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410章 欲拒婚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什麼。把珍妃那個妹午嫁來給我。他要干什麼。」茶曰引不正式下達,劉克武就先接到了陸建章的報告。驚容滿面間,劉克武叫著說完,在公爵府蓮園的正房來踱起步來。

坐在邊上還在哄著女兒的馬翠蓮,卻在劉克武的驚叫之後,笑望著劉克武說到︰「夫君為何如此驚訝呢?咯咯,皇上把珍妃之妹嫁來甘願當側室,這是皇上為了顯示對你的恩寵,你該高興才對呀?而且。听聞那個模兒縣君,也的確長的比珍妃還漂亮呢!」

「胡說什備呢?安心的看孩子吧!這是政治婚姻,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朗齋,召哲子、蓮伯、宗光、湯生、季直來我府中,我先去靜園等他們,你現在就給他們打電話去。」劉克武沒好氣的瞪了還在那高興的馬翠蓮,轉身走出了房間。

應了一聲,對著蓮兒躬身一禮,陸建章緊隨劉克武走出房間後,立即就在聶憲藩的指引下找到了最近的一價有電話的房間,給復興黨現已為大眾公認的五大智囊打去了電話。

公爵府在新年到來之前,已經經過了簡單的修算和重新的規劃。西面的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的府邸、南面的棍王府在他們的後人牽連入午門事件後,全部被查封。經過臨時咨議局的決議,全部劃入了公爵府。

如此一來,整咋小什剎海一帶,就只剩下了吞並了慶親王府的醇王府、吞並了阿拉善王府和十王府的恭親王府加上劉克武的公爵府這三座大府邸。劉克武的私人收入乃是當今天下之最,所以在剿滅維新黨那個最大的政敵之後,也就一揮手把六十萬銀圓交給了兩位夫人和建設部園林署的一位四品主事。

前九園、東西兩側各九園、後連十二圍,此時的公爵府光是正統相連又獨立的的子就達到了三十九個之多。在什剎海一帶,新擴建後的公爵府與其他兩個王府從規模到布置上,已經是不相上下了。

穿行在自家的大宅子中,劉克武的腦中卻是一刻也不停歇的思索著向西側的靜園走去。該死的悲劇皇帝,居然想出了這樣的損招來收買自己,還真是夠毒辣的。如果是換到從前,也許皇帝能把自己的妻妹賜婚給一位大臣的話,那的確是無上榮光的事。但此事現在換到劉克武的身上,卻是全然不同了。因為劉克武不是那些真正的狗屁忠臣良將,是一個胸藏大志的篡興之人。

之所以遲遲不把光緒從龍椅上趕下去,主要還是因為此時對滿人的分化、打壓、分食計未完成。借著午門事件,滿人的二十萬貴族是給趕到了三江平原那荒原上去了。但是,中原地區可還是存在著至少兩百八十萬滿人。

再加上那些已經習慣了當滿人奴隸的其他民族尤其是數量最大的漢人群體,劉克武不直接讓光緒從皇位上退下去。就是明白一旦皇權失則天下大亂矣。己不忠于君,則難求他人忠于己。

其次,很多政策上的東西,還是暫時需要光緒這個悲劇皇帝繼續悲劇著替自己扛下去。這是一場需要很長時間來進行的謀、逼、篡、奪大計戈」可是這位悲劇皇帝,現在居然使出了這麼個招,想來拉攏自己重新忠誠于他,坐到了靜園正堂雲暖齋內時,卻是心中惱怒成憤的。

不要說那本身就是個滿女,單是其屢次想要賣官的珍妃之妹,如此無德之人的妹妹,劉克武也不能相信她會如何的有德的。娶妻可以無貌,然則卻不可無德。

蓮兒秀外慧中,最近又在京師大學堂里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學習著西方文學。無論從見識還是出身上。都是完全可以參與到劉克武的從政事上的。在山東時就養成的規矩,卻讓她從來不真正去過問和參與政事情。

即使是涉及她父、叔的調動任用上,蓮兒都是避之三舍、從不言問的。這就是女人的上德,不敢于男人做事,才是一個國家聳權者家寧之基礎。

再看茹兒,性好動、人爽朗,偶而會爆出一些政見,卻都是針對小日本的仇恨之詞,也只是類似牢騷一般的說說而已,從不真正去干涉劉克武的思維和決策。論軍事見識上,茹兒是從遼東一路緊隨著劉克武走到今日的,她在軍事上其實是有言權也有一定見解的。

結果卻是,即使是劉克武在枕邊向她詢問一些她的見解時,往往都被她一個輕輕的吻、一咋小輕輕的翻身給避而不答。不干預政事,在劉春茹的言行中,表現出了她是不願學妖後、甘心當一個守家婆的。也正是如,一爵府現在才會和睦滿園、才會祥和泰

