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383章 午門前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品在李鴻章汛沫的組團從天津踏卜了新任科技大臣魏湘出川示青島造船廠毒年自行設計、制造出的「遠望號」大型客輪,向德國進時,北京的午門外,卻生了更讓全世界震驚、全中國漢人拍手稱快的大事件。

午門,紫禁城的正門。東西北三面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檐黃瓦房殿頂。

東西城台上各有底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檐攢尖頂闕亭一座。威嚴的午門,宛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故俗稱五鳳樓。

午門有五個門洞,可是從正面看,似乎是三個,實際上正面還有左右兩個掖門,開在東西城台里側,一個面向西,一個面向東。

這兩個門洞分別向東、向西伸進地台之中,再向北拐,從城台北面出去。因此從午門的背面看,就有五個門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說。

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

在滿清王朝整個統治期間,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宗室王公出入只能走這正門右側門。左右掖門平時不開,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文武百官才由兩掖門出入。

午門正中門樓左右的兩座闕亭,內設鐘鼓。何時鳴鐘,何時擊鼓,都有規定。皇帝祭祀壇廟出午門鳴鐘;皇帝祭祀太廟時擊鼓;皇帝升殿舉行大典時則鐘鼓齊鳴。這座象征著皇權至高傳遞、朝臣與科舉最高的決策重要城門前,卻在光緒廢旗供、改爵制的第三天早上,擁滿了人。

這些人,多數都是身穿官服,胸前都是以文雁武虎的補服、頭上也都是至少以青金石為頂的四品以上頂戴之人。哭嚎之聲,從寅時三刻起,就已響徹在這本是莊重異常的紫禁城的正門前。

負責守衛午門的,是近衛軍步兵師二旅四團的官兵。在寅時初起,他們就看到這些人陸續涌到午門前,但是因為當時按劉克武頒布的新規定,所有的官員包括內廷的官員,還都應該在睡覺,也只能是暫時維持著不讓這些人再向前靠攏。

按著新的安員辦公規定,利克武給所有的京城四品以上常用官員,全都配備了戴姆勒最新研究完成的「奔馳一中華牌」轎車,行動上方便迅捷後,該成了每天卯時三亥上班,也就是西法的五點半上班。

幾乎所有的官員,就連皇宮內的光緒,也在改坐轎車到太和殿上朝後,已經半年沒有卯時之前就起床了。所以二旅四團的團長劉克齊這介,劉克武「堂兄」也就下令讓輪休的官兵提前晨起集合到了午門內外,嚴防不理這些陸續涌來的人了。

不理他們的原因,劉克齊早在光緒廢旗供、改爵制當天晚上,就接到了安全大臣、京城警備司令劉朝先的正式通知︰嚴防京城旗人鬧事、遇事控制為主。

從涌到門前那些人的裝束上,劉克齊一眼就著出了他們都是旗人,自然不會去理會他們。但是眼見著旗人涌聚的越來越多,只一個半小小時內竟然老老少少的聚來至少三萬人。

終于有點拿不準改如何辦,劉克齊轉頭看了一眼站在城樓他身邊的參謀長、曾經是劉克武泰山工程營除佞後接任泰山工程營幫帶的許鴻雲,面露疑色的詢問到︰「達齊。咱是不是得給劉總長去個電話了啊?這幫子旗人,這可都三萬多人,不是要真跟咱這兒鬧事吧?」

應聲轉頭,看了本是他上司。卻因為資力上、經驗上都遠不如他,雖是當朝總理親族卻並不太受總理關照的團長一眼,許鴻雲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神情,回到︰「團座莫驚,這些個人這也就是跑這鬧鬧集會、來咋,什麼前段時間上海那邊那樣的請願而已。就他們這些個廢物,給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真鬧大事的。」

「參謀長,您是老人兒,有經驗。

可是,在下卻認為,這幫家伙絕對不是只是來這集會請願的接下許鴻雲話的,是網走上城樓的團副藍從新。他的出身比較特別,他是與趙倜一樣,從劉家家兵中一步步經過了天津血戰、威海戰役爾後進了陸軍學堂、陸軍大學的人。

關系上屬于劉克武的家臣一列,資歷上更是此時復興黨內被嚴復定性稱為「出身可靠、履歷可信、學識可用、任職可先。的「四可人事

在這咋,團里,劉克齊這個團長主持日常工作,軍事調動歸了許鴻雲,但一到了相關政治教導和許多涉及到政治上的事,劉、許二人也只能听他的。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復興黨把支部建立到連隊上,藍從新可是這個團的支部主一。

