好形勢。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新的提高,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民生活繼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穩定。農產品供給充裕,農村經濟穩定展,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的展和社會的穩定。實踐證明,中央關于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符合農村實際,符合農民利益,符合農村生產力展要求,是完全正確的。會議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展,更多地關注農樣,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省里已經針對這次會議精神做了傳達,市里也要進行部署貫徹落實,曾思濤決定利用這次全市貫徹學習政治局農村工作精神暨楚漢市全年農村工作總結大會的機會,給予李立中等人有力的一擊。

在曾思濤緊鑼密鼓的籌備著會議的時候,有點氣急敗壞的李立中回到了市里。一回到市里,李立中就開始查是什麼人造他的謠,但是這樣的事情那里能查出來?

市里造謠的人不是曾思濤,實際上是李立中的連襟孫立偉。

金沙區下面一個鄉的書記肖金山,肖金山由于女兒有病,在鄉里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女兒,老想調回市區來,只是要調回市區談何容易,他寫報告要進城不是第一次了,沒有一百次,也不少于五十次。從區委組織部到每一個常委,從區長到區委書記,每次申請報告,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肖金山同市社保局的景雲里是一個村子人小學到高中都同學,又是「割頭換頸」的朋友。後來肖金山上了大學,肖金山上了楚漢師範學校,畢業後先是在鄉里的小學教書,後來到鄉政府辦公室當文書,再從中國最低層的「官階」往上爬,「爬」彎了腰,「爬」酸了腿,爬到了鄉黨委書記。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撲通下水,折騰得筋疲力盡,可回頭一看,不過才剛離岸。算得上是「吃過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許因為受教育的程度,成長的環境,工作後的經歷,接觸對象不同的原因,倆人後來都感到對方的差異。肖金山覺得景雲里太滑,太油,太虛,像風似霧,琢磨不透。肖金山覺得肖金山太實在,太老實,太農民式的天真了。當然,這都在心里。兩個人童年結下的友誼還是深厚的,景雲里在外面熟,肖金山在鄉里說話算數,互相有個什麼事都搭個手,力所能及都盡力幫一把。

「金山,你啊,真是榆木疙瘩腦袋,現在想調回市區,哪有不花錢的?」

肖金山微微嘆了一口氣︰「這樣的事情我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問題是女兒生病,我哪有錢去捅關系,再說市里這麼抓,我想送也沒有人敢收吧。」

「金山不是我說的,你就是死腦筋!我看你就是不想去求人,放不下臉去求人,老是跟自己較勁。你看看那些領導,道理比你懂得多,你看他活得比你瀟灑。論能力,論德才,論品質,你都強。但是人家有用不完的錢,像換衣服一樣換女人,白天坐在辦公室指揮公、檢、法,晚上可以指揮一群黑社會流氓。出門前呼後擁,出口說一不二,市里的局長,縣里的書記、縣長見面差不多都喊他爹,上至省里甚至更上層都有人撐腰,憑什麼?而你因為女兒的原因,申請調動這麼久,為什麼調不回來?這都是講原則的結果啊。」

肖金山听著心里有些震撼。

「金山,我這是給你講老實話,也就你我可以講,現在的世道就這麼樣子,市里有沒有好干部?有的,可這些正派,有水平,按原則辦,可吃不開,人家怕原則,惹不起躲得起呀。差不多成了孤家寡人。李立中正好相反,吃喝嫖賭,索拿卡要,欺上瞞下,籠絡人心,反到如魚得水,大行其道。我敢保證,要民意測驗,這樣的人反而會得高票的你,信不信?」

肖金山是最基層的干部。也知道一些基層的反映。他同意景雲里的一些評價。

「金山,別傻了,好漢不吃眼前虧,面對現實。我原來也看不慣李立中那一套,可我看不慣有個屁用!人家照樣當他的副書記。我一想不對,這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得調整思路。就說我,我不過是忙李立中秘書做了一點小事,咳,這人還真講義氣。我這科長也就提起來了。」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你要是真想回城,走走他的路子吧,錢的事情,找朋友想想辦法。」

肖金山沉默良久,終于還是點點頭。

肖金山找景雲里等同學朋友湊了十萬。一個子都沒有少。

半個月之後,肖金山網進辦公室,區委組織部來電話,說是區委領導要找他談話。讓他交接鄉里的工作,準備到區文化局,等人大通過後正式上班。肖金山也不由感嘆,還是錢的魔力大,沒錢他幾年想調動都沒有調成。錢一送,半個月就如願以償了。

