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338章 論康黨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爪乎柱到丁汝昌所坐椅背卜,劉蘇武接著下尖!,「禹世川」北洋水師總督,是不用擔心的。誰動,以水師剛剛重建成軍,朝廷都是不會擅動禹廷兄的。

三省撫蔣,任期都未滿,定也不會輕易變動。」

「那麼,就只剩下在下這個軍政督辦。和各個軍職在身的將領們了。我新南復興一黨,現已控軍權強于任何一黨,此一直以來即為皇上所忌憚的。所以,動將不動吏,此為必然之舉,乃系我等該重點考慮應對之法的事

「您的意思,是皇上會把咱們掌軍權這些兄弟,再變動出幾個撫藩來?芝泉他們倒是可為撫藩人選,但皇上和太後難道不怕再出削軍權反成我等政力之上的強勢嗎?。楊度面色疑雲密布,對著劉克武問完,目光仍是緊鎖于劉克武的身上。

看了他一眼,淡然一笑,劉克武重新踱起小步時,說到︰「要想知道朝廷會如何作為,還得先知那翁老帝師,是因何而被開缺的。呵呵,這才是此翻事之最大重點

聞言皆驚,三人異口同聲的在劉克武話說完時,齊聲問到︰「他是因何遭罷免的?難道總理您知道?」

笑望三人,劉克武走回了自己的座位前。身落椅上,坐定之時才笑著再開口說到︰「能讓那老腐儒徹底得罪太後而遭開缺的,各位認為會是何事呢?在下的看法是,必為那老家伙向皇上力薦那位天天叫喊變法的康南海所致

「什麼?翁同酥力薦康有為?。听到劉克武此言,吳景鐮頓時更家疑惑,接著對劉克武問到︰「小翁同酥其人以保守著稱,怎的就會向皇上保薦那位南海狂生、空談之輩?」

與他對視著,劉克武笑著反問他到︰「你可還記得前日皇上所頒的那份《定國是詔》嗎?呵呵,以皇上的心力,蓮伯兄您認為,那會是皇上自己寫的出來的嗎?何人可執筆爾?唯老帝師也!」

兩天前。在山東和許多《時務報》行覆蓋的地區官民還在關注梅賽德斯事件時,劉克武等人就接到光緒皇帝頒布的《定國是詔》。

光緒要施行變法,而他所要做的那些事,事實上都已經在山東和江蘇、安徽兩地在推行,並且得到了初步的成效。

架空戶部為的是什麼,復興黨諸人都很清楚,就是為了奪取更大的權利。光緒想變法,改全國之法了,復興黨中常會連夜分區討論之後,下的是封鎖此消息的命令。

原因很簡單,若是光緒此詔書一下,劉克武在民間已經形成的威望,必然為帝王之威奪去。

而且,康黨變法之術,直指官、民諸多直接針對滿族政權的地方,是與復興黨的改良,完全背道而馳的。

若被光緒的詔書真的傳達下去,民間必然會有一群人站出來。學著康黨之輩大玩假公濟私的奪權之道。那樣的話,劉克武等人,就必然成為當其沖的被沖擊之人。

與三年前不同的是,此時的山東和蘇皖二地,已真正變了成了復興黨的天下。

所以,中常會下達的封鎖令,是得到了極大效率執行,以致三省之內,無人知那新詔。

至于那詔書的內容,此時被劉克武提出來,坐在邊上的楊度當初是認真的看過的。

在劉克武言落之時,他不禁接言似默念的輕聲誦到︰「數年以來,中件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

「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檳除,眾喙  ,空言無補

「聯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于時政毫無稗益」。

「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以皇帝名義「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後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默誦至結,楊度緊湊的面相舒展開了。

他再抬頭看向劉克武時,已是換上一副了然之色,說到︰「此詔確非皇上文采之所能及也」必為那個老腐儒之文筆和心力,才能成此大文。總理所言只大事大亂之時,在下是知道所指何事了

楊度話音網落,一臉興奮之色的吳景鐮也立刻接話說到︰「明白了、明白了,總理前年即言定的康南海之亂,怕是就要拉開序幕了。總理說的咱們該重點考慮的,當是在此朝局大動蕩之時,我復興黨人該如何應對,是否?」

「是也,非也!」劉克武趁著二人講話時,喝了一口茶。當吳景源問向自己時間,馬上放下了手中的茶碗,言到︰「大亂之中,我復興黨人是該思如何自保。但在下想的卻是,如何利用此次機會,你我兄弟同入朝堂、執掌

懈」

三人全驚,唯陸建章面無表情的站于劉克武的身後,在劉克武回望他時,從袖子中抽出了幾分文卷。對著上面念了起來︰「兩個月前,康有為攜其門生梁啟,于京城棄強學舊稱而建保國會。」

