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滅 第一百七十八章(三章合一,一起更了)

作者 ︰ 星一

更新時間︰2011-12-23

「大周末期的段氏雙雄麼?這我倒是听說過,相傳中州極遠的西邊,有一個叫大理的小國,那里面的人都姓段,家家戶戶都尊段王爺,大理中央修建著有座天龍寺,雖然是小國,但是寺院修建的卻極其宏大,天龍寺有門驚世駭俗的絕學,叫六脈神劍,練到極致,彈指之間有著山崩地裂的威力,不過群雄並起的時候,大理似乎遭到了內亂,皇室滿門被人屠殺,天龍寺也被人搗毀,六脈神劍譜更是不知所蹤,這樣看來,很有可能是被人趁火打劫了,想想也是,一個擁有絕世秘籍的國家,卻沒有守護絕世秘籍的力量,怎麼可能不惹來人眼饞,惦記,就是不知道這大理國,是誰滅的,鹽州的總督,也姓段,不知道兩者之間有沒有區別?不過天下間段姓的多了去了,也不好聯系在一起。」

處置了山寨中一干匪徒後,將滿大箱子的珠寶打包收拾好,楊道一行人回到山下,洋洋灑灑上路了,朝著鹽州城邁進,一路上,張三王五兩人春風得意,臉上的笑容花一般,任憑是誰,找到了如此厲害的主子,又端了一個土匪窩,收獲了一大箱金銀珠寶,也會興奮的。此時張三王五兩人,才覺得沒有跟錯主子,對自己往後的前程,越加感到光明。

鹽州處于大易的北邊,是北國十三省最接近都城的省城,背後環抱著一條條長長的明浪江,彎彎曲曲的明浪江,將十三省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白帶,明浪江流經天京,和中州的白浪江匯合在一起,又轉向了南邊方向,流向大易的南國。

大易朝的北邊,是大遼帝國,西邊,是西域沙漠國度,東邊,是草原大蒙帝國,本來這三大國度,很早以前就是兵力強悍的國家,每每百年都會對大易天州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戰事,而天州的帝王,率兵抵擋,每次都將三國的兵力擋在門外,無論三國的兵力如何強盛,天州皇帝如何軟弱,戰事如何慘烈,都不能使得天州失陷,似乎天州土地上,有一種神秘力量,保衛著天州,又似乎天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天才之輩每每都有,將三國兵力抵擋在外,這些在歷史上,都有料可查,即使是六十年前,三國傾舉國的兵力,聯合在一起,練成千萬雄獅,大舉進發天州,似乎三國達成協議,要將天州一舉滅亡。

面對如此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險峻形勢,當今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跟隨太宗高宗兩任皇帝,竭力抵擋,在三國兵力攻入天京城腳下的時候,易樓聖地聯合朝廷,十八羅漢、諸天菩薩、佛祖都親自出手,任憑是三國所有的神靈都參與進來,面對大易如此強大的力量,也不得不不甘退去,而後簽署仙凡條例,歸于平靜。

大易當今的國度,雖然算不上史上最好的,但是綜觀歷史,天州這塊土地,永遠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即使大易強盛的令周邊三國都偃旗息鼓,在大易國的南邊的國度,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大易南邊的國度,是無窮無盡的海島,島嶼,海洋,雖然大遼、大蒙、西域三國也有海域,但是與南邊的相比,猶如皓月與星辰,三國的海域總面積,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南邊海域國度的一粒微塵,不可計量。

大易國主也曾經派海上能手去海域探索,甚至歷史上歷代天州帝王都派人到海上探索,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從上古到現在的中古,橫貫幾千年來,凡是出海探索的人,最後都沒能生還回來,似乎南方的海域,是一片幽幽死地,進去以後就再也無法出去,甚至楊道在斗佛孫悟空撰寫的天魔外傳中看到,描述南方海域的時候,「天庭所在,眾神歸位,三十三重,天宮闕樓。」這聊聊十六個字,楊道揣摩這位千古第一斗佛的心思,似乎這位斗佛,對南方的海域國度都十分的忌憚,天庭所在,那是神話傳說中的玉帝天帝所居住的宮殿,總共三十三重天,每一重都有天兵天將把守,眾神齊聚其上,籠罩日夜星辰,顧盼生輝,孫悟空這位斗佛的意思竟然是南方的海域國度是天宮所在地,這也太駭人听聞了。

