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淚 第一卷 柳風輕雪 第082節 水月庵

作者 ︰ 香寶

「拈星樓出事了!」

隨著遠處的一聲驚呼,這河邊的護衛忙放下眼前的事,奔了過去。

見他們都走了,柳如冰松口氣,迅泅到橋底下,將頭冒出來深深地透口氣。她知道,她已經絕對回不去了,眼下只能繼續潛游。

她小心翼翼地游到兩河相連處,鑽過一條黑暗狹長的通道,就現那金水河的兩岸都是光溜溜的青石壁。她游到對岸,瞅著一隊巡邏的護衛走遠了些,忙從懷里掏出一只纏著線的飛爪,使勁一扔,便拋到河岸的欄桿上,試了試,還算結實,她毫不猶豫,便利索地攀了上去。

上岸後,往河中回望一眼,河很寬,岸很高,她不由得慶幸自己前世熱愛運動,不僅是游泳健將,還練過攀岩。她乘著夜色迅掩進一團黑暗中……

但願從此天高任鳥飛。

*---*---*---*---*---*---*---*---*---*---*---*

柳府中,柳夫人坐在床頭看著昏迷過去的柳如玉,嘆口氣,將床幃放下。

「那個小孩在哪里?帶他來見我。」

……

第二日清晨,柳夫人整理好桌頭的文案,便讓瑞香去準備車駕。

「夫人,听說您一宿沒睡,還要去嗎?」石竹看夫人兩眼通紅,不免關切一番。

「我看起來很憔悴嗎?」柳夫人撫著自己的臉問。

「是。」

柳夫人笑道,「那就好。」便在瑞香的扶持下款步登上了牛車。

石竹不解地盯著她看,直到確認她的精神是正常的,他才輕揚皮鞭,緩緩而去。

到了水月庵,進入院中,白石甬路,兩邊皆是蒼松翠柏,月台上設著古銅鼎彝等器,香火正盛。走過兩進才是正殿,前面懸一塊青石匾額,寫道,「鏡花水月」。兩邊一副對聯,寫道是︰俯仰滄桑大地風雲天外起,依稀城郭故鄉煙雨夢中來。里邊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錦幛繡幕,一尊塑著金身的臥佛,法相端莊。

她來得早,進來的香客寥寥,只有幾個小尼姑拿著掃帚清掃石階。側殿中傳來吟誦經文的聲音,是十幾個姑子做早課。

瑞香上前找到一個姑子問詢,「小師傅,我家夫人想見見逸塵師太,不知如何能見?」

那姑子道︰「施主,逸塵師叔只見有緣人。你若是有緣人,她自然主動出來見您。若不是,施主不必強求。阿彌陀佛。」

柳夫人見她要走,忙喊住她,從袖籠中取出一串念珠來,「小師傅,您看一看這個,這是逸塵師太她昨夜里送我的,還說這是有緣物,既然是有緣物,所持的人自然是有緣人。麻煩您給通報一下。」說著她將那串珠子塞進她手里。

那姑子見了那串珠子,也不再說什麼,雙手合十,便轉身朝里間走了。

等了好一會兒,那姑子才回來,將珠子還給她,「這位女施主,逸塵師叔今日有客,不便接納。」

「那,我明日再來。」

那姑子才又道,「不必,師叔說了,有緣人相見自然是在有緣日。不可強求。」

「小師傅,我家夫人確有急事,她一夜未睡,一清早便趕來,還望小師傅給求個情。」

那姑子卻只是微笑著搖搖頭。

「罷了,我們便在這里等著師太。總能等到的。」柳夫人不甘示弱地笑著,一盤腿便在蒲團上坐下,閉目養神起來。

*---*---*---*---*---*---*---*---*---*---*---*

在正殿不遠處的禪房里,一男一女正在激烈地討論著。

「老太婆,你也太狠心了,自己女兒在外面,你也不出去見一面。」國師對著逸塵師太說道。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許叫我老太婆!」逸塵忿忿道。

「說多少遍,你也是老太婆!」國師眯著眼笑道,「穿越前二十歲,穿越過來又活了將近五十年,雖然外貌看起來三十多歲,但是內里卻是不折不扣的七十歲!不是老太婆是什麼?!」

「你還敢說我!你外表十五歲,你穿越前到底多少歲?!」逸塵針鋒相對,她想其實這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問題,自己縱然活了再大,面對今日的窘境,還是忍不住想要逃避。

國師眨著媚眼,「如果告訴你,那我不白活了?這就和上網聊天一樣,在電腦屏幕前,你看到的永遠是個虛幻的影子。我們的過去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

「一堆廢話!」逸塵道。

「老太婆,你今天叫我來不是為了教訓我的吧?我們只是合作關系!」國師沉臉道,「我現在心情不好,我的實驗室被個小混蛋給弄壞了!別惹我火!」

「有這種事?!」逸塵看他的樣子,便知道是真的了,「好,長話短說。此次宮變我們僥幸勝利了,但是很多事情還是沒有根本的變化。而且我總覺得麗妃她靠不住。」

「廢話!一個人到了那個位置,誰還會願意任人擺布?」國師道,「我們不是早就預見到了嗎?」

「不是,她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靠不住。」逸塵嘆口氣,「才將她扶上那位子沒幾天,她就開始想算計我。所以,你我必須時刻小心提防著些,麻木不得。」

「老太婆,放心吧,我留的後手比你多。」國師一本正經地笑著。

這時,忽然一陣陰風吹來,桌上的筆架、硯台都隨著桌子抖動了幾下,窗子出「吱吱」的響聲,幾縷細沙從屋頂落下。

逸塵習慣性地往桌子下面鑽進去。

國師忙拍拍她,讓她起來道,「老太婆,我早就預測過了,你這破廟還是震不倒的。」

*---*---*---*---*---*---*---*---*---*---*---*

後世《樂民國文帝本紀》載

文治元年八月初,京城、郡國十二皆地震,南郡尤甚,地坼裂,涌水,井溢,壞敗城郭?民室屋,傷害人物。秭歸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殺百余人。北縣地表八十余洞,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

佛家言︰民安土者也,將大動,行大震。

京都易傳曰︰天崩地裂者,帝暴斃,新帝立,女權興,臣下分離,不肯相從也。

果然,是年,西屏郡舉兵謀反,從者甚重,國之大難也。

**紀念5.12國殤日。默哀……

特意查了古代關于地震的文獻,有人員傷亡的並不多。史官更喜歡將地震和朝政聯系在一起評論,將地震視為上天的示警。今日這一節一半是為了紀念,一半也確是情節所需。謝謝諸位親親多多支持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簪花淚最新章節 | 簪花淚全文閱讀 | 簪花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