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旗 正文 節二十 治明裝

作者 ︰ 貓吃狗糧

「對了,听喬講你最近自己設計了套衣服?」,見室內的氛圍又漸漸的轉回壓抑,很知機的另起了個話題。

「啊?什麼?」,沉思中的任令羽猛地抬頭,「是有這麼回事……」

「就是這個?」,手指著那套提前問世了30多年的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一臉的不敢置信。

「沒錯!這是我自己搞得,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治明裝’」,任令羽一臉興奮得看著自己的又一欺世盜名的力作——反正歷史上中山裝的正式誕生還要等上幾十年呢,我既然讓它提前問世,要個冠名權自然算不上過分。

「怎麼樣……你不喜歡?」,他終于看到了站在他身旁的臉上的詭異表情。

「看來我還真的是高估你了,本來以為會有驚喜,唉……」,輕輕搖頭,語氣中滿是奢望破滅的遺憾。

「這又不是倫敦的高級服裝定制店里制作的高級女裝!」,任令羽沒好氣地回道,「看來你真的是一點也不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呦,都扯到文化的層面了,來來來,說說看,我倒要看看你這套除了對稱以外再沒有其他過人之處的套裝還有什麼文化底蘊在?」,暖藍色的眸子凝視著任令羽,輕笑出聲。

「這套衣服的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是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的……前身這四個口袋表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任令羽又指了指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著的那個插筆口,「左上衣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

「門襟這五粒紐扣寓意為‘仁、義、禮、智、信’五常,而袖口三粒紐扣則代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

「後背像衣領那樣不破縫,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大義。這個衣領麼,用翻領封閉式,以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說道此處,任令羽已是眉飛色舞。

他並不是信口雌黃,只是剽竊加篡改而已——在他那個時空中,國民政府在正式確定中山裝形制時便是以《周禮》一一加以寓意的,只不過人家中華民國政府是將門襟這五粒紐扣寓意為區別于西方的三權分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而袖口三粒紐扣表示的則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至于後背不破縫,則表示的是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也……

一旁的已是听得滿頭黑線,「你搞這麼多古怪,又有什麼意思?」

「不搞這麼多古怪,這套衣服就沒辦法推廣了。」,任令羽輕輕抿嘴——當年明成祖修建紫禁城時,其所定的「五門三朝」等一干形制便是取自《周禮》、《禮記》所記五門三朝制度,其他諸如布局、殿名乃至紫禁城南北門午門和神武門上的門釘數量等,也一概按照《周禮》中有關帝王之禮的記述推演……

要應付那些醉心于迂腐的名教道德文章,而昧于世界局勢的清流黨人,最好的辦法莫過于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不過一套衣服而已,何必費這麼大的心思?」,揚了揚她那兩道好看的眉毛,似乎覺得任令羽此舉頗為不可理喻。

「和將來的好處比,我費的心思恐怕已經算是少的了。」,任令羽回之以微笑——更何況我原本就沒費什麼心思,從設計、選料到寓意,那位此時正身在海外的中山先生都早已幫我做了。

「你看一下」,任令羽伸出雙手在那套「治明裝」上衣的腰間一夾,「在這里扎一條武裝帶。」

他緊接著又蹲去在西褲的兩腿膝蓋下方比劃了一下,「在兩條小腿上再各自打上綁腿,怎麼樣?」,他抬頭看向,「看出什麼來了?」

「看出來了。」,俏麗的五官擺出了一個古怪的排序,「整套衣服原本就不怎麼樣的美感,這麼一折騰更是徹底被破壞殆盡了。」

任令羽,無語……

「這麼穿的話,這套衣服就是一套非常干練合體的軍服。」,他沒精打采的回答道——是誰說和女人討論服裝衣著的男人是最大的傻瓜來著?古人誠不欺我也……

「軍服?」,一怔,她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這套衣服,澄澈的藍眼中終于閃過了一絲了悟。

「你還當真是用了心思。」,這一次,沒有嘲弄,「只不過這套衣服,看起來不象是給海軍設計的。」

任令羽從地上站起來,抬手撢了撢那套衣服上的灰塵,回答道︰「的確不是給海軍設計的。」

∼∼∼∼∼∼∼∼∼∼∼∼∼∼∼∼∼∼∼∼∼

陸軍和海軍是君王的兩只手——嗯,這話,好像是彼得大帝說的吧?而在三年之後的甲午,中國所可依憑者,卻只有北洋海軍這支海上孤旅。

原因無它,如果說同屬于近代海軍的北洋海軍與日本海軍之間相差的只是半個時代,那在未來的甲午戰爭中的中日陸軍之間的差距卻遠不止一個時代!

