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第四卷 吳嘉風雲 第五十八章 準備阻擊(二)

作者 ︰ 言無休

法雲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曾思濤今天這麼坦誠的和他豫…泄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之前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看著還沒有收住話頭意思的曾思濤,龔雲山也猜測著還會有一些什麼樣的想法。不過見曾思濤似乎在沉思著,龔雲山也想看看曾思濤在想著說明,喝了一口茶說道︰

「思濤市長,年原文的忤悔信。我看了看,有點意思。年庚文在信中的痛心疾的扦悔,久久環繞在我的耳際。他的深切感悟,人深思。年庚文在懺悔和心路歷程︰我走上領導崗位後,手中的權力也漸漸大了起來,這時不少人便主動來套近乎。交朋友,不好拒絕人家的美意;那些所謂的朋友經常請吃喝玩樂。送錢物,說是朋友間的禮尚往來,他領下了他們的心意;「朋友」有「困難」要求幫忙時,他經常利用手中的權力違規地為他們辦事。正是一次次的礙于情面,思想開始蛻變,人性戰勝了黨性,低層次的思想戰勝了高層次的思想,等到現自己完全月兌軌之時,己經不可救藥了……希望組織上把我的懺悔作為反面教材,來教育廣大領導干部,千萬不要步我的後塵。」

曾思濤點點頭︰「我也看過,並且看過很多遍,一個人一旦大權在握,勢必會有方方面面的人,上門找你辦事。有親戚、朋友、同學之類的熟人,也有一面之交甚至素未謀面的人。他們所求的,大多是要利用我們當權者手中的權力,去辦違規甚至違法的事。那些合規、合法的事是不會需要「一把手」出面的。

當然,有些人尤其是那些和你不是太熟的人,開始一般不會向你提出非份的要求,他們總會想盡辦法和你混熟了再提要求。當他們向你輸送糖衣炮彈,請你吃喝玩樂、送你錢物美色之時,便是考驗你的黨性之時。如果你來者不拒,便是罪惡的開始。因為「世上沒有惡緣無故的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人刻意交朋友,看中的是手中的權力。你收受了他們的「意思。他們便會向你攤牌。「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你勢必違規辦事。你己經沒有退路了。」

龔雲山點點頭︰「說老實話,我也相信年庚文在當權之初,根本沒有想過貪污受賄,也曾立志要做一名好公僕的,是有很高的政治抱負的。要在仕途上有一番作為,但是擁有了絕對的權利,監督幾乎不存在了。可以隨心所欲了。從違規行使權力開始蛻變,從收受他人的禮物開始,展到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索賄,最終滑向深淵。同時也被犯罪分子所套牢,成為他們進行犯罪活動的工具。」

龔雲山接著說道︰「樂庚文講,他對「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有了切身的理解,現在認識到人一旦喪失了信念,就像一頭瘋狂的野獸。不是掉進深谷自取滅亡,就是被獵人開槍打死,,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曾思濤對于年庚文的這些說法有些不以為然,這樣的說辭他實在是看得太多了,微微搖搖頭說道︰︰「落網貪官是想揮「余熱」想留下一份忤悔書作反面教材,讓同在官場的同類們,從自己悔恨的淚水中的到警示。但是,我總覺得這些貪官們向高牆外投出的深情一瞥,還是帶著對自由和權利的無限留戀。只是我老在想,為什麼這些人「心靈的懺悔」無論從結構還是內容都出奇的雷同?為什麼在總結自己為何逐步走上犯罪道路時,原因也不外乎是長期不注重自身的修養,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作風唯我獨行,思想懶惰,心理不平衡等等?這些東西。我想雲山書記看到的听到的比我更多,可我總是覺得這些人雖然都有苦澀的淚水,還是讓人感覺到了矯情和推月兌責任。貪官們的忤悔書大抵有如下流程︰出身貧寒憤努力難抵誘惑滑向深淵辜負培養愧對親人。如再觀貪官們受賄的過程和規避風險的關系處理,又會現這樣一個規律︰由緊張到僥幸。由僥幸到習慣,由習慣到漠然再由漠然到緊張。這是貪官們由小貪到大貪的心路歷程,小官大官無一例外。

