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121章 收漁人之利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完全沒有草稿,劉克武朗朗道來,又是比王文韶的文才、比聶士誠的鐵血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鐵血煽情之詞。

見到自己面前的隊伍,已經士氣重新提升起來了,劉克武才停止了自己的話。正色提腰,在祭台上站直身,劉克武才大聲的喊到︰「鳴炮、起靈。為我們的十大將軍,送行。」

「轟、轟、轟……」

三十六聲炮響,這規格實際上已經相當于一個滿清王爺的禮節。炮響之時,劉克武又快步跑下的祭台,親自為慶軍總統制張光前扶起靈柩來。

這讓那些慶軍將士門,心中為之大是一震。一個三軍主帥,竟親自扶棺,那是多麼大的榮耀,慶軍將士的心在這一刻開始向劉克武靠攏。

聶士誠也絲毫不含糊,快步走到了劉克武的另外一面,也親自為張光前扶靈起棺、前行發喪起來。

「砰、砰、砰……」

炮聲剛一落,上萬將士同時舉起了手上的槍,對著天空又是一陣鳴槍。槍聲,是那些將士,為這十員已逝英烈,最好的送行禮節。

強忍著自己左肋和肩膀的疼痛,劉克武與聶士誠和兩個慶軍輕傷在身的中級軍官,一同將張光前的靈柩,抬到了預先準備好的馬車前。四個人一起協力、互相配合著將靈柩安放到馬車上,才算是完成了起靈的第一步。

之後,喘了幾口氣,調整好自己氣息的劉克武,等到其他幾口棺材都被送上了馬車,才將目光投向了署理直隸布政使華世奎。接下來的事,就是這個布政使來做的了,遺體就要交給地方政府,托運回他們各自的家鄉去安葬了。

看到自己的眼神,華世奎立即微微頷首後,轉身對著那些拉載靈柩的馬車前的車夫和府兵們,大聲的喊到︰「送十大將軍英靈返鄉,靈車起行。」

「轟、轟、轟……」

又是十八響炮響,靈車緩慢的起步了。劉克武卻突然跑到了慶軍健在的一位統帶,張光前的兒子張宗盛身邊。

拉住了打著白幡的張宗盛,劉克武小聲的說到︰「澤璞兄,這些錢是本帥私人之財,你拿回去給老爺子買塊上好的墳地。守制期滿,還望澤璞兄早日歸軍,與本帥共為國家多謀良行。」

接過了塞進他手中的銀子,張宗盛又感動、又悲傷的表情很是有趣,對著劉克武回帶︰「爵帥放心,受制期一滿,末將定當回您麾下前來听命。慶軍剩下這八百多兄弟,就仰仗爵帥多多關照了。」

慶軍從這場戰斗中活下來的是近千人,但之中至少兩百人已經徹底喪失了戰斗能力。張宗盛很清楚的知道,他現在這樣一守制回鄉,也就是其他部隊一個大點營的人數,慶軍很難再于滿清各軍之中保留住旗號了。

當初在遼東,劉克武兄弟是皇上親自下聖旨定的隨營守制。張宗盛不知道,昨天晚上劉克武在去向聶士誠匯報的時候,壓根就沒想著讓他也來次隨營守制。

慶軍的戰斗力不行,但這次打完以後活下來這八百多號子,那可就真的都是精兵了。統帶以上其他將領皆亡,唯剩這個張宗盛張少帥。他只要一走,劉克武心想的收編慶軍余下的部隊,那也就沒了任何障礙。

听到張宗盛此時的話,劉克武的心中反而感覺有些不忍了。畢竟人家的老爹,為了這場戰斗把命都搭上了。可自己現在,竟然在想這把人家最後一點精血都收歸己有。

但轉念一想,只有自己的足夠強大了,才能真正保住慶軍余下的這點煙火。現在慶軍這麼點人,自己不收編,也會別的大軍給吞了。與其把到手的兵權讓出去,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還不如抓在自己手中好。

瞬間想通了,劉克武也就不再愧疚什麼。又跟在張宗盛身邊,護送著張光前的靈柩向前走了半里路,也算是為這個老將軍,表了最後的敬意。

當走出半里之後,劉克武才離開張宗盛的身邊,走到了韓玉國的靈柩前。用手扶著棺材,眼角不禁又有些濕潤,嘴上輕聲的說到︰「余純,一路走好。他日的業成時,必為你等兄弟建一忠魂之堂,讓你等兄弟永世受國人朝拜。兄弟,走好,仲遠不會忘了你的,魁軍兄弟不會忘了你的……」

說到這不禁又有些哽咽起來,韓玉國是自己到這個世界以後,真正給自己最大幫助的人。當初的鬧市狂妄生、後來的不說則已、言時必辯停所有人。樂于助人,曾幫著一個廣安門落魄書生,去順天府打官司,硬是從個財主手把那書生的祖宅給要了回來。

