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三十四章人算抵不住天算永興和糧棧遭兵禍

作者 ︰ 金石聲

那是在1917年里發生的事……

1916年,袁世凱稱帝83天,四面楚哥,在人民的聲討中,嗚呼哀哉了。

北京政府,換了黎元洪,黎元洪和段祺瑞鬧分裂,黎元洪邀請張勛入京。

1917年6月14日,張勛入京後,擁立宣統復闢,引起全國人民反對,遂北京在各路軍閥的圍剿之下!1917年,晉軍,晉北鎮守使張樹幟,進駐延慶,後來又調往南口。

……

過了十月,不知從什麼地方開來了一撥子軍隊,城里的大廟、小廟、廢棄衙門,加上所有有閑房子的人家都住滿了兵。

兵的最高長官,召集了當地士紳商戶開了會,言道︰「各位父老鄉親!我們要在這永寧城住一個月,吃糧當兵,兩個肩膀子扛著一個嘴,誰也不會從家里帶‘糧台’走到哪兒吃哪兒,請各位父老鄉親,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幫助兄弟完成在永寧的駐防任務!」

大家听完長官的訓話,交頭接耳在下邊嘀咕開了︰「我們該向國家繳的錢糧都已經向國家繳了,當兵的吃糧拿餉錢應該向國家去要,憑什麼向我們伸手呢?」這些話只能私下背地里瞎嘀咕,誰敢向挎著刀扛著槍的大兵掰扯那個理兒呢?大家騷亂了一陣子都默不作聲了。

長官看大家默不作聲,指著人群中的兩位讓他們站起來︰「你、你,站起來!听說你們兩位一個是區長,一個是本城商會會長,煩勞你們二位十天之內給我攢齊二萬大洋。」他轉臉又說︰「听說你們這兒有個永興和糧棧,那位是東家啊?」小劉二先生雖然打一來就彎著腰縮著頭,但此時听到點到了他名字,他不得不站了起來,答道︰「鄙人就是!鄙人就是!長官有何見數?」「你就不用交那洋錢了,我這個團一個月吃的糧食就從你那兒出吧。」一句話把小劉二先生說懵了,楞了半天,張著嘴不知說什麼好,那長官「啪」的拍了桌子瞪了眼吼道︰「裝什麼蒜!告訴你,吃你一個月的糧食!沒听見怎麼著?軍令如山倒!如若停糧,軍法從事!」說完扭頭就走,等那團長走了半天,小劉二先生才醒過腔來「梆噹!」一下子坐在了板凳上,像傻了一樣,這不是禍從天降嗎?听說來的是一團人,這一個團這一個月得吃多少糧食啊?

這一個團按一千人算,一人一天二斤糧食,一天就是二千斤,十天二萬斤,三十天,六萬斤,六萬斤糧食得花多少錢去買呢?花多少錢去買,那是你的事兒,人家不管那一經,你該給人家準備多少糧食,就準備多少糧食去吧。

大兵這一個多月的人吃馬喂加糟蹋,使永興和糧棧損失了十萬斤糧食,買賣要想繼續往下做,就得補上這十萬斤糧食的缺失,可永寧這個地方該賣糧食的主兒都賣了,要想再去買,得到鄉下收購,一個是送貨上門,一個是上門去收貨,里外里得貼上運費,而且收糧食的黃金季節已過,要想再收,就得出高價,可出高價也得收,如果過了年兒,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這糧食就更不好收了,即使收上來也沒法賣了。

永興和終于在頭年兒把虧空的十萬斤糧食給彌補上了。

大兵吃了一個多月使永興和虧空了一大塊,出高價買糧食又使永興和虧空了一塊,兩下加攻在一塊兒,使永興和該掙錢的買賣變成了賠錢。

去年是臘月二十三張貼的告示,分的紅利,今年股民們又伸著脖子瞪著眼,一天又一天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好容易盼到了這一天,人們來到了玉皇閣沒看到告示,又來到了永興和糧棧的門口還沒看到告示,來的人相互打著喳喳︰「怎麼回事啊?」既然來到了門口就進去打听打听吧。吳掌櫃打發走了一撥兒又一撥兒,這樣打發,多會是個頭兒哪,小劉二先生和吳掌櫃商量,干脆貼個告示,讓全體股民都到永興和來跟大家解釋一下吧,告示貼出,股民們齊刷刷的都到齊了。