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回希望自己的女人去參與到自己的工作上。作為一個掌國家大運者,更不會真的去希望自己的女人將國與家混淆化。除非,那個男人本身就是無能之輩,只能去吃軟飯、靠女人。

而珍妃在政變之前,就曾經竄通後宮那些個小太監們,賣掉了幾介。翰林和幾個光祿寺的職務,為她謀取了一些私利。在擒殺妖後之後,也是屢次想讓劉克武幫她安排些無能之人進入內閣,可惜都被劉克武給嚴詞拒絕了。干政之心,已然大露。

光緒的這次賜婚,劉克武在五大謀士陸續趕到落座之後,也猜出了該是珍妃倡的。光緒已經是失去了真正的大權,珍妃想要繼續斂財賣官,也只有她的妹子當籌碼來控制劉克武才有繼續的可能。

想清楚光緒賜婚的真正目的和意圖,劉克武將自己的猜測在五大謀士坐定身後說了出來。說完之後,才說出自己召這些人來公爵府的原因︰「諸位,此賜婚,在下欲拒之。不拒,則公爵府以後就將無法再為我黨之中樞、無法在廉守安宅。故,望各位幫在下想想辦法,該如何拒此賜婚

其實在一進公爵府時,五人就已經從親衛營那些官兵的口中知道了劉克武夜召眾人來見的原因。嚴妾的職務最高、資歷最老,他在劉克武說完後,第一個接過了話,皺著眉頭說到︰「此為皇上欽賜婚約,若非我等現在即變國體為共和,則斷然拒絕定然遭天之唾言之。」

「若不拒之,則又真如總理所言,今後這公爵府恐要先烏雲迭起一翻了。拒君賜之婚,除非有十足德理方可為之。如相反,則必成天下言攻之重矢之的也!故而,在下以為,此事總理還需要慎之又慎乎嚴復念念而語,他的話說完人又坐回到他自己的位置上。

劉克武听完他的話,卻是哭笑不得起來。這不是說的廢話嗎?誰不知道拒皇婚那就欺君抗命?誰不知道,皇上賜的婚沒有特殊原因、沒有十足的封建禮教中道德觀念上的強詞是不能去拒絕的?

看了著嚴復,坐在他對面的張寒這位已經出任工業部長的狀元,在沉思片刻之後卻接過了話。他望向劉克武說到︰「拒之有法,然則若拒之,正如總理所言,除非即行共和,否則外有洋人將亂論、內有諸異黨會公然站出與我黨對抗。故,在下思索,與其直拒不如婉順而順水推舟、以其計引為我用更為上選也!」

「季直此言何意?難道,真讓在下娶那滿人女子當側室?」劉克武一听張塞居然言中之意是讓自己順水推舟、以計制計,當即就急了起來,盯著張塞繼續言到︰「滿人退化已至極度,難道季直你要讓在下的後代里,也出些個生育能力低下、智思無良之徒不成?」大驚轉目,望向劉克武,張寒一臉不解的問到︰「總理此言何意?何來退化?怎又引出這生育能力低下?怎又回致君之後人智思無良了呢?」

苦笑搖頭,劉克武回望張察,笑著說到︰「季直也是光閱西洋著作,也是號稱于現代科學上是很有見解的,卻怎的就忘了西洋之進化論之論述呢?咱們腦袋上那些皇帝和貴族們,你見過哪家如咱漢人一般,子嗣成群了嗎?都沒有,無論是皇家,還是那些王公貴族們?哪家不是人丁愈凋零、智思之能日愈倒退乎?」

听聞此言,嚴復不等張寒接話,先搶過話,笑語言到︰「總理是說,滿人都已退化?哈哈,不會吧?這天演之論,到了總理您這居然如此用到了滿人身上?」

轉頭看了一眼嚴復,劉克武側了側身,讓身體正對上了他,接話說到︰「最簡單一個道理,滿人早期不允許滿漢通婚,而滿蒙八旗,早在進關前和進關之初,即已是三代必聯姻。最嚴重時,更是姐妹嫁兄弟,生出後代再回嫁其娘家來親上加親。依天演論之述,其種源已近至雷同,同者何難保其進而非退乎?」

「康熙朝之後,諸王公世家,經常出現子嗣無繼。其中確有征戰和天折者,然按一個正常人的生育能力來看,漢人一個農民一個老婆,十五成婚至四十五,至少也能生育出十到十五個子女吧?那些王公們,哪個不是吃的比農民好?哪個不是三大一小補、五天一大補,卻何時見過有一人數十子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