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滅 第兩百一十五章

作者 ︰ 星一

更新時間︰2012-01-21

ps;新春就快到了,這個時候,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陪著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呢?今天家里吃餃子,一樣否?

天京城北,十三州省,北國世界,廣大無邊,楊道沿途一路走來,除了在鹽州和荊州的時候,是直接進城任總督接待,在出了荊州之後,就一路走山邊小道,荒山野林,露天休息,大易現在雖然處于盛世,但是也僅限于天子腳下的天京城而已,當初太祖高宗起義的時候,乃是發自民間的力量,後來稱王之後,平定前朝江山,建立自己廟堂,城皇城尊,成就不世之霸業!

如今大易在乾龍的鐵血治理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太平,但這僅限于表面上,周邊西域、大遼、大蒙三國虎視眈眈,蠢蠢欲動,還要提防神秘莫測的南海國度,雖然六十年前大易打敗三國聯軍,使三國元氣大傷,威懾天下,但是六十年過去了,三國休養生息,已經漸漸恢復了過來,這一有了力量,這些年又不斷在邊境小動作不斷,邊境亂也就罷了,大易國境內也是一片混亂,皇帝雖然廢立道門,成就了佛宗,但那些被廢立的道門,還是有著無數的漏網之魚,躲入深山老林中,小隱于朝,大隱于宗堂之中,暗中的危機,千絲萬縷,誰也無法說清,誰也無法提防,還有前朝被滅的大唐國遺孤,在一些天高皇帝遠的海外孤島,休養生息,無時無刻不大著復闢的野心,大易境內也是一片混亂,但是在聖地易樓與大易皇室里外合一的手段之下,一切都還鎮的住,就連三大國家,也不得不忌憚易樓這個聖地,要知道當年十八羅漢可是生生的將三國聯合起來的所有高手,都打的聞風喪膽,四大諸天菩薩,普賢,觀音,文殊,地藏的名頭,遠在海外都甚有名頭,這些年修養天年,修為境界不知道到了一種何等的境界,更為恐怖的是,在三國聖地高層之間,易樓始祖,萬佛之佛的阿彌陀佛依然活著的消息,不間斷的傳遞著。

阿彌陀佛是誰?在現在的時代,別人都只以為他乃是佛中之佛,佛門的始祖,手段無量,神通通天遁地,而在遠古,阿彌陀佛乃是掌管佛界的大聖,就是孫悟空這樣的斗戰勝佛,無相真人這樣的聖佛,在阿彌陀佛面前,都不得不莊重素言起來,孫悟空身體乃是一具猿猴,猴性已入本心,這樣的人,在阿彌陀佛面前,都這般的恭敬,可知佛祖的無量,實乃巨大無窮,而在一些神話故事中,佛門大聖如來佛祖,千古第一佛,萬佛之佛燃燈佛祖等等所有的傳說,其實在明眼人眼里,他就是如今易樓始祖,阿彌陀佛。

如今的和尚,僧人,每做了一件事,又或者每犯了一件事,首先出口的就是阿彌陀佛這句話,其實口中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就是宣揚我佛神通廣大,佛祖阿彌陀佛的強大,由此可想,易樓有這位佛祖坐鎮,其威懾力,實乃是驚天動地,駭人听聞了!

大遼三國聖地,雖然也是天地間響當當有名聲的存在,三大聖地的創始人,在上古都是威名顯赫之人,雄霸一方,蓋絕天地的蓋世英雄,但是比起阿彌陀佛的威名,卻遠遠不如,被深深壓制了,更何況上古的時候,易子創立了易經,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又或者是發生了爭端,三大聖地所有的厲害人物,都一一隕落,阿彌陀佛也不例外,傳說也是隕落了,而易子最終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帶著易子四寶,撕裂虛空,消散在了天地間,幾千年都不曾一見,似乎就那麼消失了一般。

如今阿彌陀佛的身影,突然在絕羅殿曇花一現,眾多猜測紛紛而生,所有的勢力,態度都顯得曖昧多疑起來,就連當今的皇室,都顯得有些被動起來。

的確,如果這位上古時代就存在的遠古佛陀還活著的話,那就意味著上古時代的其他高手很有可能也活著,不過這也說不定,阿彌陀佛在上古時代的修為,要遙遙領先與其他天才絕艷,不過阿彌陀佛的突然現身,卻為未來局勢憑空增添無窮變數。

