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旗 正文 節二 恭王(上)

作者 ︰ 貓吃狗糧

兩輛馬車一前一後的出了賢良寺,向東出了冰盞胡同隨即向南一折,而後一直行到昭忠祠再轉向西,一路經過裕親王府、翰林院、兵部等一干王府衙門,到了白廟胡同那的輔國公府才重又折向北,再一路過缸瓦市、廣濟寺、善慶寺,在正覺寺胡同那重又轉向西,最後竟一路出了西直門,直接奔著四九城外的西山而去。

任令羽靜靜的坐在第一輛馬車內,透過車上的紗窗凝視著漸行漸遠的北京城牆,這座在他出生28年前即遭拆毀厄運的古城牆現在看起來全無當年力保它的梁思成先生所稱贊的建築美學,那些即便在此時算起也是經歷了幾百年滄桑的老城磚看起來斑駁陸離,和鋸齒一樣的堞雉上一起構成了這道逶迤綿延的暗灰色長牆,灰壓壓陰沉沉,讓人望之即產生一種難言的壓抑,只城下護城河里碧波蕩漾的春水,還有河岸上那幾株青翠欲滴的柳樹,讓人還稍能感覺到幾分活氣。

「治明在看什麼?」,坐在車內上首位的李鴻章饒有興味的問道,他今日未著官服,只穿了套細葛長袍,外加一件薄紗馬褂,頭上一頂瓜皮小帽,看上去頗似個輕車出行的三家村學究,只有鼻梁上架著的那副墨鏡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卻也恰到好處的遮掩住了他臉上的神情。

「學生只是遠觀這北京城牆,略生出了幾分感慨。」,任令羽聞聲隨即轉向了李鴻章,神情恭謹的回道。

「哦?」,李鴻章白眉一挑,因笑道︰「感慨?可否說來給為師听听?」

「是!」,任令羽略思忖了片刻,說道︰「學生看這百年古城,還有城前的流水楊柳,不由得想到了我大清的洋務。」

他轉過身直面著李鴻章,從容說道︰「這北京古城,若在百年之前,端的稱得上是金城湯池!可在這如今之世,以克虜伯洋炮之威力,洞穿這古城牆亦不過旦夕間事……而既然此等水陸關隘已不足峙,那我大清自當勤修武備,用西法,練精兵,以為國之干城。可這洋務已經辦了快30年,其實效只不過如同這城牆外的垂楊柳一般,只是個點綴而已……」

他這話說得已近刻薄,但對面的李鴻章卻似完全不為所動,仿佛任令羽此時評點的不是耗盡他半生心血的洋務事業,而只是件與他毫不相干的事一般。

「今日這出城一行,為的是探訪一位故人,只是想不到,這一道城牆,幾株楊柳,竟能讓治明生出這許多感慨。」,李鴻章微微一笑,輕描淡寫的道︰「這倒真是在老夫意料之外了……」

∼∼∼∼∼∼∼∼∼∼∼∼∼∼∼∼∼∼∼∼∼

行了約有幾個時辰,馬車終于在某個地方停了下來,早已在車內呆的憋悶異常的任令羽一掀車簾,身手利落的從車內跳了下來,隨即便和另一個匆匆過來的長隨一起搬來馬凳,又攙扶著李鴻章自車上下來,這才有閑暇去大量周遭的環境。

眼前是座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地寺廟。而李鴻章地車駕便停在了山前正前方地石橋前。任令羽跟著李鴻章過了左右各有座石獅子地石橋。一路來到山門前。抬頭便見到一個藍靛底地金字匾額——碧雲寺。

西山碧雲寺?任令羽不引人注意地微微皺了下眉。這座京西名剎他在另一個時空時便已經是耳熟能詳。只不過一直不得相見。想不到竟然在此時見到了這百年之前地京西名剎。只是。李鴻章來這里做什麼?

一邊地李鴻章已經叫隨從上前招帖上門。而片刻之後便見那個李府長隨帶了個護衛打扮得中年人回轉了來。那名護衛過來向李鴻章請了安。這才說道︰「回中堂。咱家王爺說了。最近身體不豫。不便見客。中堂大人還是請回吧。」

「哦?」。李鴻章刻意拉長了音。做足了驚訝之態。而後才故作關切道︰「王爺病了?不要緊吧?」

「不甚要緊。」。那護衛臉上似笑非笑。看起來和李鴻章頗為熟稔。「入夏之後天氣熱。王爺就是中了點兒暑。」

「那我就更得瞧瞧了。」李鴻章一邊說一邊舉步便走。竟似絲毫听不出對方話里地逐客之意一般。「中暑這事可大可小。我這次進京隨身還帶了洋人地西醫過來。若有所需。也正好幫王爺瞧一瞧。」

「中堂稍等。」,看到李鴻章如此做派,那名護衛猛地跳了起來攔在了他面前,「容我給王爺傳個話先。」,言畢便轉身徑直奔了回去。

又過了一會,那護衛又過來傳話︰「王爺說︰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便請中堂到水清院相見。」