楊道博覽群書,研究學問,甚至民間的一些鬼怪故事書都研究過,天庭只是存在與神話之中,就連最近接觸到武皇武學,天庭都不過是身體中虛妄的點存在,雖然修煉周身竅穴成功之後,氣血運轉間,身體內就好像升騰起一尊尊神靈,看起來就好像是傳說中的天庭,但是這種現象,終歸也是虛妄,不可能現實存在的,但是按照斗佛的意思,似乎在海外,真的看到了天庭所在,這就顯得太駭人听聞了,不說中古到上古,就是在太古時代,甚至遠古開天闢地時代,都從未出現過這種現象,天庭始終都存在于人的神話傳說中,而真實存在的,卻從未有人見到過,就連橫貫上古,連斗佛都不得不服的易子的易經中都沒有南方海域的記載。

而在地理志之中,記載海外的僅僅是周邊幾百個島嶼,再深處就沒有了,不過海外島嶼上的人,家家戶戶都供奉天神,這些卻又有所記載,而楊道所收的兩個雙胞胎女奴,聞心聞月就是琉璃島上的人,據她們所說,她們島上人人都信奉多聞天王,楊道也讓她們畫出多聞天王的畫像,是一個面向威嚴的神靈,這個神靈手中托著一把傘,傘葉張開,似乎能遮擋天宰。

海上居住,最怕的就是風暴海嘯,這些現象,在海島上生活的人,都視之為老天爺對他們的懲罰,稱之為天災,而多聞天王手中舉著的傘,就能為他們抵擋這一切天災,因此海島上家家戶戶都供奉這個天王;不過楊道從聞心聞月兩姐妹里還得知,除了多聞天王之外,還有廣目、增長、持國三大天王,四人合起來,並稱四大天王,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意境,跟易樓靈山的四大菩薩一樣。為海島上的人民所供奉信仰。

楊道也仔細研究過,可惜卻研究不出什麼,也只好作罷,畢竟幾千年來,易子等大能都沒研究出什麼名堂,何況他一個區區小人物。不過雖然沒研究出什麼結論,但是南方海島的凶險,卻是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深的記在了心里。

「公子,前面就是鹽州城了,我們要不要通知鹽州總督來迎接我們,畢竟公子你手上有兵部的文書,一路上所有的官員都有義務來迎接的。」遠遠的,鹽城高大的城門出現在視線中,張三遠遠的看了一眼後,就小跑到楊道身邊說道。

這一路上來,張三王五一前一後密切注意著四周,張三不時的快走幾步到前方探查情況,十分勤快,遠非剛出天京城的模樣。

「鹽州總督?」听著張三這個話,楊道臉上升起了冷笑,隨後收斂,「不用通知了,他已經來了。」

楊道的話音剛落,前方三百丈的官道之上,就響起了縱馬奔騰的聲音,震得地面都微微晃動,張三匍匐在地剛听了一下,就蛤蟆一般高高的蹦起,捂著耳朵好一陣,才駭然的對著楊道說道︰「乖乖,這恐怕是萬馬奔騰的吧,來的人也好厲害,震得我耳朵差一點聾掉!」

就在張三這一蹦起,一句話的時間,前方官道上,楊道的視線出,就看見了前方一大片滾滾煙塵中,幾十匹馬猛烈朝自己這邊奔騰過來,馬上的人清一色的烏黑玄鋼重鎧,坐在馬上,雖然劇烈奔騰,但身子卻穩如泰山,顯現出非同小可的馬術,馬也是好馬,一色的黃色皮毛,渾身上下沒一點雜色,馬腳馬月復之上也裹了一層厚厚的防具,人馬劇烈奔騰之間,震蕩的地面上石子撲哧撲哧兩邊亂飛,奔騰起漫天的煙霧,而在煙霧之中,馬匹之後,一排手持大槍的槍兵整齊如一的跑步過來,這一派槍兵奔騰之間,整齊劃一,面色肅容,凝結成一個團體,隱隱之間,一股強烈的肅殺之氣迎面撲來,震懾的楊道神魂一震一震!