最讓劉克武不舍的,當然還是韓玉國的腦力。每每自己想到什麼,與楊度等人談完,真正最後幫著自己拍板的,正是這個鬧市狂妄生。可此時,卻只能是永遠的告別了,兩個人朝夕相處了大半年,劉克武還真似被生生奪去了親人一般的難受。

送行的隊伍上萬人,綿延整整半里路。忙活了一個多時辰後,總算是完成了對十名將領的發喪。剛和聶士誠、王文韶返回到寧河城南門外大帳中的劉克武,就看到了幾匹快馬,從城門放行疾行而來。

戰馬到前,從馬上翻身跳下的正是頭上已經扎滿了白布,用來保護傷口的張懷芝。跪拜到三人面前,張懷芝說到︰「稟總督大人、聶軍門、劉爵帥,昨天夜里我軍擒獲13名東洋逃兵。今日清晨,日軍已經在內斗,目前看情勢大有開火之勢。」

面露微笑,劉克武上前扶起了張懷芝,笑著問到︰「那13個東洋兵,現在在哪里呢?呵呵,城里的東洋人要打起來,告訴城牆上的兄弟們,都別給我參合。讓他們就給我蹲在城牆上,看那群猴子在那自相殘殺吧。」

站起身的張懷芝點了點頭,回到︰「那13個東洋兵,隨時可以給爵帥押來。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爵帥您昨天撤出來的時候,似乎就知道了會出現這樣的事。」

邊上的王文韶和聶士誠幾乎同時開口,沖著劉克武問到︰「昨日你就已知……」

異口同聲,二人說了半句,才發現對方竟然和自己產生了一樣的疑問。稍一躬禮,聶士誠示意讓官大一級的王文韶先問。

也不客氣,王文韶立即接著問了下去︰「你昨日即已知道日本人會內斗,即已知道東洋兵會出現逃跑之人,那為何不一鼓作氣,直接將其一網成擒。卻還要在這,浪費時間跟他們耗呢?」

听到王文韶的話,劉克武笑了一下,用手拉著他向大帳內移步,嘴上說到︰「總督大人您可知,東洋人分為幾大藩呢?其各藩幕府。接觸外界時間的不同,就形成他們的觀念不同。如果屬下猜的沒錯,逃跑之人必都為大阪一帶之兵。」

「大人怎未見人,即知道那13個東洋人,都是大阪之兵呢?」跟在後面的張懷芝,眼楮里充滿了驚疑的盯住了劉克武。

走到的大帳內,劉克武還是那幅微笑的表情接話看了下同樣驚疑滿面的王、聶二人後,說到︰「大阪之城民,早于其他日本各地之民與洋人交往。先是給人家敲開家門,強迫著做生意,這與咱們大清很是相似。而大阪之民,自古就很是善于經商和鑽營。此時見大勢已去,他們又怎可能與其他那些死硬的東洋人相同,抱著什麼所謂天皇忠心和抗死之志呢?」

挪動腳步,用手將王文韶、聶士誠讓到上座之位,劉克武邊坐到次位上邊微笑著繼續說到︰「江戶時代,日人之德川家即考大阪而成其霸業。可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阪人就養成了商者之行,深入婦孺。所以昨日我探察日軍之時,發現日軍第一軍之內,竟有許多大阪、江戶之士混跡于中,就斷定其軍心必亂于那些大阪、江戶的士兵。」

揮手示意不讓張懷芝打斷自己的話,劉克武接著說到︰「與其我軍緊逼殘余之敵,即刻向我軍投降,還不如先讓日軍內斗一下。若主戰死抗一邊取勝,那就讓城牆上的機關炮一個也甭留,不用我軍再派兵去絞殺了。若主和願降一派取勝,那我軍就可以受降一批日後可為我大清更多使用,用來挾持日之政府的籌碼了。」

一切都說明白了,不戰而驅人之兵,這就是劉克武的想法。讓日本人在城內斗去,斗完之後鷸蚌相爭,得利的只會是圍在城牆上和城外的自己一方。無論是哪派勝,這些鬼子是都不可能在逃出去的了。

「砰、砰、砰……」

「轟、轟、轟……」

就在劉克武的話音未落之時,寧河城的方向,傳來了密集的槍聲和爆炸聲。那些爆炸聲,當然不會是日軍的火炮,因為他們的那點火炮,早已在昨天晚上就給劉克武派人強行的收繳,運到了城外。

槍聲和爆炸聲一響,劉克武並沒有如王文韶和聶士誠一樣的吃驚,而是爽朗的一聲大笑後對著張懷芝說到︰「你立即回城牆上,告訴那些兄弟們,只管看著猴子掐猩猩。什麼時候他們打的差不多了,在來報我。告訴那群兄弟,誰敢擅自插手,嚴懲不怠。」

「遵命。」張懷芝一保全,一躬身施禮之後,迅速的跑出了大帳去。等他跑回到城牆上的時候,日軍以為上原勇作一派為首的主降排派,已經和以黑木為楨為首的主戰一派,已經在寧河縣城內,對著打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