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淚 番外 番外 洗三當日洗個澡

作者 ︰ 香寶

楊馨然睡得正香的時候,卻不知道這府上的另一個跨院里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按照穩婆的要求,僕人們已經預備好了挑臍簪子、圍盆布、油糕、小米兒、金銀錁子,還有各色的花兒、朵兒、升兒、斗兒、鎖頭、秤坨、新團鏡、刮舌子、青布尖兒、青茶葉、新梳子、新籠子、胭脂粉、珍珠粉、豬胰皂團、新巾子、銅茶盤、大蔥、□片、艾葉球兒、烘籠兒、香燭、錢糧紙碼兒、生熟雞蛋、棒槌等等,都一一用墊了紅色絹布的托盤盛了,放在產房旁邊的耳房中備用。

廚房丫頭已經熬好了一大鍋槐條蒲艾水,就等著一聲令下添進那兩只簇新的銅盆里。灶邊一溜用精致的燙金瓷碗依次裝著用胭脂染紅桂元、荔枝、生花生、栗子等等喜果。用紅絲線穿好的金色繡花針,在酒盅里放著,已經用香油泡了整整三天。

門房的僕從不時進進出出接待諸位來訪的賓客,賓客之中以女眷為多,故而掌房的方嬤嬤便是這僕從中一馬當先的人物。她在柳家已經做了十幾年的老媽子,對于這家的親眷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

油糕、雞蛋、紅糖、酒糟、老母雞、豬蹄、鯽魚這都是常備的禮品。油糕都是特別制作的,可以用作供奉神靈;雞蛋必然是十只以上而且都是雙數;老母雞則大多是至少喂養了兩年以上的蘆花。這些即使是當地的一般人家送禮的常例。不過柳家不是一般的人家,收到精致的小衣服、小鞋、小襪更是多,滿滿地堆了半屋子,從幾個月大的到七八歲的都有,以精棉、絹綢制的為主。當然,還有一些金銀制的長命鎖、鐲子、釵子、簪子、約指、約臂(戴在手臂上的環形裝飾品)之類,都是成雙成對的送的,誰讓這家的夫人會生,一生就生出了一對兒千金呢。不少人都眼紅她這樣的福氣,尤其是家族里那些剛剛成為媳婦子的女孩兒,不少都懷著討要生子秘訣的想法來的。

這個叫做海青兒的漂亮媽媽正一臉倦怠地坐在產房里的床榻上,和親眷們聊著天,一臉幸福,自己終究還是有福分的,連生了五個兒子之後,又一口氣給柳家添了兩個女兒。在這個時代,一個家庭能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可是被看做最有福氣的事情,更何況這七個孩子還都是自己親生的,這在哪個世家也都是少見的。丈夫還不曾納妾,這在世家里更是極少見的,只是丈夫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自己做妻子的總不好逼他吧?雖然旁人看來,責任似乎在自己,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只我一個不也做得很好了?根本用不著旁的女人幫忙。

只是,心里總是有些空落落的,要是自己的那個丈夫能跟姐夫一樣熱衷于仕途就好了。現在姑姑正好在,這事兒正好跟她說道說道,畢竟姑父可是當朝的一品大員,這種事情或許只有他才能幫得上忙了。

剛剛迎進門的十三尊菩薩像,已經恭恭敬敬地安放在產房外廳正面設好的香案上,依次是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等。一只黃銅香爐里盛著小米,是當香灰插香用。一對蠟扦上各插了一只羊油小紅蠟,下邊壓著些黃錢、元寶、千張等等全份敬神錢糧。旁邊另有果盤、餅盤成雙,上面插的供尖是上好的桂花缸爐(一種精致的糕點)。

正堂里,已經擺好了七八桌,稀稀拉拉地坐了些來賀的親戚相互詢問著近況。一些得了閑的下人們也私下里聚在一堆,一邊小心注意自家主子的需要,一邊交換各自得來的秘辛,以期得到些對將來展有用的訊息。