孔子講,朝聞道夕死足矣,不過現在朝聞道,夕死可矣,竟成為了「朝聞道,夕**,的真實寫照。這一點不但是現在即使是在講究品行高潔的時候也是有的。所以期待貪官自我的廉潔自律。期待所謂的道德修養就不會貪污,那簡直是一種痴人說夢。蛻變是容易的,濫權是容易的,貪污是容易的,受賄是容易的。墮落是容易的,犯罪是容易的;與這樣的「容易的,相比。自制是困難的,堅守是困難的,監督是困難的,制約是困難的,現是困難的,查辦是困難的。因為這些容易和這些困難相比讓很多人僥幸小所以才有官員會頻頻鋌而走險。」

龔雲山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在位浮沉十數年,為取不義之財絞盡腦汁,為躲避監督挖空心思,而貪官們最後卻將責任推到一些客觀原因上。他們扭曲的心靈和被貪欲控制的良知,雖作了最後的回光反照,但這種光亮極其微弱,他們是不可能立地成佛的?」

曾思濤點點頭︰「最可怕是一種思潮在干部中非卓盛行,大家都貪。唯我不貪,會太不合群,會遭到大家的排擠和打壓。」

其實有些話曾思濤還不好說出口,就是在楚漢有些地方,要想進政府部門就要花錢,要想當官就要花錢,當上官就要搞更多的錢,有了更多的錢就要當更大的官。而部分地區基層領導為了升官,浮夸風也是愈演愈烈。他們爭相在當政期間搞些「形象工程」作為升遷的本錢,久的久之,形成「誰不造假誰吃虧」的現實,而繼任者面對爛攤子有苦難言。索性也變著花樣搞政績,結果債台越築越高,勞民傷財,到最後,有些地方是傷筋動骨,傷了展的元氣,有些地方甚至會影響當地的展大局,會讓當地的展落後別的的方許多年,受苦受難的都是老百姓。出現這樣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上梁不正下梁歪,楚漢劉唯一算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他曾思濤全力糾正楚漢之前的一些錯誤的經濟政策,楚漢不要說展,甚至還會出現倒退也不稀奇,這樣的事情曾思濤不想再楚漢再度生。

曾思濤想了一下說道︰「現在一些人在干部出事的問題上,動不動就把責任推到制度不夠完善上,有些人還認為我們的有效監督不夠,這一點,我是不大贊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規章制度並不多,僅僅一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把黨員、干部包括普通戰士約束住了。當然那時候有那時候的弈旬書曬細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剛、澤景。環境不一樣。有些東西沒有可比性。不過這同時一二問題,干部出事主要原因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官員缺乏遵守制度的意識上,出現在制度的實施不到位,很多規章制度在有些人那里形同虛設。」

龔雲山點點頭︰「是啊,有些東西一道下面就走樣了。規章制度已經是不少了,在執行的過程中確實是存在形同虛設的問題。」

曾思濤揚了一下眉頭說道︰」正因為如此,在這樣的時候,作為我們這些領導必須要以身作則,市里必須要高度的重視。反貪和整頓干部作風的問題,加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才是扭轉楚漢眼下這些亂象的最關鍵決定性的所在,特別是在干部的選拔和任命上一定要把好關,這可以說是我們築起的第一道防火牆」雲山防火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把關者。」

龔雲山看了一眼曾思濤,曾思濤這話輕描淡寫,實際的意思卻是一點也不輕松,加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實際就是加強鄭家銘和曾思濤的領導,削弱楊東學等左在市委市政府的影響力。曾思濤話里的意思是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要緩緩圖之。但是對于市里的權力格局,則是要繼續削弱和打擊楊東學等人的力量,這一次的目標就是全力阻擊楊東學推薦的組織部長人選在常委會上不能通過。眼下楚漢的局面已經漸漸清晰,羅之中有心調走,而鄭家銘由于劉達雷的事情以及年庚文的事情,處境也很不樂觀,雖然而劉達雷生活在楊東學等人的保護傘下。他們的提拔使用,也是得益于省里的關系和楊東學的關照,和鄭家銘關系不大,但是年庚文出現問題,鄭家銘就有不小的責任了,而鄭家銘由于年庚文的問題,能在楚漢呆多久也很難說。

