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滅 第一百七十六章

作者 ︰ 星一

更新時間︰2011-12-22

「噓……」

楊道長長嘆了口氣,得到幕後真正要殺自己的居然是朝廷這個事實後,楊道長長噓了聲,心里涌起深深的寒意,皇帝秉承天道,為天之子,金口諭令,四海之內莫不臣服,若是皇帝決心要殺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他的力量,又能躲到哪兒去,此時此刻,楊道仰望烈日炎炎的虛空,心中卻是一片冰涼,神魂念頭,有一種四面楚歌,無處可躲的感覺,這種感覺,直接印在本性內心之中,任憑心底再觀想無相大佛,始終無法使心神平靜下來。

「公子,這個人該如何處置?」一旁張三王五靜靜的站立,見到楊道審問完後沉默下來的神情,不由出口問道,此時王五一改之前的神態,帶上了一絲恭敬,以前他對楊道說話雖然表面上恭恭敬敬,只不過出于楊道官職身份比他大而已,但是心底的那絲不以為然卻是在眼神中深深表露出來,如今見到楊道威猛的實力後,心底終于福氣下來,說話之間,也是畢恭畢敬的。

「子不受天命,命之掌于自身,易子有雲,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天命天命,自命我命,我意天意,也罷,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真到了必死的局面,我也不會妥協,管你是君臣。」楊道搖搖頭,又點點頭,看的張三王五疑惑不解,楊道卻又一番自言自語,心里有了決斷。

本來讀書人的大義道理里面,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皇上讓你死,你就算不想死,也不得不死,楊道自幼讀書,這種道理大義深深的印在心靈之中,雖然他修煉成了附體境界,但是這種心靈影響,依然擺月兌不了,對于皇上的命令,心里依然有著不可抗拒的心態,讀書人的大義道理也銘記心里,謹言謹行,但是如今推斷揣摩出幕後真正要殺他的是當今的皇帝,楊道一番天人交戰,無相大佛、道術的生死輪回、皇帝的金口諭令、讀書人的道義大理、易子的易經著作,一番番不同的念頭在神魂中交鋒。

地仙超月兌生死,連皇權都無可奈何,這本來就跟讀書人道理大義相悖,楊道自修煉道術以來,就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深深知道這種兩者相悖的念頭會有一天踫撞,重合,楊道是讀書人出生,皇上比天大,忠君愛國,君讓臣死的道理,早就亂熟于胸,但是修煉道術以來,我命由我掌控,地仙超月兌生死,不受一切束縛的思想,又深印神魂烙印,雖然楊道修煉道術只有短短三個月,接觸這股意念也不過三個月時間,但是這種地仙神魂的超月兌之妙,卻仿佛滋潤心靈,看見希望的火光,一下子深印在心靈,完全超過了十五年的讀書大義。

修道人修煉神魂,最要不得的就是念頭不通,神魂就是由念頭組成,修道人修煉神魂,就是修煉自我念頭,達到融神超月兌之境,修道人最怕的除了天地雷劫之外,怕的就是念頭不通,修道人一旦念頭不通,不僅神魂修為將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倒退的危險!

皇權于道術截然不同的理念一下子在神魂中踫撞,使得楊道心神動搖,這兩者踫撞的瞬間,楊道就感覺到眼前天地都似乎一下子崩塌下來,道術、皇權兩種念頭,在腦海中分成兩個陣營,相互交鋒在一起,令的自己神魂不能通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子乃上古第一人,他的話總是沒有錯的,人之一生的命運,本就應該由自己掌握,為什麼要听從那不存在的天意,虛無的天道皇權,皇帝雖然威嚴懾服四海,金口諭令,但是君有錯之,臣則當進諫,若大錯,反復進諫不听之,臣令其易位之,這才是我讀書人的真正道理。」楊道喃喃念道,腦海中猛然想起六歲那年,第一次進入聖殿閣,看到聖殿閣的牆壁圍牆之上,易子親手寫的四句話,又想起這麼多年揣摩出的讀書人道理,神魂念頭豁然開朗,似乎一下子貫通一般,想起了某些種種,一種心靈洗滌了的感覺升騰而起。

讀書人的道理中,皇帝雖然金口諭令,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君王,自古民意代表天意,一個代表天下黎明意願的君王,才是好的君王,但是如果君王不好,犯了過錯,讀書人就要進諫,令其改之,如果屢次不改,讀書人就有權利讓皇帝易位,這才是讀書人真正的道理大義,易子著作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教使人們不要相信那虛無縹緲的命運,自己的命運,則當由自己掌握,為了自己的命運,自強不息的努力著,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雖然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但這是愚忠之人的道理,並不是讀書人的正統,況且現在的君王,野心勃勃,暗中培養勢力,有著要與易樓靈山一決生死的野望,到時候聖地和皇權踫撞起來,其中遭殃的,就絕對是天下的老百姓,老百姓的意願代表的天意,老百姓要過太平日子,就是天意要過太平日子,如今的皇帝以我意操控天意,違背天意,正是讀書人道理中的犯錯之理,楊道是讀書人,君王犯錯,就理當去進諫,如果當今皇帝屢次不听,楊道就要逼他退位!這才是讀書人真正的道理!

不過楊道知道現在自己肯定做不到讓皇帝易位,道理道理,有道才有理,沒有力量,一切大義道理都是空的,楊道如果有凌駕于一切之上的力量,就絕對會返回天京城之中,責令皇帝易位,但是現在手中空無力量,就算心中有道理,卻沒有維護道理的力量,也是不行!