「好一個虎狼之師,將士經過訓練後,凝結在一起的血魄威勢,道術高手也得受到影響。」遠遠地,感受到這一對兵馬迎面而來的威勢氣勢,楊道的神魂竟然產生了一種血氣陽剛逼迫的味道,猶如武聖的氣血一般,看了看遠方奔騰而來的兵馬,心中了然。道書之中,修道人禁忌之一就是勿要在戰場之上神魂出殼,戰場之上萬人氣血殺氣一逼迫,即使是地仙,猝不及防之下,都要魂飛魄散。所以戰場之上,很少出現道術高手凝結土人之類顯形克敵的手段,在戰場之上,行的是武力,靠的是陽剛,任何的道術,都不起作用,甚至神魂都不能出殼,道術用都用不出來。

「參見少傅大人,末將乃總督段大人手下海字營指揮使,奉我家大人之命,前來迎接大人,大人一路上舟車勞頓,還請隨我等進程休息。」幾個呼吸間,這個士兵就奔騰到了近前,隨後前方一個頭領模樣的人手往後一台,幾十匹戰馬和身後一排幾十人的刀槍兵一下收攏,停頓的步伐都整齊的一致,馬上的士兵紛紛下馬,頭領模樣的人快步走到楊道面前,也不跪下,只是躬了躬身子,用一種生硬刻板到極點的聲音說道,軍人的說一不二的風格表露無疑。

「嗯。」楊道點點頭,也沒有奇怪為什麼這些士兵會知道他到了這里,段宜興身為一省總督,六十年前隨太祖從龍,把持鹽州幾十年來,勢力不知道強大到了何種程度,消息靈通,耳目眾多,要是連楊道來到了鹽州都不知道的話,那幾十年的總督也白當了。而且楊道知道這個段宜興,年輕的時候曾有一個綽號,叫倚天劍,並不說說這個的武功能支撐一片天,令天都要靠在他身上,而是此人是開國侯李無極最忠實的下屬,說得難听點也就是走狗,此人武道上雖然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能力卻是相當的猛,開國侯能做到如今的侯爺,有如今的成就,一大半都是段宜興這個總督為他撐起的,開國侯對其也相當倚重,生生的將其提升到一省總督,封疆大吏的官職,而且手中掌握實權,天下大亂的時候甚至能左右影響朝局勤王的人,不可謂不厲害!

其實天底下最厲害的並不是皇帝,而是這些總督,皇帝再如何強大,也不可能一人將偌大的天下一一掌控管理過來,也不可能將天下所有軍權掌握到一人手中,一些邊關地區,天高皇帝遠,又如何能節制到士兵,遠離了皇帝的士兵,再如何忠心不二,都會生出異心,這是歷史兵家上屢試不爽的例子,皇帝雖然掌握御林軍,百萬軍權,天底下最強大的兵種,但是天下論軍隊力量,最強的卻不是皇帝,御林軍雖然個個都強大威武,但是螞蟻多咬死大象,天州九十九省總督,各個手下都掌握有十萬兵權,聯合起來,就是千萬大軍,這還不說鎮守邊疆的兵力,大遼、大蒙、西域三國傾舉國之力,聯合起來也不過千萬大軍,但是大易光是九十九省總督聯合起來,就能持平,大易國人口眾多,強盛天下第一的國力,由此可見,只不過天下一旦大亂的時候,各省總督首先想的並不是去率兵勤王為國,而是心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考慮如何在大亂中取得利益,甚至自己率兵登基。

雖然聖賢書中講究忠君愛國,但是當一個人擁有一只雄兵之後,這只雄兵能左右天下局勢的時候,握有兵權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生出心思,歷朝歷代,再忠心的臣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有一些聖賢書中,就記載有這樣的話,由此可知,有兵權的人,如何的厲害了。

楊道點點頭,看著面前段宜興手下的這一干士兵,雖然最高的不過是武師程度,大多數都是一群練肉層次的武士武生,但是這些人顯然經過嚴格訓練,配合行動起來,巔峰武師甚至先天武宗都未必能奈何的了他們,甚至要飲恨在刀下,這跟自己手下的張三王五可不一樣,楊道知道,即使自己神魂出殼,能快速斬殺他們,但也絕對不輕松,這上上下下大約百人的規模,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排練一起的時候,氣血對自己的神魂都有了牽制,當然,要斬殺他們也並不困難,一個呼吸之間就能全部殺死,但是卻要耗費自己的神魂力量,而且這個時候自己的肉身沒有保護,即使分出念頭,也恐怕無法一下子躲避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弓箭斬殺!

對付道術高手,軍隊中自由專門的訓練!