因為楚漢出了這麼多的事,中央也好,省里也好不可能是無動于衷的。甚至有人直白的表示,如果追究責任,先應該追究的是市委書記。而不是副書記。原因很簡單,市委書記是一把手。如此看來,鄭家銘書記的處境炭可危。如果真是這樣,那鄭家銘這一派,恐怕算是完蛋了,一夜間就會十崩瓦解。下一步,說不定真的會拔出蘿卜帶出泥。鄭家銘即便是沒有什麼問題。說不定什麼時候鄭家銘就從一線崗位上退到二線了。

冷靜思考後,龔雲山對形勢又有了不同的分析和判斷。年庚文的事情固然鄭家銘是要負領導責任,但是年庚文不過是和鄭家銘走得近一點。而年庚文的提拔並不是鄭家銘提拔起來的,而是省里的一些大人物。至于劉達雷的事情,楊東學是劉達雷的老領導,又長期在他的領導下工作,在很多事情上,楊東學難以月兌離干系。說不定上面會動省里的大人物。

後來生的事情證實了他的判斷,龔雲山听說,鄭家銘到京城的時候,中組部與鄭家銘談過話,據說鄭家銘坦誠地表示,想繼續在楚漢工作。最後中組部的同志同意了他的請求。

鄭家銘不走,龔雲山猜測,恐怕省里面的人事也許就要生變動了。在龔雲山看來,在省委書記在省里沒有取得絕對優勢之前,在省里的人事沒有進行調整之前,楊東學在省里的靠山肯定是不會讓楊東學調離楚漢,因為一調離,說不定楚漢的有些蓋子就會揭開,說不定撥出蘿卜帶出泥,把省里的人也牽連進來。

鄭家銘是個置不太穩,楊東學等人是強弩之末。

不管哪一樣,形勢對曾思濤都是很有利的,

龔雲山才網還擔心曾思濤冒進。現在看來,完全是看三國流眼淚,替豐人擔憂了。

縱觀曾思濤到楚漢將近兩年的時間里,曾思濤是一邊埋頭展經濟。一邊行合縱連橫之術,羅之中在楚漢也算是一能人,但是在曾思濤到來之後,除了最初很短的一段時間在那里蹦醚了幾下,之後被曾思濤死死的摁在那里,硬是沒有翻騰起什麼風浪,曾思濤做的這一切,采取的是蠶食政策,讓楊東學等人是有力難使上。

曾思濤是一步一個腳印,先是聯手鄭家銘,充分的利用每一個機會。對楊東學對人是削弱削弱再削弱,在鄭家銘和楊東學等人生沖突的時候,在其間所站的個置也很巧妙,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楊東學等人的死黨一個個被清除掉,使其孤立,然後再逐步的安排他自己的人,而鄭家銘在和楊東學等人的爭斗過程中。也是實力大大受損,曾思濤不但穩穩的在楚漢站住了腳,還隱隱從三國鼎立的局面中最弱小的力量變成現在楚漢最大的勢力了。

眼下楚漢的局面已經漸漸清晰,羅之中有心調走,如果曾思濤再在組織部長的問題上阻擊楊東學等人一下,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楊東學等人那也就是即將成為昨日黃花,在楚漢回風光不再,而鄭家銘顯然也是有心無力,而曾思濤或許將是楚漢未來的主宰,楚漢或許是曾思濤的天下。這一點雖然現在乃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但是至少現在已經是初現端倪。

若不是感覺到這樣的威脅,鄭家銘也斷不會在組織部長的任命上和楊東學等人達成妥協,但是龔雲山卻覺得龔雲山這一步棋走愕錯了。

龔雲山微微嘆了一口氣,或許鄭家銘是因為年庚文的事情亂了方寸了。年庚尖也不想想,楚漢出了一些影響不好的大事情,鄭家銘還能夠繼續呆在這里,這其中肯定有曾思濤在背後運作。

