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之神 上卷 第四十九章 澶淵鏖戰遼將殞

作者 ︰ 蕭哲

楊延昭左臂受傷,回到本營以後,月兌下鎧甲,就見青淤一片,早有江湖人士將藥奉上,疼痛立消。︰楊延昭月兌去甲冑身著綠袍,忿然上馬來到軍前觀戰。

陣前,那耶律興貴手持一桿烽火提爐槍正與楊延嗣殺得難解難分,激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那耶律車信已被遼兵搶回。老四耶律壽侯見三哥戰楊七郎不下,一擺手中雙搶上前夾攻,四槍並舉攪做一團,殺得難解難分,楊七郎一條槍使開如蒼龍出海,威猛無比,耶律兄弟死命抵擋,八十回合後,漸漸擋不住楊延嗣的凶猛的勇力。楊延嗣大喝一聲,奮起神威,一槍將耶律興貴挑在馬下,左手急急抽鞭擋住耶律壽侯刺來的雙槍,右手槍急刺,將耶律興貴一槍結果了性命,耶律壽侯見狀火急攻心,舉槍亂刺,頓時亂了槍法,被楊七郎隔開雙槍,一槍就刺了個透明窟窿。

那邊耶律車信看到此幕,重傷之余,連急帶氣,大口的嘔血不一會就命歸西天。耶律家的兄弟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楊七郎殺掉三個。耶律宏齊、耶律元休心疼的幾乎背過氣去,雙雙搶出,直取楊延嗣。

楊延昭一看挺槍躍馬上前截住耶律宏齊廝殺,四員虎將將場中激蕩的殺氣騰騰,兩邊的戰鼓雷鳴,軍士的吶喊聲波及數十里,聲聞震天。一場較量從巳時戰到午時,四人各回本陣稍稍吃了一些干糧換了戰馬,接著又從午時廝殺到申時開始,那耶律兄弟槍法與錘法絲毫不亂,毫無破綻,兀自分不出上下。楊延嗣性急暴躁起來,忽生一計,就在與耶律元休錯馬剛過之時,將手中大槍鐵桿掃了一下馬**,那馬吃痛,呼的一下立起,趁著馬立當口隱在馬身之後忙綽弓在手,搭起長箭,瞄的切,弓弦響處長箭飛出,那耶律宏齊正在與楊六郎苦戰,兩軍喊聲雷動,哪里能听得見弓響,被飛來的一箭貫串左臂,手中略遲了一下,被楊六郎一槍挑在馬下,復一槍結果了性命,可憐耶律宏齊一世英雄,就這樣葬身沙場。

這邊蕭太後一見,勃然大怒,也顧不了許多,命身邊的二十幾員猛將齊出,一定要殺死楊家兄弟兩人,楊延嗣大喝一聲,舍了耶律元休來戰眾將,楊延昭上前敵住耶律元休,王郡怕楊六郎吃虧忙擺手中虎頭鏨金槍上前夾擊耶律元休。

那楊七郎沖入遼將中間,如猛虎闖入狼群,遠者槍挑,近者鞭打,貼身的揪過來拋向空中一下撕為兩半,連傷遼將十幾員,其余的遼將一看這哪里是在比武,簡直是在屠宰畜類,各個膽顫心驚,紛紛躲避,無奈那楊延嗣殺的興起,左沖右突,抓住一個劈一個,把個遼營里的眾將看的肝膽俱裂,紛紛要求太後鳴金收兵,太後一看知道在這樣下去這里真成了場中遼將的碎尸之地了,很無奈的傳令響起了銅鑼,剩下的遼將一听到鳴金如遇大赦,紛紛回營。

