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169章 穩囚取民心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興社內部分派,眾是已經不能改妾的情況的。但只要庇聯凹沾人在自己主導之下,按著一個目標去思考、去做事,劉克武也不再去想太多。

與眾人研究了幾個時辰後,吃過午飯。按著兵部的要求新南軍就奔著山東各地開拔起來。潘萬才帶著他的第一標,直奔濟寧府。馮國樟帶著第四標,則與新南軍直屬部隊一起,向著濟南全開進。

第二標標統張懷芝則帶著他的部隊,向著兵部指定的棗莊縣行進而去。第三標的段棋瑞,則帶著他的手下,向魯西而去。第三標的駐防地,按兵部的要求,是要駐扎到以荷澤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的。

朝廷已然如此,劉克武也只能鑽進了一輛馬車中,在丁汝昌和兵部已經正式下令,賞了個登州鎮總兵加提督餃的孫萬齡一送三里遠後,就帶著第四標和直屬人向著濟南方向一路急行起來。

經過威海這一戰,中午之前劉克武就在孫萬齡的幫助下,將文登薄振聲帶來的人馬和嵩武軍中的一部分精銳,全部都補充進了自己的部隊中。

此時的新南軍直屬部隊,已經變成了重炮兩營、快炮兩營、健銳營、銳騎營、工兵營、步兵營、驍騎營、輻重兩營總計十二營六千人馬。

加上也進行了就地征調當地團練和其他各軍整編了一下的第四標,這一行人馬是達到了九千之數,走在通往濟南的大路上,讓所經之的官民為之一震。

雖然很多士兵都是從威海、煙台周邊的各縣征調新入的,但軍官卻全都是劉克武的老班底。隊伍行進井然有序。時不時的就傳出那些軍官交新兵唱下滿江紅的軍歌,讓沿途軍民見到後,無不贊嘆其軍心、軍容、軍貌堪稱當今無二了。

威海那里,劉克武在出前,直接就將已經由自己和丁汝昌聯名保薦,出任威海軍港副將的張福來、倪嗣沖,以及參將、游擊的個人留在了那里。張、倪二人的手下,卻實際只有三百老兵而已,那些人只等朝廷政治準了重建北洋水師後,就全都將由士兵變成基層軍官的。

而楊度這個只要朝廷準奏,就將出任青島軍港港務總兵官員的未來大員,則帶著保薦了的副將宋真武、劉朝宣等人,走到平度後就帶著五百人以「休整」為名,留在了那里。

不過,沿途各縣的官員,卻是任何人也設見到劉克武的。山東將軍,劉克武對自己現在這個職務很是不滿,但卻也不能逾越。欲成大事者,必先忍受諸多不平事,才可成大業、展鴻圖。

按滿清的體制,將領無論多大的官,勾結地方官員那可都是犯大忌諱的事。所以這一路之上,劉克武一直就是躲在馬車之中,以威海之戰中受傷為理由。拒絕了一切官員的求見。

夜幕降臨之時,剩下的八千五百人,走到淄博城外,劉克武更是直接下令全軍繞城而走,連城都沒進就直奔濟南而走。到了子時,大軍已經遠遠的看到濟南的城牆,劉克武才下令放緩行進的。

二更時分,全軍到了濟南城的東門,守在城頭的將領一听是新任的山東將軍和新南軍,立刻就打開了城門將這不八千多人放進了城。隨後,引著劉克武直奔位于大明湖南面的將軍府。

一到將軍府,劉克武走下馬車就又下令,不見任何人後,鑽進府中找到自己的房間後倒頭就大睡起來。

按察使在青島呢,巡撫去了北京,署理的山東提督劉克文和署理止。東布政使劉朝先又都是劉克武的部將。

第二天開始,每天前來求見這位新上任實際上已經是山東最高官職人物的官員、商賈和名士,就在山東將軍府前面喧鬧了整整三天,卻沒有任何人能見到「閉門養傷」之中的劉克武。

不見是不見,但是拜禮劉克武卻讓傅良佐全都來多少收多少。而在這三天之中,劉克武先是給前往濟寧駐防的潘萬才,以山東將軍的官文正式下達了一道命令,將威海之戰最後俘虜的6千日軍,也調撥去了濟寧,由第一標負責看押和戰俘營重編。

