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251章改軍歌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二人聞令。同時站起了身,只是小一聲應支武則從知新拿起了毛筆,一揮而就很快就寫好了給榮祿和盛宣懷的信。待交入二人手上,潘萬才和吳景鐮轉身告辭。急步走出了書房。

張寥在二人走出去後,才站起身笑著說到︰「人言咸豐、同治朝乃有「今亮。左中堂,今有大智大忠李中堂。哈哈,我看用不上些許時具,爵帥您必可真為當朝宰輔,領我復興社眾兄弟光明正大的,進入朝堂、位及人臣而主宰國之大權啊。您的智勇,可真遠勝當年曾左二相了啊!」

搖了搖頭,劉克武卻是一臉嚴肅的說到︰「我一年少之人,怎敢與三杰相比呢?此時之事,尚未全解。方才本帥還想到一事,好在那徐世昌未現。不然的話,呵呵,怕是還真是要百詞難辯了呢。」

「爵帥之才,三賢已逝的那兩賢若健在,怕也會如李中堂一般,只會垂愛不已、望塵難及吧!不知爵帥所說是何事?會讓您認為能如此大害呢?」張寥話說完,又悠然的端起了茶碗。

用手指輕敲桌子,劉克武不說話,反是直接唱了起來︰「怒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圳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正是新南軍的軍歌之曲,這歌本就是率先被劉克武以後世之曲重譜的。此時被劉克武還算可以的嗓音唱出來,頗有浩瀚氣勢又不缺乏這詞本身的壯志之感。

听劉克武唱完這已經變為新軍三鎮共用軍歌的《滿江紅》。張寥立玄就明白了劉克武所說危處的所在。

他放下了手上的茶碗,盯住劉克武說到︰「四庫之後,此詞已改百余載,爵帥是從何而知原詞之中「匈奴血胡虜肉。這些反詞的呢?還真虧了徐世昌未知我新南軍軍歌竟是如此,不然,怕是不光爵帥。很多將領也都要遭大難了呢!」

面色沉了一下,劉克武搖著又說到︰「此詞本廣為民間所流傳,本帥從民間得的此詞原有詞句。當時也正在戰場之上,也就順口唱了出來。結果就是三鎮兄弟人人傳唱,直至前幾日我看了幾卷四庫之書,才猛然察覺此詞已在乾隆朝就已被改。咳,都怪本帥疏忽,險釀大錯啊!」

話一說完,劉克武整個人都難見的將頭垂了下去。張寥卻在劉克武的話說完,笑著接話目光緊鎖劉克武,說到︰「即是袁黨、帝黨均未現。那咱們改了也就是了。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只需改下這兩句即可,想也不難吧!」

抬頭看了張寥一眼,劉克武卻露出了苦笑,接話回到︰「前幾日看到四庫書卷之上,改的這詞本帥就只能笑之。原詞乃展壯志與宏圖,可真不知當初修四庫的那些人中,何人動手改的此詞。飛食肉、盈腔血。此兩詞一改,原詞壯闊之意,還從何談起呢?原本氣吞山河之詞。這麼一改卻變的曖昧、閑散。又如何能再為軍歌之曲呢?」

的確,這滿江紅,也不是知道乾隆時誰給在四庫全書里改的。改也改的象樣點,改完之後變成一個地道的不倫不類之詞,又怎麼可襯托出軍人該有的氣概呢?

張寥也明白了劉克武話中之意,是說改過的詞語不適再為軍歌。但只是微微低頭思索一下,他卻重新換上笑容看向劉克武說到︰「爵帥文才,向不低也。為何不趁此機會。將軍歌由您親自寫詞譜曲,再成新曲而廣用之呢?」

我去,我的文才不低?劉克武听張寥如此說了,心中卻並未高興,反有些生氣。自己只不過是前世喜好古文,才在穿越來到這個時代寫了那麼幾更象是打油詩的東西。別人捧臭腳一樣的往起捧也就罷了。真正有大文彩的張寥也跟著附庸。這讓劉克武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讓我寫,未必行。可你這麼個大狀元在我這呢,怎麼可能放過你呢?劉克武面色變幻兩下,再望向張寥的時候,卻是滿面堆笑的說到︰「本帥之才,怎比的上季直兄你呢?我看,這樣吧,曲我來譜,詞就有托季直兄您來寫,可好?」

甩包袱一般,劉克武就要把寫新軍歌的任務,摔給他。張寒一听此換,馬上連連擺手,站起身急聲說到︰「風花雪月、銘志弘情之詞我許能做的好,可著軍歌即需磣礡之氣,更需壯威大志內蘊其中。

