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滅 第兩百三十五章

作者 ︰ 星一

更新時間︰2012-02-10

大蒙帝國是游牧帝國,每一個人出生下來,就幾乎在馬背上玩耍,所以大蒙帝國人人都驍勇善戰,懂騎射,因為幾乎涵蓋整片大草原,大蒙帝國的馬兒生長的極其強壯,驍勇善戰的騎士配合上百里挑一的勇猛戰馬,騎兵的戰力,是大易、大遼、西域三國第一,不過幸好大蒙帝國的人口總數並不多,全國上下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億,卻不像我大易光人口,就三四十億,差了十幾倍,也是我大易帝國地大物博,才能夠容納下這麼多的人,換做到了西域、大蒙其中任何一國,光是人口,就令國主頭疼了。

我大易論及十幾倍的兵力,都沒有將大蒙帝國收復了,一方面其他三國聯合起來,論人口也有十幾億,而且其中驍勇善戰,能夠上得了戰場的,足足有七八億,卻不像我大易帝國,雖然人口眾多,但真正能拿上戰場上去的,三四十億人口中,只有十幾億而已,而且論戰馬能力,精銳數量,騎射能力,遠不是三國聯手的對手,戰場搏殺起來,對方恐怕能以一敵二,甚至以一敵三,我大易雖然能人輩出,但是戰爭並不是光靠一個人就能左右的,除非是易子那樣的道武神仙,不過雖然論戰力我大易不如其他三國,但是我大易人口眾多,其中天才之輩,層出不窮,在每個時代之間,總有強大的人才帶領國運征戰四方,卻遠比其他三國要強大了,尤其這些年乾帝上任,頒布法令,減少民間賦稅,百姓的生活都寬裕了很多,雖然整個國度依然還是窮的越窮,富得越富的情景,但已經比以往好太多了,現在我大易的兵力,論戰力,也並不下于其他三國,再也不可能發生像幾十年前,三國聯軍打到了天子城下。

楊道卻是知道,之所以三國能以比大易少幾倍的兵力兵臨城下,除了兵力的精銳數量之外,大多數是因為那個時候上古到了末期,易子等天縱奇才的人物紛紛失蹤,或飛升,或消失,或遠去等等等等,使得大易國的能人精銳空前稀少,上古時代道門林立,百家爭鳴的氣象,一掃而空,留下的只不過是一些殘花敗柳,不成氣候,整個大易國一片人才凋零的氣象,再加上有心人的推動,群魔亂舞,才使得大易國國力空前弱小,才被三國兵力一關一關攻城掠池,生生打到了天子腳下,兵臨城下,形勢岌岌可危,幸好當時易樓佛門中人相助,關關敗敵,才保住了大易國,而在那個時候,皇城之中,也是改朝換代的時機,而乾帝,正是在那個時候,挺身而出,使得天下改姓姓楊,直至如今的乾帝,乾帝登基之後,深刻體悟被三國兵臨城下的恥辱,正是因為道門子弟,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不但沒有不但主動請纓,為君王守節,反而兵臨城下的時候,臨陣倒戈,造成了內亂,乾帝才以大毅力,大手段,鐵血手腕,將道門一一誅滅,扶持佛門上位,才有了如今的氣象。

這一段歷史,楊道卻是深有印象,要不是想起大遼戰神殿等聖地,有什麼補充肉身氣血的天材地寶,也一時想不到這兒,而大蒙的聖地,是長生殿,在上古神話時代,卻是比大遼戰神殿和西域的冥界都要源遠流長的,長生殿在上古時代,也有莫大威名,相傳乃是傳自太古長生大帝手中,由長生大帝一手所創,長生殿中更是相傳有一神器,為長生界,乃是長生大帝以大手段開創的一個世界,一個不同于大千世界的世界,里面的天地,與大千世界的天地完全不同,大千世界中過去一年,在長生界中才過去了不到一天,其中與大千世界的時間法則,空間法則,截然不同,相傳一個普通人如果能夠進入長生界的話,就能夠延緩衰老,在長生界中活了幾百年都不是問題,而長生殿,在大蒙帝國中,佔據的地位高于一切,皇權都不得高于其上,當然,這不過是神話傳說而已,真正的事實,長生界是否能夠使人長生,卻隨著上古時代的諸子消失而被埋沒了下來。這段歷史無從考察。