天是陰冷、晦暗的,但,在這座庭院里喜慶的氣氛將倒春寒的涼意消弭得杳無蹤跡……

---*---*---*---*我*是*場*景*分*隔*線*---*---*---*---

楊馨然正夢到自己父母抱著孩子一個勁兒地夸她漂亮、可愛呢,卻突然被抱起來。

被攪了好夢,諒誰也不會開心。她悶悶地睜眼一看,抱著她的是個不曾見過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中年婦人。

「哎呦呦,三天不見了,這閨女越長越俊俏了。」中年婦人忍不住在她臉上親了又捏,「不認識我了,我可是接生你的劉姥姥呀。走,我們洗澡澡去了。洗的白白淨淨的,將來啊找個好姑爺……」

楊馨然听得別扭,有種要嘔吐的感覺。

這個中年女人叫劉招娣,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吉祥姥姥」(就是穩婆,只是搞這些營生的人都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听也不吉利,便不常用了。吉祥姥姥,嘿,听著就喜興)。她年紀有四十左右,卻穿著大紅的褂子,深紫色的襦裙。

從後院的育嬰房穿過幾道月門才到產房,劉姥姥便朝柳夫人輕施一禮,得了夫人的肯,一臉的喜氣地坐在夫人坐著的床榻旁的小床上;而另一位看來年輕些的張姥姥抱著楊馨然的雙生姐妹,她身上沒穿那麼艷,但是腦袋上卻插了一朵遮了半邊腦袋的大紅色絹花。兩位吉祥姥姥並排端坐在床上,相互看了一眼,點點頭,「開始吧。」

床上擺著那兩只大的銅盆。盆里已經添好了大半盆的槐條蒲艾水,冒著絲絲的熱氣;盆邊放了一只裝滿清水的蓮花盆,和一只小銅勺子。

還沒等楊馨然弄明白怎麼回事,那個帥氣的老爸柳子讓便率先在床頭的兩只銅盆里各自添了一勺清水。

水剛落進銅盆里,劉姥姥便用棒槌輕輕敲了下盆沿,應了句︰「流水清又清,伶俐又聰明!」

柳子讓笑笑,又往盆里各加進了幾顆金銀錁子。

張姥姥一張皺巴巴的大餅臉登時樂得花一般,趕緊說了句︰「富貴兩千金,嫁得萬萬銀。」

因為值錢的金銀泡在水中,似乎就象征著把小兒浸泡在「錢海」里,將來一定會財致富、幸福美滿。更重要的是等到洗三的儀式結束了,這添盆的所有物什也就統統歸兩位阿婆所有了,不管是金銀錁子、飾、銅子兒、圍盆布、當香灰用的小米兒、雞蛋、各種喜果兒、撒下來的供尖兒--桂花缸爐、油糕……一古腦兒的都能被她兜了去,她們能不樂嗎?

接生的活是常有,但是手上這麼闊綽,願意拿出真金白銀來添盆的主兒還是極少數呢!這柳家家大、業大可真是不一般,瞧他滿屋子的這些個親戚,看來就是些有錢的主兒,這回啊,卯足勁兒,賣賣力氣,多說些好听的,可要結結實實地筆小財呢。

緊接著便是海青兒被兩個丫鬟攙扶著起身添水。一副嬌弱無力的模樣,讓人瞧見了就心疼。身邊兩個丫鬟不免在心中月復誹不已︰有必要裝得這樣嬌弱嗎?早晨的時候還活蹦亂跳的,到處訓人呢,下午便這副樣子了,誰信啊?

