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171章 將軍府調兵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劉克文和劉朝先。听到還需要要一個人,登時更加迷茫了。二人異口同聲的,對著劉克武問到︰「何人能參全省之官而不為眾官反敗的?」

將身子重新坐直,炯然的目光看向二人,劉克文沉聲說到︰「原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現任大理寺正卿岑春 、岑雲階。」

本以為是什麼顯赫之人,一听劉克武提到岑春 的名字,劉克文最先露出不屑的表情,苦笑的說到︰「一個大理寺正卿,雖為三品頂戴,但此人卻未有所聞。況且,其父乃系前人督台,若真弄到咱們這來,會和咱們一條心,听仲遠你的使喚嗎?」

淡然一笑,劉克武露出了胸有成竹的表情,說到︰「此人雖名不響,卻執法嚴格。更為重要的是,其父和其本人,與李蓮英的關系十分之近。將此人調來整治吏治,即使其做的過火。內有李蓮英照應,外有其父一群故友、舊僚幫扶,也不會有人真搬的動他。」

頓了一下,劉克武接著保持微笑,說到︰「至于此人听不听咱使喚,呵呵,大哥倒不必為難。想我復興社如此之多能人之士,以群策對他一人,還怕他不乖乖為我所用。如若真的是我等眾人之腦,還不能將此人為我所用,咱們還弄這復興社做什麼?趁早乖乖的混在官場、只求仕途,還謀什麼鳥大業呢?」

詭異的笑容在劉克武的臉上稍縱即逝,劉克武有說到︰「只要他來了山東,我敢保不出兩年,我復興社必多一清肅吏治上的強手。」

論去玩陰謀,此時劉克文和劉朝先,都相信當今天下還真就沒幾個人,是劉克武的對手。能在北洋、清流、後黨、帝黨之間,游走卻不被任何一派視為異己推倒的,在當今天下,也只有劉克武一人而已。

縱使是之中劉克武主要在以大批金銀開道,但以金銀開道之人多了,能在這半年中得多方相助,不為其反噬,也只有善雲謀計的劉克武一人做到了。所以,二人見劉克武如此有把握,也幾不再說什麼了。

三人又談了一會後。劉克武就返回了自己的將軍府。轉日之後,劉克文就與剛返回濟南的胡燏棻、署理著山東布政使的劉朝先一起,按劉克武交代的向朝廷連上兩封聯名奏折,請求改稅制、試行改良律法。

胡燏棻不知道是,最後劉克文還自己上了一封折子,請求更換山東按察使,改調岑春 來魯協助改革諸事中的督理官制和法度的折子。

最後一份調岑春 的折子進了北京以後,李蓮英一听說,立即就在西太後那吹起了風來。

西太後本就對李蓮英寵愛,加上岑春 那個老爹在世的時候,也很得那個老妖婆的歡心。老妖婆派人給光緒傳了話之後,最先通過的竟是岑春 調任署理山東按察使的事。

署理著直隸總督的王文韶一听到這個消息,馬上就采取了一系列的運作,怎麼著他也不能讓他的愛徒成了閑官。最後,給胡燏棻還是跑到了個平漢鐵路督辦的官職,算是讓胡燏棻可以離開山東以後,不至于掛空。

之前連上的幾封折子,則在三十萬兩送到慶王爺手上後,連帶著山東試行改良法度、改良稅法和北洋水師重建計劃一起,被慶王爺聯合著恭王爺、莊王爺以及榮祿一切給遞到了光緒的案前。

三個王爺之中,只有莊王爺不太得勢。但畢竟也是皇親。榮祿實際上此時已經開始變成了西太後的代言人,光緒雖然以「茲事體大,早朝共議」將事情拉到了朝堂之上討論,但那些保守的清流一派,怎麼敢太多和慶王爺以及臥病在床的潛龍恭王爺再叫勁,也就只能爭論一翻後,同意了三大計劃。

水師重建,劉克武願以私財一千五百萬兩墊用,著實讓光緒大吃了一驚。不過吃驚歸吃驚,劉克武兩大公司被光緒知道後,他也只能贊嘆劉克武還真是個全才,而無計可施了。

畢竟他是個皇上,就算再對劉克武的財禮垂涎,也不能隨便弄個什麼罪名就去抄人家的家吧。

更何況,遼東正向北京附近調動的毅軍、駐守天津的武衛軍那可都跟劉克武有著關系,加上李鴻章在回國途中也一封長電報支持山東改良、重建水師,光緒更是不敢打劉克武的主意了。