本來大易朝廷廢立道門之後,得到無數法寶,丹藥,典籍,使得大易皇室的積累,底蘊,豐富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再加上這些年乾帝的一些列手段,暗中培養勢力,更有十八天神部眾,十八個武聖這般的強大陣容隱藏在皇陵之中,暗中不知做了多少的事,布了多少的局,這樣的局勢,形勢,明眼人都看得出當今的乾帝有野心,有著龐大的野心,而且這股野心的矛頭,首先對準的就是易樓,一山不容二虎,雖然這些年易樓幫助大易皇室做了不少貢獻,甚至在六十年前幫大易皇室擊退了三國聯軍的所有高手,使得大易皇室的危險,一掃而空,從而成就不世霸業,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易樓當年的幫忙,就不會有如今的大易皇室,這件事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本來如果大易皇室要剿滅易樓,攻打易樓的話,首先就在大義上,引得天下人不服,易樓這些年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到時大易皇室攻打易樓,恐怕天下百姓之中,一些激憤的份子,就會幫助易樓來抵抗大易皇室,說白了,這其實是大易國內,神權與皇權的爭端,這卻不想大遼、西域、大蒙三國那樣,神權融于皇權,只不過神權卻又凌駕于皇權至上,在大遼三國之中,百姓心中尊神權,而弱皇權,皇權被削弱到了極點,這從大遼國每任皇帝的加冕,都要聖地加冕才算數就可以看出,在大遼三國之中,神權至高無上,但是如今在大易國內,卻剛好相反,雖然易樓的神權,與皇室的皇權不相伯仲,這些年似乎隱隱有些融合的趨勢,可惜這些都只是外面的景象,也是易樓和大易皇室可以營造出來的假向,以當今乾帝的野心,是不可能容忍易樓這樣的存在的,百姓尊神而弱皇權,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這其實跟當年的道門也是一樣的,當年的道門統領天下百姓,凌駕于皇權至上,所以皇帝才滅了道門,如今易樓靈山聖地也似乎隱隱有這樣的趨勢,佛教的傳播波及五湖四海,四大菩薩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已經危及到皇室的影響,照當今皇帝的手段和野心,還有暗中培養的勢力來看,向易樓開刀,這是不可避免,板上釘釘的事,所差的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如今阿彌陀佛的突然現身,雖然給易樓增添了無窮變數,但是絕不可能影響當今乾帝的野望,甚至反而使得乾帝的野望,更進了一步,說不定行動,也將加快一些,而大遼其他三國的勢力,也都紛紛注視著這一幕的發展,變化,他們樂于坐山觀虎斗,到時候兩敗俱傷,他們就可以從中取得利益,不過當今的乾帝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做這種愚蠢的決斷,所以才並沒有馬上對易樓發動總攻。

再怎麼說,易樓也是皇帝一手造就的,六十年前天京城那一戰,深入人心,加上這些年佛門的傳播,佛教文化都滲透進了民間,在大義名分上,易樓佔了第一,比皇室皇權都要高大的多,在人心中,乃是正道的存在,大易皇帝如果貿然之下就對易樓發動的剿滅的命令,到時候真正的打起來,天下大亂起來,在天下人的心中,大易皇室就會落得個不好的印象,即使最後成功,民心不能一統,大義不能訴說,不能正道,到時候大易國內恐怕是四面開花,要知道那些被廢立的上古道門,並沒有一一完完全全的隕落掉,而是許多的人,都暗中修養生息,蟄伏下來,這種天下大亂的事情,正是他們樂于看到的,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也可以趁亂起義,在大易國內四面開花,鬧的個天翻地覆。

乾帝顯然也知道這一層後果,大易皇室也討論過甚至布置演化過種種可能,所以這些年大易皇室並沒有多大的動靜,只不過是在不斷的靜靜積累,如今到了一個渾厚極點的地步,戰爭就顯得一觸即發了。

不過以目前的局勢,顯然雙方都沒有完整的對策,大易皇室要剿滅易樓靈山聖地,易樓的掌控人,方丈等自然不可能一無所知,相反,這些年不少朝廷的人混進了易樓,暗中行事,這些都不可能瞞得過四大菩薩和十八羅漢的眼光,甚至大遼等一些塞外之國的人,也都混進了易樓之中,暗中做壞,或者暗中行事,緊緊盯著易樓的動作,而當時阿彌陀佛的現身,只不過是短暫一瞬間,所見到的人,也只有楊道可兒一干人等,但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顯然是易樓之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易樓忠心耿耿,顯然都被其他國家的人滲透了進去。

不過這也只是外圍的一些勢力被滲透了進去,易樓的核心,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等長老方丈,都是依然好生生存在著,並沒有被滲透,否則那樣的話,易樓早就完了。

楊道在易樓之中呆過幾個月,對易樓的印象,大部分除了山河大賽,舍利塔林,四大菩薩道場之余,唯一的印象就是普賢菩薩道場,畢竟當時楊道急于突破武道,並沒有深入探查,而且以他當時的實力,身份,地位,也不可能探查到深層次的東西,但就是這些表面的東西,四大菩薩,舍利塔林,山河大賽上遇到的高手,道場藏金閣等等,卻在楊道心中留下了神秘莫測四個字,在楊道的印象中,易樓只是外圍,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能看的見,但是卻根本模不著,就好像是天邊的雲,飄渺無常,又好像無底的洞,永遠模不透他的底,但有時候又好像小孩子的純潔,其實很簡單,只不過亂花漸欲迷人眼而已。