那耶律元休被楊六郎與王郡纏著月兌不開身,楊延昭說道︰「今日休走,不將你碎尸萬段誓不罷休。」耶律元休大怒道︰「吾豈懼你們兩個鼠輩耶,眾人齊來小爺也不怕。」

遼營中觀風使見狀,大聲喝道︰「宋朝甚是無禮,以多勝少,勝之不武,既然勝負已分,何必咄咄逼人耶。」

宋營中宋真宗看到今日大勝,又听到對面遼國的認輸言語,況且天色將黑,也命鳴金收兵,楊延昭與王郡這才悻悻的放了耶律元休,提槍回營。

耶律元休再往回走的到了楊延嗣正提馬回歸,就用錘指著他說道︰「楊延嗣,有朝一日少不得你落在我手里,手中這柄錘定要飲你的鮮血。」楊七郎哈哈大笑道︰「耶律元休,七郎我隨時恭候,如若不服挑燈夜戰如何?」耶律元休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縱馬回營。

這一仗,遼國損卻了二十幾員大將,而宋朝只損了六名將軍,相比之下輸贏懸殊,遼國蕭太後與聖宗耶律隆緒氣的手腳冰涼,嚴令蕭撻凜明日要與宋軍決一死戰,要他安排部署戰事不提。

澶州城內百姓張燈結彩,歡慶今日的大勝。真宗的行營里,眾大臣與眾將也為今日的大勝而振奮不已,宋真宗喚過楊延嗣贊道︰「楊卿今日與敵鏖戰一日,幌不知疲累也,力斬十數賊將,勘稱軍之棟石,楊卿何以有此神威?」楊七郎說道︰「小將如此,一賴吾皇洪福,二來少林護國禪師所賜珍藥,保的小將內力延續不斷,故而如此。」真宗這才恍然,慰勞了江湖義士並賞賜了楊延昭與王郡等一干眾將。

楊延昭上前稟道︰「陛下,以此長時堅守,必然對了**有所拖滯,其關鍵者為糧草供給不暢,懇請陛下急調黃河以北路數枝兵馬,對遼兵形成合圍之勢,斷其糧道,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遼軍軍心必亂,兵無斗志,我軍當一擊可潰,望陛下裁度。」

真宗曰︰「楊卿執掌天下征遼兵馬,軍事之事情可自行裁度,不必問朕。」

楊延昭得此聖喻,隨令北方各路人馬截遼兵歸路,向澶州靠攏,傳令軍士各輕騎出城到四處傳令不提。

院內側房,司馬令正面對著卉易娘默默無聞,卉易娘笑眯眯的看著司馬林說道︰「姐姐辦的事已經辦了,你該怎麼做啊。」司馬令想了想,起身來到卉易娘的面前單膝跪倒,言道︰「小弟司馬令拜見姐姐。」卉易娘一看臉上已經笑成了一朵花,忙伸手扶起說道︰「令弟請起,有你這樣一位厲害的弟弟,以後就再沒有人敢欺負姐姐了,呵呵。」

卉易娘身居天下劍客第三,她不欺負別人就萬幸了,別人那里還敢欺負她,每個女人在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被保護的**,這種**的前提就是在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強于自己的人的面前才會顯現,不管她們有多麼強悍,她們渴望被保護,這種保護往往建立在一種歸屬與依托之上。卉易娘的示弱不單單是一種歸屬,好像是一種親情的依托,但內心又非是那份復雜親情之緣。

卉易娘將司馬令扶起身子幾乎挨著他,倒令司馬令不好意思,活了這麼大,還沒有與女子這樣面對面的對視,而且眼前是一位體態婀娜,貌美如花的少*婦,這樣近距離的面對,卉易娘吹氣如蘭的溫馨將讓司馬令內心不由得一蕩,隨之眼神又冷漠下來,穩住了心神。