∼∼∼∼∼∼∼∼∼∼∼∼∼∼∼∼∼∼∼∼∼

李鴻章已經帶著任令羽來到了碧雲寺內的水清院。

任令羽剛剛邁入寺門,便感覺一股涼意撲面而來!這座水清院內松柏參天,在院內那座由石縫中流出的泉水匯而為池的水池旁用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假山之旁,那株著名的柏樹中套長柏樹,最里層又生楝樹的「三代樹」下擺了把躺椅,一名身著白色細葛長身的清矍老人正躺在椅上閉目養神。

在老人的左手邊臨時駕了個青竹茶幾,上面擺上四干四濕八個高腳果盤,另一側則放著本翻開了一半的書,而在躺椅後則站著兩個身著旗袍,辮子垂到腰際的丫頭,其中一個手里捧著水煙袋,而另一個則拿著個淡金色的煙荷包,安靜得侍立在旁。

任令羽微微側過頭,仔細打量了下老人的容貌,臉很長,眼下可以清楚地看出「眼垂」,鼻梁挺直,顴骨高高,頜下留著一捋長須——和他當年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那張此人青年時的面孔比起來,已經是老態盡顯,不過其身上隱隱散發出的淡定氣質,卻還能讓人依稀捕捉到幾分這位堪稱是愛新覺羅家族中最後一位良驥青年時的風采。

——愛新覺羅.奕-,使大清王朝得以轉危為安的《統計全局折》的幕後策劃者,洋務運動在中樞之中的最強臂助和早期領袖,此時就仰躺在任令羽的面前,與他的距離,不過二、三米而已。

「王爺」,見恭親王依舊闔目養神,絲毫沒有起來迎接來人的意思,那名中年護衛只能自己湊過去,在他耳邊小聲地道︰「李中堂已經過來了。」

「嗯。」,恭王依舊沒有睜眼,只是從鼻腔里擠出一聲權作答復,隨即又用手指了指眼前的地下。

那護衛微微一怔,隨即便一臉不好意思的起身,向外一招手,便立即有幾個僕役抱著卷紅氈條奔了過來,在恭王面前展開鋪好,而一邊的李鴻章見此情景,卻也只是微微一笑,隨即便神色如常的走到紅氈條那跪下磕頭,而後才道︰「李鴻章給王爺請安。」

門師如此,身為弟子的任令羽也只能有樣學樣,規規矩矩的下跪磕頭,卻也很識趣的收住了口——在恭親王和李鴻章面前,此時還沒有他說話的余地。

恭親王終于睜開了眼……

「哎喲!」,恭王一開口便是驚訝,他隨即便坐直了身子,「我道是誰人還記得我這山野之人,還一路追了過來,原來是上《殿閣補闕折》的李中堂啊?」

「請起請起!」,恭王此時已經自躺椅上站了起來,躬身向李鴻章拱手道︰「李大人的禮,老夫又如何受的起?趕緊起來趕緊起來,否則豈不折殺老夫了!」

李鴻章呵呵一笑,便自行自地上起了來,剛剛開口︰「王爺?」

「八干八濕?」,恭王壓根就沒有理李鴻章,而是徑直轉向了茶幾上的果盤,「你們就用這個招待李中堂,還不快給我撤一半下去?」

那幾名站在一旁的僕役聞聲立即向前,直接從茶幾上端走了四個果盤。而見此情境,李鴻章卻只是呵呵一笑,他自顧自的走上前去,從果盤里取了顆腰果吃了,這才轉過身笑對著恭王道︰「王爺肯給鴻章留下一半,鴻章這里已經是感激的很呢。」

恭王微微皺眉,靜靜的看了李鴻章片刻,突然仰天大笑。

「你呀你呀……」,恭王笑著指向李鴻章,「這普天之下,也只有你李少荃才會在本王面前打著痞子腔……好了……」,他猛地向李鴻章一伸手,「拿來吧?」

「王爺要什麼?」,李鴻章故作不解的道,「下官不是很明白……」

「你少給本王裝糊涂!」,恭王臉色一變,霎那間已是聲色俱厲,「禮單!」

「你李少荃一道《殿閣補闕折》給本王惹了多少的麻煩?宮里派來的探子天天都在鑒園外面出沒,搞得本王在城里都住不下去,只能到這碧雲寺來躲清靜……少廢話!拿禮單來看?」

「早已給王爺備好了。」,李鴻章笑眯眯的自袖口里取出了份禮單遞過去,「都是些王爺喜歡的西洋玩意……」

「喜不喜歡的看了再說。」,恭王漫不經心的將禮單接了過去,略少了一眼便向茶幾上一丟,這才轉向兀自跪在一旁,早已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的任令羽。

「這位少年,莫不就是那個寫《少年中國說》的任治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旗最新章節 | 龍旗全文閱讀 | 龍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