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妥協立足

作者 ︰ 言無休

曾思濤覺得了解得也差不多了,就讓李成全通知體改辦的副主任羅坤勛,要和他談談,體改辦的主任按慣例是由區長兼任,但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事情卻歸他這個常務副區長管,真是亂了套,這樣的交叉管理問題很多,讓下面也無所適從。

體改辦副主任羅坤勛雖然是葛玉書的人,也不想得罪曾思濤,還是認真準備了匯報材料的。曾思濤還是很客氣的招呼他坐下。

曾思濤問起體改辦副主任羅坤勛,主要是了解體改委為市里的經濟改革制定了什麼樣的規劃,或者有什麼思路,了解下來,曾思濤不是很滿意,不過他初來乍到,也不好說得太多。

「剛剛閉幕的人大會上,已經明確的提出了企業要進行股份制的改革,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這項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門,你們體改委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至少要盡快把下面企業的家底模清楚,有些行業性虧損的企業比如絲廠、棉毯廠、麻紡廠,這樣的企業可不可以改組?可不可以破產?這些你們都可以大膽的提出意見嘛……」

羅坤勛自然也听出來,曾思濤對于體改辦的工作是不滿意的,心里也是直叫苦,在年初的會上,葛玉書就提出來了,今年區里的企業的改革方向就是進一步完善企業承包這樣的形式,可現在曾思濤又提出要研究股份制,研究破產,這和葛玉書的精神有些不一致,讓他有些為難。曾思濤看他有些猶豫的樣子,強壓心里的不快,笑著說道︰

「這個思路與玉書區長的指示並不矛盾嘛,這事研究那些虧損嚴重沒有人承包的企業怎麼辦,這些也需要拿出解決方案,做好前期的調研,這方面你們也要考慮。體改辦就是為區里的經濟改革制定方案的,應該要走在各項事情的最前面,體改辦在這些問題上要有提前量,要提供建議和意見供區里參考。」

這不是自己的人用起來就是不順手,曾思濤心里也覺得別扭。不過他也沒太著急,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這種時候急也沒用。他打算曲線救國,擴大一些有潛力的工廠的規模,通過工業園區引進外來企業分流一部分困難企業職工,為將來的企業改制減輕負擔。

曾思濤中規中矩在他主管的地盤上走走看看,很少發表意見,完全是了解情況的樣子,實際曾思濤的重心並沒有在這個上,他正在通過各種關系聯系來這里投資,當然外資那就別想了,能弄來內資就阿彌陀佛了。曾思濤通過自己的關系,以及八方托人找關系找門路,數日聯系,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供應索堿化工原材料的一個老板想就近建一個廠,還有一個供應市洗滌用品廠原料的老板也有意,還有林丹家的飼料廠,也有希望在慶東設分廠,這幾個都是興趣比較濃厚一點的,還有兩平的總共聯系了十來家。

生存,要在龍江區政府生存,是曾思濤現在最緊要的事情,領袖說過要在斗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這當然是肯定的,但是曾思濤首先得立足腳,立不住腳,那就不是斗爭了,灰溜溜卷鋪蓋走人得了,免得丟人現眼,他得先融入這個環境,得到廖喜峰和葛玉書的支持,開始開展工作。

那麼他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妥協是一門藝術,曾思濤現在就是要實踐這門藝術。曾思濤上任後的調查研究基本結束了,他要找葛玉書匯報匯報。

突破口曾思濤已經選好了,那就是工業園區,龍江的工業園區就在碼頭邊上不遠,主要也是考慮到運輸方便,和市里的開發區比起來規模要小不少,曾思濤認為叫做中小企業工業園更合適,不過區里的人覺得叫工業園比較有氣勢一些。

工業園區最後地落腳點在招商引資上。要想成功地招商引資。除了優惠政策之外。還要盡快改善投資環境。完善相應地配套措施。解決企業融資難等等一系列地問題。曾思濤對于這些都做了很詳細地說明。特別強調政府部門地作風必須要改變。不管是本地企業也好。外來企業也好。大力扶持私營經濟地發展。政府部門不但是管理者更是企業地服務者。吃卡拿要地風氣必須堅決地糾正。要切實改變作風。要為企業地發展創造良好地發展環境。不然就是引進資金或企業來恐怕也難以留住。

曾思濤提議政府這邊要和區委那邊協調。切實整頓各部門地作風。二是區里要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和區長掛帥。

葛玉書倒是被曾思濤搞得有些發愣。區里不是對招商引資工作不重視。就是市里除了曾思濤拉來個華泰房地產。市里都還沒有一家外來資金地工業企業。成立一個領導小組有什麼用?

