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281章 大進展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疑下,吳俊升網要轉身去傳令,劉生武卻叫住了他。匯叮充著說到︰「再多加一條,以後山東大小官員,禁止再行幼年包辦定親之事。進了將軍府官屬學堂的官員子弟,男女分堂不分校,倡導自由戀愛。以後誰家的兒子跟另外一家的閨女好上了,成親的時候本帥親自正婚並送大禮。誰再包辦的,直接滾回家去種地奔」。

「啊?」這回就連坐在劉克武身邊的劉春茹,都听完後為之大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劉克武這命令一出,那幾千年的傳統可就被破了。那些官員們能干嗎?傳達進朝廷去,會不會又引起官場地震啊!?想到這些,劉春茹連忙拉了劉克武的袖子一下,怯生生的對劉克武說到︰「克武哥哥,這麼做怕是不妥吧!克武哥哥想的是什麼,茹兒知道,可你要真這麼明令了,朝廷里那些人,和地方那些文儒們,還不聯起手拿唾沫把你淹死啊!」

轉頭欲言,但一看到劉春茹那幅樣子,劉克武立刻就清醒過來。的確,現在朝廷里兩黨聯手針對自己,若再把地方上那些腐儒因此事弄怒了,群起攻擊自己的話,那還難保不真成了月復背受敵。

拉著劉春茹的手,皺著眉頭緩緩坐後,劉克武眉毛一舒展,轉頭對吳俊杰升說到︰「這樣,後面這條禁包辦的規定,就以咱復興社內定規矩密宣下去,暫時不以全山東官場統行,只在復興社會員內部執行。凡鼓勵子女自由戀愛者,成婚之日從社團公中拿出兩千兩獎予新人、雙方家長各獎千兩。凡包辦之人,兒女成婚日,父降三級時。」

「喳這回沒什麼燈想的了,劉克武一直在喊要在年底前把復興社變成政黨,而且要變成一個與西方政黨相近的先進政黨。吳俊升當然也清楚父母包辦婚姻的苦楚,接令後轉身走出了房間。

第二天一大早,張懷芝和趙倜倆人喝了一晚酒,才從書房里走出來。就接到了濟南潘萬才的命令,讓把他們那倆兒子加上潘萬才自己的子佷以及充州所有四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全都送到濟南去。

接到這命令,張、趙二人不禁都感覺很是莫名其妙。怎麼劉克武突然就又想起來幫官員們管教子女了呢?但潘萬才的電報中說的很明白,劉克武親下的命令,張、趙二人也只能在當天中午就把四公子全都派人送往了濟南。

山東各地,在劉克武隨後暗訪完幾個礦山,親眼見到基層都在執行自己的政策,再無枉法之人向濟南返回時。所有官員的子弟,都陸續的被送到了將軍府。

在回行的路上,劉克武也知道自己的將軍府肯定裝不下那麼多人。于是,補充的電報到了提學使吳景鐮的手上。將原來的濟南城南城區的十幾個贓官充公大宅正式劃為學務區,成立官屬子弟小學、中學、高中三級一體完全封閉式的新學校區。

所有官員子弟,一進入學務區內,就被吳景謙奉劉克武的命令,派去刃。名各地抽調上來的警察嚴格看管起來。每年只放假兩次,每次一個月。其余的時間,這些官員子弟,就只能在學務區內接受嚴格的軍事化練和進行文化課的學習。

中國人如果教這些當權者的子弟,很難不出現因關系而縱容一些不良子弟胡作非為的事來。所以,劉克武網返行至曹州時,正式電令吳學鐮,校內教師全以洋人充任、軍事教官和體育教師也全部選用西洋軍官擔任。

這樣一來。實際就把這個官屬子弟學校,徹底變成了一個近似濟南武備學堂的新半軍半民學校。

校長由劉克武親自擔任,教育長由吳景源擔任,刮導主任由王士珍出任、督操處主任由法國退役上校密特朗擔任,就連總務處,也被劉克武親自點名由王永江出任。學校的架構一公布,就讓山東大地再次沸騰起來。

貴族學校、官辦大私立等等稱號,很快傳遍了山東大地,成為濟南官屬子弟學校的代名稱。而各地的官員,卻開始以能將他們的子女送入這個學校,做為新的榮耀之事。

原因,其實很簡單,劉克武擔任校長,那這個學校的學生,可就全是劉克武的門生了。老子聳官都靠的是真才實料,兒子現在成了劉克武的門生,那些官員似乎看到了,不久之後他們的兒子比他們更加平步青雲、官運亨通。

官屬子弟學校還只是個開篇,劉克武一返回濟南城,就是接連的下達了一系列強化辦學的新命令。濟南建山東大學堂,在西洋各國學者幫助下,設立出八系十九科。

濟南建正式的山東陸軍軍官學校、青島建山東警官高級學堂、威海建北洋水師海軍軍官學校的命令,是第二批強學政令的主要內容。

第三批強學令,則是明令各縣必須建立起容納至少一千兩百一」一軍小一學、各府州建古可容納兩千人的陸軍高等中卑「在青島建立中國第一個仿織專業技術學校、第一個無線電學校和第一個機械學校。