現在,讓他難受的是朋友們湊的幾子塊錢怎麼還。這時他又想到了景雲里,他鬼點子多,見的世面多,他要再去求教于景雲里。

「哈哈,你就算了吧,還什麼?當我們幾個同學扶貧,把你從苦海里撈起來了吧。」

「你別開玩笑了,十萬塊錢就那麼「燒,啦?」

「憑你那一千多元的工資,孩子還要看病,這輩子你還得了嗎?」

「那你讓我欠朋友一生的人情債,叫我一輩子不得安生?」

景雲里又看看他的家,看看家里的用具,搖搖頭,半是贊嘆半是嘲弄,「金山呀,你名字叫金山。可鄉書記也當了七八年了,家還是沒有變,不容易呀。」

「一個鄉干部,一月千把塊的工資也常常拿不到手,一家子人要吃飯,女兒還要看病,老百姓窮得那樣,我就是想受賄,也沒人行賄呀。」

「這可是你說的?你不是怕欠人情債嗎?」

「怎麼啦?」

「我給你出個主意。你好歹也是局長。周旋得好,肯定比我這個社保局的小科長強。你手里也管著大大小小的一批干部,你工作一從要調整下所屬單位的領導班「調整班子?」

「對。先開個全體干部大會,把調整班子的風放出去,然後醞釀一段時間。」

景雲里使了個眼色,一笑,一轉身,「我走了。」

肖金山心頭微微一震,也沒說什麼。肖金山上任一個多月,跑了文化局下屬的一些單位。他也感到一些單位的班子急需要調整,但調整是要把工作搞上去呵。三個月後,肖金山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著手調整文化系統的班子,組織考察,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征求意見,反反復復。歷時近一個月,肖金山的家里熱鬧起來了,進進出出,前客讓後客,匯報思想的,受朋友之托舉賢薦能的,自己上門大言不慚、理直氣壯要提拔的,拐彎抹角要到好單個的。各色人員,輪番表演。無論什麼人,都沒有空手的。肖金山倆口子,開始是好言相勸,拉拉扯扯,甚至提著禮品追出門外。但不管你怎麼推,最後都被各種理由推了回來。最讓你推不出來的理由︰「看看生病的小孩,不過分吧?」

後來,肖金山也就算了,弄得家里吵架似的,隔壁鄰居听了還不知到生了什麼。這一輪「班子調整」肖金山磨嘴皮子,挑燈夜戰,在各種各樣的人物中周旋,人瘦了一圈,口袋鼓了一圈。經過一番算賬,除了收回當教委主任投入的「成本」外,還結余了二萬多元,

不過,肖金山也算是點背的。這剛調整完,下面就有一個新上任的文化稽查科的科長,給他惹出了麻煩。

省里要到區里的文化音像市場進行考察,該科長帶著人去維持秩序,但是卻和人前來文化市場買東西的人生爭執,對方質問他這樣做到底是為誰服務,這個沒腦子的科長理直氣壯的說︰「我只為領導服務,是你重要還是領導重要?」

沒想到到這里來的是一個正在文化市場暗訪的記者,一下就把這介。事捅到媒體上了,不但有文字,還有暗訪的攝像,就是想抵賴也抵賴不了。雖然文化局這名科長稱是當天工作壓力大導致使用了不當語言。但是媒體卻依然不依不饒。

一些不好的評論鋪天蓋地,特別是有的文章質問︰「語言不當」是不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那些沒有類似「口誤」的干部們會不會同樣大刺刺地為上級領導開道?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從某種程度上說,「只為領導服務」只是句情急之下無心之間的「大實話」因為這句話導致停職純屬偶然。如今板子打在一個文化局的干部身上,更多只做不說的群體讓下屬服務的領導們卻依然是該干嘛干嘛、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為領導服務」我們听過了太多的「不當語言」「語言不當」是不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那些沒有類似「口誤」的警官們、干部們會不會同樣大刺刺地為上級領導開道?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從某種程度上說,因為這句話導致停職純屬偶然。如今板子打在一個文化局干部身上,更多只做不說的群體和那些讓下屬服務的領導們卻依然是該干嘛干嘛、想怎麼干就怎麼干。

對各級官員和政府工作人員而言,「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話沒有誰不知道、不明白、大會小會不常掛在嘴邊。但現實情況是,欺負了百姓,頂多被背後罵上兩句,而得罪了領導。前程和飯碗化為烏有的幾率卻是十之**。有干部說「食人以祿,事人以忠」領導既是「衣食父母」喊出「領導重要還是哪個重要」還有什麼稀奇的?

