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三十四章.神農嚐百草

作者 ︰ 金石聲

人遇到缺糧的時候,夏天比冬天要好過,夏天,萬物生長,往嘴里添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拉牛牛

吃食堂教會了人們吃野菜,什麼野菜能吃,什麼野菜不能吃,野菜怎麼樣吃。

地里的野菜要數「落落菜」最好吃,吃的時間也最長,它的葉子有點像菠菜的葉子,吃到嘴里非常肉頭,女敕時連梗帶葉都能吃,老的時候它能長一人高的秧棵,所以老了,它的秧棵就不能吃了,要吃只能摘些葉子吃,這種東西雖然好吃,但吃多了會拉稀,吃時只能適可而止。

「刺兒菜」只能女敕時吃,老了就無法吃了。為何無法吃,因為老了,不但它的葉片長得僵硬了,而且葉片的邊緣長了一圈刺兒,刺又尖又硬,使人無法下嘴,有的書籍介紹這種菜,鐵的含量很高,特別是女人吃了,有很大滋補作用。

「仁食菜」跟「落落菜」一樣,也能長很高很高的秧棵,幼時也是連梗帶葉都能吃,但是隨著它越長越高,也只能摘些葉子吃了,到了秋天,它會長很長的穗子,到了它長穗子的時候,葉子也不能吃了,為何不能吃呢?因為在它的葉片上有一層絨毛,隨著它的生長,絨毛會越長越長越硬。

還有一種菜,叫麻齒菜,也有的地方叫「死不了」,這種菜,在雨季過後是它生長得最旺盛的時候,它的葉片不大,但異常肥厚,睫桿跟葉子一樣,也異常肥實,如果把它拔掉了,放在大石頭上,它好長時間也不死,只要不把他曬干,一下雨,他還會繼續生長起來,這種菜都是熬著吃,吃到嘴里酸溜溜的,如果把它放在土豆鍋里,會去掉土豆哪濃厚的面勁兒,會使土豆也染上了酸味,而使食欲大增,這種菜可入藥,學名叫做馬齒筧,它和落落菜正相反,吃多了不是拉稀,而是它能治拉稀、治痢疾。

能吃的野菜好多好多,不勝枚舉,咱再說說家種的菜吧。

家種的菜,在很幼小,還沒長成菜的時候,間下的小苗兒,有的也是可以吃的。

農諺說︰「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種蕎麥。」

頭伏種蘿卜,二伏種白菜,這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種蘿卜要「打垙」,垙高出地面兒六七寸到一尺,在垙的頂上,每隔一尺左右,種下一撮兒蘿卜籽兒,一撮兒有籽十顆左右,由于蘿卜籽兒很小,再不是捏不著,再不一撮兒捏下去,可能有二三十顆,甭管種下多少種子,每撮兒苗兒到最後只能留下一棵,從苗出來到「定棵兒」,這個過程要有半個多月,要「間」三次苗,頭一次一撮苗留五、六棵,二次剩二、三棵,三次才剩一棵。

種白菜跟種蘿卜不一樣,蘿卜種在垙梗上,而白菜要種在畦里,一個畦種兩壟或三壟,種白菜不是按撮兒種,而是稀稀拉拉,按壟種,也是間三次苗兒,先是把很小很稠密的苗「間」得稀一點兒,再次,把長得大了一點的苗兒再「間」得更稀一點兒,第三次是定棵了,棵兒與棵兒之間的距離有一尺二三寸。

甭管蘿卜還是白菜,在這三次間苗兒中,間下的「小菜」都可以吃,苗兒小的時候,秧棵不大,間下的苗總體數量又不多,洗一洗,摘了根,放點兒鹽面,放點兒醬油、醋,如有香油再點一滴香油,拌著吃,妙不可言,苗兒稍微長大一點兒了,但秧棵依然嬌女敕,再間第二次苗兒的時候,把根摘掉,剁碎了,用「水焯一下」可以當餡吃。再間第三次苗「定棵」的時候,秧棵已經長很大了,當餡吃就不盡人意了。只能熬著吃了

人說神農嘗百草,我們的祖先為了自己的生存,在野生植物中,選擇了許多人類能夠進食的植物栽培,從而培育出了各種農作物,當種植的這些農作物不能滿足人們需求時,人們在那些野生植物中又去探尋那些新的維持生命的東西。

在吃食堂那最困難的時期里,人們把能往肚子填的東西都想到了,蔥胡子,白菜疙瘩……

吃食堂有吃食堂的優越性,但吃食堂也有吃食堂的缺點,後來領導們覺察到了,缺點大于優越性,食堂後來也就停辦了。

食堂是一九六一年停辦的,食堂臨停辦時,上級領導給食堂聯系來了「粉渣」。

粉渣摻點棒子面做成的餑餑,比「澱粉」摻棒子面做成的餑餑要好吃多了,因為粉渣是糧食做出來的,而「澱粉」是柴禾做出來的。

粉渣和一九六零年的「澱粉」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自然吃在嘴里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當您吃過了一九六零年的「澱粉」以後,您還會不吃西紅柿?不吃胡蘿卜?不吃這不吃那了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