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九十三章日本投降人歡喜南口工廠回故里

作者 ︰ 金石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正午,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了,鐵路又回到了中國人手中,國民政府接管了鐵路。

京張鐵路,是大清國時修的,南口工廠是大清國時建的,南口工廠的工人,是中國最早期的產業工人。

靳大爺如果活到今天(2009)年,應該有一百三十歲了,他是南口工廠剛建廠時第一撥兒入廠的工人,他在南口工廠干了一輩子,他在一九四五年已經六十六了,在日本呆在中國的八年里,生活舉步為艱,該賣的地已經賣了,現在還剩幾十畝口糧田,因自己已經年邁不能硬打實鑿當一個整人使,種地得雇人,生活很是困苦。

靳大爺,在南口工廠上班時,听人說︰「在外國,工人到老了,干不了活兒的時候,由國家養著,中國的工人以後也是這樣的。」

在一九四五年以前,南口工廠,有沒有人發過退休金呢?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因為南口工廠是一九0六年建廠,如果此時入廠的工人是二十五歲,到一九三七年日本佔領南口時,這撥工人也就剛剛五十六歲,還沒有到發退休金的年齡,在日本佔領中國的八年中,日本人給中國人是干一天活兒給一天紙票子或「混合面兒」,因為戰爭,他們自己的經濟還自顧不暇,豈能從自己腰包里掏錢去給沒給他們出過力的別人花哪。

因此,在一九四五年前,南口工廠的工人,應該沒有開過退休工資的。

而到了一九四五年,中國人,接管了工廠,我父親他們這批,第一撥兒上班的工人,此時都是六十歲左右的人了,他們覺得,他們給中國的鐵路服了一輩子務,他們現在已經老了,中國鐵路應該管他們。

他們邀集了許多人,到南口工廠去理論,南口工廠的接收大員們接待了工人代表,南口工廠木工房我父親原來是頭兒,工人們推舉了他和其它幾位原來在南口工廠有頭有臉兒的人跟接收大員們申訴此事。

南口工廠的接收人員有新人兒,也有老人兒,有認得我父親的,也有不認得我父親的,我父親和一些人提出的工人退休工資問題,此前,南口工廠沒有先例,甭說南口工廠,恐怕中國也沒有先例,他們說︰「我們管不了這事兒。」

「那哪里能管這事?」

他們說︰「你們到鐵路局去吧。」

當時的鐵路局,已不在北平,而在張家口了,我父親和那些老頭兒們去了張家口,去了一次又一次,去了好多次,最後把退休金,還是給要求了下來。

發與不發退休金和如何發退休金,鐵路局定有兩大條款︰

第一條︰在日本佔領時期,不得給日本干過一天活兒。

第二條︰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工資願意一次性給齊就一次性給齊,不願意一次給齊的,可按月發給。

我父親是一天也沒給日本干過活兒,第一條我父親是沒費一點腦筋,可是第二條我父親頗費了一些腦筋,「是一塊兒把錢拿回來,還是按月領取呢?如果一塊兒拿回來錢,是能辦一點事兒,可是,一下子把錢花了,自己現在剛剛六十多歲,如果自己將來活到八十歲呢?以後怎麼辦?」

經過自己反復琢磨,又跟自己好的、厚的哥們咨詢了,最後定了下來,還是按月拿,踏實、妥貼。

我父親那個木工房有七、八十工友,在這眾多工友中,他可有幾個好的厚的呢!有個工友姓陳,人稱五先生,為何叫他五先生,因為他在他們哥們中排行在五,又能識文斷字,五先生跟父親是一個村兒的,投脾氣對勁兒經常往來,因此,比跟別人的關系又近了一層,他在翻砂房上班,這次要求下來的退休工資,他也得了一份兒。

可是工資剛開了三個月,工廠就停發了他的工資,理由是廠方得到舉報,五先生在日本佔領時期,給日本干過活兒。

說五先生在日本佔領時期給日本干過活兒,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日本來了,南口工廠復工,他還真上南口工廠上過兩天班兒,日本管理人員對中國工人輕者「八格牙路」重者「拳打腳踢」,也就去兩天,他實在受不了日本人的氣,就不去了,可是就是這兩天,有人看見過他,有人給舉報了,工廠停發了他退休金。

在日本佔領時期,究竟上過班沒上過班,在當時,自己說了不算數,每個人都得有人擔保,五先生的擔保人是靳大爺,五先生在日本佔領時期,上過班還是沒有上過班的問題,出現紕漏,工廠找到擔保人靳大爺,讓他把五先生已領取的三個月退休工資給追回來,否則就要扣他的錢。

靳大爺覺得,本來停發了五先生的退休工資,他就已經非常痛心了,如果再讓他退回已經領走的三個月的錢,那不如同給人家傷口上再撒把鹽嗎?

他跟廠方說︰「你就從我的工資中扣吧。」結果廠方就從靳大爺工資中扣了發給五先生的那三個月的錢。

廠子扣了靳大爺的錢,靳大爺並沒有把此事告訴五先生,人說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靳大爺這種舍已為人的舉動,應該算是好事兒,靳大爺雖然沒嚷嚷,但沒過多長時間,實底兒,還是傳到了五先生耳朵里,五先生對于靳大爺的品行佩服得五體投地。

南口工廠和靳大爺特別好的人還有一位,木工房的付工目,姓董,大伙都叫他「二頭兒」

他在日本來的時候,因為家里孩子多,積蓄花完,生活無著,也去廠子上了幾天班,因脾氣耿直,受不了日本人的氣,去了幾天也就不去了。就是因為去了這幾天,退休工資也無緣光顧于他了。

日本人不給他退休工資,他沒的埋怨,因為那是日本人,可是中國人不應該不給他,因為他在這個廠子操勞了三十年啊。如果都沒有退休工資也就罷了,受罪大家都受罪,可是同是上了那麼多年班兒,人家現在是老有所養了,可是自己呢?老了干不動了,卻衣食無著。如果是在日本佔領時期,甭說你在廠子干過幾天的,就是干過幾個小時的,假如都不給退休工資也就罷了,因為誰讓你在關鍵時刻沒有把握好自己,自己去給日本干了活兒了哪?但給日本干過活兒的,他知道的,也不是都一刀切都不發退休工資了啊!在他們一個胡同里,有一個人,日本在南口佔了八年,他干了八年,可他卻一個子不少的開了退休金,這能不讓他生氣嗎?

悶氣生了幾個月,把他氣得病倒了,他在一九四五的陽歷十二月死去了。

何年何月都是一樣的,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有人,可以把紅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紅的,那個在日本佔領時期,一直在工廠上班的人的姑爺,是國民黨中統局的人,時任南口工廠工會主席,他告訴他丈人︰「您的退休工資萬不可月月開,您必需一次開走,月月開,人多眼雜,將來有人把您捅出來,到時候我也不好說話,一次開走了神不知鬼不覺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雖然神不知鬼不覺,但是還是讓人知道了,雖然讓人知道了,但是因為有他姑爺兜著,管這檔子事兒的睜半眼兒合半眼兒,沒有像五先生那樣不幸,「把已經拿到手里的錢,再讓吐出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