這確實是說的大實話,官場中人也好,普通老百姓也罷,都知道這東西,但是這樣的事情,只是在心里,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是捅破里安排那層窗戶紙,那事情就有點麻煩。

他文化局就等于是捅開了那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這件事讓他很被動。

而下面那些被調整的人心里也不滿,也就趁機對他起攻擊,其實下面的人都知道這個鄉巴佬是李立中的關系,傳去傳來被人利用就變成李立中了。

李立中查來查去也沒有查出個結果,這帳就記在曾思濤頭上了。

楚漢市貫徹學習政治局農村工作精神暨楚漢市全年農村工作總結大會在市政府多功能會議室找召開。

曾思濤精心謀這次市政府全體會議,翟志勇心領神會。曾思濤講到的他要辦好,沒想到的他更要辦好。他找來市政府秘書科、行政科的同志,加班加點,寫會議材料和會場布置,翟志勇也比較了解曾思濤的喜好了,知道曾思濤有些不喜歡搞花架子,會場布置簡潔莊重。主席台後的照壁上,楚漢市貫徹學習政治局農村工作精神暨楚漢市全年農村工作總結大會。主席台正對面是會場的主標題︰牢記「一個要務」。堅持「兩個務必」踐行「三個代表」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目標。

在外面實況轉播車上,工作人員上上下下,忙個不停。架著各種型號的接像機,從不同的角度對著立有很多話筒的個置。

市委常委悉數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分管農業的市委副書記、市政法委書記龔雲山主持,曾思濤做主題言。

「下面,請市長曾思濤同志講話。」

曾思濤眼楮從容地掃視了一遍全場黑壓壓腦袋、泛著光亮的一層眼球,按了按面前稍稍高了一些的話筒,一字一句地開腔了︰

「國家的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我們楚漢的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一方面要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這是全市經濟社會展的推進器。另一方面要統籌兼顧全市農村的展,這是全市經濟社會展的穩定器。雖然我們楚漢是省會城市,但是全市依然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的展,農村的繁榮。農民的生活始終是市委市政府議事日程中的大事。」

曾思濤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在市區我們看到一條條嶄新的街道,高樓大廈,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在城市有一小部分人的生活依然很艱難,在農村,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很困苦,老百姓的生活還緊緊巴巴的,他們中還有相當多的人,要計算著家里的存糧量米下鍋,為了省下油鹽錢而拖著病痛的身子在田間勞動,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走在打工的路上,他們這般做,不過是為了生活變得更好一點。曾思濤講到這里,口像嚨有些堵,嗓子里出來的話有些不如開始流利。

他感到全場異常的肅穆,所有人的情緒都抓在他的手里,完全在他的情緒控制之中。「老吾老及其人之老,幼吾幼及其人之幼雅齋夜听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封建社會有良知的官員,都能夠視民眾疾苦…二安。但是有極少數干部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不但汰地方存在村霸,鄉霸、惡霸,卻能長期逍遙法外,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基層黨組織、基層政權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問題,這不是楚漢獨有的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情況,所以中央才會高瞻遠矚的特別提出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才提出要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什麼?就是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組織上和人事上的準備。曾思濤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在市區我們看到一條條嶄新的街道,高樓大廈,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在城市有一小部分人的生活依然很艱難,在農村,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很困苦,老百姓的生活還緊緊巴巴的,他們中還有相當多的人,要計算著家里的存糧量米下鍋,為了省下油鹽錢而拖著病痛的身子在田間勞動,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走在打工的路上,他們這般做,不過是為了生活變得更好一點。曾思濤講到這里,口落嚨有些堵,嗓子里出來的話有些不如開始流利。他感到全場異常的肅穆,所有人的情緒都抓在他的手里,完全在他的情緒控制之中。

「但是有的干部,考慮的是自己的提拔升遷,是自己的個人得失,是自己的家庭、朋友、小圈子。但是有的干部,考慮的是自己的提拔升遷,是自己的咋,人得失,是自己的家庭、朋友小圈子。但是有的干部,考慮的是自己的提拔升遷,是自己的個人得失,是自己的家庭、朋友小圈子。

甚至,有的干部講出「我只為領導服務、領導重要還是哪個重要?」後來這位干部講是因為壓力過大才會說集那樣的話,但是我想「只為領導服務」只是句情急之下無心之間的「大實話」至少講出了一部分人的心聲,對各級官員和政府工作人員而言,「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為人民服務,小這樣的話沒有誰不知道、不明白、大會小小會不常掛在嘴邊。

但現實情況是,欺負了百姓,頂多被背後罵上兩句,而得罪了領導,前程和飯碗化為烏有的幾率卻是十之**。有干部說「食人以祿,事人以忠」領導既是「衣食父母」喊出「領導重要還是哪個重要。」還有什麼稀奇的?