楊道不動聲色的點點頭,讓他們帶路,不緊不慢的跟在身後,而張三王五兩人,此時臉上已完全成了菜色,腳步都微微有些虛浮,顯然為這些士兵的氣勢所懾,要他們單對單對上這些士兵中的一個,這些士兵絕對不是對手,甚至兩三個一起上,都未必打得過,但是這些人要是一起上的話,張三王五必死無疑,甚至一個照面就被殺死,要對殺,也要有勇氣才行,這些士兵連接在一起的氣勢,連楊道這個附體大成的道術高手都受到了牽制,更何況這兩人?

墨黑馬上的四個金領倒沒什麼影響,他們本就不是人,壓根沒有人的絲毫情緒,即使是孔雀王站在他們面前,他們都不會有絲毫的神色變化,這也就是假人的可怕之處,沒有人的情緒,只知道收到命令爆發全力去斬殺,而且這些金領身上,有楊道的念頭附著,受著楊道的掌控。

跟隨在一群士兵身後,楊道一干人洋洋灑灑的進了鹽城,一路上兩旁的行人紛紛讓開,恭敬的站在兩旁,讓這一群人率先通過,同時把好奇的目光投向楊道一干人身上,在路過城門檢查的時候,城門旁把守的士兵也不敢上來盤查,而是與其他人同樣的眼神恭敬的看著這一群人,任其通過。

踏進鹽城大門的時刻,迎面而來就是一股咸咸的,干燥的熱氣,鹽城整個的空氣中,都似乎漂浮著這種味。

這是食鹽的味道,楊道讀地理志的時候,讀到過各地的風土人情,這鹽城之所以稱之為鹽城,是由于其生產食鹽的遠古,百姓生活,最基本的就是油鹽醬醋,鹽是百姓生活的根本,也是國家的根本,而鹽城,是大易國內所有生產食鹽中最大的省城,天下所有用到的食鹽,大多數都是來自鹽州。

楊道在地理志上看到,鹽州的中部靠近山川的地帶,有一個巨大的天然鹽坑,方圓幾十里,甚至一些大山中都藏著有食鹽,開采挖掘出來,就是一堆堆的鹽,然後由鹽城運往四面八方。而介于此,鹽州每年向朝廷進貢的稅收,是所有總督中名列前茅的,而鹽城的富饒,也是天下聞名,就連楊道曾經歷練過的南州水產之鄉,也比不上鹽城的富饒,也是,佔據著天下百姓,國營的根本,食鹽之一,天下所有的鹽商都要來此做生意,想不富饒都不行,不過楊道知道鹽城雖然盛產食鹽,但要真正的比劃起來,也不是天下產鹽最多的地方,天底下產鹽最多的地方是南方海島之上,準確的說是海水之中。

一盆海水之中,經過方法提煉出來的食鹽,要比開采鹽坑要巨大的多,尤其海水無窮無盡,延綿縱橫不知幾萬里,遠不是鹽州能比擬的,不過南方海島神秘,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強大的產鹽機構,是不可能開采出來的,就算開采出來了,從南邊運送過來,其中經過重重關卡,一系列稅收,千里迢迢,極難運送,尤其是在天下大亂的時代,一旦中途運送的車隊被人阻攔,就等于斷去了後路,因此鹽州的產鹽,其利潤,要比其他地方多的多。

楊道是第一次北行,聖賢書上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楊道早就有心思周游各地了,不過一是沒時間,二是心中願望目標沒達成,不過現在皇上親封他為太子少傅,正二品官員,連帶著父母祖上,也受到了封賞,不過要是父母的墳墓遷徙進皇陵烈士之中,卻是還不足夠,楊道還需要從北方歷練回來,立下戰功之後才行。

楊道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父母的墳墓,遷徙進皇陵之中,受人敬仰,受人尊重,此時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著自己的願望,不過察覺到皇室背後隱秘的一些東西,甚至皇帝都要親手來對付自己的時候,楊道心中的這個願望,也漸漸的消退了,心中隱隱決定等這次北行回來之後,將自己父母的墳遷徙出來,自己供奉,根據現在自己面臨的形勢,這樣一來似乎也是最穩妥的,萬一哪一天四大侯爺甚至皇帝,大怒之下將父母的墳挖出來挫骨揚灰,楊道今生就悔恨難安了,不過現在顯然是不行,楊道雖然能去蒼山拜祭,但是要將父母的墳墓遷徙出來,卻還不足夠,不說蒼山皇陵之中,有隱藏的十八天神部眾,十八個武聖看守著,就遷徙墳墓這件事,動靜太大,根本帶不出來,要不然所有進入皇陵的人,都能帶出祖宗墳墓了,而且大易也不缺大膽的盜墓賊。

