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旗 正文 節五 揣度(下)

作者 ︰ 貓吃狗糧

「老師還沒有出來?」,張景星已是幾度去而復返,但面對他的一臉熱切,已經在任令羽艙室門口守了近一個時辰的蕭冷月卻仍是苦笑著搖頭。

任令羽此時已是水師學堂會辦,正經八百的正五品文官,照常例張景星等水師學堂官學生早該改口稱「大人」而非原來的「教習」,而現今水師學堂里的大多數官學生也的確早已改了口,卻獨獨留下了了張景星和蕭冷月這兩個例外。

「也不知道老師在忙什麼?自打從老中堂那里回來後,就把自己關在艙室里再不肯出來,我們卻也不便進去打擾。」,蕭冷月嘆道,臉上的憂色清楚地說明了他心里的擔心。

見蕭冷月如此情狀,張景星先是仔細打量了下四周,見四下無人,這才小聲笑問道︰「桂魄,你是在擔心老師在老中堂那里吃了閉門羹麼?」

「難說不是!」

,蕭冷月答得坦然,「都在傳罷課事件後,老中堂原本是打算讓咱們老師接替嚴大人的水師學堂總辦的,

誰料咱們老師說什麼也不肯干這落井下石的事,所以最後老中堂只能讓老師接了水師學堂會辦了事……老師如此雖全了自個的義氣,卻掃了老中堂的臉面,老中堂即便因此落了老師的面子,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切勿庸人自擾」,張景星很篤定的說道,「莫要小看了老中堂的胸襟——‘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老中堂辦了快30年洋務,也受了朝廷里那些君子們半輩子閑氣……就咱們老師那點書生意氣,他老人家還不至于擱在心里。」

「再說了……」,張景星突然身體前傾,貼在蕭冷月的耳邊小聲說道,「你那些福建老鄉最近在海軍里搞得很不成話!而老中堂在北洋三年大閱之時,從那麼大一個水師學堂里單單把老師拎出來,這欲大用的架勢已經出來了,你還擔心個什麼?」

「還是季明看事精明,是我杞人憂天了。」,蕭冷月此時已是心悅誠服,他上下打量了張景星一番,笑道,「今日這身行頭,倒蠻精神的!」

此次隨任令羽出海參加北洋大閱的6名海軍官學生均在離津前由嚴復和任令羽聯名保了候選把總,

包括長蕭二人在內地諸人身份也搖身一變從海軍官學生變成了軍官後不生。因此在出發前眾人就已經換上了新發下來地北洋海軍軍官服色——黑綢瓖邊地石青色寶紗馬褂、白色馬褲。黑皮鞋。腰束武裝帶。外加一頂軍官專用地帶

繡有「」字樣黑飄帶地圓頂草帽。

張景星原本就是個長身玉立。眉清目朗地翩翩少年。此時這一身行頭一穿。看上去更是沉穩內斂而又英氣勃發。

「你不也是一樣?」。張景星微笑著答道。「不過你地擔心也未必全無道理。老中堂不會無緣無故給老師閑氣受不假。但也未必會讓老師落得個清閑日子過……‘贊襄海軍事宜’。這碗幕僚飯還當真未必容易吃呢。」

∼∼∼∼∼∼∼∼∼∼∼∼∼∼∼∼∼∼∼∼∼

船艙內地任令羽已經盯著白紙箋上「軍機處」3字後面那五個名字看了有足足一刻鐘了。

和大多數80後一樣,今年還只有23歲的任令羽自幼就飽受日本動漫的荼毒,而在諸多的日本漫畫中,又尤以青山岡昌的《名偵探柯南》最為入他的眼。

無論是漫畫、TV還是劇場版,那個擁有**智商卻是幼兒身體的名偵探江戶川柯南每當遇到凶殺疑案時最常用的斷案手段便是——排除法!

而現今自己已經把懷疑的對象壓縮到了五位軍機大臣之內……

這個判斷是必須盡快作出的,所謂有的方能放矢!如果自己不能從速推斷出那個在翁同龢背後參與策劃《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的神秘人物的身份,那自然也就談不上從容應對!

而一旦破不了這個對于北洋海軍而言幾如釜底抽薪的死局,那麼,其一,是自己在李中堂幕府中盡快上位的如意算盤將被無情打破;其二,是自己為實現所構想的強化北洋,以爭取在未來的甲午中拼爭一個「陸敗而海勝」的最佳局面而作的一切努力也都將成為泡影!

只是,在這五名軍機大臣中,究竟誰才有可能是那個幕後推手呢?

禮親王世鐸?

自同治元年西太後和恭王叔嫂二人內外勾連,借奉咸豐梓宮返京之機發動「辛酉政變」一舉扳倒了咸豐駕崩之前欽點的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從此開始了兩宮垂簾听政,女主當國的時代後,大清朝的中書門下——軍機處內就進入了以近支親王領餃軍機的新時期。

從同治元年到清朝覆亡,恭、醇、禮、慶四王先後秉政。

而在這四位親王中,若論位望之尊,恭、醇、慶三王均要瞠乎禮王之後——恭王能進親王爵位乃是道光帝在傳位詔書上御筆欽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完全可以看作是道光對于這個聰穎干練卻在儲位之爭中敗給了乃兄咸豐的六阿哥的一種補償;而醇王由郡王而至親王則是因為他在身份上既是咸豐和恭王兩人的同胞兄弟,又是慈禧太後的妹夫,在政務上除在「辛酉政變」中站對了隊外,更以「七爺」的身份成為了西太後鉗制恭王的頭號王牌;而慶王的升遷之路更完全是由西太後一手提攜。