復興黨的二大上,軍委會議是明確確定了黨指揮槍、黨指揮政、黨指揮一切的。藍從新的話說完站到城樓上時,許鴻雲不禁也只能轉頭盯著他,問到︰「那依藍副團的意思,咱現在就給劉總長去電話?。

「那倒不用,但看這些人這情況,至少咱得給師長去個電話。這都得有三萬多人了,萬一這幫子旗人真狗急跳了牆,咱這三千多兄弟還真未必擋的住。所以,我的意見是請示師長、請求增援。」藍從新說完,用詢問的目光看向了劉克齊。

微微點了點頭,里劉克齊似沉思的說到︰「藍團副說的對,這三千對三萬,看那情勢旗人還在不斷的增加,以咱這些人還真不好攔他們

「那就請團座去給師長打電話吧!我也同意團副的提議。」許鴻雲說完,重新正面望向了城樓下那些一到午門前,就扶老攜幼,在初冬的寒風凜冽中跪到門前那青磚鋪就地面上的旗人。

當支委,團級負責人是藍從新、常委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長、參謀處長、後勤處長和參謀處情報科長。此時情報科長就站在劉克齊身後,政治處長是跟著藍從新一起走上來的,他們兩個表示贊成後,劉克齊立即就給近衛軍步兵師師長鮑貴卿打去了一個電話。

接到電話之後,炮貴卿匆忙起身,罵罵咧咧的穿好衣服,就帶著他的警衛營趕到了午門前。

他剛一到午門前,步兵師參謀長梁存寬、副師長姚忠武以及第二旅的三位主官也都跑到了這里。

他們的腳還未站穩,門前已經在劉克齊打出電話後的二十分鐘內,迅變成了近四萬旗人。一個身穿樓龍服的人比炮貴卿早到也就五分鐘,可他網一站穩身,立即揮舞了下手。整個午門外,就迅爆起一陣高過一陣的嚎啕之音。

乍一听到那山呼海嘯般的哭嚎聲,鮑貴卿還真是被驚的愣了一下。他的資格可比其他軍官老的多,而且還是兄弟倆都深德劉克武器重和賞賜的。只是稍一遲疑後,立即就下達起命令來︰「二旅長,你下去,給我制止他們的嚎哭。娘的,這是大內,他們這麼哭成什麼體統?」

梁參謀長,馬上打電話,給老子把一旅、三旅和四旅的非當值人員,全都給老子調來。告訴他們,十分鐘內,見不著人全都給老子滾進網建起來那北京軍官大學去什麼樣的長官帶出什麼樣的兵,動不動就拿去兵權塞回軍校嚇唬人。炮貴卿跟隨劉克武近四年了,也把這當成了習慣。

濟南一所軍官大學,為復興黨培養了大批的軍官,在劉克武大調兵和大建軍期間,成為復興黨迅控制十八省兵權的最強有力基礎。

建一所軍官大學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四個月北京軍官大學,也就從濟南抽調優秀的教職人員,由已經改任國防大臣、三軍副總司令的馮國璋親自掛帥開了學。

軍校的建設,早在山東時期的克武就借著大辦教育之機,在每個縣都建出了一所陸軍小學和一所陸軍中學。

到府級,則是全部都建起了陸軍學堂。課程上是按高中設置的,也就被人稱為「陸軍高中」了。加上集有的幾個陸軍學堂,山東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完成了軍事院校的層層構件。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軍事教育體系才是劉克武迅控制兵權,人員上能滿足的重要因素。

陸軍小學畢業的,進入部隊上限是當到上等兵;中學畢業生,進入部隊上限是士官長的排副;高中畢業生,進入部隊上限是上尉軍官。只有上到了軍官大學,才有可能逐步提升為將軍的規定,在新南系出身的所有將領們心中,現在都是很了解的。

而現在被編入近衛軍的這些軍官,多數都是劉克武督魯第一批招募的軍警們。論年紀、論經驗,他們其實很多人是無需要再扔進軍校去「回爐。的。所以無論是劉克武說出來踹回軍校學習,還是此時炮貴卿說出來,那都比免了近衛軍這些軍官的職更讓他們受不了。

任誰想想,都會不願意去的。現在的軍官大學里的那些個學員們,平均年齡都不會過二十二歲,可這些已經當了幾年軍官的人,哪個不是二十五歲以上,很多還都是四十來歲的人呢?讓他們跟一群乳臭未干的女圭女圭坐一塊去學習。羞也羞死他們了。

最主要的,當然還是一旦因為辦事不利給扔回軍官學校去「回爐。」馬上就會被人看成是蠢貨、無能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上至劉克武,下至鮑貴卿他們這些師長、旅長們,都是不會舍得讓其離開身邊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