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四十八章討錢不得找縣官瞿老二上房揭瓦

作者 ︰ 金石聲

小劉二先生是我的太姥爺,當初由于我太姥爺決定做起了那個買賣;在做買賣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又由于我太姥爺跟人合伙做買賣時寫得契約不審慎,不但把自己多年的積蓄賠了個淨光淨,而且祖上給自己留下的那份產業,從此以後就在風雨飄搖之中了,從此一家人過起了提心吊膽的日子。

我母親說︰「一到完了秋,我姑夫的小叔子(就是瞿家老二)就來討債,他一住就是一冬,不到過年他不走,一家人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可是你姥姥(小劉二先生的大兒媳),每天都要拼湊幾個菜,碟上碗下的伺候著他。」

這樣的日子過了有二、三年,家里那八十畝地並沒能擠出幾個子來還債。

那是公元一九二0年左右。

袁世凱由于恢復帝制,四面楚歌,于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死去,北洋軍閥分裂成馮國璋和段琪瑞兩大派,在東北又有了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死後曹琨和吳佩孚取而代之,先發生了直戰爭,又發生了直奉戰爭,在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為迎孫中山進京,回師北京,使直系軍閥吳佩孚失敗,曹琨倒台,而後使得段琪瑞和張作霖,又獲得了北京政權。

在這大規模的軍閥混戰角逐之中,往往是今天這撥兒軍隊剛走,明天那撥軍隊又來了,哪撥軍隊來了都向老百姓要錢要糧,鄉長村長按地畝向下攤派。老百姓這幾畝地,除了每年要向政府應時按節的繳納錢糧外,還要應付那些無休無止的攤派。

那年月窮人缺吃少穿,富人也有自己頭痛的事兒。

小劉二先生擠不出錢來還債,這下子可惹惱了瞿老二、瞿老二動了真格的,拿著條子到縣公署去告狀,他們家在縣署本來就有人,再加上這有力的證據,這官司能不贏嗎?

我母親說︰「那陣兒我也就是剛記事兒,買賣早已關張了,一到要過年的時候,家里就來一大幫公人和「狗腿」,每人都拿著一根打狗棍,進了屋,板凳、炕沿坐滿了,就坐到桌子、櫃上,每個人都橫眉立目,氣勢洶洶,嚇得我扎在背臥垛根兒用枕頭檔著自己,中國的事兒向來是這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中一人舉止失措,全家人都跟著倒霉。

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上這樣說︰「驢騾犢特,駭躍超驤。」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家里有了災禍,連牲畜都會受驚,狂奔亂跳,東奔西跑。」

我太姥爺為了一年能擠出幾個錢來還帳,又帶了幾個學生來教。

我姥姥家北屋五間,是丈八的柁,一進屋門是兩間屋,沒有隔斷是通著的,我小的時候(五虛歲),進了他們家,覺得這個屋子好大好大!因為我們關南(居庸關以南)的屋子一般是「丈三六」的柁,比起這屋窄了四尺四寸,可多了這四尺四寸不要緊,人進去顯得那麼藐小了。

外屋的東頭隔斷著一間屋,我姥姥、姥爺,還有我的兩個姨和我母親都住在這間屋子里。迎門是個老榆木五連櫃,上面有抽屜,下面有五扇門,是櫃廚,里面放著吃飯用的各種家俱,櫃上面放著佛龕,里面供著菩薩。

進門左首,有個偌大的鍋台和風匣,它既管做飯又管西邊兩間屋的取暖,西邊雖然也是兩間,但中間有隔斷牆把兩間屋隔開,隔斷牆中間有門相通,靠窗戶一側,有個大火坑,兩間屋的大火坑是相通的,炕上有木隔斷,有事兒時可以把木隔斷打開或摘下。

我太姥爺就是在這兩間屋里住,也是在這兩間屋里教學生的,每個學生面前,各自都有各自的小炕桌,兩間房大的炕,也就能放七、八個炕桌,也就能交七、八個學生,太姥爺坐在炕頭,這里離鍋台兒近,是炕最熱火的地方,此時肯定要把炕上的木隔斷打開,使里屋的學生能看到老師,也使坐在外屋炕上的老師能看到學生。

太姥爺教學生們寫毛筆字,教念三字經、百家姓,我母親也想學,可太姥爺不教她,不教的原因是傳統觀念造成的,女孩子長大了嫁出去給人家能漱鍋、洗碗、做飯、生孩子就行了,沒必要認字和不認字。不還有那麼一句老話兒嗎︰「女子無才便是德。」

我母親現在想起這事兒,依然憤憤不平,你教一個也是教,教十個也是教,為什麼就不教教你孫女呢?使你孫女這輩子因沒有文化受了多大的治啊!其實這也怪不得我太姥爺,他怎麼想得到呢,過了二十多年後,社會,會有那麼大的變化呢,婦女不僅僅要漱鍋、洗碗、做飯、生孩子,還要參加一切的社會活動。

一九五六年以後,全國實現了農業合作化,不管男人和女人,都要到農業合作社參加集體勞動,每天要記工分,每年要按工分分錢分物,干了一天活究竟人家給記了幾分,是自己非常想知道的,自己不識字,就得涎著臉陪上好話去問別人,踫到好說話的,告訴了你,踫上不好說話的,瞪你兩眼揚長而去了。