緊接著,劉克武又下令,揮手撒下一千五百萬兩白銀,興辦青島海事國際學校、威海海事學校,在赫德支持下正式確定培養中國人自己的海關官員。並在膠州建立步兵軍官學校、登州建工兵軍官學校、濟南建省警官大學堂、軍政大學堂等飛所學樓。

這些命令下達完之後,消息一傳入北京城,不只是光緒,就連躲在頤和園中的西太後,都徹底被震驚了。八千萬兩,用到辦學上劉克武就撒下去近三千萬兩。加上大批洋人越洋而來,讓這些學校都以驚人的度崛起、建成,帝後怎能不驚?

驚歸驚,帝後的想法卻完全相反。

西太後的特使還在滄州那玩女人呢,但她已經把劉克武看成了她的支持,所以那個老太太得知這一切之後,立刻就逼著光緒下了新聖旨。

按著西太後的意思,光緒將劉克武的官職變成了山東軍政督辦大臣,去掉了原來的鐵路和水師督辦衙門。兩個督辦衙門一合並到一起,劉克武馬上又上奏折,請準將潘萬才等武將調籌新建鎮邊軍。

先是請建山東鎮魯軍、江蘇鎮武軍、安徽鎮淮軍三新軍,以強防務。張寒回到濟南以後,劉克武又聯名兩江總督劉坤一聯名上奏,進行兩江與山東的軍政官員大調動。光緒想反對,可西太後那一日三召之下,他也只能照著二劉開出的單子,全都準了二人所請之事。山東的撫藩到了年底,變成了楊度為巡撫、吳景源改任布政使。二人之下也正式確定了八使道分治體制。

山東的八使道,也分別換成了宣慰使侯維生、漕運使張弼士、按察使毓賢、提學使李芳華、武備道陸建章、鹽運使王士珍、參政使孟洛川、通政使張寒。八使分權名義上是協同撫藩辦公,實際上卻連巡撫和布政使,都是只能听命于劉克武的。

在江蘇的人事上,奉春 東底正式調去當了江蘇新任巡撫,一上任就在劉坤一的支持下,在江蘇官場又揮起了屠官大刀。馬龍潭改任江蘇布政使,直接從劉坤一的手上接管了江南制造局,讓濟南制造局的機械來源和零件來源,更加有了穩定供應。

調動調整之後,劉坤一實際上明白,他是廉頗老矣,與其與鋒芒正盛的劉克武為點、官權鬧翻臉,還不如在給他自己留條路,日後也好在為他的後人從劉克武這謀點好處。

于是,江蘇的八使,到了年底的時候,也全都變成了復興社成員清一色執掌大權。

嚴復和王永江,經過這次的調整,分別變成了安徽的巡撫和布政使。他們手下的八使,則除了一個武備道是楊士琰調任外,成了清一色的馬尾學堂畢業的復興社成員。

等到光緒下聖旨,欽定劉克武臘月初五迎娶馬翠蓮、臘月十五迎娶劉春茹,兩樁賜婚聖旨下達的時候,從國內到國外,都已經在明白,劉克武實際上已經架空兩江總督、割走直隸一省。

通過官員的一系列變動,劉克武實際變成了名非總督、權總督的真正一方封疆大吏。等到了大婚將至的前五天,三支新建的鎮守軍,也全部完成了組建和武器裝備。

馮國璋的山東提督權限之下。變成了張作霜新軍第一鎮、段棋瑞鎮魯軍兩鎮三萬名常備軍。加上陸建章正名兼任的山東警察司,山東軍警大權全歸入馮國障節制之下。

江蘇提督劉克武的手下,也變成了周鼎臣新軍第三鎮、張懷芝鎮魯軍和曹橫執掌大權的警察司。安徽提督劉朝先的手下,亦擴至熊秉確新軍第四鎮、朱慶瀾鎮淮軍和楊士椅任指揮使的警察司。

三省正規軍總數,達到了十萬余人。而警察的數字,讓西方各國從擴大到直隸、兩江、湖廣、閩淅和湖廣統一行的《時務報》上看到公布的數字後,不禁都為之倒吸了一口冷氣。

山東各類警察彌萬名、江蘇舊萬名警察、安徽舊萬名警察,只是警察的總數,就達到了刃萬人。西洋列強怎麼也沒想到,只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劉克武就在三地真實的抓住了八十萬大軍的兵權。

而此時的滿清,除了袁世凱的新軍第二鎮被遷去保定後,由徐世昌奉命于天津又建了新軍第五鎮外,其他各省雖然都在按光緒聖旨要求籌建新軍,卻沒有一個。地方真能成軍的。

整個中國,實際兵力才力萬人,劉克武一人就抓到手田萬。西洋列強也終于在利克武大婚前十天,將各自的山東總領事,正式派進了濟南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