「現在我們這樣地內陸城市。招商引資地難度比較大。加強一下領導是必要地。但是招商引資地方向在那里。從哪里招?從哪里引?這件事情大家要群策群力。三個諸葛亮頂個臭皮匠嘛。」葛玉書不置可否地說道。

「玉書區長說得很對。發展經濟是一個全局性地牽涉到方方面面地問題。關于從哪里招。那里引地問題。可以發動群眾。比如有海外關系地。要動員海外地親戚朋友回家鄉支持家鄉地建設。省里其他地方要沿江而下地運輸成本比較高地。可以在這里設點生產。一來可以節約運輸成本。二來也可以拓展省外市場。這是我們地重點。我這里倒是聯系到了一些企業。但是如果很多東西沒有改善。人家來考察了。嚇跑了就可惜了。」

曾思濤表示可以去找到企業來考察。這就是曾思濤地殺手 。龍江還是有地理優勢地。不過要想從其他地方拉人來投資。難度也是比較大。就是整個四河。外資都很少很少。畢竟外向型企業誰也不會跑到這里來。

曾思濤也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他可以去拉企業來考察,人家拿著錢,想拉去他們去投資的地方多了去了,不表現出誠意來,人家憑什麼非要投入到你龍江?那人家不投到龍江就是投資環境的問題了。

葛玉書一听曾思濤能拉回企業來考察,頓時喜出望外,現在都是經濟掛帥,曾思濤要是能拉回投資者來,對他這個區長來說也是很好的一筆,曾思濤給他先請示匯報,這是給他送政績來了,有機會能拿到政績誰會拱手往外送?

曾思濤拋出這樣的甜頭,曾思濤估計可以讓廖喜峰和葛玉書欣然接受,他也能順利的開展工作,雖然成績會被廖喜峰和葛玉書瓜分,只是好處領導佔大頭,這是潛規則,這樣的事情想吃獨食往往下場都不怎麼樣,至于他曾思濤的功勞,難道王玉生會少了他的?

至于其他人,估計就有人會對他提出的這些有些不滿意了,畢竟整頓吃卡拿要,會影響到很多部門很多人的現實的實際利益。不過曾思濤也沒必要理會那些人,這事葛玉書就在會上拍板定了下來,然後提到辦公會議上討論。

當然葛玉書的本位主義這個時候也就出來了,由于太靠近市里,搞不好就很容易被市里給拉走,那就是給市里做嫁衣了,葛玉書要曾思濤一定要緊緊的把住關,不要讓自家的羊又被趕進了別人的羊圈,這事也只有曾思濤才能扛得住——畢竟他是王書記的紅人,在王書記面前說得起話,這個時候葛玉書覺得曾思濤倒是有些可愛。

在區政府辦公會上,葛玉書講完話後,見葛玉書微笑著示意曾思濤講講,其他幾個副區長心里都有點奇怪,看來兩個人之前有溝通,看樣子葛玉書心情很不錯,大家都翹首期待著,看看曾思濤這個「女圭女圭」區長上任後會點什麼火,能夠拿出什麼振興區里經濟的宏偉計劃。曾思濤高度肯定了葛玉書的繼續深化企業經營承包責任制的指示,並且圍繞這個思路提出了具體加強企業管理,增加整個工業產值的一些建議,曾思濤提出要對企業改制進行研究,並說明這是國企改革的大方向。這發言的開頭簡直讓大家都很失望,原來曾思濤好歹在索堿化工還是搞得風生水起,現在連一個像樣的工業發展的計劃也沒拿出來,看來他也就是一廠長級別的人,女圭女圭書記也都抬舉他了,覺得曾思濤是盛名之下難符其實。

其實這也是在是他們的水平和眼界的局限性,沒有發現曾思濤最後關于企業股份制改制里面隱藏的東西,對于股份制改革的理解還很膚淺,以為曾思濤就是想要丟掉包袱,同時也處于觀望之中——市里還沒有誰開始動,其實這些企業也破產或者變賣,有的可以很快就能開始生產,很快能提升全區的工業產值,這樣拖著,不但財政上要拿錢補貼,銀行的貸款利息等等越累越多,設備由于沒有很好的保養越來越爛,拖得越久也就越困難,到最後就像曾思濤前世一樣,政府主持,把銀行的帳給賴掉。但是由于其中涉及一系列問題,工人們飯碗都沒有了,工作不做通,容易出亂子,還有最讓人頭痛的下崗職工的安排,這些要逐步的給工人們宣傳。改制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曾思濤也不敢操之過急,要先吹風,先宣傳,讓下面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干部內部要基本統一思想後才能開始動。

曾思濤接著談到招商引資的問題,大家才明白,這才是曾思濤的重點,原來曾思濤手頭有貨,怪不得葛玉書看上去心情很不錯,既然葛玉書支持,曾思濤提議的整頓作風和招商引資的問題在辦公會上很快就通過了,並決定提交區委的常委會討論,作為區里的一件大事來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