曾思濤不想鄭家銘現在就離開。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利用鄭家銘這個不算強勢的市委書記,一來是曾思濤對鄭家銘的磨合已經差不多了,曾思濤已經很了解鄭家銘了,曾思濤自然不希望又來一個新的市委書記,又要進行磨合之類的,甚至又要把他在經濟展等工作上已經勾畫好的藍圖打亂,還有一個就是借著他好鄭家銘給他曾思濤遮風擋雨,他曾思濤好埋頭苦干,干出一番成績出來。

龔雲山有些替鄭家銘感到惋惜︰但是鄭家銘顯然沒有理解到曾思濤的這番用意,也沒有給自己找準位置,現在是白白的得罪曾思濤。從今天曾思濤話里表達希望取得他在組織部長的提名上給予支持來看曾思濤和鄭家銘之間的裂痕已經清晰可見了。如果鄭家銘能夠給曾思濤保駕護航,怎麼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趁著這樣的機會,說不定還能搭上王家的船,可現在鄭家銘目光太短淺了,只看到眼下的權力受到威脅。就走出了這樣一步,是把大好機會給浪費了。但是鄭家銘聯合楊東學等人就能阻止曾思濤在楚漢的崛起嗎?

曾思濤到楚漢將近兩年的時間,楚漢真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做事也是腳踏實地,已經贏得了廣八本群眾的認可。相反。作為市委書記的鄭家銘。到楚火蕊漸…遠比曾思濤要長,可到底干出了了什麼名堂出來,可以說在任上是碌碌無為。這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曾思濤在下面能得到絕大多數干部群眾的擁護,曾思濤已經治安楚漢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加上上面的深厚的背景,曾思濤在楚漢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龔雲山也不得不感嘆,曾思濤如此年輕,做起事情來卻是如此通透卻又穩健,論為官之道,楊東學甚至鄭家銘比起曾思濤來,那是小巫見大巫。

鄭家銘把這個機會浪費了,他可不想浪費這個機會,曾思濤能如此推心置月復的和他談這些在正式場合絕對不會談的問題,顯然曾思濤也是對他充滿了一種期待,希望他能揮作用。希望他能夠配合他的行動,曾思濤也並沒有把他當馬前卒的意思,當然,龔雲山也清楚,靠攏曾思濤。也是大有稗益的,曾思濤雖然什麼態都沒有表露出來,但是對于他的欣賞也是展露無遺的,這一點龔雲江是能夠感受愕到,既不違反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則,又還看到了再進一步的希望,龔雲山自然也是樂意的,自己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到了這樣層次的官員,誰不想再進一步?

曾思濤看了一眼沉思的龔雲山說道︰「雲山書記,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訊息越來越達的時代,特別是網絡越來越普及,網絡上的傳播度和影響力那是非常大的,就像金文的事情,現在還能遮遮掩掩的不鬧大,但是要不了幾年,這樣的事情一旦被上傳在網上,全國的老百姓都會知道,那會群情激奮,我們這些領導干部會成為千夫所指。隨著信息時代的越達,有些蓋子是捂不住的。可是信息時代已經來臨,而我們應對信息時代出現的一些新情況還基本沒有準備,如果我們不在這方面未雨綢繆,將來,一旦有事,我們會非常被動的,這絕對不是我危言聳听。」

龔雲山點點頭︰「這些情況我也有所了解,其他省份已經有過多起網上被曝光的事情了,由于處理方式不對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曾思濤想了一下說道︰「雲山書記有了解,這就好。我也在思考政務公開的事情的事情,就是要把政府部門晾出來,鼓勵媒體和老百姓挑政府的毛病、揭官員的短,加強輿論監督很多東西,老百姓不了解過程。會猜測,透明度越高,老百姓也越放心,也會讓有些干部伸手的時候得掂量掂量

