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履新

作者 ︰ 言無休

從京城回來曾思濤安心的處理著工廠里的事情,專門召開廠里的中層以上領導學習,在會上曾思濤介紹了人代會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些事情,談了他的一些想法,很明確告之大家,今後國家會逐步不再對企業承擔無限責任了,也就是說企業將要真正開始自負盈虧,搞不下去了就要關停並轉,一般小型國有企業,有的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有的可以改組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給集體或個人,出售企業和股權的收入,由國家轉投于急需發展的產業。當然國家也逐步減輕企業的有些負擔,原來由企業承擔的一些社會功能的任務會逐步剝離,曾思濤很明確的強調一點,現在才是真正的狼來了的時候,一些小型國有企業的破產或者變賣、承包經營會讓民營和私營經濟快速的發展起來,國有企業要先趕在競爭中不被市場所淘汰,靠人的自覺性是靠不住的,科學的管理,合理的制度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從長遠考慮工廠應該著手研究引進外來資金進行合資,實行股份制改造,真正把企業做大做強……

市第一次人代會召開後,市里的分工也進行了調整,由于慶東出的事情太多,為了加強紀委的工作,以及協調黨外人士加強招商引資的工作,王玉生向省委申請紀委書記和統戰部長進入常委得到批準,市里市里常委增加了紀委書記和統戰部長為常委,劉志紅終于進了一步,田安華雖然快到點了,也被提升為紀委副書記兼監察局副局長,曾思濤猜測王玉生也是看他嫉惡如仇的性格,這樣的人現在實在是太少了。

接下來也要對下面的縣、局進行微調了,在常委會上擁有絕對的多數,基本上掌握了干部任免的主動權,王玉生找曾思濤談話,開始也就是隨意的談談企業的一些事情,然後又說起村務公開和村務民主試點的事情,王玉生還真通過省里把報告遞了上去,估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還要研究一下才會給予回復。

「小曾,組織上想給你加加擔子,你有什麼想法?」王玉生似乎也不是很在意的說道。

加擔子?這當然是好事,曾思濤什麼想法都沒有,堅決服從組織上的安排。王玉生悠悠的喝著茶,考慮了一會才說,意思是讓他到龍江區擔任常務副區長。

龍江區實際就是原來的縣級市,在區縣中是市里經濟最發達的,基礎比較好,曾思濤大體知道王玉生作此安排的想法,慶東出了幾次事情,他面臨的壓力很大,也需要盡快拿出一樣真正拿得出手成績說話,現在的形勢是經濟掛帥,他當然也希望在經濟發展上有所突破,曾思濤看王玉生人事調整的思路基本上就是圍繞這個展開的,開發區要出成績還要個過程,他已經等不及了,想重用他,又怕他年輕不服眾,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就把曾思濤放到他眼皮子底下。

龍江區就在市區,在龍江區當然比去山霧好,曾思濤自然是願意的,王玉生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要讓他協助龍江區的書記區長,讓龍江的經濟盡快更上一層樓。

既然王玉生把這事點了出來,曾思濤就得做點什麼事情了,有人提自己也還得會爬才行,他也得給自己造造勢,曾思濤給老梁打了一個傳呼,老梁現在是市報的首席記者了,老梁回電話的時候,曾思濤笑著問他晚上有沒有空,老梁心里也自然明白怎麼回事,兩個人相約晚上一起吃飯,兩個人也不是外人,席間曾思濤就微微提了一下,老梁自然心領神會,一篇關于索堿化工迅速扭虧為盈的報道很快就以很大篇幅在市報發表。

組織部的人開始和一些人談話,這就是明確的對進入視野的干部進行考察了,包括天虹區的副區長周宏林,團委的副書記萬朝紅,龍江區的副區長席立峰,曾思濤也在接受談話之列,曾思濤知道這不過是個形式,王玉生已經基本上確定了他就不會有什麼變數,第二次談話是組織部長張曉明,張曉明的談話實際變成叮囑,看曾思濤一本正經的听著,張曉明心里也舒坦,笑著拍拍曾思濤的肩膀,不用太擔心,組織上是相信他的。

組織部的正式談話以後,調令很快就下來了,曾思濤就要走馬上任了,一般按照慣例像這種區縣級副職都是組織部的副部長送著去履新,不過張曉明也知道王玉生的心思,送曾思濤履新的事情他就親自去了一趟。

李曉明在講著話,曾思濤看上去在認真的听著,實際上心思卻在幾個區委常委身上,都在市里面,曾思濤對于區委的幾個常委雖然說不上熟悉,但都認識,估計大家也都認識他。書記廖喜峰曾思濤最熟悉,以前經常見面,區長葛玉書曾思濤也只是認識,沒什麼交往,並且他和吳開河走得近,是吳開河的人,負責黨群的副書記向存林是林東山的人,政法委書記梁光柏是李學軍的人,還好他不兼任公安分局的局長,政法委書記兼不兼任局長,權力的大小截然不同,不兼任就很容易被架,空曾思濤很清楚這一點,看來公安系統應該是在廖喜峰的手上。