想通這一層後,楊道心中長長的噓了口氣,似乎心中貫通了某種東西,心靈通暢了許多。看著王五張三兩人,再看看地下跪著的盜匪頭領,眼神一動,揮了揮手,下達了格殺的命令!

對于對自己不懷好意,要劫殺自己的人,楊道向來都不會心慈手軟,想想也是,齊畫四人如此,二皇子七皇子也是如此,雖然對方貴為侯爺,皇子,身份地位比楊道不知尊貴了多少倍,但是楊道都毫不留情的格殺了。對于要殺死自己的人,楊道向來是不會心慈手軟!而且這些強盜,這些年不知道燒殺搶掠了多少無辜百姓,壞事做盡,早就該死,在問出對方山寨聚集的地方後,楊道毫不留情,將盜匪頭領擊殺!

楊道也不怕他耍花樣,以他現在的實力,拋開道術不說,光是武道,就是先天武宗的境界,若是連著道術一塊施展起來,對上武聖都未必吃虧。這一群小毛賊雖然有些實力,但最強的首領都不過是先天武宗的實力,對上起來,光憑楊道一人就能碾壓屠殺致死!

楊道也問清楚了,這一干盜匪是附近山頭的一伙劫匪,專門干殺人放火,劫殺過路行商的強盜土匪,在附近三十里的山頭,建立了一座山寨,山寨里面上上下下有五十人,這一次是得到鹽州總督段宜興的指使,半路劫殺楊道一干人馬,幾乎是傾巢而出,山寨中留守的只是一些看守的人。

楊道讓金領下了馬,將馬停在山下,栓在叢林深處的樹上,並在旁邊灑下了雄黃粉等,以防毒蟲過來騷擾馬匹,自己一行七人,神不知過不覺的模上了山,果然行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看到山頭之上修建著一座寨子,寨子修建的頗為簡陋,地方也不大,但是容納五十幾個強盜土匪卻是足夠,外面山下還修建著暗崗,不過剛才劫殺楊道一干人都出動了下去,現在卻是沒幾個人留守在山寨中,楊道等人一干的實力,神不知鬼不覺的模上了山,將留守的土匪一一殺死,這些土匪作惡多端,做進傷天害理之事,殺他們,楊道心里也不會有絲毫愧疚。

將一干土匪擊殺後,楊道分出念頭,沿著整個山寨上上下下搜索了一遍,在南邊的角落里尋到了一個暗道,暗道里面是個地窖,楊道命人下地窖中探索,發現地窖中是這些年這些土匪*來的財寶,滿滿的一大口箱子,楊道理所當然的接收了,用來充實自己的行頭。

這次去北**中立軍工,打賞手下,銀錢都是必須要有的,楊道被驅逐出元帥府之後,身上雖然有在石城城主府搶奪來的七十萬的財寶,但是都留在了山莊之中,這次出來,身上所有的細軟加起來也不過幾千兩銀錢,不是楊道沒想到到軍中要打賞,而是他現在實在是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朝廷的俸祿,也不過是毛毛雨,對付日常的花銷都不夠,又何況是到軍中打賞將士。

楊道自由熟讀各種經史軍事,甚至軍隊之中,要帶出一支雄壯的猛軍,光憑朝廷的軍餉是遠遠不夠的,在軍隊之中,雖然說實力至上,一切人都崇拜實力強大的人,但是帶軍打仗,磨練出一支鐵血的猛軍,沒有大量的銀錢打賞,誰會為你拼死效力?

楊道自由研究軍法兵事,這些道理早有亂熟于胸,雖然目前只是空有一番理論的酸儒,但是經過幾次實戰,楊道自信自己能夠將兵法與實踐融會貫通,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來。

本來楊道出來的時候還在發愁去哪弄那麼一大筆錢,卻沒想到剛出了天京城就有人打劫自己,不過卻被自己逆襲,又得到了這麼一大箱子財寶,看著箱子里面珠光寶氣的金銀細軟,楊道心中略微估計了下,大約有十萬兩的銀錢,暗暗訝異這一群強盜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錢,但卻沒有細想,而且對自己日後進入軍中,練軍帶軍生出一分希望,帶軍練軍,不說別的,光是大軍日常的吃喝開銷,就是一大筆天文數字,朝廷調撥的軍餉,頂多只能讓軍士吃飽,至于要強壯身體,保證身體營養,練出一支威武雄軍來,卻是遠遠不夠,這就需要自己銀錢打賞派發下來,這些東西,歷朝歷代都是行軍打仗的不二法門,而且楊道知道,齊伯侯在嫡子齊畫到軍中歷練的時候,當時齊畫只有十三歲,完全是一個絨毛未月兌的小屁孩,讓手下的將士對一個小屁孩服氣,听從命令,這在軍隊之中,經歷過戰火拼殺的將士來說,是不可能的,也許表面上會暫時服氣,但是暗地里說不定會耍出什麼刁難的手段,但齊伯侯派發銀兩,再加上齊畫當時的實力,硬生生的讓的一干將士沒了脾氣,對齊畫心服口服起來,也因此齊畫才能在幾次的戰爭中,獲得勝利,奪得軍工!

這一切東西楊道都深深銘記在心里,結合兵法揣摩,化成了自己的東西在心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而這一批金銀細軟,正好充實自己的行頭,壯大自己的實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崩滅最新章節 | 大崩滅全文閱讀 | 大崩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