嘆了口氣,將這些念頭紛紛壓下,楊道將注意力放到鹽城的風土人情中,鹽城的房屋,跟天京城中的大體一樣,都是紅磚高牆,修建的整整齊齊,厚厚實實,堅固非常,一路上,街道兩邊的人,衣著裝扮,都跟天京城大體相似,畢竟這里離天京很近,很多東西都跟天京城中的一樣,倒也沒有稀奇。

一路行來,暢通無阻,楊道一干人被送到了驛站之中,安頓在一個院落後,騎兵頭領報告了下,就離去了。

楊道整理好行禮,安頓好之後,盤坐在屋子之中,閉目調息起來,並沒有出去領略領略鹽城的風土人情,據那個騎兵頭領所說,一會兒鹽州的總督會親自來拜訪,楊道也不好亂跑,對于開國侯這個倚天劍,楊道也有興趣見見,看看是個什麼樣的人,再加上一路上舟車勞頓,楊道體力強健到沒有什麼事,但是手下的張三王五就不行了,精神身體已經十分疲憊了,到了驛站,紛紛一頭栽下呼呼大睡,楊道也沒有在意,雖然名義上這兩人是自己手下,自己沒睡,他們也不能睡,但是楊道要將這兩人當心月復培養,一些事情上並不去節制他們,也並不當手下來看待,吩咐四個金領在門外看守之後,楊道就在房間里調息起來,四個金領倒是不用休息,也不會感覺到累,這卻是假人的好處了。

神魂出殼,靜謐的房間中,一股陰風升騰而起,在虛空中凝聚成一個巴掌大小的火人,遠遠望去,猶如一個人,被火焰包圍燃燒一般,這正是楊道從孔雀王哪里學來的,傳承與上古聖火道統的天火之體,聖火道的控火法門,凝聚成的火焰形體,第一步是純陽之體,顯形境界的神魂就能凝練成,而第二步天火之體,需要附體的境界,而最後大成的燃穹之體,像孔雀王那樣神魂一遁出,天地都似乎燃燒起來的法體,需要堪破生死,修成地仙才能達到的。

本來神魂屬陰,被火克制,但是楊道修煉的是無相神功,神魂蘊含天地無從韻味,火乃天地本源之一,再加上得自蠻荒森林虛界天魔神譚中的無花果滋潤,神魂已經能很好的控制起火焰,甚至神魂本性中,都有了一絲火焰純陽的本性,隱隱似乎有幾分雷劫高手的感覺,不過楊道心里清楚,雷劫是雷劫,火焰是火焰,雷劫代表的是天地意志,生死轉化,陰陽造化的奧秘,卻跟火焰不同,神魂渡過雷劫,擁有的純陽意境,也跟火焰不同,火焰有大有小,大的時候,如同太陽一般炎炎烈日,小的時候,如同小火球一樣,溫暖可人,但是畢竟是火,不是本性中的純陽,就算日後燃穹之體練到當年聖火道人的地步,神魂中也不可能有純陽本性,純陽純陽,出了陽剛般的溫暖外,還有生死造化的轉化。跟火焰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一點,楊道看的極準。

這一遁出神魂,顯化天火之體出來,屋子中的空氣溫度猛的升高,楊道盤坐的肉身面前,一個巴掌大小的火人顯現虛空,相貌身形,活月兌月兌縮小版的楊道,凝聚成火人的楊道,神情猛然一動,火人搖身一變,一下子由巴掌大小的模樣,變成了身高八尺的楊道模樣,只不過此時身上的火焰濃度,似乎微弱了一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術的凝練顯化,身體越小,代表的力量卻越強大,索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一尺高的道,能降服一丈高的魔。

這一身體變化,楊道感受到神魂分散開變小的力量,心中明悟,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句話,理解的更加深刻,幾乎在所有的佛經道教典籍中,都有這麼一句話,沒修煉道術的時候,楊道是想破腦袋也想不通為什麼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但是此時親身修煉道術,才深深明白道術的一些涵義,而是一尺高的道,能降服一丈高的魔,道術的凝練,形體越小,濃縮凝練程度,神魂之力就越強,道術的威力就越強大!