而禮王則是大清開國時由太宗皇太極御筆親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之首!太祖二子和碩禮烈親王代善嫡系子孫,其頭上這頂「世襲罔替」的鐵帽子已經傳承了二百余年,其尊貴程度自然不是恭、醇、慶這樣的新貴所能比擬的。

但若拋開了身份地位這一層,單論學識才智,則禮王世鐸在擔任過領班軍機的四位王大臣中就只能忝陪末座。其既沒有恭王的精明強干,亦沒有醇王的謹慎自持,即便是和那位此時剛剛崛起,未來將以貪墨而聞名天下的慶王相比,在行政能力上也要遜色許多。

但在任令羽看來,這個在無數人的眼中只是個「泥雕揆首」的尸位素餐之徒卻是個絕對的聰明人,人生最難者莫過于「明進退,知榮辱」,禮王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對自己究竟有幾斤幾兩心知肚明,對于自己在那個位置上的意義和該有怎樣的表現更是模得門清。

「為人修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這位于烏龜縮頭功頗有心得的領班軍機是個絕對不會主動惹事的角色。所以,他也自然不會是那個在幕後操縱《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的人。

任令羽抬手把「禮親王世鐸」的名字從紙上劃了去,那現在,就只剩下四個人了。

額勒和布?張之萬?

先說額勒和布,這個覺爾察氏的滿洲瓖藍旗親貴,乃是如今軍機處中除禮親王外唯一的旗人,雖不至于像世鐸那樣完全只是個聾子的擺設,但平日里卻也只是個守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宗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角色。

根據任令羽看過的史料,額勒和布在軍機處當值十二年,前後只有兩道奏疏尚可載入史冊,其一是中法戰爭後的以「自強」為題目海防大籌議時跟風上了一道在雲南開礦的折子,其二就是在同治十年否定了司業潘衍桐在科舉中特開藝學科,以為洋務人才提供入仕之路的建議——也算是給李鴻章等人的洋務大業小小的添了回堵。但要說是他在幕後策動的《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他既沒那個見識,更沒有那個膽量!

至于張之萬麼……所謂「丹青不知老將至」,說得便是這位字「子青」的三朝老臣——張之萬乃是道光四十七年的丁未科狀元,當其在甲申易樞後以刑部尚書餃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時,已經是七十三歲的古稀老人。而此時距甲申易樞已有七年,對于這個如今已是風燭殘年的耄耋老人而言,平安捱過這最後幾年求一個穩穩當當的致仕退休才是正經,至于找李鴻章的麻煩以結寵自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般了。

任令羽拿起鋼筆,把額勒和布和張之萬的名子也劃去了。

現在還剩下最後兩個人——

許庚身麼?

如果將和翁同龢之間齟齬深重,幾乎冰炭不能同爐的孫毓汶也暫時排除的話,那似乎也只剩下了這位自咸豐末年時便已身為「小軍機」,而在「辛酉政變」後更是以領班軍機章京——既「達拉密」的身份參與軍務,如今已貴為兵部尚書的許星叔!

在如今這般軍機大臣中,許庚身是唯一一個有「知兵」之名的,自從同治初年他作「達拉密」的時候起,凡是和重要軍事有關的上諭,便幾乎都是他的手筆。如此說來,是他這個軍機中的知兵者策劃的《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于個人能力和聲望上倒也說得過去。

而且許庚身在本班軍機中素有「經國苦心,有識共鑒」之名,在慈禧那里的「慈眷」也僅次于孫毓汶,本人和孫毓汶的關系也尚好。

簡而言之,就是說——許庚身有策劃這麼一道《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的能力,也有說服孫毓汶等其他四位軍機大臣和他形成攻守同盟的可能,也有單獨向慈禧說明諸般利害的機會……

但是……

任令羽表情凝重,一雙濃眉幾乎擰成了兩個黑扣。

許庚身沒有這樣做的動機!換句話說,就是他不可能從這道暗算北洋的奏折中得到任何的好處!他是軍機中唯一的軍事人才,對大清帝國的海防建設一直是鼎力支持的,對于截斷北洋軍購費用的危害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而且他此時已經是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近年來的身體狀況又一向不好,近兩年已經數次上奏請求致仕養病,只不過一直是「上不準」而已。

一個于仕途上已是無欲無求,唯望乞骸骨返鄉落葉歸根的人,又怎麼會為了一個和自己私交素來泛泛的翁師傅去戕害自己亦為之奮斗了近20年的海防事業?

∼∼∼∼∼∼∼∼∼∼∼∼∼∼∼∼∼∼∼∼∼

如果也不是許庚身——任令羽用鋼筆在「許庚身」三字上也輕輕劃了一道——那就是五去其四,最後的黑手已經呼之欲出——

孫毓汶!

任令羽不由得輕呼出聲,「不管怎麼說,都不可能是你孫萊山吧?」

同光年間的清朝官場,很是有那麼幾對彼此間冰炭不能同爐的生死冤家——如李鴻章與左宗棠、沈桂芬與榮祿,翁同龢與李鴻章。

還有就是翁同龢與孫毓汶,這兩個咸豐六年丙辰科殿試的狀元與榜眼,自三十五年前殿試發榜之日起便成了冤家對頭,至今已經爭爭斗斗了三十余年!

「如果翁師傅當真能說服孫萊山與他聯手對付北洋的話,那我對他可真的就得刮目相看了!」,任令羽站在原地,手指輕輕的摩挲著剃得干干淨淨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旗最新章節 | 龍旗全文閱讀 | 龍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