劉姥姥便說︰「流水長又長,一生添吉祥。」

她又往水里添了些用胭脂染色過的棗兒、桂圓、栗子。

張姥姥反應很快快,「桂圓桂圓,嫁個狀元;早兒早子,連生貴子;栗(立)子栗(立)子,富貴滿堂。」

方嬤嬤是個眼尖兒的人,見自家夫人的禮已經成了,便小心翼翼地湊過去,「夫人,您身子還不大利落,還是上床上歇著吧。」

楊馨然離得近,自然是一句不拉地听了下來,又知道自家這個便宜的老媽是裝出來的柔弱,听完就想笑。這什麼跟什麼呀,這位嬤嬤倒是天生的一個馬屁精呀。她前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陣仗、禮儀,瞪著兩只清亮的眼珠子,看得津津有味兒,又听兩位姥姥說得有趣,不由得樂呵呵地拍手。

她的另一個姐妹則呆呆地望著這一切,眼神里完全沒有焦距,沒有悲,也沒有喜,似乎眼前的事都不存在似的。

這幅情景瞧在人眼里,一屋子的親戚都覺得楊馨然托生的這位小姐長著一副聰明相,更伶俐些。當然,這樣的話是不適合在這樣鄭重的場合說出來的。

再往後便是三個男孩子,他們分別是柳家的大少爺、二少爺和三少爺,都不過十歲左右的模樣,他們依次添了水後,抱著楊馨然的劉姥姥便花樣翻新地說「流水」,待到他們放了些新鮮的花朵、梳妝用的鏡子、梳子之類的玩意兒進盆後,張姥姥則負責編些好听、順嘴兒的辭令,每每都有些不同,讓家人開心。

禮成後,三人便乖乖地退下,看得旁邊的女眷們賽著勁兒地夸柳夫人有福氣,不但會生孩子,而且生的孩子既伶俐又乖巧懂事,夸得柳夫人直笑得合不攏嘴,卻還偏偏嘴上必須盡力謙恭禮讓一番。如此又費去了不少時光。

一個不過三四歲的小男孩被宋嬤嬤抱著手把手地教他添些水,可是三四歲的小孩子懂得些什麼呀,見銅盆里漂著的幾朵桃花燦爛,便丟了勺子要撲上去拿,便把第二勺水全撒在楊馨然的頭上臉上。

眾人看情形也都一怔。

宋嬤嬤心道︰壞了,自己沒能看顧好五少爺,這可怎麼辦好?定然要受責罰了。五少爺啊,五少爺,小祖宗啊,你搗亂可真會挑時候。這位小姑女乃女乃哭的水準可不一般啊,她這要真是哭起來,這洗三的儀式怕是得中斷了。

這時,抱著楊馨然的劉姥姥不改臉上的笑容,趕緊說︰「福灑芙蓉面,芳華似水長。」

楊馨然原本就是抱著看戲的心情,被潑了些水,其實除了被嚇了一跳,也沒什麼旁的感覺,便卻依然樂呵呵的看這好戲。畢竟,一個大人哪能跟三四歲的小孩子計較(目前寄居的這具軀體根本不在她考慮之列),又不是真的才三天大。

听到阿婆的話,她心底更樂了。可是看滿屋子的人都一臉緊張地盯著她,她眨眨眼,沒了主意,不知道自己這會兒是哭好,還是樂好。

小孩子這會兒的正常反應應該是哭吧?她想,可是她還真不想哭了,因為早上哭的那一場已經讓她精疲力竭了。

水一滴一滴順著縴細的胎毛不斷滾落到自己臉上,這滋味兒還真不好受。楊馨然想︰你這老太婆只顧著討好眼前人,什麼「福灑芙蓉面」,卻連本小姐頭上的水都不擦一下。感情真把這水當「福水」了。改天讓你也灑一臉,看你是不是也當「福氣」了。她也懶得說什麼,也確實說不出什麼,因為她這具軀體的聲帶還沒育好,縱然出聲了也是哭腔,黏糊不清,除了「哼哈」就是「哈哼」。算了還是自己動手來吧,便伸出小手在自己的臉上蹭著。

「哎呀呀,不愧是我們柳家的閨女,你們看看她多乖,才三天大,就知道自己擦臉了。」這是個看來二十五六歲左右的美麗婦人。她拿出手帕給楊馨然擦拭頭上的水,「這孩子真是一副惹人憐愛的俏模樣。嫂子,你可有福氣了。」她是柳子讓的妹妹柳子嫣,那衣飾一看就知道她是個大世家的媳婦。