「上咋。月,康梁等人連投奏折,上書請變而得翁婷力助,乃至翁同酥于帝前盛贊並力薦康有為當由工部主事擢升更高要職之事。」

「三日前,康南海也至翁府,秘會翁同酥足三個時辰。第二日,即出《定國是詔》。」

「昨夜,康黨于南城秘會。康南海振臂高談其新政之法。主要內容為教體維新、商經變革、仿效我山東大行新軍之法、辦武備大學堂類同我濟南之軍政大學堂。最為尖銳之事,當為其意政制上所提變法。」

「其政制上的變法,要點有六項。分為裁減冗員、減少八旗供奉之資;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準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直言對君言變等諸國事;改上海《時政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開放言禁,新聞自由;變現之年俸制,為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等。」

陸建章將調查局幾位高級特工做出的總蔣念完,才將文卷放到了四人面前的桌上。爾後,他的目光轉對向了劉克武。

二人目光對,臉上仍然是那標志性的微笑,劉克武接回話回頭掃視楊、吳、丁三人一下,言到︰「呵呵,康南海所請之事,諸位是否感覺多與我等所行之事全然相同爾?唯其于政制一項,卻是我等想提而不敢言而已。」

三人齊齊點頭,楊度垂若有所思的說到︰「這康南海,還真是一個狂生啊!竟敢把改革矛頭,直接對向朝廷的官制和八旗之制上去,這倒的確是比我等膽子要大了很多啊!」

「膽大何用?」見楊度竟有敬佩之意。丁汝昌立即就一臉不屑的搶話言到︰「欲變法,必先掌權。那個南海狂生的手上有兵權嗎?還是他們那些人中,哪個掌握了哪怕是一省、一府之權嗎?狂悖之人、無權之士,叫喊的再想能跟咱們的齊魯新政比美?」

雖是出身秀才,但丁汝昌從軍出仕,所以此時多半更象極一個悍將而非一個政客。

他話正中關鍵。劉克武見時機成熟,馬上就接過他的話,點著頭說到︰「禹廷兄的話言正中重點,那維新黨人手上一無軍權、二無政權,卻敢提出要大變政治體系。呵呵,那他們若想幫著皇上真把那些東西執行出來,又不能輕易被異黨所破壞,各位想想他們會如何做呢?」

「當然是拉攏掌權之人,爾後聯黨對抗反對或抵制變法之人了。」楊度的復興黨第一智囊,還真是不眾人捧出來的。他的話也是一語中的,正中關鍵。

笑看他,再點頭,劉克武似問似說的接話言到︰「那麼以此時天下之局,何人當可為其強助乎呢?縱觀天下,北有武衛軍,南有兩江和湖廣。中間,就只剩我等之新南軍了吧?」

「故而,在下估計,不幾日,康黨之中必會有重要之人來會本帥。而且,極有可能是拿著皇上的聖旨或者密旨前來的。各位還記得當初本帥所言,皇上與太後之間的暗中權利較量吧?呵呵,現在,才是他們娘倆這較量真正的開始。」聞言頻繁點頭,吳景鐮在劉克武言畢後,點頭之中說到︰「不錯,武衛諸軍中,毅軍馬大人、武毅聶大人都已明了于世人,處處必力隨我新南三軍而為之。京城附近,唯剩榮、袁、董三人之軍權。」

「而于政權之上,榮祿雖是得了個直隸總督,但他是太後的人,康黨再傻也不會去向他尋求支持。且榮蔣本就屬後黨中堅,皇上亦不會做妄想得其相助。」

「兩江與湖廣,已然上書支持,但張劉二人畢竟離京城甚遠。鞭長莫及難以為濟也。」

「那就唯剩袁黨與咱復興黨兩派,將為帝後兩派重新爭奪、逐力之重點了。只是不知總理您,準備如何應對呢?」

寧與一群聰明人玩腦筋,不與一個傻瓜當知己。此時劉克武對這話,是徹底的贊同了。面前這三個人,丁汝昌雖是武夫氣已壓過其秀才之本質,卻依然可當得大智若愚之稱。

楊、吳二人的敏銳思維,更是讓自己的每個決定,都會順利的經二人潤色之後,近乎完美的執行下去。

有這樣一群人的相助,在這場即將全面拉開帷幕的政治大風暴到來之時,劉克武的內心是充滿了必勝的雄心的。

對于吳景鐮的問,劉克武卻並沒有立即回答,只是笑而不語。被三人問急了,才在最後扔出了八個字

正是這八個字,決定了中國乃至以後整個世界的歷史,都將從劉克武這八個字開始,徹底月兌離歷史原來的軌跡,而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