資生堂講了很多如何改善政府部門的一些弊端,龔雲山也談了很多看法,兩個人推心置月復的談了好久。在重要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兩個人談來談去,到後面甚至都沒有再談監察局局長的人選到底是誰。一因為兩個人談論的話題遠遠出了那個範圍,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

雖然兩個人專程來釣魚卻一條魚都沒有釣上,但是曾思濤也好,龔雲山也好,都是滿載而歸,,

王玉林是一起陪同曾思濤去釣魚的,雖然他不知道曾思濤到底和龔雲山談了些什麼,但是看曾思濤一副微笑的樣子,顯然談話進行得很順利。王玉林心里也感到很高興。

曾思濤今天這樣的事情能把他呆在身邊,顯然是對他的信任進一步加強了,王玉林這些天一直再想曾思濤那天的話,曾思濤對他完全用的是響鼓用重錘敲,可以說曾思濤那天的話是語重心長,給他造成了不小小的震撼,

王玉林知道,目前社會上對秘書的印象一般。有的人對秘書,特別是像他這樣的高級干部的秘書抱有偏見。甚至認為,秘書都像清朝朝廷中的安德海、李連英之流。這類宮中太監,出身淒苦,受盡磨難和富人的欺壓,得勢後卻心狠手辣。滿朝文武對其亦步亦趨,甚至,皇帝有時也讓其三分。他們仗勢欺人,受賄賣官,擾亂朝綱,終至身不全的下場。

其實,絕大多數秘書是廉潔的。王玉林認為,即使極少數秘書,根源也大都在領導。

之所以說秘書貪腐根源在領導。是因為領導貪腐則秘書一般也會貪腐。有時候,領導需要借助秘書搞貪腐,有的秘書在為領導撈取好處的時候,不忘自己也揩一點油;有的則干脆打著領導的旗號撈好處。而那些領導不貪腐秘書貪腐的,一方面。說明領導用人不準,讓素質低下的人鑽到了身邊來,另一方面,則說明領導干部對身邊工作人員管理不嚴。其實,秘書的權力十分有限,如若領導干部從嚴要求,秘書幾乎沒有機會搞貪腐,或者根本不敢搞貪腐。另外,按照中央的規定只有擔任副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干部才可以配備專職秘書。但是,在一些地方,卻沒有照這個規定執行,縣級、市級領導都配備了專職秘書。如此龐大的秘書隊伍,難以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這是出現秘書貪腐的又一個原因。

一些秘書除負責領導的日程安排、來客接待、講話稿起草等工作和事務外,還兼顧領導甚至領導家屬的生活安排。也有些秘書,替領導代辦收禮和送禮等拿不上台面的事情。可以說,領哥和秘書關系非同一般,有的情同兄弟,親如父子。一些秘書已經成為領導的私人助理了。

秘書與領導的特殊關系,自然使許多秘書在政壇上一帆風順。因為。一些領導在提拔官員時,不僅要考慮個人能力,更要考慮被提拔者是不是「信得過」依照這個標準,秘書往往是選。

如同領導層會有幫派一樣,秘書們也很容易結成「秘書幫」由于「秘書幫」手眼通天,蔣息靈通,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彼此關照,是政壇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所以秘書卷入貪腐案在政壇也是屢見不鮮。

但是王玉林心里辦想著防止**。苛求秘書,其實是存夸大秘書的作用,秘書只是領導身後的一個影子而已。秘書有時候不過是一個替罪羊和犧牲品。

王玉林對于曾思濤的用意想了很久,覺得是自從劉達雷被判處死刑之後,市里到曾市長這里匯報工作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在自己面前套近乎的人也比以前多出很多,恐怕曾市長也怕自己在有些誘惑面前把持不住」曾思濤能對他講那番話,顯然不僅僅是防微杜漸,也有對他的一種殷切的期望,對他的一種愛護,否則。到了曾思濤這樣的級別,不會和他談那麼深刻的道理。

王玉林一想到這里,心里就有些激動︰能夠做這樣不貪的領導的秘書,應該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或許到這個時候,曾思濤才把他當做真正的知心人,王玉林也暗暗告誡自己,一定不要得意忘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