香帕撫在臉上,飄過一縷縷幽香的氣息,楊馨然不禁陶醉起來,這個阿姨還不錯。

「哎呀,妹妹,你真是會說笑,這麼小的孩子能知道些什麼呀。」漂亮媽媽笑嘻嘻地謙虛著。

柳子嫣也不再說什麼,便拿起勺子往盆里分別添些清水。然後又往里面各加了幾粒珍珠。等阿婆說完吉祥話,便施施然地退下。

緊接著七大姨八大婆都依次上前,重復著添水和添東西的動作,而抱著嬰兒的兩位姥姥則絲毫不敢懈怠地一一應著吉利話。一些不太適合放進水里的物件,比如說紙幣(紙幣?交子?楊馨然眼眸亮了一下,有紙幣的朝代,那怎麼著也是宋朝以後的事了吧?)、一包紅糖、胭脂水粉、油糕點心、小衣褲、襪子鞋子等等,便被放進銅盆旁邊的銅制托盤里。待到結束的時候,盆里的水已經快溢出來了,那托盤也堆得像座山了。

楊馨然想,這家的親戚還真多,光是各性的遠親就站了滿滿一屋子。不像自己原來的那個家,即使是逢年過節也是形只影單的三口人,冷冷清清、淒淒慘慘。

添盆完畢,兩位姥姥便各自拿起棒槌往盆里攪合起來,一人一句地唱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姐姐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了!」然後,分別伸出手試了下銅盆中水的溫度,覺得合適,便把懷里的嬰兒從襁褓中抱出來往盆里一放,正式開始給嬰兒洗澡。

楊馨然原本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卻突然被放進水盆里一激,打了個哆嗦,盡管水里面已經墊上了一塊兒柔和的棉墊子。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洗澡,這還真是頭一回。她此刻全身上下沒什麼氣力,仿佛手腳都不是她的一般,只有被劉姥姥擺弄的份兒。小時候去大澡堂子里洗澡,總是挑人最少的時候,更何況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光溜溜的,誰也不怕誰多看幾眼,最多看回來就好了。感受到那些關注的目光,她在水里頓時?得小臉紅撲撲的,眉眼垂得不能再低了。可是偏偏劉姥姥不讓低著頭,似乎是害怕洗澡水會流進嬰兒的眼楮里。

她的那個小姐妹卻還沒等放進水中,便哇哇大哭起來,放進水中受涼一激之後便哭得更厲害了。

「哭成這樣,沒問題吧?」底下一個還沒有梳髻的女子有些懷疑。

「這位小姐,這呢就叫‘響盆’了,可是吉利的事兒呢。小姐哭得越響啊,這將來的幸福也就更加綿長!」張姥姥得意洋洋地教導著。

「哦,那這哭的是大小姐,還是二小姐呢?兩人真長得一模一樣,真不知怎麼分辨才好了。」旁邊一個媳婦笑呵呵地問。

「我懷里的是大小姐。」張姥姥回答。

那忙著給楊馨然洗澡的劉姥姥听著她們的話,心里暗暗著急,便忍不住在楊馨然的小**蛋上捏了一把。等了一會兒,楊馨然卻依然閉著眼楮,看不出任何表情。劉姥姥心道︰怪了,這孩子怎麼還不哭呢?正常的孩子第一次見水,早就撲騰著嚎啕起來了,這孩子卻一副很享受的模樣。連我掐她,她都沒感覺。難道--真是個福薄的人?再試一次,總不能讓她家里人怪我不會做事吧。于是她狠狠心,乘著所有人都在注意著另一個孩子的哭聲,用力在楊馨然粉嘟嘟的大腿內側掐了一下。