這十幾日來,青袍客帶著婉兒與豹子和楚傲天身居別處,豹子頭腦也清醒了,青袍客大部分時間用于將一些心法與武功相傳給豹子,反而楚傲天有更多的時間陪著婉兒,那婉兒心戀著司馬令,司馬令在皇帝的身邊不能見面,可又不能將心中的事說與別人,楚傲天百般的說笑,倒也讓婉兒釋懷不少。有時楚傲天的行為好像不是在對待一位準嫂子,像是在對待自己的相戀之人一般。偶爾婉兒也有察覺,可是轉念一想,他是司馬令的兄弟,就是有一點言語上過頭也情有可原,就這樣心理防線一次次的被這種念頭抵消釋然……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就听得城外喊聲震天,遼**隊舉大兵前來攻城,城內的軍民奮起抗敵。遼軍這次幾乎是孤注一擲,只留下數萬後營官軍守衛軍營,將十幾萬大軍驅于城下,架起了如林般的雲梯,箭弩如飛蝗般的射入城內,遼軍統帥蕭撻凜親自上馬督陣,一批批的遼兵沿著雲梯盤上城垣,被守在城上的宋軍槍挑刀劈斬下城頭。雙方交戰的異常激烈,城頭上的宋軍擁擠著幾乎沒有地方落腳,後續力量無法接應,楊延昭令楊七郎帶領一支人馬出城攻擊遼軍以緩解城頭的壓力,楊延嗣全身披掛,帶領了三千虎賁軍大開城門,沖了出去,剛出城門遼軍如潮涌般的要涌進,楊延嗣矛槍一掃就躺倒一片,遼軍這才不敢緊逼,三千虎賁軍就如三千條狼沖了出去見人就砍,逢馬就剁,不一會就撕開一條長口,沿著城下砍翻雲梯,毀卻雷車,沖上城頭的遼兵沒有了後續,漸漸都被宋兵殺死。楊延嗣這一沖,登時將蓄勁待的遼兵陣營沖散,尤其一看到楊七郎嚇的都面如土色,生怕被這位奪命郎君抓住撕開,紛紛的往後退,有的竟捂著褲襠拼命的回跑。

蕭撻凜一看方陣被沖亂,立刻大怒,提起白虎曜日大刀上前截住楊延嗣,就在城下一場好殺,這番廝殺又不同于往日,真是龍爭虎斗,遼軍也不再攻城,宋軍在城頭觀看,蕭撻凜舞起大刀就見白光閃閃如數道光環籠罩著兩人,楊延嗣一條蛇矛猶如一片烏雲穿插在兩馬之間。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交戰八十回合,不分勝負,直到天色已晚,雙方罷兵。兩國如此你來我往兩軍交戰了數日,宋軍據守的澶淵城依然巍峨的屹立在黃河邊上。

這天,兵車載著大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在兩邊數十萬人馬的簇擁下來到了澶州城下,宋真宗也在眾大臣與各武將的陪同下登上城垣,看著城外旌旗密布,戰車如雲,黑壓壓的全是遼兵,宋真宗反而鎮定自如,不象以前看到遼兵的這種氣勢而驚慌失措。這幾日的宋遼鏖戰雙方幾乎打得有些力竭,雙方都知道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會獲得最終勝利。

對于遼軍來說今日一戰可以說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因為據探馬來報,宋軍在黃河以北的軍隊正在切斷遼軍的歸途,四方的宋軍也正源源不斷的向澶州趕來,蕭太後得知此事心下大急,怕動搖了軍心,吩咐眾將將此消息嚴密封鎖並與眾將商議就要在今天一鼓而破拿下澶州城,威逼宋真宗答應在物資和政治上所提出的條款。所以說今天蕭太後與遼聖宗不避弓矢親自在城下督陣,要立克澶州。

為了緩解遼軍的攻城之勢,楊延昭帶領五萬人馬出城迎敵,兩軍對陣,蕭撻凜手中令旗一揮,遼軍如潮水般的沖殺過來,楊延昭將大槍一舉,宋兵一萬弓弩手飛箭齊出,瞬間沖在前排的遼兵躺倒一片,一片倒下又來一批,弓弩手幾次的猛射暫時阻住了遼兵的進攻。對恃不到一刻,突然間遼軍的鼓聲大作,正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登上鼓塔擂鼓助威,遼軍一看皇上在擂鼓激勵,不由得軍心大振,緊接著遼兵又排山倒海般的壓了過來,登時兩軍出現膠質的局面,兩邊大軍混戰在一起,殺聲震天。

