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滅 第八十章 南無妖影

作者 ︰ 星一

更新時間︰2011-11-18

大易地大物博,地勢開闊,國土無疆,從南到北幾千萬里,人口數萬萬,有四十九行省,各省都有精兵駐守,兵力強盛,更有中州聖地易樓靈山,六十年前三國聯軍的一戰之後,四大菩薩、十八羅漢輔助帝王擊退三國聯軍,神靈歸位,天子當道,四海來夷,乃是天朝上邦的氣象。

天南是中州十三省的一個大省,人口數萬萬,地勢從南到北蜿蜒幾千里,一路上數不盡高山峻嶺,險惡地勢,各處山頭更有強人佔據,盜匪出沒。大易現在雖然是盛世,皇帝鐵血手段,震懾各州府縣衙,但天有不測風雲,天災**,哪里都有動亂,尤其大易國土無疆,一些偏僻的地方州縣,雖然威懾皇帝的威名,但天高皇帝遠,皇帝就算有心也無力管,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一些總督官員還是該貪的貪,該亂的亂。大易一些地方依然是哀鴻遍野,水深火熱。

亂世出豪杰,盛世出敗類,歷史之上這些例子數不勝數,即使是上古的聖皇統治,天災**依然不可避免,這種現象任何朝代都不能避免。

靈山腳下,楊道和禪歸一在山下的驛站買了兩匹健碩的黃驃馬,略作休息後就馬不停蹄朝石莊趕去,石莊是天南省境內的一塊特殊地方,佔地數萬,依山傍水,尤其是先帝石破天的典故眾口流傳,更有一年四季天火燎原一般的楓樹環繞,乃是大易內有名的地段,楊道兩人接到命令後,馬不停蹄的趕往石莊。

救人如救火,石莊被妖仙圍攻,雖然他們兩個去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人多不嫌少,去總比不去好。連續三天三夜,中途不休息,日夜不停的趕路,馬不停蹄,鐵打的身體也要快吃不消了,這天朗朗晴天,兩人趕到南無鎮,實在是疲乏到極點,兩人商議尋家酒樓,休息一天。要救的地方還沒到,人卻累趴下了,這是要不得的。

南無雖然只是個小鎮,但周圍白浪江環繞,貫穿而過,上可通達天京行省,下至開元各省,水產富饒,往來的船只不斷,卻也繁華。

飄香酒樓位于白浪江畔,依傍白浪江,雖然只是上午,但一樓二樓早已飽滿,生意紅火,三樓屏風豎立,干淨潔淨,透過窗戶還能看過富麗的白浪經,這是雅間,是專門給富豪準備的地方。

離開易樓的時候,楊道兩人在財務處支取了一千兩白銀,再加上離開天京的時候身上帶的銀兩,加起了也有三千兩左右,也算是小富豪。

在三樓開了個雅間,兩人喊來小二,叫了一桌酒菜,邊喝著南無特產的黃粱酒,邊欣賞著大浪滔滔的白浪江水。

「禪兄,我在帥府瑯嬛書屋讀書的時候,曾在一些地理雜志上讀到南方水產富饒,尤其是稻米更是一絕,這一路南行,路上更是听聞不少人贊嘆著南無鎮的黃粱米如何好吃,今天這麼一吃,果然是一絕。」楊道面前的碗里,是滿滿的一碗晶瑩剔透的米飯,這些米顆顆都晶瑩剔透,雪白雪白,更是散發著一股清香,光是聞著香味,就令人食指大動,食欲大增,一口下肚,只感覺米粒入口即化,化作一道甘泉從喉嚨灌入腸胃,月復中一股清香涌起,渾身上下說不出的舒暢,再配合著喝上一口黃粱酒,整個人就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酒勁上來,讀書人出身的楊道忍不住隨性做了首詩,引的禪歸一大為贊嘆。

黃粱酒和黃粱米乃是南無鎮的兩大特產,天下聞名。

「楊道你的文采是極好,不過天下最好的酒卻不是黃粱米酒,有時間我帶你紹興,嘗嘗玉真米和紹興的女兒紅,那才是真正的美味。」禪歸一顯然去過不少地方,轉了轉眼神。

「聖賢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果然是大道理,不出來走走,怎麼能體會各地的風土人情。」楊道搖頭晃腦,又是一首詩作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楊兄你真是奇才,酒後言詩不斷,倒有幾分詩仙的風采。」禪歸一看著醉態呈現的楊道。

「詩仙麼,我還不行,差的遠呢。」楊道又灌了口黃粱米酒,臉色再度紅了幾分。

「李兄你听說了沒,昨天過往的一隊商隊被妖怪襲擊了,全部都尸骨未存,只留下一旦旦的貨停在山道上。」

就在兩人吃喝間,樓下忽然傳來聲音,是一段議論的聲音,聲音不大,但是卻剛好讓兩人听到。楊道心中一動,偏頭一瞧,就瞧見二樓臨窗的位置兩個人邊吃著飯邊談論。

他們其中只隔了一層,倒是正好听到。

其中一個似乎是喝醉了,臉紅紅的,眼神眯著,邊灌酒邊說。

「噓,山兄,別被妖怪听見就不好了,易子不是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切機械狡詐都被鬼神所知,萬一被那妖怪听到了,我們可就慘了。」另一個同樣喝著酒的人連忙噓了下聲,小心翼翼,四下看了看,似乎頭頂真有神明。