我母親知道沒文化的苦處和難處,一九六0年多困難啊!依然沒讓我們姐弟三個輟學,把我們都供到了初中畢業,而在那個時期,哪個家庭不比我們家庭條件好呢?可是卻有許多父母讓他們的孩子輟學,去為他們的家庭掙工分去了。

雖然我太姥爺沒教我母親念書,但不知怎的,有時我母親也會說一句半書上的話,比如︰「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花落能有幾時紅。」這明顯是「名賢集」上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可能是她小時候听她爺爺教別人的孩子時,她所听到的一句最有趣味的,和印像最深的一句話,讓她給記住了。

書上的話,還有哪些讓她記住了呢?我不知道,但是在她後來八十多年的生活歷程中,那種忍辱負重甘做奉獻的,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在她身上,都淋灕盡致表現出來了,儒家思想中理想的婦女形像在她身上有了具體的體現。她雖然沒有受到儒家文化的系統教育,但儒家思想理念,已經在她耳聞目染中潛移默化,深深的融化于她的血液中了。

太姥爺教書,雖然不會有太大的進項,但家庭過日子,進幾個子兒,總比出去幾個子兒要強。

太姥爺在買賣上受到了挫折,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而現在又整日債主堵門,這使他身體每況愈下,但他還堅持教他那幾個學生,只有這樣,他的心里才能好受些。

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九二四年)小我太姥爺六歲的五弟死了,五弟家同是分了八十畝地,因為只有一兒子,人口輕,爺倆過日子又會算記,又置了二十畝地,由于家庭經濟狀況非常好,爹走了,兒子好好的發送了他爹,老爺子在家放了七七四十九天,這是中國亡故之人,受到的最隆重的待遇了。兒子給老爺子請了僧道兩家超度亡靈,逢七每房的佷兒佷媳都要到靈前祭拜,為亡人超度的僧人們,為了使亡人的靈魂能順利的走過「奈何橋」到閻王那兒去報到。讓畫匠根據人們想像中的「奈河橋」的模樣,做了一個真實的讓人能在上面走的「奈何橋」模型,「和尚們在上面走,口中念念有詞,手里往橋下撒著銅錢、點心,小孩子們在橋下爭先恐後的搶著,這些小孩子們,此時,扮演了橋下無有歸宿的孤魂野鬼。而橋上的亡靈,趁孤魂野鬼搶錢、搶點心的時候平安的過了橋。」

五弟死了,喪事辦得好隆重好隆重!可自己死了呢?自己現在的事情還弄不好,哪還管得了以後呢?

由于一年到頭兒,一直也擠不出幾個子兒來,雖然年年來公人催逼債務,年年也拿不走錢。

兩仟大洋何年何月能要得出來呢?

瞿老二把縣知事請了來,瞿老二一進門,大聲叫喚著︰「劉家的人還有長**長蛋的沒有!難道你們一窩兒都是娘們!有長**長蛋的出來還錢!」

我姥爺,看來了這麼一大幫公人,迎了出來央告道︰「不是我不給你們錢,是家里真沒錢。」瞿老二嚷嚷道︰「我看不跟你們動真格的,你們是不會往出拿錢的!」

瞿老二找來梯子上了房,言道︰「你不給錢!我揭你的瓦!賣你檁條!賣大柁!」瞿老二掀了房上的瓦,嗖!嗖!的扔在院子里,叭!叭!的一塊一塊摔得粉碎,眼看就掀了一大片。

屋子里念書的學生,看到院子里來了這麼一大幫人,念書早停止了。我太姥爺自打開糧棧時股民們搶糧那天起,就留下了病根,受不得驚嚇,看到這個陣勢,早已癱軟得躺在了炕上,學生們看到有人上了房,嚇得一個個找個角落龜縮起來,直看到房頂已經嘩嘩的往下漏土,嚷嚷道︰「房子要垮了,房子要垮了。」本能的一個個躥出了屋門外,我姥爺看到瞿老二上房拆房,又是急、又是氣,無奈的給縣知事嗑頭、作揖,縣知事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蹺著二郎腿對我姥爺置之不理。

拆房這一著,本是瞿老二買通了那陳秘書和縣知事,陳秘書給縣知事出的主意,拆誰家的房誰不著急呢?真要是有錢,誰也得把錢給拿出來,可劉家真沒錢,他怎麼給拿呢,縣知事看劉家人只是嗑頭作揖不往出拿錢,心里想,「這家子人真是食黑財狠,舍命不舍財啊!拆房他也不往出拿錢,你以為這是只嚇唬嚇唬你啊,你不往出拿錢就繼續往下拆,」拆著拆著,看到屋里蹦出幾個小孩子,听那小孩子嘴里不斷的嚷嚷著︰「房塌了!房塌了!我們先生還在屋里哪!」縣知事听得此話,怕鬧出人命,不好收場,向瞿老二擺手道︰「屋里面有人,不要拆房了!」

拆房這一著,又沒有奏效,縣知事問瞿老二道︰「他家除了房子還有什麼產業?」瞿老二言︰「他家除了有這五正三廂磚瓦到頂的房子,還有八十畝地。」縣知事道︰「這就好辦了。」

請看下一章,孝心男兒替老父坐班房,骨肉親傾家蕩產救親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