楊馨然朝她瞪了一眼,雙目瑩然,隱隱有淚光浮現。

劉姥姥一喜,全然沒有注意一個三天的小孩會瞪人是個什麼概念,只是一心想讓這孩子哭,招來福氣,便指上又使了些力氣。

楊馨然憤然地從盆底抓起幾顆先前投進去的果啊珠啊的就往劉姥姥身上扔。只是她太弱小,手上無力,讓外人看著,只是覺得這孩子居然這麼快就被這些小物件吸引了,甚至還知道拋著玩了,感覺有些新鮮。

一心盼著二小姐也能「響盆」的劉姥姥忍不住又在指頭上加了些力道,還順手把一兩滴水灑進了楊馨然的眼楮里。

楊馨然終于忍無可忍地怒了,一邊吼還一邊把盆里的什物都往盆外扔︰「還讓不讓人好好洗澡,盆底放了一大堆東西,硌都快被硌死了!有啥福氣啊?」

可是旁人听來,這孩子終于還是哭了,雖然是干嚎,但是總比什麼都沒有強。原本還擔心這孩子缺了福氣的人終于松了一口氣。滿屋子人喜氣洋洋的,似乎這此起彼伏的啼哭聲是天籟之音。

「喲,下雪了。」一個女聲驚訝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眾人紛紛涌到門前迎接這場久旱之後姍然而至的瑞雪。

「眼看著就到雨水了,卻下起雪。」

「咱這地方整整旱了百十天哪。兩位姑娘一哭啊,這雪就紛紛揚揚地落了,真真正正是有福氣的孩子,真不愧是柳家的千金呢。」

「可不是嗎?」

……

「繁雲低遠岫,飛雪舞長空;雨水知時節,何愁解心憂。*注1*」柳子嫣淡淡地吟出這一句詩,卻將當場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成功地轉移到她身上,她淺淺一笑,說不出的清麗優雅,「這雪才初落,看來是要下個幾天了,大家大可不必為自家莊園的收成憂心了。現在要擔心的可是我這兩個如花似朵的小佷女還慘兮兮地泡在澡盆子里呢。」

眾人听了,各自訕笑一番,才紛紛把視線轉向屋內。

楊馨然不由得對這位漂亮姑姑投去感激的一瞥。

因為,眾人一散去看雪的時候,劉姥姥這邊的手法明顯地就遲滯下來了。若是這樣耗下去,指不定會在水里泡出什麼病來呢,想來這會兒的醫學條件必然有限,防病比治病更為緊要。

一看眾人回神了,兩位姥姥又開始極為賣力地為兩位小姐洗浴,一邊洗,一邊念叨著早已經爛熟于心的祝詞。

女眷們看著盆中粉雕玉琢般的小肉團,也禁不住紛紛卷起廣袖幫忙,不時地親親捏捏、品頭論足一番,產房里一掃先前的清冷,登時變得鼎沸起來。

被一幫女人當成玩具的楊馨然左躲右閃地,卻無奈這托生的**太嬌弱、沒什麼綺麗,怎麼也避不開那些從各個角度涌進來的白手,便只好由著她們去了。

洗得差不多了,姥姥便拿起精致的銀篦輕輕地給小姐梳頭。嬰兒原本毛就少,就只有稀稀落落的幾根,梳不梳頭其實都沒什麼差別的。姥姥卻似乎要一根根地數清楚了才罷休,最後拿了一根紅絲線輕輕系住了一綹胎這才收手,轉身去尋別的什物。

聰明的丫鬟已經準備就緒了,姥姥從托盤里拿出剛出鍋剝了皮的熟雞蛋,念叨著︰「雞蛋滾滾臉,臉皮似蛋皮兒;粉白透亮,羞煞愛人……」便在小孩子臉上滾來滾去。

待到姥姥們把雞蛋放下,這才算清洗完畢。眾人忙動手包裹好兩位小姐,直把她們捆得結結實實了,又有丫鬟端來兩根大蔥。

姥姥各拿一根,往小孩身上輕輕拍了三下︰「一打耳聰(蔥)目明,二打聰(蔥)穎絕頂,三打三從(蔥)四德。」

楊馨然一听,心道一聲糟糕,三從四德啊!以後的日子難混了。

姥姥打完後便吩咐那個丫鬟把蔥扔到家里最高的房頂上,然後又拿起了一只小巧的秤砣在嬰兒的身上比劃了幾下,說了句︰「秤砣雖小壓千金。」接著又取出鎖頭、金銀飾、鏡子在嬰兒身上比劃了幾下。最後取出百十朵紙制的各色花朵灑在嬰兒身上。