「長生殿在大蒙草原帝國上每個人心中都是神聖無上的存在,在大草原上的地位,高于一切,每個人都必須听從長生殿的號令,而長生殿,也是除了大易極南邊緣那一方無窮無盡的海域中只存在與海市蜃樓,傳說中的天庭最神秘的存在了,流傳在外關于長生殿的,除了太古的長生大帝之外,就是四da法王,四大神獸,白眉鷹王,金毛獅王,紫衫龍王,青翼幅王,一只鷹,一頭獅子,一只蝙蝠,一條龍,構成了如今長生殿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紫衫龍王,龍王,這個天地間,莫非真的存在著龍?不,也許只不過是流傳自太古時代的龍族後裔,又或者是人龍之身的旁支,龍這種動物,太過傳奇,在天地之間很少有人認識知道的,也很少有人見過,就是在上古,太古天龍的存在,也不過是一個影像,並沒有實體存在,相傳在易子的眾聖殿中,就有幾百根龍柱支撐整個大殿,演化太古天龍神通氣象,不過畢竟不是活物,龍這種生物,從太古至今,都無法確定,只有無數的傳奇而已。」楊道想起長生殿,長生界的相關傳聞,以及流傳在外,與戰神殿四大神靈齊名,不下于易樓四大諸天菩薩的四da法王來,尤其其中的紫衫龍王,相傳是太古天龍後裔,人龍之身,身上流傳著天龍的血液。

龍的傳說,無論是上古還是現今,都只存在于史詩神話之中,並沒有人見識過真正的龍,但是龍的強大卻毫無爭議,而龍一身,都是至寶,相傳龍的血液,能夠幫助修煉武道的人淬煉肉身,而且不會留下任何殘渣,世上淬煉肉身再好的靈藥,淬煉之後,在體內仍留有藥渣,排不干淨,影響武者武道修煉,但是龍血卻不一樣,龍血是天地間最純淨的東西,武者服用之後,不會在體內留有任何藥渣,反而龍血比任何靈藥都能淬煉肉身,將肉身提升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想到龍的傳說,楊道卻是心底莫名的泛起了龍血,龍一身寶藏的心思,若是他能得到龍血的話,淬煉肉身,提升到武聖板上釘釘,只不過這種想法也不過一閃而過,龍這種生物,在天地間都不過是一個傳奇,找不到歷史文獻考證,與麒麟等神獸都是虛無縹緲的存在,想要得到一條龍的龍血,不亞于天方夜譚,而紫衫龍王,之所以有這個名號,有人龍之身的傳說,也未必就真的是太古天龍的後裔,身上流有太古天龍的血,也很有可能是修煉了一種特殊的功法,顯化出的形體和龍某些相似,被人想象而成而已,畢竟龍雖然人人都知道,但是誰也沒見過,一切都不過是空想而已。

「天下武學,修煉起來能像龍的,據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降龍十八掌,這在上古神話中卻是有記載的,傳說是一個名叫「丐」的傳下來的,這個「丐」幼時在河邊玩耍,忽然看見河邊銀光一閃,一條龍橫空出世,而憑借這一見到龍的印象,後來天縱奇才,生生創造出了降龍十八掌,降龍十八掌說是降龍,不如說是召龍,召喚龍魂付身,一招一式,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龍之力,厲害無比,這是一套陽剛到極點的掌法,不是天生就患有九陽絕脈的人,是不可能修煉的。」

關于龍之武學的記載,在上古神話故事中卻又有著一套完整的故事傳承下來,這卻幾乎是人人都知道,楊道幼時在瑯嬛書屋中,卻是讀到過,深深知道的。

「召喚龍魂附身的掌法,天下間最陽剛的掌法,卻是天縱奇才,不過這種掌法,也只有真正見到過龍,將龍之形體存在于心的人,精神拳意都融入龍魂的人才可以,借助龍之形體,最終磨練出龍魂拳意,施展起來,堪稱絕頂,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功法在陽剛浩大上能比的上降龍十八掌的。龍的形體,龍形……」

楊道是修煉道術的,知道一些浩大威嚴的形體,存神觀想之後,能鎮壓邪魔的功效,比如如果怕鬼的,存想菩薩威嚴與念頭中,就能夠克服鬼怪的擾神,消滅妖鬼,修煉武道,雖然不用刻意觀想形體,威嚴,也不用調神出殼游蕩,但是武道修煉,並不意味著神魂不夠強大,想反,修煉武道的人,神魂強大之上,比地仙都要強大,剛烈,武功拳法修煉到先天境界之後,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神魂出殼,修煉仙道,這是道術,二是靈肉合一,時時保持神魂與肉身融合,在氣血的澆灌磨練之下,神魂不斷壯大,一定程度上後,能夠衍生出拳意,雖然失去了道術的神魂游蕩八方,但是威猛之上,比起道術來,武道更有實在感,更有陽剛之氣。

武道和仙道,其實都與神魂離不開關系,都是壯大神魂的一個過程,只不過方式形式不同而已,神通手段也就有了差別,也正是有了這種認識,楊道才開始考慮起修煉自身肉身來,肉身之奧妙,筋肉皮膜骨髒髓,甚至還有體內不可感知的竅穴,如天地星辰一般,肉身之奧妙,真正洞穿之後,是比道術還要神奇的,只不過武道之人受制于百年壽元不能突破,沒有長生而已,楊道在蠻荒森林听孔雀王論道的時候,曾听孔雀王嘆息過,其實武道修煉到最後,未必不能長生,只不過要在百年之內,將武道修煉到那樣的境界,這其中需要多少的智慧?多少的奇遇?多少的氣運?多少的毅力?多少的義無反顧?多少的磨難?多少的天資?