「這些年沒有鍛煉神魂,道術的進展似乎不大。」半空中,又凝練濃縮到巴掌大小的楊道,看著自己的形體,臉上閃過淡淡的波動。

在蠻荒森林中,孔雀王凝練出的燃穹之體,無論成色還是濃度,都比楊道的要純淨的多,因此一顯現出來,就帶動著整個天地都一塊跟著燃燒起來,神魂處在其中,猶如處在熊熊烈火的包圍之下,無處可遁,心中慌亂,孔雀王以燃穹之體對上一般的高手,氣勢上就能取得勝利!

楊道現在遁出自己的神魂形體,卻是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自己的這個天火之體,雖然也十分強大,但是身體火焰表面,有著點點污濁黑跡,並不純淨,跟孔雀王一顯現出來,通體琉璃一般純淨的現象完全不同,楊道知道這是自己道行不高所致,而身體上的點點污濁黑跡,乃是自己念頭中的不純,而且形體火焰流轉之間,也缺乏一種生死遭滅意境,對上一般道術高手那是威力相當大,但是對上地仙之流,卻遠遠不夠看,只能牽制,卻不能擊敗!

「地仙地仙!我什麼時候能達到那個境界!」半空之中,楊道喃喃自語,火焰凝結成的眼神中,升騰起了期盼的光芒。

地仙生死造化,跳出五行,永生不死,擁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即使肉身被毀滅,靈魂遭受重創,但只要經過修養,依然能奪舍轉生,永生不死,成就地仙,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無盡的生命,而且地仙之後,整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眼界都會煥然一新,地仙無法無天,除了老天,誰都不放在眼里,行事之間也不會有所忌憚,連皇權都忌憚的人物,這一層的境界,楊道羨慕了好久!

不說四大侯爺對他的追殺,光是皇帝的權威威嚴,就令他心生顧忌,一路上來考慮這考慮那的,連修煉道術的時間都沒有,還得考慮事後情況的發展,楊道雖然神魂強大,但是重重考慮,耗費了不少的神魂,面對皇權這個龐然大物,心中生出了寒意,尤其他現在雖然附體大成的境界,但是肉身卻還是先天武宗的境界,雖然有河圖洛書和無相神功兩重保護,但是難保不出意外,被厲害的人物轟殺了肉身,肉身一旦死亡,修為不到地仙的人,任憑是絕世修為,才華橫溢,神魂也要消散在天地間,尤其是楊道身上無相神功河圖洛書這兩種絕世秘籍,一旦被人發現,後果難以想象,現在一本練髒的秘籍就能在引起腥風血雨,更何況是無相神功河圖洛書這樣的不世典籍,一旦暴露出來,楊道懷疑下一刻阿彌陀佛就會站在自己面前,甚至西域地域之主、大遼戰神殿之主、大蒙長生殿之主站在自己面前,那個時候,楊道任是絕世才華,在這些人物面前,也不過是螻蟻一只。

這一系列的事跡,令的楊道對實力的提升,到了一種極度渴望的境界,甚至是危險的感覺,以前他雖然勤學苦練,每分每秒都一心一意的提升實力,但是起碼那個時候是沒有危險,心中一片安寧之下,但現在不光要面臨四大侯爺無窮無盡的追殺,就連皇帝也要殺他,這樣的局勢,令的他心中產生了極強烈的危機感,知道自己一個不小心,即使神魂不死,但肉身被毀滅,神魂遲早要魂飛魄散。不過即使這樣,對于殺死齊畫四人,武聖城主石岳,楊道心中也沒有絲毫的後悔!

神魂凝聚成火人,盤坐在虛空之中,楊道將幾個月來所經歷的事情,所修煉到的道術前前後後都整理了一遍,從到達易樓,見到萬佛之佛,萬年長河中的阿彌陀佛佛祖開始,接觸道術,世界觀開始改變,山河大賽上打入決賽,成為十強之一,獲準進入舍利塔林,遇到降龍尊者,得到河圖洛書,又在一處尸骨旁邊撿到無相神功,下山歷練,黃粱鎮的小山谷,石城的妖仙圍城,堪破城主朝廷的機密,天山之上天山派被人剿滅,十八天神部眾中的四大武聖,回到天京,朝堂上與四大侯爺爭辯,之後被王元驅逐出府,自己成立家,以及蠻荒森林中,孔雀王,上古十魔「尸」魔的傳說,虛界的天魔神譚,無花果實,一個又一個的影象,在楊道腦海中回放。

