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之神 上卷 第二十一章 憶己苦難增豪情

作者 ︰ 蕭哲

司馬令自從在河南剿滅了清風幫以後就獨自去了太行山找了一個山洞養傷,在這些日子里他感到自己以氣馭劍的功夫運用起來實在是太耗內力,加之‘三清劍法’原本又極重內功的依托。說閱讀盡在清風幫一戰,內力幾乎耗月兌,司馬令暗想如果是這樣,以後將來遇到強敵,自己的內力如果耗盡,難免不敵,偏偏自己在出劍時往往都是幾乎用內力逼出劍氣,固然威力極大,但也不能長時間的使用,‘太虛內經’里強調了行氣內功的法則,他早就了然于胸,而‘元悟釋’內所載的是怎樣使氣、意、神三者統一,想到這里司馬令,又闡悟著‘元悟釋’上所載的解釋,其中有一句他當時記住了只是簡單的理解後,就再沒有回味,現在想起來頗有點很值的琢磨的地方,司馬令想想就將這段經文默寫下來‘元為本、氣為先、神至髓,道同法則,以神和氣,以氣培元,方得一線,以元會神,神之漠然,然三合聚頂,猶現方華,合聚以散入經脈,匯入氣海,走泥丸,踏丹田,直抵會元,其力之聚游關乎命宮,通達少陽,少陰,拘任、督兩脈乃為渾天,神之為表,元之為本,氣之為里,神氣化合,元關自現,猶三脈合一,如江河匯入大海,力之不懈也,’看到這里,司馬令眼楮一亮,司馬令原本就是天分極高之人,再加之這幾年的歷練,更加使得他對事物的理解有獨到的見解,就將這幾句反復的理解、闡悟。

兩月余,再當司馬令揮劍的時候,身子飄飄如燕,劍氣到處,樹木紛紛被劍氣所斷,興致酣處,提足內力一招‘太陰旋轉’就向兩丈遠處的一座突出的山峰劈了過去,‘轟’的一聲,那山峰竟擋不住這氣勢如虹的一劍,頓時被劍風削掉一小半,司馬令這時感到自己的內力竟沒有絲毫的不足,每一劍都是那樣得心應手,游刃心間。

在冀州的五省盟會的大廳里,大家將少林寺達摩堂慧同大師接入正廳,茶畢,慧同大師听到大家聚到這里就是為了那位‘冷血劍客’雙手合十,嘴里不住的「善哉,善哉,想必是那小施主,有極大的悲情緣由,才會有此非常之事,所謂‘愛恨因果,皆有緣起’我輩當細細查訪,了解詳情,化解了這不解之爭,方為善舉。」

慧同大師又听了群豪遇到的事情,談起那人的武功,慧同大師問明了招數的細節,臉上一片凝重。

「難道大師知道這劍法的來歷。」豐臨潮看著慧同大師一臉的凝重問道

「貧僧知道有一種劍法,自今失傳已久,知道當世只有敦煌先生通曉四十二招,此劍法共有九十六招名曰‘三清劍法’屬道家武功中劍法之最,是道家鼻祖李耳直傳三十二代弟子所創,以道家‘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靈寶道君’三清為名,此劍法又分為上清劍法三十二招、元清劍法三十二招、太清劍法三十二招,此劍法極重內力的修為,並以‘太虛內經’作為內功的修煉方法,注重以氣馭劍,內力高者往往劍氣殺人于無形之中,听說此秘籍劍譜在六十年前被一個叫‘武痴’的怪人掠去不知蹤影,如果這少年使得正是三清劍法,又是正邪不分,那麼武林怕是會有一場劫難。」慧同大師緩緩的說道。

「太虛內經?請問大師,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內功心法?豐某在江湖三十年怎麼沒有听說過這部經法?」豐臨潮不禁有些好奇,今天突然听到這聞所未聞的武功大為興奮。

「出家人不打誑語,那‘太虛內經’的藍本相傳是真武大帝祝融得道成仙時所創的功心法,主要是以修身、養性、強健體魄為根基的,後被真武大帝座下一個天分極高的弟子,名叫元德真人經過不斷的參悟修正,體會到里面包含著一套極高的內功心法,經過不斷的演變與修正最後成為當世無雙的以道家為基奠的武功秘技。這本心法最後與‘三清劍法’一同在江湖中消失,貧僧也是在佛家真經中得知此事,當今想必在江湖中知道此事的人以極為少見,六十余年前習武之人就是活在世上也有八十余歲了,所以知之甚少,也絕了傳聞。」

眾人听罷默默無語,劉一台有些不安︰「天下眾多高手,以少林的聲望當約之當世的絕頂劍客除此一害,依大師看如何?」

「事情還沒有定論,是敵是友還沒有劃分,就聚集天下高手欲除之而後快,以趁劉兄的心願,嘿嘿,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想劉兄比我更清楚。」莫文清有些忿忿分的說道。

「呵呵,依莫兄的意思是將來這小子將天下的武林人士屠盡殺絕才能分出他是敵是友?這種言論豈不荒唐,我是為了天下武林著想。」劉一台不緊不慢的辯解著。

莫文清一听就有些賭氣︰「以在下的意思並沒有說這人當前就是我們的敵人,試想如果這人與天下武林正派為敵,早就把在下一劍殺了,到現在我不會坐在這里,他畢竟手下留了情,包括你劉兄在內,難道不是嗎?」

