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六十九章知州要除劉元允元允兒子進京托人

作者 ︰ 金石聲

劉元允大兒子剛才和州衙門口的門丁說話,又和班房的衙役說話,和那個說話都得加著八份小心,緊怕話說錯嘮,不僅冒出了一頭冷汗,手杵進懷里拿手絹子想擦擦汗,手剛杵進懷里,踫到了**的銀子,想道,「瞧我這記信,我拿銀子干嗎來了?不就是通關節來了嗎?怎麼我把這給忘了,怨不得人家說我不懂規矩哪?唉!我還是真不懂規矩啊!嗐!把我給急糊涂了!

劉元允的大兒子剛扭回頭走有兩步,又扭回頭去,「笑呵呵的」向守班房門的衙役走去,言道︰「小的不懂規矩,讓您生氣。」順手掏出了一塊銀子遞給衙役,衙役言道︰「進去吧!」

劉元允的大兒子有了先前這經驗,再不敢大意,又塞給了牢頭一塊銀子,牢頭喚來小牢子,把劉元允的大兒子帶到劉元允的監房,開開了門鎖,見到了他爹,劉元允的兒子抱主劉元允痛哭,言道︰「爹!您這是怎麼了?憑白無顧把咱們給圈起來了?」

「這里不是細破蔥的地方,你趕緊進京城去找你那叔丈,讓他幫忙吧,然後劉元允又跟他兒子耳語了幾句。小牢子叫道︰「點兒到了!快著點兒!」

劉元允的兒子,抹了把眼淚,又囑托道︰「您跟這里注意身體!」

小牢子吼道︰「走吧!走吧!走吧!你爹還沒死哪!像死了親娘爹老子似的!瞅著真晦氣!」

劉元允的大兒子無奈的離開了班房,往臨河走去,到了家里,娘和一大家子人圍了上來,問劉元允的情況,劉元允的大兒子告訴了娘,他爹的真實情況,又言道︰「我爹讓我去進京城找我叔丈,說只有他才能幫咱邁過這道坎兒!」

「既然是你爹讓你這麼辦,你就照你爹的去辦吧,我一個老娘們也幫不了你什麼忙,你爹不在家,你也出去了,我只能操持好家務了,你去吧,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你就放心吧!」

劉元允這個叔丈是誰哪?就是前任調走的那位延慶知州,那任知州跟劉元允莫逆,把他的姪女許配給了劉元允的大兒子,劉元允讓兒子找的就是他。

這位知州自從從延慶調走,順風順水,當了幾年知府,又經八世禮親王的舉薦,到了吏部,到了吏部幾年,一路升遷,現在已作到了吏部左侍郎,在吏部,只有吏部尚書,比他官職大了。

由于事情緊急,這次出門,劉元允兒子再沒有騎那頭小毛驢,而是扣上了家里那頭大黑騾子,給騾子扣上了褥套,拿了些銀子,在家里扒了幾嘴飯,在家里沒打頓兒就上了大路。

上午去的州里,連去再回來半天兒就過去了,在家里耽誤了會兒,現時已過中午,劉元允的大兒子拿鞭子敲打著騾子的,騾子邁著大步,踢踢踏踏向八達嶺的方向奔去。

過了八達嶺,鑽四十里關溝,鑽出四十里關溝,到了南口城,天早已大黑,他沒有住店,打著騾子往東繼續走,往東迤迤邐邐又走了三十里,都快半夜了,來到了昌平,找店住店,在昌平店里囫圇了個覺,向南到沙河,穿過沙河,向南奔清河,過了清河,眨眼來到了德勝門,已過中午,打間吃飯。

劉元允早年去過那原延慶知州現在的吏部左侍郎家里,他在班房里和他兒子耳語時已告訴了吏部左侍郎家的住址,在北京東四。

劉元允大兒子騎著騾子到了東四,在東四的點心鋪,買點心裝匣子,到雜貨鋪買酒,到茶葉店買茶葉,一應俱全都買好了,找到他叔丈家,自報家門。

甭瞧延慶州到北京城只有一百五六十里路,可這是大清國時的一百五六十里,沒有汽車沒有火車,只有人的兩條腿和牲口的四條腿,就是這一百五六十里,也是讓人發怵的路途。

劉元允的大兒子還真沒有來過他這個叔丈家,他自報了家門,自是叔丈家人看到了這佷女女婿像是從天上掉下來一樣,熱情非常。

嬸丈母娘告訴他說︰「你叔叔上朝還沒回來,上完了朝還要去吏部上班,就不要等他吃飯了,咱們就先吃吧。」

直到擦黑兒,叔丈才坐著轎子回來,這佷女女婿自是出門相迎,猛張看到劉家少爺,還真把這吏部左侍郎給弄愣了,因為自從他離開延慶,已有七八年了,再沒回過延慶,人有了很大變化,劉家少爺,伯伯、伯伯,叫了幾聲,他還沒翻過悶來,直到他的夫人向他介紹,這是延慶州的佷女女婿,他才啊了一聲,言道︰「嗐!真是的,忘的死死的!老了!」

落座,手指劉家少爺示意也坐下,道︰「你父親可好?」

「嗐!好什麼!他現在班房著哪!」

侍郎驚道︰「為何?」

「延慶知州說他勾結土匪!」

「這怎麼可能?你爹豈是那等人?」

「我夜個探監,我爹讓我找您搭救,我出了班房,回到家騎著騾子就來了!萬望伯伯搭救我爹!」說著這話,劉元允大兒子已跪拜在地,淚流滿面。

侍郎起身急道︰「起來!起來!這個不用你說,你我兩家是什麼樣的親戚?我和你爹是什麼樣的關系?搭救你爹自是義不容辭。」

一會兒夫人進來,緊讓侍郎吃飯,又跟佷女女婿說︰「你也陪你伯伯再吃點兒吧。」侍郎說︰「吃飯,一塊兒吃,吃完了飯,再核計事兒。」

爺倆吃完了飯,沏茶喝水,侍郎言道︰「這樣吧,我給延慶知州寫一封信,你明天帶回去,你交給延慶知州,看他怎樣應對,如若不行再想別的辦法。」然後招手讓劉家少爺過去附耳說了幾句,吩咐丫鬟拿來紙墨筆硯,思磨片刻,提筆寫了起來。

延慶知州譚大人︰茲聞譚大人已把延慶廩生劉元允羈押,罪辭勾結土匪,不知證據確鑿否?廩生乃國家人才之儲備,萬勿輕下論斷,傷害人才,動搖國家之氣脈!最後囑兄慎之又慎,萬萬不可倉促行事。

吏部侍郎萬思民頓首。

這萬侍郎寫完了信,交與劉元允的的大少爺,又說了幾句閑篇兒,侍郎明日還要早朝,就歇息去了。

由于事情緊急,這劉元允大兒子,沒有再跟京城逗留,第二天起了個早兒,出京城摑打著騾子的一刻不停的就回臨河了。

也不知吏部左侍郎的這封信管不管用,劉元允是否能夠得救,且看下章書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