楊道總結這幾個月來的經歷,簡直比自己一生的經歷都要豐富,自己這一輩子,似乎都活在了這短短幾個月內,想起自己所學的武功,從大周天練皮、易子練骨法、易子七十二健身操、達摩袈裟、無相神功、河圖洛書、聖火道天火功,一一回憶起來,總結起來,最後楊道的神魂,在虛空猛然一躍,火焰之中,一尊面無無相的佛陀,陡然盤膝坐立起來,于此同時,河圖洛書上的圖畫,無相神功的經文,聖火道的經文,七十二絕技的經文,都化成了一股金色的氣流,連接在一起,環繞佛陀團團旋轉,將周身身體上的污濁黑跡驅逐的干干淨淨,最後又猛然一變,形成一道流動的光環,圍繞在佛陀身旁旋轉,流轉,于此同時,面無全非、無形無相的佛陀,陡然一只眼楮朦朧的顯現出來,似乎要掙破迷霧虛幻,化作真實,隱隱約約間,這只眼楮睜開的瞬間,里面無盡的清華蒙蒙籠罩,有一種大千世界盡在此眼中的感覺,楊道心中一動,猛然想起了無相神功佛陀下面一段深奧的經文。

「佛陀之眼,智慧生滅,看穿一切虛妄種種,此眼之下,一切紅塵孽障都干干淨淨,又如同包羅萬千!不動!不思!不想!不念!不閃!」腦海中經文流過,楊道自己看向這只面目全非突然隱隱顯化出的一只眼楮,在這只眼楮睜開的瞬間,那蒙蒙的清華里面,楊道看到了小的時候的自己,一身綾羅綢緞,一個人蹲在瑯嬛書屋之中,周圍是柔和明亮的燈光,一本本的書被自己翻開,品味,時而眉頭緊皺,是在思索,時而舒展,是想明白了,臉上時而疑惑,是對學問的不懂,產生了阻塞,時而嘆氣,似乎感嘆人生悲哀,大背景是明亮柔和的燈光,里面是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景,隨後場景一變,資治通鑒、地理志、天魔外傳、大唐雙龍傳、易子隨筆、大儒王安手筆等等所有在瑯嬛書屋和易樓中讀到的書籍,書中的文字,猛然活躍了起來,化作一個個清蒙蒙的光點,躍上虛空,化作星辰點點,隨後眼楮之中場景再度一變,那是無盡的星空,夜空之上,星辰萬千,點點閃閃,是一片星空,眼底星空!

「轟!」眼底清光一下爆碎,星辰生滅,這只眼楮消失在虛無中,而火焰中的這尊佛陀,再次化作了無形無相似乎代表天地本相的大佛,坐立在火焰虛空之中。

「噓……」

看到這幅景象,楊道長長噓了口氣,臉上無喜無悲,也不知道是什麼心情,隨後無相大佛一動,伴隨著火焰,猛然一動,又化作一道陰風,進入盤膝坐著的肉身之中,身體一抖,眼楮睜開,歸殼站立起來。

「傳說佛的眼楮中,生滅著宇宙智慧,而無相大佛,代表天地意境,剛才的那個景象,卻是自己一生十五年來的經歷,還有自己瑯嬛書屋中所讀書籍的積累,而那只形成的眼楮,隱隱透露出一股無窮智慧的意境,似乎跟佛的眼楮很像,但是終究不是佛,也沒有修成,是自己的修為不夠強大,無相大佛最後凝練成功的話,眼楮手筆鼻子耳朵,都會一一清晰的顯現,無相神功中根據無相真人的描述,無相大佛凝聚成功之後,我就是天,我就是地,天地都在舉手投足間,天道天道,天道都由我掌控,操縱眾生的命運,強大不可摧毀,而凝練大佛,第一步就是從地仙開始,先凝練出兩只眼楮,一只代表天地智慧,一只代表無窮足以稱霸世間的力量,而腳代表大地,手臂代表山川海洋,而頭,就是天空,身體內的清光血液,就是河流水流,天下萬水,而凝練成功,無相大佛成為完全體後,舉手投足,都能撼的整個天地都顫動,任何人都不能匹敵,不過可惜,無相真人都只練到一雙眼楮,一只腳的地步,其他的卻是沒能練就成功,也是,無相神功的入門,都是地仙,一般的人,哪能修成地仙,更別說之後的雷劫了。」楊道嘆息一聲,眼光閃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崩滅最新章節 | 大崩滅全文閱讀 | 大崩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