萬萬不可由我來寫、凹曰甩姍旬書曬)小說齊傘

這倒也是,軍歌非同其他的東西。不用說之前的《滿江紅》劉克武是用的後世通俗唱法,單是將詞配曲,還要與那磅礡壯志藏于其中。讓人一唱就能眸間振奮士氣,那可不是雖然也多年在慶軍中有過軍旅生活的張寒能寫的好的。

見他如此急于推月兌,劉克武腦中靈光一現,突然面帶微笑的唱了起來︰「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看我軍,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孿,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只改了三個,字,將原詞的「二十年」變成了「看我軍」劉克武又是一氣呵成,將自己前世經常會從網絡上那些公會作戰中听到的歌曲中。最難忘的一先唱了出來。

「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張寥听完,竟也隨著劉克武的曲調,復唱了一遍最後一句歌詞。歌聲一停。他立刻雙手連拍,大聲的在口中連說到︰「好詞,好曲,好氣勢!」

稍平復心中激奮之情,張塞將目光重新盯向劉克武。面上依然帶著激昂神色的說到︰「好一軍歌佳作,爵帥之才,何再多謙?能寫出如此磅礡又滿布壯志與愛國之詞,爵帥之才當世罕有人能比也!敢問。爵帥此曲,名該何稱亦?」

靠,什麼老子的才華當時罕有人能比?這不過就是前世一個連街上小孩子都能听到曲子跟著。寶唱幾句的流行歌曲!劉克武心中好笑卻在面上故作沉思了一下,說到︰「滿江紅,銘報國志,展宏圖業。岳母刺字,始成武穆此志。武穆身後。四字可為曲名矣。」

「精忠報國?」張寥目光炯然,問完這話後,又馬上滿臉興奮神色的接著說到︰「好哇、好哇,精忠報國。此曲一出,朝野一知何人再敢說我等意圖不軌?軍歌銘志,爵帥欲精忠誠報國,誰再亂加罪名,那其人就非奸必佞。好一曲,好一曲啊!此曲出,實為一舉多得也!」

我靠!哪跟哪啊?老子只不過報改了一後世的流行歌曲,怎麼還弄出一句多得來了?劉克武聞听張寥之話,不禁感覺驚奇又好笑,盯住他忍住不讓自己笑出來,問到︰「哦?季直兄何言一舉多得呢?」

重新坐到劉克武身邊的椅子上。張寒歪著頭看著劉克武回到︰「此曲名曰精忠報國,何人所做?無真忠真報國大志于心之人,文言人志,怎麼可能寫的出如此佳作爾?此詞一出。則爵帥報國大志,將不容異黨再質疑乎。此曲氣節強于氣勢,氣度強與氣力。連我這文弱之人一听都為之振奮,堪為軍歌選強作也。」

「其三,此曲出,輔以王、吳等人政教之法,在軍中加以時日,必可將效忠國家、報國榮耀之思想根植入每個官兵心中。此為強思之得也。其四,做此曲乃系爵帥,三鎮將士本就已經是忠您而非朝廷。此曲傳下,則軍心更將大歸于爵帥矣!」听完他的話,劉克武雖然是臉上露出了笑容,心底卻不禁又罵了起來︰靠的,你們這群政客!老子只知道軍歌可以壯士氣、凝聚軍心,現在到了你們這,居然變出這麼多的花花繞來。陰險莫過文儒。政客最是攻心,這話看來還真是一點不假!

見劉克武看向他的眼神瞬間萬變,張察可不知劉克武心中到底想的是什麼,還以為劉克武也在盤算著如何借勢做大。含笑再語。張寒又說到︰「借此曲,先傳于軍中,再傳入民間,必可令爵帥忠心昭然天下。到時,異黨再強、再善羅織。怕也會畏殃殃眾口而不得不選擇退避三舍了。」

還真是這麼回事,滿清這些官員們。別的不怕,還就最怕民間真傳出什麼大事來。遠至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前至太平天國大造反。就算吳景源他祖上那位平西王爺。當初起事之前不也是先在民間大造一翻聲勢,才敢起兵反清的嗎?

造反,劉克武越是從遼東到天津,再經過威海戰役和才網結束的山東平叛,就越是不願意再靠戰爭荼毒百姓而奪天下。更何況,劉克武從穿越來這個時代開始,打定的就是篡奪而非刃奪以取江山。所以,造反不要說時機不成熟,即使成熟。不到萬不得以劉克武也是不會真去輕起武力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