楊馨然心說不會吧?灑鮮花?這樣跟送葬的情景差不多了。

她正納悶著,眾人已經開始幫忙把這些花朵撿拾起來,扔進了烘籠里架在一旁的炭火上灼烤起來。姥姥又開始念叨︰「石榴、梔子、茉莉花,玫瑰、晚香、玉蘭花,癲癇、豆疹和天花,沒病少災稀拉拉……」

要是這樣就可以不出天花、豆疹的話,那還要醫生干什麼?楊馨然笑了笑,沒出聲。

這些完成後,姥姥們又取出幾粒綠豆來,在嬰兒的耳垂上輕揉著,半盞茶的功夫,那嬌女敕的小耳垂便薄透得只剩下兩張紙一般,姥姥又在上面涂抹了些薄荷油,看好位置,拈起用紅絲線穿好的金色繡花針便是一刺,然後留出一段紅線打個死結。

居然,一點都不痛,這是楊馨然的第一感覺,只有些麻酥酥的,微微有些脹。

姥姥又照此法刺出了另一只耳洞。

楊馨然這時候已經有些麻木了,這儀式到底有完沒完啊?

劉姥姥不慌不忙地又在她的右手腕上不松不緊地綁了根紅絲線編的帶子,沉吟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嫉不妒,珍惜所有。」

接著又請了柳子嫣的女兒叫李若鴻的,坐在床邊,穿了金針銀線在一塊兒繡面上象征性地繡了三針。

每刺一針,劉姥姥便會有一套說辭,大意無非是說將來這孩子女紅好,紡織、縫紉、刺繡無一不精通,祝願能找個好歸宿,當然還不忘了把李若鴻的技藝夸贊一番,「瞧瞧,瞧瞧,光看這拿針的手勢便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得出來的,再看這針腳。嘖嘖……柳家小姐可真是好福氣啊,有這麼個伶俐的姐姐代針,將來的女紅必然也差不了……」

一番話說得滿屋子人都樂呵呵、暖烘烘的。

楊馨然差點就想跑到尼加拉瓜瀑布去「汗」一把了。

末了,張姥姥便開口了︰「不知道‘平安樹’準備好了沒有?」

方嬤嬤應聲道︰「自是準備妥當,已經在汀芳園備下了坑,就等著祈福過後去栽種了。」她應的張姥姥的話,但說的時候卻是面對海青兒的。

張姥姥知道分寸,喝口茶,緩聲說,「這個倒不必太急,今天下雪,不便栽樹,回頭把禮做足了,只要十日之內種下便好。」

「是嗎,」海青兒知道這事還得自己拿主意,對著方嬤嬤點點頭,「這樣也好,你記下吧。」

楊馨然覺得這個儀式實在是麻煩至極,不就是洗個澡嗎,被個老巫婆折騰了半天,又餓又困,結結實實地劃不來,下回一定不來了……就這樣想著想著便又見周公去了。

殊不知,這個時代,眾人信仰的是︰禮多人不怪,禮多福氣多多。

**注一︰這四句詩前兩句摘自唐宣宗李隆基所作的《野次喜雪》︰

拂曙闢行宮,寒皋野望通。

繁雲低遠岫,飛雪舞長空。

賦象恆依物,縈回屢逐風。

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豐。

後兩句為應景而編寫,因為快到節氣「雨水」了,降雪又解了當地的旱情,故此韻腳有些偏差,大家先看著吧,應景就好。呵呵。小女香寶?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簪花淚最新章節 | 簪花淚全文閱讀 | 簪花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