「什麼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切機械狡詐都被鬼神所知,就算那妖怪听到又怎麼樣,讓他來吃我啊,我才不怕呢,我有地藏菩薩的護符護身。」喝醉了男子猛灌了幾口酒,將酒壺往桌子上一拍,酒氣上涌,臉上更添幾分紅暈,聲音也抬高了幾分,說到地藏菩薩護身符的時候得意洋洋舉了舉脖頸上掛著的金色護符。

「嗯?」楊道看了眼醉漢脖頸上的金色護身符,神魂微微一動,就感受到那金身菩薩上面似乎有一絲念頭的波動,心念一轉,就有些明白。

易經中有雲,天意即民意,世間本來沒有神佛,神佛都是受人們香火加持,念頭聚集後形成的。

易樓中的菩薩金身塑像都是人們為菩薩塑造的,並不是四大菩薩本來就有的,四大菩薩的本來面貌就是人,只不過道行高深,並有無量佛的神通,受人敬仰朝拜。

神魂修煉之後,楊道深知神魂受人朝拜是何等的壓力,那種千百世斑駁的記憶人根本就無法承受,別說是楊道,就算是地仙,也無法承受人念頭的朝拜。當明白這些之後,楊道就對四大菩薩受人香火竟然還好好的存在感覺到恐怖。

同時楊道研讀易經,深明天地風雷,亢龍有悔之道,親身接觸道術後對佛陀菩薩之說更加了解,也更加驗證了四大菩薩是人也是人,不是人也不是人,因為這四大菩薩都是從人們香火各種念頭意志凝聚後誕生而來,比如觀音菩薩,世間如苦海,人處在苦海中,波濤凶險,世間災難洶涌而來,認為為躲避災難,往往祈求上蒼,這些祈求上蒼凝聚成的念頭集中在一起,就誕生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意思就這尊菩薩救助世間一切苦難,大慈大悲。

觀音菩薩從香火中誕生後漸漸有了靈智,懂得修煉造化之道後,經過修煉達到地仙,形成神魂念頭之身,經過阿彌陀佛的引導,才形成人形,往往顯靈,才有如此的威名。

楊道開始修道後,遍讀普賢殿半山腰的藏經閣藏書,了解道術的一切歷史。易樓萬年積累,自然不乏這些書,只不過找起來頗為困難,年月已經完全將這些書掩埋了。

楊道遍讀道書,知曉易樓四大菩薩的由來,深明四大菩薩所代表的願力、神力,受人們香火的真意。

世間如苦海,苦海無邊,人活在苦海中,無邊苦難。

普賢菩薩代表世間忍耐之念頭,世間瑣事萬千,矛盾不斷,人出聲的環境不同,地位不同,遇到每每不順心的事情總不能一味前進,有些事情需要忍耐,退讓,退一步海闊天空,普賢菩薩就代表著世間一切忍耐的念頭。

觀音菩薩代表世間一切大慈大悲的念頭,人之初性本善。

文殊菩薩代表莊嚴,肅穆,世間一切道德理法,因此文殊菩薩以力稱雄,天下之道道理最大,道理道理,道在先,理在後,理需要有力護持,有了力,才能談理!

地藏菩薩代表一切恐懼的念頭,人們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諸如鬼怪妖邪之類,人死後靈魂存在惡鬼纏身,地藏菩薩就是誕生于人們鎮壓諸般惡鬼的念頭中,鎮壓天下冤魂惡鬼,修煉道術之後,楊道對這一層的領悟更加深刻,人肉身死後,念頭還在,神魂離體,只不過大多數人死後神魂離體都不能長久存在,如果是在白日身死,神魂出殼,純陽烈日之下,立馬會魂飛魄散;夜晚身死,神魂出殼,如若沒有香火護持,也魂也會被風吹散,就算勉強能停留,也會因為肉身氣血的枯竭,神魂慢慢消散在天地間。

神魂不修煉到地仙的層次,離不開肉身的護持,即使神魂強大一些的附體高手,如果肉身死亡,氣血消散,神魂也會漸漸削弱,最後消散在天地間!

地仙是修道者的關卡,生死屏障,渡過去,就能月兌離肉身,**存在與天地間,長生不死!渡不過去,就會隨著肉身衰老漸漸消散,修道人地仙之前,與武道一般,堪破不了屏障,一樣身死。

世間如苦海,肉身是渡海舟筏,神魂是舟筏中的人,地仙之前,神魂肉身不能月兌離**存在。

楊道雖有無相神功和河圖洛書這等曠世奇寶,但對修煉到地仙境界卻沒有半分信心,堪破生死,需要的是機緣,需要的是大智!

光是一味苦修是無法堪破生死突破至地仙的,歷來修道人數不勝數,但能堪破生死突破至地仙的卻寥寥無幾,善于揣摩心思的楊道,這一點尤其明白。

「你們是誰燕山領的妖怪麼?我們也听說過了,好像是一條大蛇精,盤旋在路上,專門吃人的。」

下面傳來的對話驚醒了沉思中的楊道,偏頭望去,就見旁邊一桌的人也湊了過來,議論著這件事。

「是啊是啊,咱們還是小聲說吧,現在的神靈沒有以前靈驗了,以前是求什麼有什麼的,現在那些神靈們好像不管咱們了,上村的二狗只是請賜個媳婦就將全部家產都捐出去了,但還是光棍一條,現在的妖怪比神靈菩薩厲害多了,咱們背後說它的壞話,說不定能被听到。」

「神靈麼?」楊道暗笑,與禪歸一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讀到了同樣的意思,快速吃晚飯,下樓牽馬朝燕山嶺奔去。

佛門講究行俠仗義,懲惡除奸,遇到這樣的事,自然是要管一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崩滅最新章節 | 大崩滅全文閱讀 | 大崩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