不過我想,有些觀念錯了,「食人以祿,事人以忠」我們

我想,這樣的人到農村去,到農民中去看看,一定是一種靈魂的淨化。今天在場的,都是市直機關的干部,大家按月可以拿到財政撥的薪水。雖然說不上豐厚,但也畢竟生活無虞,孝敬老人撫養孩子,還會略有些積蓄。可是我相信,你們都有父母兄弟姊妹還在農村,他們的生活還緊緊巴巴的,他們中還有相當多的人,要計算著家里的存糧量米下鍋,為了省下油鹽錢而拖著病痛的身子在田間勞動,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走在打工的路上。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獲得了各樣的機會、以各樣的理由離開了他們。我也和你們一樣,離開了他們那樣的生活。可我們都不要忘了,我們不是剛離開他們不久嗎?我們對這樣的生活就陌生了嗎?我們能對他們的境況視而不見嗎?如果這樣我們的良心能得到安寧嗎?

「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快農業的展,增加農民的收入。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楚漢的小康。農村的小康靠什麼?靠的是領導決策正確,靠的是政策措施對路,這些都對,但是最重要的是黨員干部要把這些方針政策落到實處,而要落到實處就需要各級各部門要身體力行,不折不扣,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全靠我們自己。楚漢的農村小康靠什麼?楚漢的經濟社會展靠什麼?」

曾思濤每一句問話,後面都停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象暴風驟雨,象山洪爆,象咆哮的雄獅一樣,在場的人只覺得好象天空滾過一陣驚雷︰「靠家銘書記一個人不行,靠我曾思濤一個人不行」曾思濤特意把眼神轉到李立中的臉上,有些咄咄逼人,李立中有些猝不及防,看見曾思濤嚴厲的眼神,甚至背上有些涼。

「靠我們市里四套班子三年幾雙手不行,要靠今天在場的全市各級干部,靠全市八百萬老百姓。」「老酗生靠我們去組織,這是我們這些拿著人民俸祿者的責任。解決農民存在的突出困難,同他們一起尋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

曾思濤還對下鄉干部提出了一些嚴格的要求,大會的策劃,明眼人都看得出曾思濤所下的功夫。目標當然是朝著曾思濤來的,特別是他在動員會上的一番講話,是一篇抒情散文。曾思濤沒用稿子,充滿漏*點,嬉笑怒罵,抑揚頓挫,一氣呵成,表達了他對農村農民農業的高度關注和情感。自然,這樣的情結,會在全市人民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更重要的是,他同前幾天曾思濤在市政府全體會上的講話形成鮮明的對照,曾思濤的用詞造句,簡直就是當著全市人民的面,給李立中扇耳光。參加會的人不一定完全清楚,但市委市政府的頭頭腦腦,個個是「啞巴吃湯圓,心中有數」凡是參加過市政府全體會議的人沒有不清楚的,但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要說最感到痛快淋灕的是站在曾思濤後面的翟志勇,他完全理解曾思濤對這次會的安排,也全部听得懂剛才動員會上的一席話。他感到異常的興奮,痛快淋灕。曾思濤的話象鞭子一樣,鞭鞭見血地抽打著曾思濤骯髒的靈魂。曾思濤不是要宣舟自己的政績嗎?曾思濤告訴全市干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領導干部應該懂得的常識;李立中想在楚漢干部群眾中樹立一個有政績的形象,曾思濤就告訴全市人民群眾,楚漢的事業,靠哪一個人都不行,靠他曾思濤一個人不行,靠李立中自然也更不行;曾思濤在這樣的大會上,就讓李立中難堪,告訴社會各界,楚漢沒有李立中是完全可以的。

並且曾思濤也是想把全市干部的精力轉移到農村了,轉移到農村和全市經濟的展上了,防止大家在機關無事生非,把精力放在議論區縣干部調整上。更主要的是利用這個機會,狠狠的敲打一下李立中,讓他知道一點天高地厚,收斂一些無聊的行徑。

當然還組織這樣的活動,曾思濤事先請示過省委書記何明國的,而且得到了何書記的高度評價,省委書記何明國是農業干部出身,曾思濤這樣不但是自己所想,也迎合了同樣有著深深農業情結的省委書記的心意。對于曾思濤來說,收獲是多方面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