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軍史評論 彭志文軍事思想 解析台軍戰略︰特種戰只是心理嚇阻戰術!

作者 ︰ 彭志文

8年1o月21日,馬英九正式向台灣軍方提出「守勢防御」的戰略主張。據說馬英九是深受了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爭演習系」副教授威廉?莫瑞的影響。這個美國人專門研究中國海軍,頗有名氣。莫瑞對台灣的防御提出了「刺蝟戰略」的建議,即「加強近身自保,讓敵方無從下手」;莫瑞認為台灣應固化掩體、使用快干水泥修復跑道、貯存能源與糧食,並著重反登6能力以使解放軍無法上岸,包括對水深1o尺以下的海面全面布雷。

網絡上炒作的「台軍的特種作戰」,「巡航導彈等反擊,或深入到大6縱深,以攻為守」的想法在技術上不可行!除非台灣的目的不是為了自保,而是幫美國打擊中國國力或阻撓中國強大。否則,純軍事上意義是不大的!

特種作戰要的一點就是突防,即突入到敵人的縱深。無論是強突,還是秘密突防,都有一個成功率的問題。台軍的空軍實力、飛彈實力根本就沒有可能突破我們的第一防線,打到第二線或第三線去;即使有少量滲透成功,人生地不熟,難有大的作為,「以攻為守」更是痴人說夢,這樣的特攻突擊隊隨便調一個武警大隊就可困住它。

代價高昂,「肉包子打狗」的特種戰術在台海大戰中是不值得的,不管是哪一國的特種部隊,都會去執行一些危險的任務。但那不是去送死的,雖然可能返回的概率較小,但完全沒有生還概率的行動,我想沒多少職業隊員會報名的。特種部隊畢竟不是神風敢死隊!

目前台軍執行特種戰任務的部隊主要是862旅,該旅下轄著3個特戰營(包括2個基干特戰營和1個特戰支援營)以及旅直屬單位如通信連、搜索連、工兵排和憲兵班,全旅平時編制人,戰時則將兩個基干營加以充實。近來,據台軍內部人士透露,862旅配備被稱為「重狙擊之王」的「巴雷特」重型狙擊步槍,正在準備接收由空軍騎兵旅移交的幾個特戰營。特種作戰的投送運載工具,台軍特戰旅在空軍騎兵旅運輸直升機的支援下實施快機動,主要任務是在大台北區和主要港口、機場與解放軍空降特種部隊作戰。

滲透到大6縱深的實戰經驗和載運工具都是台軍所不具有的,除非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持。至少目前,美國不可能公開提供給台軍,技術上做不到就等于是空談。台軍叫囂著「特種作戰」︰遠程滲透,「敵後」偵察等大話空話,演練的還是橡皮艇泅渡,蛙人潛水等短程科目,這樣的水平能滲透到大6的縱深三峽去?

很顯然,「特種作戰」只是台軍放出的煙霧彈,既希望在我軍進攻台灣有忌憚,或者把解放軍的防空部隊牽制在內地的重點目標之上;是一種心理嚇阻戰術,又是一種政治需要。其中政治用意要遠大于的軍事意義。我們一旦選擇了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也就是說軍事行動已經佔到了主導作用,這個時候台灣再打政治牌,即使導致我們在政治上失分,也不是解放軍需要去考慮的。解放了台灣就是最大的政治意義,過程中的一些損失是沒有必要去太過在乎的。

現在,台軍搞了一兩次演習,在大眾面前作了一下秀,喊了兩句口號,這是政治炒作的需要。馬鼎盛(在新浪軍事博客推的博文中有見他的大作)就人雲亦雲地相信了,用「台軍寄望于特種作戰」的謬論來糊弄普通的網友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誠然,台軍高層可能會有「襲擊三峽大壩」之類的計劃,但那最多只會作為台軍的輔助戰術。一種思路而已,能否用于實戰,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要終結掉台軍的這些想法,只有快,突然地起攻擊,打掉它的指揮系統,軍事基地和飛彈陣地,讓它沒有還手之力。

台軍的特戰旅官兵人不滿五千,即使戰時迅擴編,最大兵力不會突破八千。而且由于特戰隊員訓練所需時間較長,匆匆加入的人員戰斗力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激烈的抗登6戰斗中很快就被消耗掉,很難有富余的兵力去對大6方面實施勝算不大的滲透。面對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我想任何務實一點的台軍將領都不會去做反擊大6的迷夢,台灣軍隊的主要作戰思想,或者真正冀望的是千方百計阻止(挫敗)共軍在台灣本島登6。如果台軍做不到這一點,不能把解放軍消滅在灘頭,它即使把導彈、炸彈丟到北京,丟到三峽,解放軍也不會停止攻台。

特種戰,尤其是對大6縱深實施打擊,對于解放台灣的軍事行動來說是隔靴搔癢,既不能阻止共軍狂飆般登6狂潮,也能真正遲滯,或混亂我軍的後勤供應,沒有多少的實際意義。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用V2火箭攻擊倫敦,不可能挽回覆滅的命運。同樣,台軍的特種作戰只會引解放軍更加地猛攻,把僅存的反擊實力暴露在對方的火力下。

如果如馬專家聲稱的那樣,台軍把希望寄托在特種作戰上面,那台軍就離滅亡不遠了!我認為台灣軍隊不會那麼傻地去舍本逐末!台軍攻擊大6縱深的特種戰,至少到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水平,只是一種心理戰術,沒有必要去太在意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彭氏軍史評論最新章節 | 彭氏軍史評論全文閱讀 | 彭氏軍史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