在城頭觀戰的文武眾大臣被眼前的廝殺場面所震撼,這樣大規模的數十萬軍隊絞在一起的殺戮只教人看得心驚膽顫。遠遠的看到一身著黃袍的青年在鼓塔上擂鼓助威,眾大臣一看就知道是大遼國皇帝耶律隆緒。

寇準上前奏道︰「啟稟陛下,當前兵勢已危,遼帝擊鼓以壯聲威,陛下也當出城顯天子之威,以振軍心。」

宋真宗看著城下的廝殺場景,心里忐忑不安,有些不願出城,但在寇準的再三要求下,才高抬龍步,舉步下城。

左路將軍侯天霸先率領五萬人馬出城殺入戰團,將城下沖開一片空曠地帶,宋真宗身披鎧甲與眾大臣出現在城門,戰車涌出組成一道環形屏障,正中央宋真宗站在鼓車之上,手持雙錘擊下,頓時戰鼓雷鳴,響徹四方,宋軍看到大宋天子不避疾矢在為自己擊鼓壯威,士氣大漲。勇氣倍增,無不以一當十奮勇殺敵,遼軍漸漸向後退縮。

蕭太後見狀大怒,對身邊的韓天演說道︰「韓副樞密使,你帶眾侍衛將趙恆的級取來,趙恆一死其軍自敗,請韓卿前往。」

韓天演忙挑選了十名侍衛,皆身內披軟甲,從側面如風般的向宋真宗撲去。簇擁在宋真宗身邊的武林高手何止千百,看到有人襲來紛紛各舉兵刃擋住來人,叵奈那些遼國武士個個劍法驚人,不一刻已有數十名江湖人士倒在劍下,少林慧同大師、豐臨潮、絕地天主登眾位數十位高手紛紛搶出攔住那些武士,那些武士幾欲拼命,每出一劍都有一人倒下。少林慧同大師擋住了韓天演,那韓天演劍招起處與慧同大師打了個難解難分,忽然間韓天演招數一變,劍氣爆增,數招之間逼退了慧同,身子向後一射,立時騰空而起,身體就像箭一般的飛向宋神宗,手中的長劍出了嗡嗡的響聲,大家頓時大驚失色,看著韓天演手中的長劍刺向了真宗的心窩,每個人的心里都是一沉心道︰「完了,皇帝休矣……」長劍離真宗已不到五尺,眼看這位御駕親征的大宋皇帝就要命喪韓天演的劍下。宋真宗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嚇的張口結舌,閉目待死,這時,一條青影飛上了鼓車,手中的寶劍擋住了影響大宋歷史致命的一劍。韓天演身子一落,手中長劍更不怠慢,招數精奇,招招都帶有極大的威力,要逼退來人殺掉宋真宗。

跳上鼓車的正是‘冷血劍客’司馬元貞,就見二人站在方圓不到兩丈的鼓車上斗了個難解難分,宋真宗身子一輕,已被卉易娘抱起飛到車下,眾侍衛與江湖豪客霎時圍了個里外三層,將真宗保護起來,大遼的九名頂級侍衛也被眾多的武林高手圍在當中狂斗不已。

兩位異姓兄弟為了各自的國家激斗不休,司馬令知道不使出全力根本擋不住大哥的劍招,當下運足了內力,使開三清劍法上三十二路的元清劍招,霎時劍氣四射,如影如幻。韓天演深深知道這位兄弟的厲害,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個人情意只能放在一邊,出手竟是毫不留情,將天元劍法催動,這一運功當真非同小可,‘無為神功’‘天元劍法’再加上‘風神劍’三者合一,就看到韓天演的人影已經不見,但見到劍氣彌漫如霧般的裹住了他的身子,這如霧般的圈內不時的飛射出急的光芒刺向司馬令,司馬令大吃一驚,不知道大哥的劍法何以變得如此的犀利無比,也虧得自己在大哥家里學過天元劍法的招數,不然的話今天就會有性命的危機。數十招間,身邊的鼓車已被兩人的劍氣劃的支零破碎,殘缺不堪,兩人在車的支架上跳來跳去的廝殺,忽然見韓天演身子拔起沖著宋真宗疾馳過去,風神劍揮出,劍氣激蕩起層層的漣漪,保護宋真宗外圍的十幾名江湖人士頓時身異處,當揮第二劍的時候已被司馬令的劍鋒擋住,兩人的劍氣將眾人立時逼退約五丈開外。