吳掌櫃向大家報告了今年的經營情況︰「按今年經營情況,本來會比去年要多分錢的,可大家也都看見了,大兵白吃白喝了一個月,把咱們今年利潤都吃光了,如果我們不彌補上大兵吃光的糧食,咱們過年的買賣就沒法做了,現在我們把大兵吃掉的糧食都彌補上了,我們的客戶又很多,過年,我們一定能把今年的損失掙回來的,打仗有勝有敗,做買賣有賠有掙,只要我們做買賣的人不氣餒,我們總會有掙大錢的時候,今年我們遇見了**,可我們總不能老遇見**啊?我們今年的股金是分不上了,但是我向大家保證,明年永興和一定能把今年大家丟失的損失加倍償還!」

吳掌櫃講的慷慨激昂也句句在理,讓股民無話可說,可是說來說去說到最後一句話,今年怎麼著也是拿不到錢了,大家對于吳掌櫃的講話,沒有贊嘆聲,也沒有掌聲,悻悻而去了。

股民各回各家,老婆孩子從當家的人的臉上似乎看到了什麼,誰也沒再嚷嚷買這買那。

小劉二先生甭管是抽筋還是扒骨,總算給吳掌櫃和四個伙計開了工錢,各自的紅包肯定是沒有了,去年小劉二先生和瞿老爺子過年時各拿了一百塊錢的過年錢今年也泡湯了。

好在各自家里都有幾十畝地種著,有那一百塊錢和沒那一百塊錢,年還是都能過得去的,可過年時的心情就不一樣嘍!心情不好情緒就不會好,人嗎,是一抬一鮮,一折一蔫啊!

有那麼一句老話「賣菜的不潲水,兩頭賽崛嘴。」青菜潲點水就會鮮亮,而不潲水就會蔫了,而相對于人來說,什麼是那水呢?那就是高興的事兒,人如果得了高興的事,甭說是鼻子眼,連眼都是樂的,而如果遇見了喪氣的事兒,心里發堵,肚子憋屈,提不起精神神兒,愁眉苦臉,蔫頭巴腦。

今年買賣雖然賠了錢,卻晚放了假,到了臘月二十七才往家走,人愁眉苦臉,但小毛驢子並沒有無精打采,它馱著主人出了北門,四條腿分不出個數,踢踢踏踏往家狂奔,過了八里店,離家就一遠了。

耳邊,又響起了豬羊在臨死前那淒厲的叫聲。宰豬雖是個笨活,但不是任何人都干得了的,除了膽兒大心狠,如果把豬殺得漂漂亮亮,讓它痛痛快快的死去,第一,那捅豬刀子得夠長(一尺五寸長)第二,刀子從嗓子眼捅進去,得不偏不依正捅在心嘴上,如果刀子不夠長,夠不著心嘴,如果技術差,刀子扎偏了,扎不著心嘴,這都會讓豬立刻死不了,而讓它活受罪!

每年小劉二先生听到宰豬的叫聲,他會想起那炒里脊的味道,他滿臉都會泛出那異樣的光彩,而今天,他听到豬臨死時那沙啞的越來越弱的叫聲,他臉上的肌肉痛苦的抽搐著,那捅豬刀子似乎沒有扎在豬的心嘴上,而是扎在了他自己的心嘴上。

兩房兒媳婦看見公公回來了,給公公炒了里脊,弄了幾個公公愛吃的菜,可公公卻沒吃幾嘴。過了幾天,小小劉二先生也回了家,老大問小小劉二先生說︰「爹也不知怎麼了?從打一回來就無精打采,不言不語,飯也吃不了幾口。」小小劉二先生听罷,把買賣的實情告訴了她,她才知道是買賣賠了錢,買賣賠了錢誰也不會高興,但轉念一想,老爺子是這一家之主,不能愁壞了老爺子,又找出各式各樣的話語寬慰勸說老爺子。

可勸皮勸不了瓤兒,小劉二先生說什麼也高興不起來,人要是憂愁就愛得病,初一出去給大哥拜年,穿得少了點,回來混身發冷,模頭滾燙,就撂炕了,如果大初一的就吃藥,這一年里就要老吃藥了,所以沒有去請先生,喝了碗姜糖水、捂上被窩兒發汗、拔罐子,折騰了一溜兒夠,終究不是那要命的病,可給整治過來了!

雖然病好了,他終究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身體還很虛弱,每年買賣十五開張,十三,小劉二先生就提前去了,可今年他沒能去得了。

買賣是現成的買賣,小劉二先生雖然是晚來幾天,也沒耽誤買賣正常開張,櫃上該干什麼還干什麼,因為這里還有瞿老爺子和兩個少東家和吳掌櫃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