官文之中,劉克武對這些戰俘的用途,也正式寫明白了。8萬戰俘,劃分成的個戰俘營。調其中的刃營,分別在濟寧、充州和郜縣三地以山東將軍府的名義,開礦舊處。

調營,由濟寧府兵看押著,修算濟寧府各縣之大路、橋梁。調舊營戰俘,成立舊個,戰俘屯墾點。開墾荒地、準備春耕。听劉克武竟然直接硼…」戰俘倉都派卜了任務。署理巡撫劉支女也古即下世了著川東全省軍權全部移交給劉克武。綠營、團練和官防以及各地府縣之兵,盡在其中。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劉朝先又以署理布政使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讓濟寧府通力配合新南軍第一標管制戰俘、開墾荒地、開墾礦產,收入則全部交入山東布政司。而戰俘營的糧食,卻要由濟寧府承擔第一年的用度,布政司衙門只給調撥了很少的一部分。

到了第三的天晚上,休息好了的劉克武,才騎上了戰馬,徑直走進了山東巡撫衙門。劉克文將其讓入書房時,劉克武看到劉朝先已經在這里。

當仁不讓,劉克武徑直坐到了主座之上後,接過一個戈什哈遞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後,才對著劉克文說到︰「大哥,軍權暫全交我,但這糧餉之事,你還得下個官文先督促一下各地府縣啊。新兵招募的官文我明天傳下去,朝廷那邊還得你再要錢糧以壯軍庫。」

網做了三天巡撫的劉克文點了下頭,笑看著劉克武說到︰「軍務之事你就只管定下來之後,派個人來告訴我,我這馬上就下官文就是。為兄現在為難的是,這署理巡撫,該如何管這全省之政務啊。」

放下茶碗,劉克武笑了一下,說到︰「大哥第一步該做的,就是和達初聯手,整頓現在山東全省的府庫。咱這一路上走來,四處見到的都是城牆凋敞之象,整頓完府庫之後,你應下令先修聳城防。但不能增加百姓之援役,那樣會影響到咱們兄弟的民望的。」

「不增加百姓搖役?那你讓為兄從哪弄人給各府縣用度啊?」劉克文驚疑滿臉的問完之後,用眼楮緊緊的盯住了劉克武。

又是一笑,劉克武將手在桌子上輕輕的敲打了兩下後,說到︰「按察使胡橘莫那,我剛才來之前已經派人送去文諜。他是咱跟王文韶保出來的官,所以相信他不會反對,我的意圖是,由你和他一起上報朝廷,請準山東各地之犯罪之人,不再流放、不再外譴服罪。將罪犯,全部改為以勞役代流放、代服刑。話略停頓,劉克武接著說到︰「如此之法,以你和胡橘莫二人聯名上奏,內有王督台和三王爺、諸大臣的內助,朝廷應可準奏。此法若行,則刃萬囚徒將成為山東各地最強大的技役,何必還要去讓民間增加搖役呢?即省去了流放之資,又強了本省勞力之用度,相信皇上和太後也不會反對的。」

恍然大悟,劉克文大笑一聲,盯住劉克武說到︰「仲遠此法若真可成行,山東三十萬囚徒將不用再受顛沛流放著苦,又可強我本省勞力之用,確為上選之策。只是,這囚徒若真留在本省,管制上會不會加大各地之任呢?況且,囚不出省,其家人必可相見,這嚴肅法紀上胡橘莫會同意嗎?」

依然在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又喝了一口茶,劉克武說到︰「囚徒之中,大半本為貧苦百姓。朝廷之法,重在責難卻無禁其家人相見明定之事吧?既無明定,那大哥為什麼就不給他變一下。百姓入牢獄本以哀亦。只要他們給咱好好的服刑干活,十天半月讓他們見一次家人。又有何不可呢?」

滿清的大清律例,輕罪之人全都在本地大牢之中關押幾日或數日,重罪之人則多為流放、處死,但的確沒有不許囚犯家人在其判罰之後于之相見的規定。

早在這半年之中,將那大清律例研究了個基本透徹的劉克武,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後世的監獄還允許罪犯的家屬,在一定的時間內去探視呢,所以劉克武把後世之規,就這樣變到了此時之法中來。

于公,服刑的人若可見家人。必強其勞作的動力。于私,囚徒只要親情不受分離,其家屬必然會鼓勵其勤奮勞作,以求寬釋。而且,還可以讓執行這個法則的劉克文,在山東省內先把那些罪犯家屬的民心收到手上。

得民心者得天下,罪犯是罪犯,他們的家屬卻依然是無罪的平民。收獲民心,從他們身上下手卻也是最容易、最簡單的事。

劉克文雖然很多時候愚鈍,但這樣簡單的事他也不會不明白。在听完劉克武的話後,不禁點頭含笑的說到︰「不錯、不錯,此法好處確是很多,若朝廷批準,相信咱山東真能在民安之上,先有個穩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