兩人交手數百招過後,韓天演知道在司馬令的保護下無法殺掉宋朝皇帝,眼見得自己帶來的九名高手已有兩人受傷,心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撇了司馬令,揮劍向圍攻自己的同伴的眾人殺去,數招間,又傷卻宋營十數名高手,將那些同伴救出重圍,一路劍氣飛起殺出了重圍,回到遼營。

險象環生的突情景,竟然讓宋真宗氣憤不已,在兩軍交戰的時節,大遼國計窮力竭卑鄙無恥竟要刺殺朕,這一下激起了宋真宗趙恆的怒火,不听眾大臣的勸阻,傳喻重新推出鼓車,不避流矢,上車擂鼓助威。眾軍士看到天子又上車為軍擂鼓,登時勇力倍增,狂叫著揮起手中的兵刃排山倒海般的殺向遼軍,遼軍擋不住這支鼎沸的軍隊漸漸的向後退卻。

蕭太後知道此戰關乎著大遼的命運,也顧不了許多,揮動寶劍站在車上大呼,遼軍才漸漸的穩住了陣腳。眾遼將奮死向前,遼軍統帥蕭撻凜揮動白虎曜日大刀力斬宋將十數人,帶著數位部將在前匹馬單刀闖入宋營一路砍殺,不一會就殺出一條血胡同,當停下手中刀的時候,見到數十丈以外的宋真宗正在那里擊鼓,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帶馬韁向宋真宗沖了過來。

這邊的弓弩手見蕭撻凜向皇帝沖來,紛紛放箭,可是都被蕭撻凜凶猛的刀法所撥落,眾大臣見狀心急如火,正在無奈之時,就見司馬令從身邊的弓箭兵卒手中奪了數支弓箭飛身上了鼓車。那司馬令的箭法跟巴天雄所學,在前一段時間與秦嶺五杰相處的日子里,巴天雄將自己的天下無雙的弓法曾傳授與司馬令,故而以司馬令天賦一學便會。司馬令登上鼓車將三支弓弦合在一起,運起內力拉起兩只鐵箭,弓弦響處,兩支箭一前一後,帶著劃破空氣的響聲向蕭撻凜飛去,蕭撻凜正往前沖,見弓箭飛到忙用大刀一撥,萬萬沒有想到那把重約一百三十斤的大刀竟然一沉,那只鐵箭射進了刀身,嵌在了刀面,蕭撻凜一驚,剎那時第二支鐵箭已至,還沒有揮刀,那只鐵箭登時穿過頭盔洞穿蕭撻凜的頭部。蕭撻凜一雙驚恐的眼楮看著前方,手中的大刀還舉在手里,鮮血和腦漿順著他的後腦往下流淌,也見不活。

數位遼將看到自己的統帥中箭,上前奮力戰退逼來的宋軍死命奪回蕭撻凜的身體回到遼營,蕭太後看到蕭撻凜中箭,忙鳴金收兵。此次戰役遼軍損失五萬多人,傷卻遼將數十員,可謂是元氣大傷,等回到大帳蕭撻凜已經氣絕身亡,蕭太後放聲大哭,帳下眾將無不掩面流涕,翌日,遼國三軍舉哀,澶淵城下一片悲嗆。此時,宋朝黃河以北各軍已切斷遼軍的歸路,數路軍馬正源源不斷的向澶州進,蕭太後與遼聖宗一听到此消息頓時感到茫然無措。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劍之神最新章節 | 劍之神全文閱讀 | 劍之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