廖喜峰地心思也不再李曉明地講話上。在他這個位置上確實有些難做。區委常委多多少少都和市里有有關系。雖然他也是市委常委。但是他以前都是孤家寡人。現在靠攏王玉生後。和王玉生地關系不是很親密。這手下一幫子人就像是一支八國聯軍一般。他也很難完全依照自己地意志行事。現在曾思濤又這麼一杠子插進來。讓他覺得事情變得更復雜了。其他幾個常委也是心態各異。不過大家表面上都是對曾思濤表示了熱烈地歡迎。

表面地歡迎說明不了什麼。曾思濤清楚秘書出身地干部有一個很大地弱點就是。離開了領導地身邊。也就意味著對領導地影響力弱了。雖然後面還是有領導罩著。但很多事情不能像以前那樣事事都有領導撐著。向王玉生多請示多匯報是必要地。但也要注意廖喜峰和葛玉書地感受。有很多事情必須要靠自己。很多東西領導也不會關照得那麼細。很多人不會像以前秘書在領導身邊那麼大家都巴結著。身份變了。很多東西都變了。

特別是他一上來便是常務副區長。按王玉生地意思。他在區委這邊排名第四。僅次于書記、區長、主管黨群地副書記。按照原來地排法。他這個常務副區長在常委里是很靠後地。並且在政府那邊那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干部中排名地座次很多人都是看得非常重地。排在後面那就只能看別人地。什麼事情都要靠後。可能很多人心里都不是很服氣。干具體工作是驢子是馬要溜溜。有些人也要掂量掂量他。所以曾思濤也不指望這些人一下子就接受。特別是有希望進步地。很多人明里不敢怎麼樣。但是背地里搞些小動作。曾思濤覺得那是絕對地。真正要打開局面。在常委會上發出他地有力地聲音。還得靠他自己。王玉生也幫不了他。常委里還有統戰部長李山國和紀委書記金雲貴是新晉常委。大家都是新人。可以在常委會上互相幫襯一下。這兩個人曾思濤覺得要好好爭取一下。李曉明和廖喜峰講完了。曾思濤也四平八穩地講了幾句。中規中矩地。他不想給其他人留些一個鋒芒畢露地印象。曾思濤一直覺得自己性子還是有些急躁。銳氣過鋒。陸宣華也說過他多次了。做官員就要如同湯圓。講究外圓內方。曾思濤覺得他地銳氣稜角磨上一磨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鋒芒太盛不好。可畏首畏腳。裹足不前也是不行地。未來地日子將充滿挑戰。

區委地分工很快就明確下來。書記廖喜峰主持區委全面工作。分管干部工作和區人大、區政協工作。

區長葛玉書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局、人事局(編委辦)、監察局、檔案局、城市規劃和建設、機構編制及人民武裝等方面工作。

副書記向存林負責黨群、意識形態、目標管理、城建城管等方面工作。分管區委辦、保密局、機要局、督查室(目標辦)、檔案局、機關工委、黨校、工會、團委、婦聯、機關工委、老促會、科協、殘聯。

常務副區長曾思濤負責區政府常務工作,分管經濟工作和經濟體制改革、工業經濟、企業改制、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社會穩定、雙擁和區工業園區的建設等方面工作。

政法委書記梁光柏主持區委政法委、負責政法,分管綜治辦,協調法院、檢察院工作。

宣傳部長楊曉寧主持區委宣傳部工作,負責對外宣傳、精神文明、社會事業、計劃生育和分管文明辦、外宣辦、黨史辦、新聞中心、文聯、社科聯。組織部長江必發主持區委組織部工作,協助,協助廖喜峰同志分管分管干部工作、機構編制工作,協助向存林同志分管目標管理工作,負責基層組織建設、知識分子、老干部、干部培訓、重點項目建設督查、農業農村、扶貧等方面工作,分管老干局、農工部、扶貧辦。武裝部長史玉柱負責地方武裝建設。統戰部長李山國分管統戰部、僑聯、工商聯、聯系民主黨派、負責招商引資工作,負責外向型經濟、外事、服務業等方面工作,紀檢委書記金雲貴主持區紀委工作,負責黨風廉政、信訪穩定等方面工作。

十個常委,打起擂台來改怎麼辦?曾思濤看了苦笑,又看了看他分管的那一塊,思緒又有點漂移,他想起不到三年他已經是換了五個工作單位了,希望這一次能干得久一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