心中明知道三大事都必然回通過的劉克武,卻並沒有消停。又靜養了幾天之後,劉克武這個山東將軍,終于第一次在將軍府內召見了山東各鎮的總兵官們。

改革軍體,此時對劉克武來說,只有濱州府、膠州府的兩鎮綠營和濟南府的一鎮八旗兵是個難題了。

一坐到大堂之上,劉克武並沒有先對那兩鎮綠營而後一鎮八旗兵下手,而的對著署理兵備道兼著署理濟寧總兵的潘萬才下達了濟寧三個月之內,裁淘現有四千八百名府兵,按新南軍之體制改擴出十二新府兵營,兵員必須滿編達到六千人,協助第一標管制戰俘各營。

濟寧府的團練十三營,則裁汰至六營三千人。裝備全部更換改用府兵淘汰下來的老式單步槍等武器。府兵,則由劉克武先行顛覆二十萬兩,向德國人購買六千枝毛瑟五步槍、向美國人購買兩千把左輪手槍等一應新式裝備。

接著,劉克武依樣對其他各地的府兵,全部按此進行的改編。改編之後,山東全省六府將從現在的兩萬府兵,按兵部原定之數擴充到三萬六千人,裝備全部更換為毛瑟五連步槍和左輪手槍。

並裝備每地一個重炮營、兩個快炮營,其他九營,各地均設置為騎兵一營、步兵兩營、工兵一營、輜重兩營、巡騎一營、鹽政一營、稅騎一營和親兵一營,交由各總兵統管。

六府整編之後,團練之兵也將由此時的兩萬八千人,裁汰至一萬八千人,從而徹底削弱了各地豪強的私人勢力。而團練兵的管理上,劉克武也正式確定了在各地均請過兵部準許後,正式設立團練使之職,職同參將,統管各地團練營。

此外,各地還有四十二個巡防營,劉克武也正式劃歸交給了各地團練副使去管理。團練副使職任游擊餃,格同參政道,官階和品秩上,都要比各地知府高出了半級。從而杜絕了武將見文官階降一品而待之後,形成的知府橫加干涉軍務情況的出現。

四十二個巡防營的裝備,則全由各地府衙負責,全部更換為人手一把左輪槍、一枝馬梯尼槍,並且全改為騎兵。滿員建制的話,四十二個巡防營的兵力若打起仗來,也可參戰達到2.1萬人。

如此一來,山東全省兵員若在改編之後滿員的話,加上北洋水師已定四萬人、新南軍擴編後的五萬人,全省總兵力將達到16.6萬人。孫萬齡的嵩武軍,也將正式被並入北洋水師的軍港防軍之中。孫萬齡本人則正式被朝廷任命為登州鎮總兵、正二品餃了。

看上去,劉克武若完成這次整編,手上的兵權將不少于一個總督。但實際上,巡防營、團練之兵卻不在清朝軍制之內的,因為他們的糧餉,全是由各地府縣負責的。而指揮權上,本也是歸各地府縣的。

府兵,這次成為劉克武爭取更大兵權的一個重要途徑。山東六大總兵,此時濱州是八旗營總兵富察堂阿,膠州的也是綠營總兵濟克齊多,萊州總兵是綠營總兵蘇察。剩下登州由孫萬齡出任,濟寧的是潘萬才署理、濟南的是馮國璋署理、兗州的署理總兵為張懷芝。

山東的六大總兵,已是半數在新南軍將領之手,這才是劉克武要將各地府兵全轉到總兵手上的真正動機。

最後,劉克武看向了三個滿人總兵,笑著說到︰「三位的綠營和旗兵,按兵部諜文,此次也將歸本將軍轄制了,還請三位將軍能夠多多協作本將軍啊。」

三人明知劉克武後台有多硬,借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和劉克武頂撞啊,于是在劉克武的話說完後,三人一起躬身齊說︰「但憑都統大人決策。」

這三個家伙之所以不稱呼劉克武為將軍的舉動,卻露出了他們看不起漢人官員的心態。要不是光緒給了自己個漢軍都統,劉克武還真沒把握能鎮的住這三個家伙。

你們看不起漢人將領,卻要靠我們漢人給你們保江山,三人的稱呼讓劉克武更加決定必須弄走這三個家伙了。

心中痛恨,臉上卻依然保持著和煦的微笑,劉克武對著三人下達了指令︰「調濟克齊多部,即日開赴德州駐防。調富察堂阿部,即日調駐荷澤。調蘇察部,即日開赴日照。你三人抵達後,務必在三月之內,將各部體弱之人、年過而立之人、有大煙癮之人全部裁汰。補充之兵員,本都統自會為你等補足,勿求只留精銳、盡去糟粕,可能做到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