任令羽曾看過這樣的記載,19世紀70年代,中日兩國同時派員赴歐考察軍事,中方人員關注船炮機械,而山縣有朋等日方官員卻重點考察學校教育,而那位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為此發出感慨︰「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

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

日本陸軍的兵制改革早在明治維新的次年,即1869年就已啟動,時任兵部大輔的長洲藩士大村益次郎以倒幕戰爭之實踐得出結論——若要在日本建立真正近代化之陸軍,必先取消武士獨秉國防之特權,建立「士、農、工、商」四民平等,全民皆兵之征兵制度;再繼以引進西洋操典、從組織、訓練、指揮等諸方面全面仿效西方,並以近代之軍事教育,從速打造具備現代軍事知識技能的軍官團隊,再加之以10年以上之功,方可期待略有小成。

由于大村的主張直接觸動了士族的根本利益,于明治二年9月在京都被山口、秋田藩武士刺殺!而大村的死,卻給另一個出身卑賤,更于德川家等級制有銘心刻骨之恨的家伙的上位鋪平了道路——1870年8月,被明治政府派往海外考察歐洲各國兵備的山縣有朋歸國接任大村所遺留的兵部大輔一職,並隨即在2個月後正式為日本軍隊確立了「海軍英吉利式、陸軍法蘭西式」的改革方針,次年又因法國于普法戰爭失敗而將陸軍之師由法國調整為德意志第二帝國。

明治五年,頒布《全國征兵之詔》和《征兵告諭》,正式推行征兵制,次年,即1873年,日本陸軍正式組建完成了東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廣島,熊本6大鎮台,其編制、訓練、指揮乃至軍官培養均仿效普魯士。而短短4年之後,這支還處于草創期的軍隊就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場戰爭——西南之亂!

877年,「維新三杰」之一的西鄉隆盛因不滿士族利益受損而率數萬前武士于鹿兒島起事時,剛剛成軍4年的日本陸軍即與其苦戰8月,將叛軍完全擊潰。

堪稱明治維新三杰中最有個人魅力的西鄉在兵敗之後,與一干誓死相隨的死士們折返鹿兒島,在故鄉的城山上面對數萬討伐軍且歌且舞,最後慨然赴死。而短短的一年後,一手主持了平叛戰爭的,維新三杰中碩果僅存的大久保利通亦在行路途中為西鄉的舊部島田一郎刺殺(注1)。

僅僅是為了打造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陸軍,從大村益次郎開始,日本人就先後搭上了包括維新三杰中兩人在內的一干英才的性命!——由此可見一積弊重生之國如欲培植革新之花,必以無數仁人志士之血加以澆灌,此理通行于天下,中國如此,日本亦然!

至西南戰爭後,日本陸軍初步成型。

而中國呢?大清帝國雖然每年羈糜二千萬兩白銀,號稱養兵百萬,但刨去那些早已成為笑話的旗下子弟和勉強可以充作武裝警察的綠營兵外,真正勉強可堪一戰者不過布防于北洋的51營淮軍4萬余人,更何況這支平日里只知道打靶閱操,于近代戰爭全無認識的淮軍論戰斗力恐怕連西鄉統帥的武士軍都遠遠不足,更遑論是面對西南戰爭後又經歷了17年精心錘煉的現代陸軍了。

如今已是1891年,日本陸軍的6大基干鎮台已在3年前正式由山縣的得意門生桂太郎主持改編為更具攻擊意義的6大師團。自1873到1891,積十八年之功,日本陸軍已經建立起了以參謀本部為核心的近代參謀體系和完整的軍事教育體制,其將、佐、尉三級軍官普遍接受了近代化的軍校教育,諸如兵棋推演、實戰演習等訓練手段已經在軍中全面鋪開,其所組織的對抗性實戰演習規模之大,組織之嚴密,讓受邀參觀演習的西方武官都嘆為觀之!

且日本早已建立了近代化的兵役制度和動員體制,其陸軍在戰時通過征召補充兵等手段,可快速擴編至22萬人,而4萬淮軍卻是打掉一個少一個,兵力、訓練、組織、指揮、作戰意志方方面面均遠在對手之下——如果說現在的北洋海軍還可憑籍將士用命而與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周旋的話,那麼此時的中國陸軍在面對日本同行時則已經是勝算全無!

而對于陸地戰場,任令羽此時除了能為此時尚不存在的中國近代陸軍提前設計一套更為近代化的軍服以外,便也再無裨益……

∼∼∼∼∼∼∼∼∼∼∼∼∼∼∼∼∼∼∼∼∼

對這一套衣服相視無語的兩個人,這就是喬.桑德斯大著膽子走進客廳後看到的。

「什麼事?」,還是任令羽先發現了他這個不速之客。

「先生,有您的請帖。」,見罕見的沒有對自己冷語相向,喬.桑德斯心下一寬,他從西服兜里掏出那個精致的請帖,向著任令羽走了過去。

注1︰如果你是《浪客劍心》的讀者的話,相信一定會知道其實大久保之死是志志雄真實派人干的,哈哈。

——————————————————————————————————————

S︰2更了!2更了!大大們,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和收藏當作磚頭向我砸過來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旗最新章節 | 龍旗全文閱讀 | 龍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