沒有人能夠窺探,或許只有上古易子那樣的人物,又或者真正的易經現世,易經乃易子親手所寫,真正的易經中,就包含著易子對武道,仙道,每一個境界,每一個層次的領悟,描述,經驗,無論是武道人還是仙道人得到易經,無疑是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啟明星。

楊道有時候懷疑,易經之中也未必沒有無法無念境界的體會,描述,如果能夠得到真正的易經,對武者來說,道術來說,隨時進入無法無念的境界,也未必是不可能,如果能夠隨時在無法無念境界中修煉,無論對于武道,還是道術來說,都是功德無量,一日千里的進展,毫無疑問,真正的易經,無論是道術,還是武道來說,都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瑰寶。

「真正的易經?恐怕也和那些巨擎巨頭一樣,只存在與神話史詩之中,我如今才修煉到地仙的境界,或許在一般人心中算得上是一方人物,神通自在,逍遙天地,但是其實地仙,真算不上什麼,只能算是敲開了修道大門的敲門磚而已。」楊道搖搖頭,卻是否決了腦中產生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易經這種東西,太過虛無縹緲,跟仙道成就神仙一樣,根本不是人能夠計算出來,揣摩得到的。

「我若是能夠琢磨到易經,那我的境界,也就跟易子一般無二了。」想到這,楊道不由泛起一陣自嘲,卻沒有多大的反應,只是心底正常的想法而已,大番天底下讀書的人,沒有人不想揣摩透易經,沒有人不想飽讀易經一番的,易經這本書,在所有人讀書人心中,才是真正的聖經,但凡有點見識,知道一些歷史典故,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人人心中都存在這一本萬古經王,那就是易經!

讀書人心中存聖賢,養天地浩然之氣,其實未必就不如道術修煉,佛門的佛祖,道門的道門,存佛陀,道祖之氣與神魂,只不過卻少了道術神魂的種種顯化神通而已,在歷史中傳說上古有些讀書讀到骨子里,甚至一些讀了幾十年的大儒,讀書人,養氣功夫極其精深,到了洞徹日月地步的人,其實不用修煉道術,神魂就已經強大到了如同日月一般的地步,比起地仙來都不遜色,只不過比地仙缺少的,只是運神出殼的神通而已,論神魂之力強大上,未必會輸給地仙。

「天下讀書人,遠比修道,修佛之人多無數倍,讀書人之中出一些杰出之輩也並不稀罕,只是因為大易帝國對道術的禁止,使得許多人被蒙蔽,又或者不知,讀書人神魂養的已經極其強大了,但是因為不懂道術神通,不能出殼運神,雖然有著地仙一般強大的神魂,但其實跟凡人沒有兩樣,沒什麼區別而已,如果有一天天下讀書人人人都知道了道術修煉,那麼就恐怕會有很多讀書人,神魂一躍而出,就能夠成就地仙一般強大,不過如果發生那種情況下,這個天下也恐怕會大亂,因為突然多出來這麼多一批的高手來,誰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影響。」

楊道隱隱有所體悟,心底大約知道了為什麼在一些書上,甚至在上古神話傳說之中,總能見到大道,小術之間的影子,甚至一些讀書精深的大儒,在面對道士神魂顯化神通的時候,呵斥不過鬼神之道,小道小術,不登大雅之堂,遭人恥笑的班門弄斧而已,以前楊道總是不能明白,站在這些大儒的角度上來看,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這種言論,但是現在楊道總算是明白了,這並不是什麼呵斥,而是拿在道術之上,就如同道士,和尚和讀書人來區分來看,道士和尚修煉神魂,壯大神魂,顯化神通,能夠顯得靈異,其實讀書人也未必不能,只不過大番有獨特見解的讀書人,讀書極其精深的讀書人,不屑那麼做而已,認為那不過是小道小術,不登大雅之堂,其實如果那些讀書人也調神出殼,神魂顯化的話,也能夠顯化神通,只不過大番讀書人不屑那麼做而已,這就是道與術的區別,分歧,說實了,只不過是讀書人與道士和尚的路子分歧而已。

「其實我如果繼續讀書養氣的話,存聖賢與心中,將神魂養的再壯大一些,讀書到了骨子里,心底里,也能像那些大儒一樣,調神出殼,到達地仙境界而已,只不過卻欠缺了道術磨練的手段,也很有可能錯失無相神功這種寶典的機會。」

「其實這些都是儒道之間的偏見,什麼小道小術,道術,道術,沒有道,就沒有術,道和術只有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強大,那些大儒瞧不起道士和尚班門弄斧,顯化神通,其實也不過是心底的偏見,其實沒有什麼。」

楊道修煉道術之後,結合讀書人的道理,卻是真正明白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崩滅最新章節 | 大崩滅全文閱讀 | 大崩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