總之身處易樓的這幾個月短短時光,楊道領略了易樓的層次,感受到了易樓的強大,而大易皇室朝廷要輕易攻克易樓這樣的存在,無疑顯然是很艱難,就是阿彌陀佛一人,就不是大易皇室能夠輕視的,不過阿彌陀佛雖然名震遠古,這些年大易皇室的積累,未必就沒有與之匹敵的人物,這些種種變數,都遠不是現在的楊道所能說的清,理的明的。

天下大勢,楊道覺得自己還是能夠理的清的,成就地仙之後,以前所有讀書的積累,思想的認識,想法的養成,都發生了質一般的變化,就好像以前讀書雖然有看法見解,但都只是書生之見,不能拿得出來就事論事,而如今成就地仙之後,將所有的思想學派融合為一爐,完全形成自己的東西,再去看世界事情的時候,就感覺整個人好像跳出了某種限制一般,整個大勢在眼前都看的一清二楚,都能分的個層次分明,清清楚楚,一種把握的感覺,在心底悠然而成成。

「這就是把握的感覺,原來成就地仙之後,最大的變化並不是神魂之上的,而是心靈之上,在地仙以前,心靈再如何純淨,也都是一只被關在缸里的魚,但一成就地仙之後,缸就不見了,不,不是不見了,而是缸再也局限不住魚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心靈神魂月兌去一切束縛,自由自在,翱翔天地,跳出世界看世界,所謂旁觀者清,就是這樣的感覺,一切的情勢都能洞如觀火,把握未來種種變化,這才是地仙之道,神仙之道。」楊道目光中神光一閃,一絲絲明悟,在神魂念頭中閃耀出來。

「在這兩三年,三四年之內,朝廷絕對不會有任何的變化,甚至會更加隱藏起來,這樣是不斷積蓄自己的實力,將自己的實力達到最強大的境界,然後才會在未來發動變化,不過這三四年之內,絕對不可能發動總攻,否則內憂外患之下,朝廷大易皇室首先不能自保,被人趁虛而入!」隱隱約約,楊道似乎把握到了未來的一點勢,心中不禁一動,好像看明白了什麼似的。

未來之中,大易朝廷不可能跟易樓發動踫撞,幾十年大易皇室的積累,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發動起來,楊道將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一切,恐怕都是因為阿彌陀佛這個變數!」

楊道心中下了決斷,當時剛入易樓的時候,他就踫上了易樓的佛祖阿彌陀佛,每然回想起來,雖然總有一種做夢,見到鬼了的感覺,但是阿彌陀佛背後,似乎蘊含著無窮無盡的陰謀和變數,是未來的無窮變化,而積蓄了幾十年的大易皇室,暗中培養出十八天神部眾那樣十八個武聖,其野心昭著,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楊道揣摩當時阿彌陀佛的出現,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陰謀,一個驚天的大陰謀,一個易樓對大易皇室發動的陰謀,這也很顯然,大易皇室對易樓靈山的心思路人昭著,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易樓這樣的龐然大物,顯然不可能任其擺布,肯定要做出反抗的,畢竟佛陀雖然叫叫人慈悲為懷,但是如果別人打上門來,明顯的對你不顯好意,如果還不反抗的話,那就是傻子,白痴了,就是佛門中那些修養極深,佛法已經融入骨子里的如佛,也不會在別人都打上門來之後,還一副只願挨打,不肯還手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在上古也沒有幾個人,易子傳播易經,更是闡述君子為人之道。

而如今的大易皇室步步忌憚,顯然也是威懾與阿彌陀佛這位萬佛始祖的威名,不過其真正包含的東西,卻耐人尋味,楊道不相信,經過幾十多年的積累,以當今大易皇帝的手段,以大易皇室的積累,雖然威懾與阿彌陀佛的威名,但絕對不可能就因此而不敢動彈,放棄幾十年的計劃。

要知道阿彌陀佛在上古雖然是威名顯赫,經過幾千年的潛伏,實力修煉到誰也不知道的境界,但是絕對沒有修煉到最高的境界神仙之境,修道者最高境界的神仙之境,在易子易經的公布下,修道的人人人都知道那是個什麼樣的境界,修成神仙之後,就會天地共鳴,日月光華真正的不能與之爭輝,神仙的光芒,照耀永恆!

如果大千世界有人修成神仙,其產生的動靜,絕對不可能瞞得過任何人,這一點人,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而雖然阿彌陀佛再度出現了,顯然沒有修成真正的神仙,在上古時代的道門中,還有許許多多比阿彌陀佛厲害的蓋世人物,大易皇帝得到了上古道門的積累,不可能守著寶藏自己不去修煉,如果修煉的話,如今的境界,雖然不如阿彌陀佛,但是要說怕阿彌陀佛,也並不太可能,更別說上古道門流傳下來的法寶神器等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崩滅最新章節 | 大崩滅全文閱讀 | 大崩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