劉一台听到此話,臉上不禁的微微一紅,很明顯的意思莫文清也在告訴了眾人,他劉一台的命也是從人家的劍底施舍活下來的,可這原本就是事實,但他劉一台在‘風雲十八劍客’里排名第十六,怎能當著這麼多人認可這事實?心中有些惱怒不已,臉上已有慍色︰「莫兄難道要試試在下的劍招?」

「不敢,我可不是你劉大劍客的對手,有本事你就去找哪位‘冷血劍客’比劃,犯不著莫某做你劍下之鬼。」莫文清口無遮攔的說著。

「你……」劉一台勃然大怒,忽地站起來戟指著莫文清。

看著兩人橫目相對,再要鬧將下去說不定就會立時動手,包仲元早已心灰意懶,也懶得管他們的爭論,豐臨潮趕忙站起來制止了二人的爭吵。

大廳里坐著北方五省的頭頭腦腦也紛紛勸解著二人,劉一台才帶著惱怒坐子。

「善哉,善哉,貧僧倒是同意莫施主的建議,在沒有了解事情的緣由,先不與其以敵相對,如果是友,先行與其對決豈不是又樹立一武林強敵?此事需慢慢查訪,探明來緣,方可以證別論。」慧同大師雖然在年齡上沒有在座的好多人年齡大,但他在武林的聲望毫不亞于少林方丈慧玄。此話一出,眾豪杰紛紛贊同。

就在這時,家人報說泰山派掌門絕塵道人求見,豐臨潮與慧同大師協同眾豪杰趕忙到門口迎接,那絕塵道人六十余歲,紅光滿面,身材高大,此人雖然六十多歲但性格像年輕人一樣,極為好斗,使一柄青銅寶劍,在‘風雲十八劍客’中排名第十。那絕塵道人一入座茶畢,就風風火火的說起泰山派一十七人在風陵渡遭戮的事情。

「我泰山派一眾弟子追殺魯北‘平原三梟’最後在晉南稷王山將其趕上,苦戰一日將其誅滅,沒有想到在風陵渡遭遇一個無名劍客,將我派一十七名弟子全部殺掉,據目擊者說是那人在二十多歲的年齡,身背一把烏青的長劍,因乘船之事與我弟子生爭執,只是瞬間,我派弟子還沒有還手就橫尸就地。老道我在江湖還沒有見到如此皂白不辨霸道的手段,其人公然與武林正派為敵,眾位英雄今天都在此,老道想听听眾位英雄的高見。」

劉一台一看絕塵道人有些急躁,原本他就想讓武林聚眾除掉這位‘冷血劍客’,就在旁邊陰陰的說道︰「道長有所不知,這個人還殺了我們隨我們前來的一人,我們已經交過手……以這里大家的意思,是想分清敵友以後再作定論。」

絕塵道人一听︰「分清敵友?他殺我武林同道現在已有幾十人,還要區分是敵是友,請問,這是誰的高見?」

「阿彌陀佛,絕塵前輩,這也原是貧僧的意思,有道是‘時事皆有緣起,萬事總有由頭’想必前輩比貧僧更知曉其理,待事實查清,方可以事定論,絕塵前輩的意思……」慧同大師起身承擔了所有的問題的焦點。

絕塵道人忙起身舉手還禮︰「原來是慧同大師的意思,恕老道莽撞,但這人命懸懸之事,曲直內情已白,難道大師還要再容這小魔頭現世貽害武林?」

豐臨潮就把大家剛才議論的事又跟絕塵道人說了一遍,絕塵道人不听還好,一听不禁怒氣填胸︰「看來大家是怕了那小魔頭,老道可不怕,老道這就去尋找那小魔頭,找到以後一劍殺了豈不干淨,咱們後會有期。」

眾人苦勸不住,眼看著絕塵道人帶著眾人揚長而去。

那絕塵道人自出道以來,三十多年在江湖上罕逢敵手,在論定天下‘風雲十八劍客’排行榜的時候,他被排在了第十位還不服氣,揚言要與排在自己前面的九大劍客一較高下,費了三個月功夫找到了排名第九的‘地煞劍’顏士卿,兩人你來我往的較量了四、五百招,最後顏士卿一招‘巽風易手’將絕塵道人逼住,使他無還手之力。絕塵道人自覺劍招遜顏士卿半籌,絕塵道人原本就是性情中人,豪爽絕倫,就哈哈一笑棄劍認輸,方承認自己在‘風雲十八劍客’中排行第十不虛自己,以後也就再無異議。

司馬令只身來到東京,他已從溫飆嘴里得知當年指使殺害他全家的是現在當朝宰相王欽若,當時是王欽若聯系丁謂派人攜重金指使清風幫在司馬鄴在流配途中下此殺手。司馬鄴在朝廷查明他們一伙為害百姓的事實,用盡一切辦法阻止王欽若、丁謂一黨繼續為禍朝廷。當時王欽若只是朝廷的參事,他也知道,以真宗對王欽若的寵信,王欽若登上相位是遲早的事情,他也只有在有生之年利用自己對真宗的影響不讓王欽若拜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劍之神最新章節 | 劍之神全文閱讀 | 劍之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